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英烈閣和漢奸坑

過程極爲血腥,不少百姓只看到數十刀便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避過頭去。

朱慈烺盯到三百刀的時候,嘴角也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到底太過殘忍,雖然朱慈烺也兩次親征,見慣了生死,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朱慈烺只能安慰自己這些都是漢奸罪有應得的,做爲皇帝,朱慈烺不能露出任何不必要的情緒,一直看到上前刀的時候,朱慈烺變得心堅如鐵,千刀萬剮再殘忍,可是想到數十萬人因爲這三個漢奸而死,他也覺得不再殘忍了,這都是他們應該的,就算每名徐州戰死的將士和無辜被牽連而死的百姓每人算一刀,這三個漢奸也應該是幾十萬刀纔是,三千六百刀算是便宜他們了。

徐州大戰清軍意外攻入徐州,戰死的可不僅僅是近三十萬將士,更有超過十萬生活在城內的百姓無辜被牽連,同樣死於滿人刀下,這些都要算在李化熙三人頭上。

當李化熙三人在無限的痛苦中斷氣的時候,許多百姓含淚看着天空呼喊:“大哥,弟弟-----讓你們身死的漢奸終於死了,你們的仇得報了!”

不錯,因爲徐州大戰而死的人的仇得報了。

當行刑完畢之後,朱慈烺又掃視着下面的百姓們大聲宣佈道:“李化熙藍恬張濤等三個漢奸已死,但天下不止他們三個漢奸,還有更多的漢奸,范文程洪承疇等最大的漢奸還沒有死,對於那些漢奸,朕一個都不會放過,所有漢奸必須要死!朕將繼續派人追殺漢奸,將他們全部繩之以法!”

“同時,朕打算建立一座英烈閣和一個漢奸坑,朕繼位以來所有爲大明戰死將士的英靈都可以進入英烈閣,每年冬天,朕都將親自帶領百官前往祭拜,只要大明不亡,那些爲大明而亡的英烈都將永享香火!同時所有漢奸一旦確認,也都將被鑄成‘小人’,並刻上名字和生辰八字投入漢奸坑當中,生生世世受萬民唾罵,漢奸坑會是天下最污穢之地,朕要讓今後的所有漢奸都永世不得超生!”朱慈烺每一個字都慷慨激昂,這是他的承諾,更是他的責任!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姓們無不歡呼,只覺得皇上太英明瞭,特別是那些家裡有人戰死沙場的人,更是含淚叩頭拜謝皇上,這就表示他們的家人並沒有白死。

當日,大明日報便將三個漢奸行刑個過程登了出來,同時還有審判時皇上所說的話,更有英烈閣和漢奸坑即將創立的消息。

毫無疑問,所有大明將士在知道今後所有戰死的人都可以進入英烈閣接受香火祭拜後,一個個激動得無以復加,士氣沖天。

要知道,在封建時代,祭祀可不是小事,更何況是皇帝親自帶頭祭拜,更是一種榮耀的象徵,這讓那些普通將士如何能不激動。

當然,相對於武將士兵,文官們的心情可不怎麼樣,甚至比朱慈烺屢次篡改祖制的反應還要激烈。

日次早朝,立刻便有文官在朝堂上當場提出。

“皇上,臣認爲建立英烈閣不妥,國庫早已空虛,根本沒有銀子支撐!”這是一名戶部的官員,也不知道是他自己說的還是別人授意的。

大多數文官都相互對視了一眼,皆微微向對方點頭,看樣子這些人都是想反對的人,現在有第一個人提出來了,最好!當即,這些人全部上前表示贊同那個戶部官員的話。

沒有人敢直接說英烈閣不該建立,大明文重武輕幾乎是一種傳統,文官們雖然輕視武將,但還真不敢冒着得罪天下軍人士兵的危險直接表露出來。

這些文官們其實是嫉妒,受後世香火敬仰本就是文官們一直以來的追求,大明文重武輕,文官的地位是大大高於武將的,若是英烈閣一旦建立,豈不是代表着文官立馬就會被武將們壓上一頭,在他們眼裡,武將可都是一羣莽夫,怎麼可能容忍武將們從此凌駕在他們頭上,必須出來反對!

朱慈烺自然清楚文官們的心思,笑道:“此言差矣,英烈閣關乎爲大明獻出寶貴生命的將士英魂,無論如何都是要建立的,豈可因爲國庫一時告急就不建,這樣吧,所有的銀子從朕的內努出,朕就是每天吃糠咽菜也一定要將英烈閣的銀子省出來,諸位就不用憂心了!”

衆文官當即哽語,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皇上都這麼說了,讓他們還怎麼反對,可是不反對的話,又讓他們如何甘心任由武將凌駕在他們頭上。

錢謙益等幾個文官大佬這下坐不住了,立刻出列道:“皇上要爲陣亡的將士建立英烈閣並無不妥,但若是皇上還要年年去焚香祭拜,規格是否太高了。”

“再則,爲何單單武將有英烈閣,文臣若是同樣爲大明而死,又該如何處理。”

“不錯,我等若是也爲大明而死了,該如何處理,錢首輔這句話真可說到咱們心裡去了。”底下文臣們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朱慈烺點了點頭:“是朕疏忽了,的確,凡爲大明而死者,不管文臣武將都應同等視之,這樣吧,英烈閣和漢奸坑要建,同樣朕還要建立一個‘名臣祠’,凡得萬民愛戴,爲大明做出過大貢獻的文臣,死後英靈都可迎入‘名臣祠’永受香火,朕也會年年去焚香祭拜。”

朱慈烺這番看似妥協,實則是早就計算好的,就是爲了堵住衆文臣的嘴,讓他們沒有任何反對和埋怨的理由。

果然,底下衆人交頭接耳一番後,皆點頭表示贊同。

“皇上聖明,臣等贊同!”

得百官認同,六部立即全力配合,朱慈烺從內努撥出十五萬兩銀子,兩座祠堂和一個大坑很快便建立起來。

英烈閣一建好,便迎入數十萬將士的英靈,香火鼎盛不必多言。

名臣祠就有些尷尬了,皇上繼位以來哪裡出現過什麼名臣,就算一些文臣們自喻自己是名臣,可是這祠堂是要死後才能進的,他們在怎麼也不會咒自己死不是,這就導致名臣祠建好之後,一個英靈也沒有,自然也沒有人去祭拜。

眼看着英烈閣****上萬民衆前往祭拜,文臣們憂心重重,

最後,錢謙益帶頭上表,名臣祠應迎入王陽明,于謙,張居正,海瑞,楊廷和,劉基等曾爲大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名臣。

朱慈烺當即同意,左右不過那麼幾人,畢竟總不能真讓建好的名臣祠空個幾十年沒有香火吧。當那些名臣被迎入名臣祠後,看着名臣祠終於有了香火,文臣們的心情終於平衡了。

隨着王陽明,楊廷和等前代名臣被迎入名臣祠,武將們不甘示弱,也提出將戚繼光,徐達等歷代名將迎入英烈閣,朱慈烺也同意了,至於歷代那些戰死的將士,因爲時間久遠根本無可考察,就只能是作罷了。

第18章 美人計?第327章 秋糧的大豐收(二)第170章 清軍退兵第893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二)第409章 慘烈(三)第854章 聯合艦隊劍指大明第359章 無題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399章 張獻忠的瘋狂第594章 倭寇本性第484章 決戰燕碭山第739章 殺戮之夜(二)第20章 絕世美人的仇恨(中)第878章 鐵甲艦第425章 大街驚魂(一)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24章 奪取山東兵權第270章 火器局的突破第680章 庫爾要塞第609章 安南軍潰敗第966章 強大的展現第285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二)第501章 血洗蒙古草原(三)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253章 軍制改革(三)第627章 敗退第67章 錦衣衛再立第684章 攻佔亞茲德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944章 鐵甲艦初顯威(一)第458章 泰安兵變(一)第1022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四)第472章 登陸遼東第524章 錢謙益告老第937章 悽慘潰敗(二)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679章 大清滅波斯之戰第138章 對峙第891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二)第312章 潞王死第916章 法國殖民軍的絕望第196章 形勢!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892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一)第695章 波斯帝國滅亡(二)第371章 李自成的陌路(二)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380章 炮擊成都(二)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150章 啓程回京第93章 吐血三升(下)第878章 鐵甲艦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142章 應龍軍擴軍第508章 俘虜的問題第708章 兵威第116章 決戰(中)第314章 血腥的震懾(二)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105章 觀兵第474章 攻打瀋陽第262章 英烈閣和漢奸坑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97章 九江攻防(上)第646章 鐵路大動脈(一)第365章 龍鳳彎之戰(一)第73章 雷霆(上)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257章 鋤奸(二)第162章 應龍軍改組第155章 血腥警告第873章 亡命潰逃第869章 馬六甲大海戰(七)第814章 神權與王權(二)第544章 好消息連連第468章 東光縣城下(三)第247章 大勝!第1057章 輕易碾壓二第375章 收復河南全境第160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下)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68章 暴風雨前夕(上)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995章 查扣與驅逐(二)第203章 濟寧城破(一)第275章 對鄭森的坦誠第43章 登基繼位第697章 滿人與奧斯曼的首次接觸第705章 道家的轉折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989章 拒絕第814章 神權與王權(二)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150章 啓程回京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
第18章 美人計?第327章 秋糧的大豐收(二)第170章 清軍退兵第893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二)第409章 慘烈(三)第854章 聯合艦隊劍指大明第359章 無題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399章 張獻忠的瘋狂第594章 倭寇本性第484章 決戰燕碭山第739章 殺戮之夜(二)第20章 絕世美人的仇恨(中)第878章 鐵甲艦第425章 大街驚魂(一)第880章 跨時代的改變第24章 奪取山東兵權第270章 火器局的突破第680章 庫爾要塞第609章 安南軍潰敗第966章 強大的展現第285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二)第501章 血洗蒙古草原(三)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253章 軍制改革(三)第627章 敗退第67章 錦衣衛再立第684章 攻佔亞茲德第520章 所謂朝貢第944章 鐵甲艦初顯威(一)第458章 泰安兵變(一)第1022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四)第472章 登陸遼東第524章 錢謙益告老第937章 悽慘潰敗(二)第1024章 清奧間的聯姻第679章 大清滅波斯之戰第138章 對峙第891章 歐洲的驚駭與瘋狂(二)第312章 潞王死第916章 法國殖民軍的絕望第196章 形勢!第1039章 實力大增的滿清第892章 屍橫遍野的莫臥兒帝國(一)第695章 波斯帝國滅亡(二)第371章 李自成的陌路(二)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380章 炮擊成都(二)第570章 出兵征伐朝鮮(二)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150章 啓程回京第93章 吐血三升(下)第878章 鐵甲艦第573章 鴨綠江口海戰(三)第142章 應龍軍擴軍第508章 俘虜的問題第708章 兵威第116章 決戰(中)第314章 血腥的震懾(二)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105章 觀兵第474章 攻打瀋陽第262章 英烈閣和漢奸坑第144章 兩軍相遇第817章 決戰巴拉平原(一)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489章 決戰燕碭山(六)第97章 九江攻防(上)第646章 鐵路大動脈(一)第365章 龍鳳彎之戰(一)第73章 雷霆(上)第820章 決戰巴拉平原(四)第257章 鋤奸(二)第162章 應龍軍改組第155章 血腥警告第873章 亡命潰逃第869章 馬六甲大海戰(七)第814章 神權與王權(二)第544章 好消息連連第468章 東光縣城下(三)第247章 大勝!第1057章 輕易碾壓二第375章 收復河南全境第160章 收服紅娘子和李巖(下)第343章 收復臺灣(四)第68章 暴風雨前夕(上)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995章 查扣與驅逐(二)第203章 濟寧城破(一)第275章 對鄭森的坦誠第43章 登基繼位第697章 滿人與奧斯曼的首次接觸第705章 道家的轉折第326章 秋糧的大豐收(一)第989章 拒絕第814章 神權與王權(二)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150章 啓程回京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