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

空話連篇,鰲拜撇了撇嘴,對康小三的振振有詞感到厭煩。

議和失敗,明軍的壓力猶存,便無法調動兵力去猛擊察哈爾部,平定布爾尼的叛亂。況且,從各方面得到的消息,察哈爾部與明廷已有勾結,想消滅他不是易事。

對此,鰲拜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並付諸了實施。那就是繼續利用蒙古諸部的分裂不和,派出官員到漠南東部諸旗徵調兵馬,比如科爾沁、阿祿科爾沁、翁牛特、巴林、敖漢、喀喇沁、土默特、扎魯特諸旗,用蒙古人打蒙古人,消滅察哈爾部,或者將其驅逐得遠遠的。

不用滿漢八旗費一兵一卒,便能解除察哈部的威脅,這自然是最理想的。但鰲拜也知道事情不會這麼一帆風順,關鍵是能否與明軍形成對峙,以證明滿清雖退出關外,但戰力猶在,並不是敗勢已定,難以挽回。

人嘛,通常總是要站到勝利者一邊。天天喊着滿蒙一體,可大難臨頭各自飛。如果滿清頹勢難挽,蒙古諸部還會聽其號令,爲其賣命嗎?這從明軍在中原大反攻,滿清節節敗退之後,蒙古諸部的表現便能夠清晰看出。騎牆、觀望,或者在等着落井下石,出現這樣的狀況,鰲拜覺得一點也不意外。

瀋陽是必須要守住的,錦州是遼西門戶,由於遼西走廊的特殊地形地勢,或許能趁明軍來攻時,再重演一次鬆錦大戰那樣的勝利。明朝便會重新考慮議和的事情了;而遼東,則相當令人頭痛,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難以擺脫。

從整個形勢看。滿清表面上似乎又回到了未入關前的狀態,實際上卻是倒退回了天啓年,甚至比那時候還要惡劣。因爲無論是兵力、裝備,現在的東北軍區強那時的東江鎮數倍不止,北京軍區也絕不象那時的遼西明軍暮氣難鼓。

一個太監捧着急報趨步進入大殿,鰲拜伸手一招,太監猶豫了一下。便送了過來。

自古權臣是個什麼下場,鰲拜心中清楚。但他已經處在這個位置。萬不能畏縮退讓,否則便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廣植黨羽,總攬軍政。按他所說,那就是英雄豈能自斷羽翼?至於以後,離康小三親政還有好幾年呢,到那時候誰知道會是個什麼樣子?

康小三還在說着,既是警誡,又是點醒,“當年我們入關,披甲不過十萬,卻能橫掃中原。橫掃江南,橫掃兩廣福建——”他揮着小胳膊,用動作加強着氣勢。“天下誰能擋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康小三重重地嘆了口氣,“才過了二十多年哪,聲色犬馬,竟消磨得啥也不會幹。只知道養狗轉茶館,領着月例銀子。吹噓祖宗那份功勞……”

“陛下——”鰲拜一拱手,不客氣地打斷了康小三的長篇大論。“急報,山海關的明軍出動了,已至廣寧前屯衛(現綏中)。”

康小三愣了一下,眨巴着眼睛,這是通報,還是請示,他一時沒搞清楚。

鰲拜面無表情,大聲對羣臣說道:“說一千,道一萬,敗退關外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太慣縱漢人了。大加賞賜不說,還晉封親王,可結果怎樣?朝廷勒緊褲帶供着錢糧,還不是說反就反了。所以,還是咱滿人最可信。只要咱滿人一條心,遼東這塊地方,咱們還是佔得牢牢的。”

“嗯,皇上說得也有點道理,那玩耍嬉鬧的玩藝兒不能再要了。”鰲拜似有似無地讚了康小三一句,躬身一禮,說道:“陛下,軍務緊急,臣等這便去調兵遣將,就先告退了。”說完,他威嚴地掃了一下殿中諸臣,轉身大步走了出去。

“臣告退。”遏必隆緊接着叩頭退出。

接二連三,大臣們都退出了大殿,只剩下康小三和幾個太監宮女。哼,康小三咬了咬牙,一跺腳,轉身怏怏地走了。

……

形勢相似而大不相同,蕩朔軍由山海關出動,沿遼西走廊北進,四萬餘兵馬陣勢嚴密,車、炮、騎、步、輜各部齊整,而海上又有天津水師的數百艘艦船護衛。

因爲水師的強大,狹窄的遼西走廊不再是令人生畏的通路,而覺華島還在明軍手中,無疑又使大軍的前進有了可靠的情報和耳目。這其實也正是滿清不戰而棄山海關的原因所在。

滿清沒有水師,固守山海關不僅糧道狹長、運輸困難,而且有被明軍兩棲登陸,切斷退路的危險。依山傍海的遼西走廊,綿長的海岸線讓滿清難以抽調出足夠的兵力處處設防。

而明軍依靠水師,遼東遼西便可通過遼東灣緊密聯結,協同配合。糧草物資的運輸也比陸路更爲方便快捷,耗費的人力物力更少。

而蕩朔軍此次的目標是重踞寧遠(現興城),牽制錦州清軍,以策應東北軍區在遼東的軍事行動。同時,這也是對察哈爾部的戰略支援,使其能攻打親清的喀喇沁旗和敖漢旗,逼近義州衛,從西北方向對錦州形成戰略威脅。

說到察哈爾部,因爲布爾尼是蒙古最後一位大汗的後裔,是頗有雄心的,所以不甘心受清朝統治。對於明朝來說,這不過是個暫時的盟友,共同打擊滿清。從長遠來看,由於布爾尼要建立什麼蒙古大帝國,與明朝的矛盾又是不可調和的。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用朱永興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也算不上什麼。布爾尼、羅卜藏、奈曼旗郡王札木禪、阿雜裡喇嘛、僧額渾津喇嘛、喀爾喀公垂扎布、都統晉津、副都統布達裡等舉事反清,他們攻打吞併的都是蒙古部落,戰略進攻的方向直指遼東西北的義州衛,對明朝是採取了親近的政策。只此一點,便是可資利用的。

當然,這種利用是相互的,也可能是短期的。比如布爾尼攻取了張家口以北的鄂西奚,奪取了御馬廠和清朝大臣的馬廠,便在與明廷結盟後獻與明廷三千四百多匹;而明廷也給了布爾尼不少物資,承認其爲察哈爾汗,承認其對敖漢、喀喇沁、科爾沁、內喀樂喀部的統治權,並給予通商貿易的權利。

不管察哈爾部對滿清的直接打擊能有多大作用,哪怕其專注於對科爾沁等部的吞併統一,也間接地削弱了滿清的實力。因爲科爾沁、敖漢等蒙古部族是親近滿清的,是可能會爲滿清提供駝馬,甚至人力幫助的盟友。

對蒙古部族來說,與中原通商,換取茶葉、棉布、糧食、食鹽、鐵器,乃至奢侈品絲綢、瓷器等,對粗放畜牧業爲主的單一經濟體系的他們的生活是關係極大的事情。

因爲邊市、貿易等問題,歷史上蒙古部族放低身段,遣使請求貢市者有之;自恃武力,刀兵相見者亦有之。從這方面來看,察哈爾部是比較聰明的。有了明廷這個盟友,再建立起穩定持續的邊市貿易,那便是發展壯大的良好基礎。試想一下,先不說什麼自然災害,就是平常穿衣吃飯喝茶,啥都不缺的察哈爾部也會吸引其它部落牧民前來附擁。

而滿清退出中原,則意味着少了拉攏蒙古部族的重要籌碼。而大明中興,則握住了很大的主動權,也是吸引察哈爾等蒙古部落的有利因素。

其實,利用商貿手段控制遊牧民族,在中原王朝並不鮮見。而現在的明廷顯然更加精於此道,更加靈活實用。裝點門面的所謂進貢、賞錢取消了,代之而起的等價交換。嗯,交易很公平,但也很挑剔,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來貿易。

明廷已經對外頒佈了要嚴厲制裁的蒙古部族名單,包括科爾沁、內喀爾喀等與滿清關係親近的蒙古部族,聲稱“粒米不市,掠殺有賞”。就是說一粒米也不與這黑名單上的蒙古部族貿易,而且別的蒙古部族攻掠殺戮,還會得到明廷的賞賜。

同樣,對於滿清也有更嚴厲、細緻的封鎖政策。從普通一兵到貝勒、親王,從死人頭到生擒活捉,都有不同的賞格,就是鼓勵蒙古人去殺韃虜,替明軍殺一個少一個。而解救出被擄漢人,也在賞格之內,主要是擔心蒙古人殺良冒功,爲了賞錢不顧一切。

有了相應的制裁和獎勵機制,再加上滿清頹勢難挽,有多少鐵桿蒙古盟友還會與之同舟共濟?至於察哈爾部,是專心打滿清也好,致力於吞併其他蒙古部落也罷,對明軍都是有利的。或許布爾尼忘了其祖先林丹汗的教訓,就是因爲吞併太狠,逼索太急,使得很多蒙古部落轉投後金。現在沒有後金了,滿清也是自身難保,那他們依附投奔的對象是誰,不用深想也能知道。

沙俄可以把哈薩克、準葛爾等蒙古諸部當槍使,成爲侵略擴張的急先鋒,那明朝爲什麼不能同樣施爲,讓親明的蒙古諸部用鐵蹄踏碎沙俄的南下之夢呢?(未完待續)

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42章 會晉王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4章 赴廣東第59章 無題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95章 無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0章 無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88章 毒蘑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5章 山東攻略第92章 舉棋不定第46章 火箭列裝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1章 慘烈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8章 雙層爆破第78章 破路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86章 疍家女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72章 攻守結合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69章 勳章,土地第38章 三師相會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章 定情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6章 暹羅來使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5章 定情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66章 棄險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33章 無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4章 貪心不足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章 召見羣將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01章 夜談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07章 擁立,會晤
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42章 會晉王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4章 赴廣東第59章 無題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95章 無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0章 無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88章 毒蘑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5章 山東攻略第92章 舉棋不定第46章 火箭列裝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1章 慘烈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8章 雙層爆破第78章 破路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86章 疍家女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72章 攻守結合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69章 勳章,土地第38章 三師相會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章 定情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6章 暹羅來使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5章 定情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66章 棄險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33章 無題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4章 貪心不足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章 召見羣將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01章 夜談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07章 擁立,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