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馬林所料,重陽節京師一些高檔清樓組織的花魁比試中,李清兒憑藉唱腔迥異但很好聽的《月滿西樓》和《明月幾時有》讓人眼前一亮。而充滿悲愴氣息的《桃花扇》,也引起了擔任評委的幾名致仕的老文人的強烈共鳴。
然後,李清兒火了,而且是大火……
花魁什麼的自不用說,打動了幾位評委,花魁輕鬆奪得。而且,不止是幾位評委喜歡,後世唱腔柔美的越劇,也深受普通觀衆的喜愛。
嚴格來說,京劇場面更精彩,經常有翻跟頭和打鬥的精彩場面,很吸引一般人。而越劇,因爲比較斯文,則主要吸引文化人。
而恰巧,花魁比試大會的觀衆,也很喜歡這種文氣很重的風格。畢竟,但凡清樓頭牌,都是才女。沒點墨水,和她們談不到一起。
所以,《桃花扇》火了。和《桃花扇》一起火的,還有越劇唱法。清樓的姑娘們尤其喜歡這種唱法,因爲,唱越劇不需要做翻跟頭等高難動作,主要靠唱。而唱,對於清樓的偷拍們而言,那是基本功……
自從得了花魁之名後,李清兒果然身價暴漲。羣芳閣李清兒專場(唱歌和唱戲)的起步價,也從200兩飆升到了一千兩以上,使得李清兒成功躋身一線……
然後,羣芳閣爲了撈錢,專門搭建了專業的戲臺,每天都上演經典的《桃花扇》。當然,李清兒休息時,則由其他羣芳閣的名女支們演出別的劇目。比如,元雜劇中最經典的《竇娥冤》,以及《西廂記》等等。
不過,每場戲開場前,李清兒都會拿着一個小琉璃瓶子,向大家推薦一種叫“北海香露”的玩意兒,據說噴了就滿身香氣,經久不退……
可問題是,大家剛剛沉浸在《桃花扇》的悲涼氛圍中,李清兒作爲主演,每次開場都搞推銷,實在有些跳戲啊,引起觀衆不適……
李清兒很委屈,她也不想這樣啊。可是,她和馬林都簽署了協議了,必須這樣做啊。但爲了觀衆的感受,李清兒親自去會同館找馬林協商——是不是把每場戲開場前都打廣告去掉,改爲首場開始前打廣告?否則,觀衆真的跳戲嚴重啊……
馬林肯定不樂意砍掉那麼多次廣告,但爲了《桃花扇》戲曲的完整性,馬林最終同意——李清兒只在首場開始前和最後一場結束後登臺推薦。至於中間每場開始前的廣告,則該由別人說。但馬林要求,必須也得是美女來說。對此,李清兒自然滿口答應。羣芳閣本就是女人窩,別的不多,就美女多……
然而,這只是一個小麻煩。真正的大的麻煩還在後頭……
《桃花扇》演繹了一段時間後,因爲戲中將東林黨列爲奸黨,引起了無錫籍的官員和士子的強烈不滿。尤其是那些在東林書院讀過書的人,看到母校名字居然被列爲奸黨名稱,自然怒氣爆發。
所以,有無錫籍的言官上疏,要求禁止《桃花扇》的演出……
說起來,也是馬林疏忽了。雖然東林黨出現在明末,發起人也是萬曆年間的顧憲成。可是,東林書院卻是早就有了。而且,東林書院還是北宋時期就出現了。
東林書院的創建者,乃是北宋理學大家程顥的“四大弟子”之一的楊時創辦的,來頭不小。
所以,儘管在顧憲成之前,東林書院並未出過什麼大佬,但僅憑其來頭,就讓人不敢忽視。
要知道,程顥可是理學開派祖師。恰巧,明朝尊奉“程朱理學”爲正統。所以,即使東林書院尚未出過什麼頂級大佬,可東林書院的出身擺在那兒,屬於理學一脈“根紅苗正”的書院。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大佬,無錫士子的反擊,也讓人有些吃不消。李清兒不得不找馬林求助,馬林想了想後,決定不讓步。
爲啥?這就是馬林故意如此的。若是屈服,那豈不是白謀劃了?但無錫東林書院出身的文官和士子們的指責又不能不迴應……
最終,馬林在《桃花扇》開場時加了一句話——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然後,就一推二五六了……
……
但東林書院出身的文官士子們顯然不甘心,於是上躥下跳,想把《桃花扇》給攪黃了,不讓繼續演。羣芳閣不過是個普通的清樓,面對東林書院出身的額文官和士子的打壓,也有些吃不消。
於是,馬林乾脆直接把戲班子帶進了皇宮,推薦給了喜歡玩樂的正德帝……
但戲班子在皇宮演出當天,正德因爲頭一天晚上玩得太嗨,看戲時基本在睡覺。倒是張永等大太監,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張永,非常喜歡王承恩陪同崇禎上吊那一段,還無限感慨道:
“文官無情,還是我們太監纔是真正忠於皇上的啊……”
得,馬林一聽,也不尋求正德的庇護了。因爲,張永此人,就足以護得住李清兒和《桃花扇》了。
於是,馬林主動幫李清兒說情,說無錫東林書院的文官士子們,因爲名字巧合,強烈反對《桃花扇》的演出。而且,還質疑太監的忠心。他們認爲,陪着皇帝上吊的,應該是東林諸君子,而不是區區太監……
張永頓時不樂意了——難得有一部認同太監忠心的戲劇,居然有人要打壓?這是不給咱家面子啊?
當然,張永不是傻子,他先調查了一番,發現東林書院出身的文官和士子們沒啥背景和能力後,果斷站出來力挺《桃花扇》……
在目前的皇帝跟前第一紅人出面的情況下,實力不夠的東林書院一脈,不得不選擇了偃旗息鼓。要不然,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
然後,《桃花扇》一字不改繼續播出。只有前面依然加了那句“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就避免了很多糾紛……
在大太監張永的庇護下,《桃花扇》在大明不但生存了下來,而且擴散了開來,傳到了全國各地……
而這導致的後果就是——後來顧憲成講學,故意避開了東林書院。因爲,東林書院名聲不好,都怪馬林寫的《桃花扇》啊,這該死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