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遼城望月

遼東城依山而建,共有三座城門,分別在東、西、南。

江夏王守在東門,張儉守在南門,李世勣則在圍在西門。

原本已攻城數日,怎奈遼東頑城,非一日之功,一直未能攻下。

李世民一到,先斬了臨陣而逃的張君乂,賞了李世勣、江夏王、蜀王以及四千以少勝多的騎兵。拜力請主戰的果毅都尉馬文舉爲中郎將。

于軍前殺罰果斷、不吝獎賞,衆將士聞之無不拍手稱快。

又親臨前線,親自運土,激起全軍鬥志。

士氣高漲,正是趁勢攻城的好時候。

然而出乎楊悅的意料,李世民竟然圍而不打。除了不斷向遼東城前面的護城河填土外,卻不曾下令攻城,甚至連戰鼓都不曾敲一下。

一連等了三日,不見攻城動靜,楊悅不由十分納悶,不知李世民到底在搞。

山林靜謐,倦鳥入林。

黑黢黢地山頂上,坐着兩個人。

吃飽喝足坐等看“3d大片”的楊悅,悶得發荒。

“聖上到底在坐?”

“到遼東閒玩?”

“圍而不打……”

“這個填土法子似乎太笨,我聽祖父說過,過護城河可用一種叫做‘壕橋’的戰車,聖上爲何非要填土?”

“遼東城這麼高,要爬上城牆是否是要用‘雲梯’?”

“角樓上那個是不是叫做‘砲車’?”

“師父猜一猜,這場攻城戰下來,得死多少人?”

……

李靖不僅兵法卓越,而且製造器械也十分精通。李業詡正是繼承了衛公這路本事,纔有今日之“大唐軍神製造”。自從“大唐軍神”成立以來,衛公便經常去觀摩指點。見楊悅設計的往往匪夷所思,又見她對作戰十分有興趣,因而經常就軍中的器械與楊悅探討。因而楊悅雖然沒上過戰場,也沒見過那些攻城器具,卻對它們十分熟悉。

此時,楊悅一連問出十七八個問題,卻是故意。她是存心要讓戒言破戒。

因而不給戒言點頭和搖頭的機會。眼巴巴的盯着他,大聲詢問。只等戒言說幾句話出來。

只是戒言也早已識破她的用心,見她問了許多問題,乾脆笑而不答,將一隻烤好的野兔遞給楊悅。

“師父到底爲何不?”烤肉並不能堵住楊悅的嘴,一邊吃一邊又笑嘻嘻地問道。

戒言臉上一僵,停了笑容,怔怔地轉頭望向遠方。

楊悅定是觸到戒言地痛處,暗罵一聲“卑鄙”,趕忙住了口。

半晌,纔想起道歉,輕聲說道師父,對不住”

戒言搖了搖頭,溫厚拍拍她的頭,看憐地看了看她,極力笑了笑,在地上寫了幾個字對不住”

“對不住?”楊悅不由大奇,明明是不對,爲何師父反會向道歉?

……

月亮漸漸地從遼東城上空升起,照得山頂越來越亮。

楊悅這才,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月圓之夜。

正要感慨一句,一回頭,突然戒言神情大是奇異。怔怔地盯着月亮,舉起右手不斷掐指,口中喃喃,卻又聽不到聲音。再過片刻之後,竟然嘿嘿傻笑起來……

楊悅不由大奇,連喚幾聲“師父”,戒言竟似沒有聽到,兀自對着月亮傻笑。

“難不成師父中了邪?”楊悅心下大驚,向四周看去,除了山林,便是山石。

月光朦朧下,陡然間升起一種詭異之感。

難道師父也是彌勒教人?楊悅望了望頭頂上的圓月,暗自詫異。

月圓之夜,彌勒教人拜月之禮,楊悅並不陌生。特別是西天王在千佛洞中,莫名其妙的發“羊角風”找到出口的樣子,一直令楊悅莫名驚異。

見戒言突然如此,心下不由大是吃驚。

毛筆鬍子錢神通是青龍門下,一直對彌勒教深惡通絕,所以楊悅一直以爲戒言師父跟彌勒教沒有半點關聯。然而,他怎會對着月亮傻笑?

難道青龍與白虎一樣,原本也是彌勒教人,後來反出彌勒教?

楊悅突然想起自認識戒言以來,戒言對好得甚至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地收爲徒,莫名其妙地教許多防身本領,莫名其妙的暗中保護,又莫名其妙地帶到遼東觀戰……

這個師父對實在是有點不可思議地好

難道也是認爲是“彌勒佛”之故?

而且,他剛纔說的“對不住”又是意思。難道他有隱情,要對不利?

楊悅心中狐疑不定,一時竟然千頭萬縷。

戒言突然警覺,回過神來,看到楊悅神色有異。笑了笑,突然在地上寫了幾個字聖上明日必能破城”

楊悅見戒言並未發巔,這才鬆了一口氣。又見他望時,神色之間全是垂憐慈愛之意,剛纔的狐疑不由大是動搖。

無論如何,師父待如父如長,也不可能害。

楊悅壓下心頭亂想,這纔想清楚戒言剛纔的話語,不由不解地叫道明日破城?師父爲何如此肯定?”

戒言卻並不解釋,只笑了笑,臥倒在山石上,望着月亮繼續發呆。

楊悅不由也盯着月亮看了半晌,卻也看不明白。

月亮上怎會寫着“明日破城”?

一夜狐疑。

第二日一早,楊悅在一片震天響的鼓聲中醒來。

急忙走出營帳,楊悅但覺眼前一暗,頓時被腦後的頭髮掩住了頭臉,卻原來不知何時西南風大作,站在山頭,楊悅幾乎站不穩腳根。

山下的遼東城,四面八方已是戰旗翻飛,殺氣連天。風聲、鼓點聲混在一起,驚天動地。

“真被師父說準了。”楊悅慨嘆一句,忙架起“千里眼”。

將“千里眼”對準遼東城下,楊悅不由心下苦笑,雖然喊聲震天,但攻城的兵士卻並不多。更不是像電影裡那般輔天蓋地,無論騎兵還是步卒,城上城下,甚至半城牆上,一窩鋒一樣攀雲架梯,猛搶,猛衝。

此時的遼東城下,到也不是沒有兵,但大多數兵只是站在外圍。

特別是騎兵,那些騎兵並不騎馬,而是乾脆站在馬旁,竟然跟楊悅一樣,是在列隊觀戰。

不只騎兵如此,還有一隊隊步卒也站在圈外,列隊觀看。

城腳下,只有一、兩排步卒,着重甲、持巨盾排成“一”字陣列,弓弩手藏在後面,站成兩排。

第一排先射,箭如飛蝗直上城頭。射出一排箭後,立時蹲身,藏在巨盾之後。第二排又射,如此遁環。

城頭上的高麗兵雖然居高臨下,卻只能縮在垛後或角樓中,不敢伸出頭來。

雖然偶有一兩個士兵,在垛口上射出一兩支冷箭,卻毫無目標。不是被擋飛便是落在巨盾之上,絲豪沒有殺傷力。

然而,唐兵射出的箭卻也同樣沒有目標,難以傷到對方。

如此對射,有何意義?楊悅心下不由大叫“上當”,暗道:這便是戰爭?這便是冷兵器時代的攻城戰?像後世的武林大會,據說兩個武林高手舞了半天,竟然沒有打到對方一招……

真若如此攻城,只怕十年不成。楊悅搖頭苦笑。這3d片果然不如電影好看。

然而,凝神再看片刻。楊悅臉上的笑卻不由鬆弛下來。

巨盾原來並非不動,而是趨城頭上的敵兵不敢露頭之機,向前推進數步,然後站下,再行射箭。掩護身後的一排重甲士兵前進

如此推進,巨盾掩護下,一隊隊重甲兵卒向前推進,不幾時,已有十幾排。

戰鋒隊?

楊悅突然明白,這些步卒是衛公曾給她說過的戰峰隊。騎兵向來用於利野戰,步兵中者是攻城主力。而戰鋒隊正是步兵的主力。

南風呼哨,鼓點陣陣,鐵甲重盾跨跨聲起,戰鋒隊邁着重似千斤的步伐,漸漸推進到了城牆腳下。

“登樓,搶登城樓,勝利在望”楊悅精神一震,不由高聲歡呼。原來攻城如此簡單。

然而她的呼聲未落。突然,城頭角樓鼓聲大震,飛箭如雨,滾石如鬥,從城頭落下。

楊悅不由大驚失色:原來攻城並非如此簡單

楊悅閉上眼睛,不忍細睹,城下剛纔還是堅如鐵山的戰鋒隊,立時便要血肉橫飛。

突然,戰鼓一變,咚咚急進,更高更響,立時將城頭上的鼓聲又淹沒下去。城頭上的高麗兵也不示弱,鼓聲摧動,似乎要將一場戰爭化作了鼓聲的對決……

等到楊悅再次向城下看時,卻她想像中的事情並非發生。

戰鋒隊隨着鼓點的變化,三人一組,將巨盾合成一個山狀鐵丘。士兵藏身丘下,城上射下來的箭雨,對之毫髮無傷。只偶有中了巨石的“鐵丘”或被砸傷。好在“砲車”這種,極大極笨,拋下來的巨石雖大,數量卻並不多。戰鋒隊幾乎沒有損傷。

楊悅禁不住精神一震,拍手大讚。

然而,戰鋒隊卻也因此無法冒出頭來登城。如此僵持下來,巨石只有越來越多,終歸不利。

片刻之後,楊悅已不由再次爲城下士兵擔擾。

好在西南風緊,角樓上的高麗兵逆風作戰,十分不利。被“砲車”砸傷的士兵,到是極少再受到箭傷。

然而此處是高麗逆風,其他城門卻會成爲唐兵逆風。風偏西南,特別東門作戰的唐兵定然十分不利。

楊悅向遠處望去,果然東門與西門的唐兵似乎沒有地靜,城頭上的高麗兵呼聲明顯高過唐兵。

一夫擋關,萬夫莫開。原來攻城如此艱難。楊悅心下暗暗焦急。

突然,距離城牆約六十步左右的一隊巨盾之後,嘎嘎作響,正對着西南方向的幾座角樓對面,升起一排長杆怪車,

楊悅識得那車叫做“衝竿”。衝竿竿頂有吊籃,吊籃裡有士兵。是一種等城的好工具。

然而那衝竿雖高,卻距離城牆甚遠。雖然角樓上的弓箭射不到這些唐兵,便這些唐兵如何能登到城上?

楊悅正在暗自納悶。突見一道一道火光閃動,自衝竿飛起,直射對面的角樓。

“火箭”楊悅突然明白。

原來是要火攻難怪李世民這些日子按兵不動,原來等得便是今日這場大風。

難怪戒言昨晚說今日必會破城,原來是因爲擡頭望到月暈,料定今日必然有風……

古來爲將者必知天象,果不其然

楊悅已是隻剩歎服。

火見風漲,一支支“火箭”乘風破浪,射到城頭的角樓上,已燃起火苗……熊熊燃燒……不幾時,火光已是沖天而起。

角樓裡一片鬼哭兒狼嚎,倉皇奔逃,城頭頓時一片大亂,箭雨和拋石立時停下。

“鐵丘”下突然勁箭射出,帶着條條飛索,飛上垛口,鉤住城垛。

楊悅識得,那叫做“飛鉤”,是一種極靈便的登城工具。已有隊隊唐兵躍出,抓住飛索“飛”上城頭。

“跳蕩”原來“跳蕩”的作用是這個。楊悅終於明白,這些“飛”上城頭的兵士,被稱做“跳蕩”,的確十分形象。

一個“跳蕩”跳上城頭,揮刀砍翻正在下射的敵兵。

又一個“跳蕩”衝上……

越來越多的“跳蕩”跳上城頭。

吊橋放下,城門打開。

戰鋒隊手持重甲,邁着撼山動地的步伐,衝入城中。

南門攻破,唐兵與火勢一同向城內蔓延。

火光起時,東門西門同時加緊攻城,不幾,西門攻破;再不久,東門攻破……

殺聲震天,整個遼東城已陷入一片火海……

“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

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

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

……”

月上中天,站在遼東城頭。李世民心情大暢。

城中的煙火已滅,峰火煙味卻依在。

回看身後諸將,李世民哈哈大笑:

“當年,隋煬帝在此百萬大軍,不能攻下此城。今日諸將與我一同站在遼東城頭,當歌詠志之”

第192章 獻俘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55章 白衣美人第214章 拜月(1)第175章 天子駕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82章 英雄救美(上)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270章 河谷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326章 對決第17章 決鬥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170章 藥方第308章 陳家有女(1)第288章 我是誰?第256章 安市城主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04章 訴衷情第267章 小白臉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34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4第172章 天機(2)第232章 故人相見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126章 問難(2)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25章 問難第123章 祭孔第148章 信物第351章 連環5第216章 拜月(3)第233章 “王夫人”第277章 祭酒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176章 靈臺不遠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93章 人道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165章 涅盤(中)第285章 靈臺依舊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30章 “八卦”何來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143章 蒼巖第81章 調御丈夫第306章 問疾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52章 橫街第233章 “王夫人”第55章 白衣美人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344章 動機2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40章 心急如焚第258章 傾城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280章 鬥法(2)第12章 皇宮大內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5章 推背之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18章 謝謝衣服第304章 訴衷情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30章 “八卦”何來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27章 驚變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282章 天師第188章 白齊齊格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324章 伐謀(3)第106章 曲江流飲(上)第213章 西天聖母(2)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321章 妖孽(2)第218章 拜月(5)第12章 皇宮大內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7章 長安閒逛(上)第319章 行香第271章 梅花巾第72章 蜀王妃的煩惱第25章 武氏三思第373章 原點第123章 祭孔
第192章 獻俘第33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3第55章 白衣美人第214章 拜月(1)第175章 天子駕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82章 英雄救美(上)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270章 河谷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326章 對決第17章 決鬥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170章 藥方第308章 陳家有女(1)第288章 我是誰?第256章 安市城主第243章 鐵馬冰河(2)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04章 訴衷情第267章 小白臉第47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二)第34章 你的笑是穿腸的毒藥4第172章 天機(2)第232章 故人相見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126章 問難(2)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25章 問難第123章 祭孔第148章 信物第351章 連環5第216章 拜月(3)第233章 “王夫人”第277章 祭酒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176章 靈臺不遠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93章 人道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165章 涅盤(中)第285章 靈臺依舊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30章 “八卦”何來第46章 眼見不一定爲實(一)第65章 木牛流馬(下)第143章 蒼巖第81章 調御丈夫第306章 問疾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52章 橫街第233章 “王夫人”第55章 白衣美人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344章 動機2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40章 心急如焚第258章 傾城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371章 決戰瓜洲6第280章 鬥法(2)第12章 皇宮大內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5章 推背之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18章 謝謝衣服第304章 訴衷情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30章 “八卦”何來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27章 驚變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282章 天師第188章 白齊齊格第367章 決戰瓜洲2第324章 伐謀(3)第106章 曲江流飲(上)第213章 西天聖母(2)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321章 妖孽(2)第218章 拜月(5)第12章 皇宮大內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7章 長安閒逛(上)第319章 行香第271章 梅花巾第72章 蜀王妃的煩惱第25章 武氏三思第373章 原點第123章 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