第42章 北伐新策

既然放棄了畢全功於一役的耗費巨大的兩棲作戰,按照目前物資囤積的狀況,明軍便能開始發動北伐戰役。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登陸山東已經是北伐的序幕拉開。

糧草物資的囤積和供應是統籌全局的,這邊省下來,便可以側重另一邊。而在遼東開闢戰場,目前正是清軍在遼東佈防空虛的時候,可謂是個好時機。依靠着明軍強大水師,自可以由島入陸,或在朝鮮之助下在滿清的所謂龍興之地插上一刀。

初步計劃很快便被制定出來,先是增兵山東,設立登遼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山東與遼東的作戰事宜;其次是在山東擴軍,做好以山東兵征戰遼東的準備;最後則是集結蕩朔軍、滅朔軍、徵朔軍,將剋期於兩淮展開攻勢,沿運河北上,爭取與山東戰場聯爲一體。而從初步計劃來看,與太祖朱元璋的北伐路線很相似。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這是朱元璋北伐的路線,先山東,後河南,再轉山東直入京師。

從兵力上看,朱元璋是動員了大軍二十五萬進行北伐,在攻佔山東沂州(現臨沂)前幾乎是沒有分過兵。之後攻掠河南、直入京師,可謂是勢如破竹,最後纔是乘勝西進,佔領了山西和陝西。

而明軍現在的佈署是處處壓迫,從甘陝、河南、兩淮,一直到山東,兵力似乎有所分散。但也造成了清軍處處佈防的局面,這與朱元璋北伐時元廷外援已絕是有些相似的。

現在,只要明軍聚力於一個方向上達成了突破。便有使滿清整個防線產生動搖的可能。比如現在的西南攻勢,即將展開的兩淮攻勢,形成了一個鉗形,不管哪邊取得了成功,在長江中游與明軍對峙的清軍便有被旋師包圍的危險。

當年的朱元璋北伐是沿運河向北,直接打到天津。現在明軍也可以這麼做。雖然運河被清軍堵塞了多處,但並不是不能夠重新疏通,並使其成爲運輸兵員、物資的航路。更有利的一點便是明軍在山東已經有了穩固的基地,兩淮清軍處在可能被截斷退路的危險之中。

顯然,滿清想用兩淮之地換取膠東,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只不過,朱永興早已視還未光復的地區爲國土,根本沒有什麼“議和”的誠意。相反,他倒想借着滿清有意放棄兩淮而輕鬆光復這些地區。

“高皇帝光復江南。使蒙元喪失漕糧產地並斷絕了漕運,被切斷生命線的蒙元統治者再無力維持在北方的統治,很快便崩潰了。”朱永興對北伐的信心不僅在於軍力,“現在是同樣的情形,漕糧既是京城滿清皇皇室貴族、王公大臣的口糧來源,又是駐紮在北京一帶八旗軍隊的給養來源。雖然短期內滿清能靠庫存,或者從民間搜刮來維持。但其無力再奪江南的這個事實,卻已經是昭然若揭。也就是說。從稍長期看,滿清敗勢已定。這必將會引起其政權內部文臣武將的離心離德。葉卿,國安部要先行一步,爲大軍北伐創造有利條件。”

“萬歲所言極是。”國安部葉虎上前奏道:“據最近一個時期的情報顯示,策反招降工作比以往更見成效。一些清廷官員雖在猶豫,卻也不敢對我情報人員施以強硬。”

“離間,反間。要兼而用之。”朱永興知道國安部的策反工作都是很謹慎的,不是多次試探以確定其心意者,是絕不會輕易攤牌的,但他還是多加了幾句進行提點,“真真假假混雜。以造成滿清的猜忌、殺戮,借敵之手以滅敵。要飛書遍投,示假以真,使得滿清疑懼益甚,凜凜終日。”

“微臣謹遵聖諭。”葉虎恭謹答道:“因疑用疑,使其自相魚肉,必不負萬歲教誨。”

連番勝利能使人信心高漲,而疑心病卻往往在環境惡劣,或者處於低谷時最爲厲害。滿清明顯已經在走下坡路,對漢人的防範、猜忌之心只會更盛。先使其內部混亂離心,再以軍威逼迫,降者如潮的出現也就大有可能。

在歷史上,北方綠旗的戰鬥力要高於南方,在平定三藩之亂,以及與準噶爾等蒙古諸部叛亂時,他們逐漸取代八旗而成爲滿清所依靠的主要武力。

但現在的形勢大不相同,相當數量的北方綠營在南方被消耗,滿清的頹勢難挽,而糧餉也會越來越短缺。維繫北方綠營的軍心士氣的支柱已經嚴重不穩,策反招降便是完全可能的。

當然,朱永興的聖諭有些多餘,多年的情報工作使國安部有了很豐富的經驗,而用間更是中國的古老兵法之一,葉虎又豈能不知?

但皇帝就是皇帝,話說出來,只要有那麼點道理,就總會有人稱頌“聖明”。朱永興自然也知道這一點,雖不是得意忘形,卻還是很受用。

現在召開的是一次軍議,朱永興並不喜歡用朝會來處理問題的方式。而這種人數較少,談論較爲隨意的交代和討論,卻是他經常採取的。

兵部、國安部、戶部的主要官員都列席會議,朱永興覺得層級越少,執行得越爲有力。什麼刑部、吏部、監察部之類的,本不涉及到軍事,又何必讓那些不是很懂的官員來混雜視聽呢?

而皇帝的名分已定,威權也已樹立,通過一系列的調整手段,能夠在內部威脅朱永興的因素幾乎不存在。

葉虎,國安部尚書,下面卻還有兩個侍郎分權,一管對內,一管對外。

吳三桂,總參謀部主官,卻只是謀劃贊畫,沒有調兵用命之權。

易成,朱永興的親信之一,經過提點之後,愈發小心用命,與原來的鄭家商業劃清關係。

新政權的穩固已經相當明顯,朱永興完全可以在某些方面進行放權,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軍事上。

北伐,趁熱打鐵纔會來得更加容易。而且,當朱永興放眼世界時,便會只把擊敗滿清當成興復華夏的第一步,便會覺得時間很緊,而急於結束這場戰爭,把精力集中於追趕世界潮流。未完待續。。

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54章 再退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22章 水利部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47章 初勝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47章 大戰(一)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87章 潛入襲城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4章 封賞,臺灣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章 暹羅來使第72章 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9章 破城第94章 相疑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5章 被誤導了第35章 阻擊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48章 大戰(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36章 領悟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3章 無題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42章 會晉王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0章 緊鑼密鼓第72章 廝殺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85章 情動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12章 兵潰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60章 追擊第39章 聖意第93章 戰馬論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90章 援助水西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94章 相疑第92章 無題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93章 戰馬論第5章 破城第78章 破路
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54章 再退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22章 水利部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47章 初勝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47章 大戰(一)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87章 潛入襲城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4章 封賞,臺灣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章 暹羅來使第72章 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9章 破城第94章 相疑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5章 被誤導了第35章 阻擊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48章 大戰(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36章 領悟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3章 無題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42章 會晉王第28章 雙層爆破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0章 緊鑼密鼓第72章 廝殺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85章 情動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12章 兵潰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60章 追擊第39章 聖意第93章 戰馬論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90章 援助水西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94章 相疑第92章 無題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93章 戰馬論第5章 破城第78章 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