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批被馬林認爲是“殘次品”的士官生,已經算很厲害的了。至少,他們常用的單詞都掌握了,也懂得很多軍事術語。擱在這個年代,也許和那些天才沒法比,但絕對有資格稱爲“人才”了。
這些個士官生,也許思考能力一般,但基礎知識還是掌握得不錯的。在東弗里斯蘭,第一屆小學生原本一共有1萬人。但在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時候進行過一次考試,淘汰了4000人。那4000人才是真正的學渣,很多人單詞都認不全,簡單的加減乘除也算不清楚。饒是如此,那4000人也被很多工匠搶去當學徒了。畢竟,他們也會簡單的寫和算,比那些完全沒有文化基礎的學徒強多了。當然,那4000被淘汰的人,也只有靠前的部分人有培養價值,靠後的那些……嗯,總比不識字的強……
之後,剩下的6000人小學畢業後,只有2000人繼續升學,其餘4000人被淘汰。但嚴格來說,這4000人已經不算學渣了,而是這個年代的中等生。
上文說過,馬林覺得他們比之後世的學渣都不如,不是說他們笨,而是因爲他們被不專業的老師給拖累了。畢竟,北海國第一批老師很多人本身水平就很爛。從天賦上講,這些士官生天賦不算高,但也不低,屬於平均水平。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寫出語言通順的作文。雖然用辭不夠優美,文字很是稚嫩,但絕對能夠把意思表達清楚了。而那些寫作文表達不清楚意思的,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時候就被淘汰了。
和馬林前世受過的教育一樣,這幫北海國小學生也是二年級開始寫日記,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日記要求很低,幾句話就可以,記流水賬就行。作文要求高點,需要寫出語言通順、能明確表達意思的文章。不要求有文采,只要求能把事情講清楚……
這一點在軍隊中很重要,寫作戰報告的時候用得上。這種水平,拿到地方上去,也是能勝任文書的工作的。至於文采什麼的,這個年代,恐怕只有大明朝的文官才追求那些吧?歐洲識字率本就很低,官員的要求就是能寫出語言通順、意思明確的文書和報告。恰好,就是這些士官生的最低要求……
實際上,北海國的其他貴族,對於這幫士官生人人都能寫出語言通順、意思明確的文章,是非常驚訝的。所以,施瓦茨等人才覺得馬林讓他們當兵是浪費。
只有馬林這個穿越者,後世見慣了大學生,纔會那麼吹毛求疵,要求那麼高。但這也不能算是錯的,因爲,馬林有信心等新的一批老師培養出來,取代了那些不專業的臨時鄉村老師後,能夠讓北海國教育提升一大截,並培養出讓馬林這個穿越者都感到滿意的人才出來。
所以,馬林寧可等幾年,也不願意把這幫“殘次品”士官生放出去,免得平白拉低了標準,導致以後難辦。
……
新的青年近衛軍組建成功後,馬林也是很興奮的。因爲,這1000人中沒有誰是理解力差的。畢竟,他們也是經歷過一次淘汰的人。儘管師資力量差,但能從40%的高淘汰率中存活下來,證明資質還是可以的。至少,比馬林從德意志南部招募來的文盲山民要強。因爲重視這幫小傢伙,訓練的時候馬林是親自出馬的。講真,自從成爲北海國大公後,馬林就再也沒親自出馬訓練過軍隊了。但因爲這支軍隊的特殊性,馬林破例親自出馬擔任教官了……
果然,訓練的時候,馬林感到特別舒服。因爲,這幫士官生太配合了……
只要馬林提出什麼指示,根本不用解釋第二遍甚至好幾遍,這些士官生就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他的要求。
當然了,他們本來就是有十年軍事化教育的背景的,對於軍中的命令並不陌生。比如射擊這一塊,50碼內的人形靶,就很少有人脫靶的。
雖然人形靶面積很大,但用滑膛槍在50碼內射擊時不脫靶,也不算很容易。畢竟,滑膛槍的特點擺在那兒,不利於瞄準射擊。
有了這個好的基礎,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馬林讓北海國軍工廠拿出了質量最好的一批發條打火槍,都是管壁加厚了的。之所以管壁加厚,主要是防止炸膛的。畢竟,使用無煙火藥的話,射擊時的膛壓比使用黑火藥要高。不使用牢固點的槍管,是容易出問題的。
至於管壁加厚後導致火槍更重的問題,這倒沒啥。因爲,這幫少年都是從小就訓練端槍的,火槍不但拿得動,而且手不抖。
小學的時候,他們還小,還端不動真槍。所以,小學軍事課上,孩子們都是端着假想爲火槍的木棍站軍姿,一動不動地舉着木棍作瞄準射擊狀。幾年鍛鍊下來,自然很少有人手抖了,很有利於射擊精確。
而到了士官學校階段(等同初中階段),他們在練端槍站軍姿的時候,教官們會給他們的木棍前端繫上一小塊磚頭(成年士兵是直接槍口綁整塊甚至幾塊磚頭),鍛鍊他們的手臂力量,以及射擊時更不容手抖。
要知道,在射擊的時候,槍口只要稍微動一點點,射擊後的偏差可能就非常大了。10米20米可能影響不是太大,而百米以上的射擊,槍口稍微晃動一下下,就不可能打中目標了,哪怕是巨大的人形靶。
所以,槍口吊磚頭,除了鍛鍊端槍的臂力外,主要就是鍛鍊持槍穩定的能力。只有在射擊的那瞬間槍身儘量紋絲不動,纔有可能打得更準。
10年鍛鍊下來,哪怕是天資不高的士兵,射擊水平也差不到哪兒去了。而那種實在手抖的類似腦血栓患者的人,早在小學畢業時就被淘汰掉了。
當初,從6000小學畢業生裡淘汰下來4000人,只有1000人被送進士官學校。那個時候,特地進行了淘汰。那些天生端槍就手抖的人,是不適合當火槍手的,自然要淘汰。但他們也有前途,因爲,他們被北海國各個工廠搶去當學徒工了。畢竟,他們也算是有文化的這個年代的“高材生”。
所以,最後留下來的士官生,都是射擊天賦不差的。至少,經過幾年訓練,能達到不錯的水平。
如此一來,馬林安排他們當神射手,也算人盡其用。
總重達到了5公斤(制式的燧發槍是9磅重,也就是4公斤)的發條打火槍被髮下來後,沒有誰嫌槍重。畢竟,他們在士官學校天天練槍口吊磚頭,早就練出了一雙“麒麟臂”。
這幫小子在士官學校,馬林可沒虧待他們。特別是肉食上,因爲他們訓練量較大,馬林特批他們天天吃肉。這個待遇,就連第一軍團都沒有。
當然,這裡的肉,大部分是魚肉。畢竟,魚肉便宜嘛。要是吃豬牛羊肉,馬林也供不起。而魚肉這年頭沒別的國家的漁船競爭,北海國的中型漁船縱橫北海漁場,魚的供應量非常充足。而自從馬林從明朝引進了大白菜和酸菜的醃製技術後,酸菜魚就成了士官學校的少年們常吃的標準菜餚。因爲天天吃酸菜魚,導致現在很多士官生看到酸菜魚都有些想吐——實在是吃太多了……
除了親自出馬擔任教官訓練這幫士官生之外,馬林還破例拿出了18世紀纔出現的套筒刺刀,讓這幫士官生練習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