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問難(2)

燕德妃第一個發難:“請問玄奘法師,南梁武帝曾說‘道有九十六種,唯佛一道,是於正道,其餘九十五種名爲邪道,朕舍邪道,加以如來。’又說儒、道二教來源於佛教,三教同源,如來是老子與孔聖人之師。請問法師如何看待此事?”

楊悅聽了不由暗讚一聲“好”。這個梁武帝大概腦子有點問題,佛教於公元前六世紀創於印度,到公元一世紀傳入西域,公元二至三世紀才傳入中原。儒、道二家源自春秋。老子是公元前六世紀人,孔子比老子年歲小點,也在公元前五六世紀。如來、老子、孔子何來師徒關係。如果說老子是孔子的老師還有點靠譜,因爲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向老子學過“禮”。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難就難在,梁武帝想把三教合源,於是胡說八道。讓人說對不行說不對也不好,左右爲難。

玄奘法師如果說他說的對,明顯要得罪一批人,首先他身邊坐着個孫思邈孫道長便會不同意。

但如果說不對,衆妃中蕭才人與蕭美人皆出於蘭陵梁氏,只怕明天蘭陵蕭氏便要找他麻煩。

果然,李世民聽了燕德妃的問難,面含微笑十分滿意。

玄奘法師言道:“貧僧自幼研習佛教,於儒道二家不曾研究。只識的佛學,三教是否同源不大瞭解。梁武帝融三教於一體,大概自有他的道理,貧僧學識淺薄,還不曾領悟到其中妙處。”

玄奘法師這一回答不可謂不高明,以退爲進,說自己見識短,沒聽說過。梁武帝自己在那胡說八道不過是一家之說,與佛家無關。而且隱晦的說燕德妃問的這個問題超出了他所精通的佛學範圍,答不上來也很正常。

楊悅心中不由大笑玄奘法師滑頭,若在平時定然會擠兌他幾句,不過在衆目睽睽之下,以楊悅與他的交情,自然不會爲難玄奘法師。

李世民在一旁哈哈笑道:“法師回答果然高明。”

蕭才人與蕭美人家學源淵,見問及佛學。立刻上前提了許多問題。大多是深奧的佛法**,比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何解?”,“《金剛經》是鳩摩羅什譯本好些,還是達摩笈多的譯本更好”,或者某一**中某一句話如何解釋。到是能顯示出二人在佛學上的高深造詣。

玄奘法師不緊不慢一一回答。對二人佛學上的見識到也十分歎服。連李世民也不時稱讚二人。

蕭才人大概心中十分得意,不時看向徐充容。徐充容一直沒有出言提問。徐充容平日以才名顯於內宮,大概二人覺得自己今日大出風頭,蓋過了二人。

楊悅這個經常與玄奘法師辯論的人,對二人的問題大多聽不懂,心中卻不以爲意。二人有這麼個愛佛成僻的祖宗,不學佛學纔怪。

梁武帝禮佛禮到親手爲和尚們削竹片(用來擦屁股的東西),不僅削而且爲了試光滑程度,甚至在自己臉上刮一刮親自試驗。哈哈。

要說這個梁武帝蕭衍也是個奇人,文學上是“竟陵八友”之一,與沈美腰、謝眺等人一齊在文學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武功上退北魏、誅東昏、代齊建樑,也是十分勇猛。偏偏喜好佛學,幾次捨身出家。以至於南國因爲他的大力倡佛,鄉野無處不是寺院,一個小小的南樑只僧衆便有十萬之衆。到是爲杜牧提供了詩句來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實遠遠不止四百八十寺,據說只建康便有五四座。

想一想蕭才人與蕭美人乃是這樣一個和尚皇帝之後,知道的**多,便不足爲奇了。

其他嬪妃大多對養顏美容更感興趣,向藥聖孫思邈問了些相關事項。

見沒人能問住玄奘法師。李世民大概有些不甘心,笑着點名道:“武才人有沒有問題相問?”

武眉兒嚇了一跳,忙說道:“臣妾沒有問題可問。”

李世民見說,似是十分失望。楊悅明白他的心思,一定是想看看長安公子難倒玄奘法師的場面。正要向武眉兒低聲說些問題讓她來問,卻聽李世民問道:“悅兒有沒有問題相問?”

楊悅一怔,忙回道:“臣也沒有問題。”

楊悅與玄奘法師平日常辯論,卻不願意當着衆人之面問難他,而且即使問難不過是胡纏,也非正辯,真若跟玄奘法師辯論佛經不是找蹭麼?楊悅看一眼甚是自得的蕭才人,不由心中暗笑。

至於藥聖,當日送她大羅神丹,交情也是不淺,怎會去問難他。

不過,她這裡一出聲,簾外諸人卻不免要微笑起來。

衆人立時聽出她是楊悅。玄奘法師與尉遲洪道二人不由面帶微笑。藥聖孫思邈面上卻微微詫異。他身後的童子則低聲咕噥道:“這個聲音怎麼聽着耳熟?”

好在李世民沒有注意到。見楊悅也沒有問題可問,稍一愣神兒笑道:“朕近日到是聽了一個理論,與佛家的‘衆生平等’似是有些相近,法師能否爲大家仔細講一講這個‘衆生平等’之意?”

燕德妃也笑道:“正是,有個‘人人平等’的理論,不知法師以爲如何?”

關於佛家的衆生平等而人人不平等的相背理論,卻能用六道輪迴的解釋成理,楊悅以前與尉遲洪道辯論過。

尉遲洪道聽了立時知道是楊悅的理論,差點笑出聲來,拼了命才忍住。

這個“人人平等”的理論,尉遲洪道曾給玄奘法師說起過。果然,玄奘法師聽了,從容道來,與尉遲洪道當日所說一模一樣:“《華嚴經》有言:心、佛、法,是三無差別。叭識無境,心、佛、衆生一切即是佛,法無定法,是法平等……”

楊悅禁不住“哧”得笑出聲來。

楊悅的笑聲實在是有些無理,李世民不禁微微皺眉。

玄奘法師並不以爲意,停下來問道:“施主,因何而笑?”

楊悅只好說道:“大師對不住,弟子失禮了。不過是因爲弟子對法師所說,聽的一知半解,不明所以。想請大師講得通俗一點。”

玄奘法師微笑道:“怎樣纔是通俗。”

“佛家講衆生平等,衆生當包括人吧?”

玄奘法師點頭道:“自然。”

“既然包括人,也就是說人與人也平等吧。”

玄奘法師略一沉吟道:“沒錯。”

楊悅聽了卻是一愕,沒想到玄奘法師會如此說法,笑道:“大師既然認爲人人平等,然而佛家又爲何以因果與六道倫回來告訴世人,貴賤不等也合理?”

玄奘法師微微笑道:“我聽聞長安公子有‘人道論’,將‘人道’說成是人去動物性而產生人性。觀其理論乃是善性。佛家的因果與六道倫回追其根本是在勸人爲善,與長安公子的理論似是沒有衝突。”

“勸善?”楊悅心中暗暗點頭同意,佛教最可取的也就是“積德行善”四個字,“然而六道倫回終是以神秘理論來矇昧人類,而且勸世人安於接受現世的不平等,豈不是帶有欺騙之意?”

玄奘法師沉吟片刻,搖了搖頭言道:“假如一個人得了絕症,三天後將死去而不自知。如果你告訴他,他會惶惶不可終日,三天中在恐懼中度過;如果你不告訴他,他會樂哈哈地度過這三天。施主認爲是應該告訴他還是不告訴?”

衆妃嬪大多對楊悅與玄奘法師談的內容聽不明白,只有李世民、燕德妃、徐充容以及尉遲洪道等人因爲了解楊悅的“人道論”和‘人人平等’思想,才聽得清楚。

不過,玄奘法師講的這個故事卻很淺白,衆妃到是聽明白了。不由低聲議論。

楊悅低頭思索,一時無語。不少嬪妃出言說道:“莫如不告訴他,那人雖然一時被矇蔽,但終是快樂而生。如若告訴他,實在有些不忍。”

楊悅想了一下,卻笑道:“莫如告訴他。”

衆人聽了,卻大是驚奇。只有少數如尉遲洪道這種常聽楊悅奇談怪論的人才會不以爲怪。

“如果我是那個人,我寧願知情。也許我知道只剩下三天時間,會用這三天時間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兒,到死的時候少一些遺憾,總比碌碌而過要好。”楊悅徐徐言道,這種不是即非的假定式引導型提問,楊悅並不陌生,自然不會上當。

燕德妃聽了首先叫一聲好。

李世民哈哈笑道:“法師果真是遇到了對手。”

玄奘法師微笑:“施主聰明豁達,世人豈能相比。如果是施主如若遇到這個問題當然是知道的好,貧僧以爲普通世人還是不知道爲好。”

這個小故事當然是個隱喻,在比喻佛教用六道倫回勸世人行善,安於現世的不平等,矇昧大家,是好還不好。玄奘法師以爲好,楊悅卻以爲不好。

楊悅突然想到,孔夫子一生“不言怪力亂神”,對神鬼“敬而遠之”,其實孔夫子並不“迷信”,反而是除了儒家,道家、佛家兩家都認可神鬼。這樣說來,千年之後如華老栓這種愚民與孔儒實在是沒有任何關係。

不只沒有關係,孔夫子還是第一個打破山水宗教式崇拜的第一人,提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美學命題,將山水視爲自然,樂在其中。而不是像上古人民拜山拜水的崇敬。

……

“呀,我知道了,他是‘輕薄公子’。”藥聖身邊的童子突然笑道,“難怪這聲音如此熟悉。”

楊悅正在深思,聽了這話心下暗暗叫苦。一時呈口舌之快,卻忘記這個傢伙會說破自己身份。

“這位童子道是少有的伶俐。”李世民笑道,並不急於去問童子知道什麼,反而誇讚起他,“叫什麼名字?”

藥聖的童子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禮,清脆地說道:“回聖上,臣盧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

盧照鄰?唐初四傑之一?楊悅聽了卻是驚得差點跳了起來。她一向只知道藥聖孫思邈這個小童叫做“升之”,沒想到他會是盧照鄰。

不由暗叫一聲:“老大,你不好好去寫詩,做什麼藥童。瞎折騰什麼?還在這兒胡說八道……”

楊悅只知道,盧照鄰是個詩人,卻不知道盧照鄰因爲自幼體弱,拜了藥聖爲師。更不知道藥聖孫思邈之所以成爲藥聖,也是因爲自小體弱多病,立志學醫,最終成了一代宗師。

第351章 連環5第92章 人與馬第179章 龍華大會(2)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3章 古裝女子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211章 聖城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153章 抓賊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07章 聖典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193章 月牙河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315章 爭寵(2)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327章 對決(2)第79章 拜師(四)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97章 中毒第360章 雷塘迷霧第120章 彈歌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91章 “內訌”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323章 伐謀(2)第166章 涅盤(下)第205章 李二郎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119章 龍顏大怒(下)第288章 我是誰?第340章 怪癖第26章 伊本紅妝第347章 連環1第354章 兇手2第230章 洛陽宮(3)第156章 抓賊(4)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142章 太行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第236章 出征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327章 對決(2)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263章 兩難第361章 平叛1第57章 先進技術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258章 傾城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93章 月牙河第3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38章 壽宴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171章 天機第13章 青梅竹馬第59章 大唐軍神(二)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174章 青龍第338章 燭影第202章 斷崖第73章 《天下新聞》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152章 橫街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5章 武氏三思第125章 問難第24章 鵝鵝鵝(下)第120章 彈歌第120章 彈歌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54章 失蹤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00章 抱布貿絲
第351章 連環5第92章 人與馬第179章 龍華大會(2)第206章 黑衣怪人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3章 古裝女子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334章 采采芣苢第211章 聖城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153章 抓賊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07章 聖典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190章 突然消失第193章 月牙河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315章 爭寵(2)第316章 欲擒故縱第327章 對決(2)第79章 拜師(四)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97章 中毒第360章 雷塘迷霧第120章 彈歌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91章 “內訌”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323章 伐謀(2)第166章 涅盤(下)第205章 李二郎第42章 不翼而飛(下)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119章 龍顏大怒(下)第288章 我是誰?第340章 怪癖第26章 伊本紅妝第347章 連環1第354章 兇手2第230章 洛陽宮(3)第156章 抓賊(4)第292章 多情莫若無情第142章 太行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第236章 出征第298章 梅林暗影第327章 對決(2)第19章 弘福寺辯禪第263章 兩難第361章 平叛1第57章 先進技術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258章 傾城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93章 月牙河第31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38章 壽宴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171章 天機第13章 青梅竹馬第59章 大唐軍神(二)第44章 將信將疑(下)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174章 青龍第338章 燭影第202章 斷崖第73章 《天下新聞》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152章 橫街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5章 武氏三思第125章 問難第24章 鵝鵝鵝(下)第120章 彈歌第120章 彈歌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254章 失蹤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100章 抱布貿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