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謠言疊起

“狀頭是田備?田備是何人?怎麼從未聽說過?”

狀頭即狀元,楊悅聽蘇味道說今年的狀頭人選已落定,而田備名不見經傳,不知何許人也,不由奇怪地問道。

“聽說田備是荊王孺人之兄。”

“荊王儒人之兄?一個儒人也有這麼大的面子?”

唐代沒有側室之說,親王除正妻外,按例可納二儒十滕,“儒”便是儒人。

這個荊王,楊悅已打聽過,知道他便是將來與房遺愛等人一起謀反的那個李世民的弟弟,李淵第六子。

“當然不是儒人的面子,是荊王的面子而矣。”

“不對,榜單還未放出,你怎麼便知道狀頭是誰?”

楊悅不解地問道。不過楊悅此話一出,整個“文刊編輯部”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味道邊笑邊言道:“榜還未放?便是省試還未開始,就已經知道了狀頭是誰。連甲第的名單基本上也早已定了下來。”

“還未考試便已定下榜單?”楊悅的眼珠子幾乎要掉出來,氣怒之下反而更覺好笑,“真是開玩笑,這還叫什麼考試?難道狀元以及前三甲,不是聖上殿試親點麼?”

“殿試?”衆人不由奇道,“何爲殿試?”

“殿試便是聖上在朝堂上親自主持的策試啊。”楊悅莫名其妙地望着大家,不知爲何大家連殿試都不知道。

自來戲文中有不少“連中三元”的橋段,所謂三元分別是鄉試第一名解元、會試第一名會元、殿試第一名狀元。“三言二拍”楊悅在中學時代便已看過,這種狀元及第的故事再熟悉不過。

不過,衆人卻是也回望她一個一個莫名其妙的眼神。

“有鄉試、省試之分,卻從來沒聽說過殿試。而且只有鄉貢才經過兩次考試,生徒直接參加省試,哪裡有什麼殿試之說?”

“沒有殿試?”楊悅暗叫一聲“不好”,心道又猛浪了。

科舉在隋唐初開,經過千年發展,逐步完善。“三言二拍”之流是明代作品,定然與現在這個科舉有很大不同。難道說這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殿試?連忙含混地說道,“我定是被人蒙了。我聽人家說狀頭要聖上親點,自然以爲是在大內宮殿中舉行,原來是道聽途說,當不得真。”

不等衆人回味,忙又叉開話題,問道:“狀元,不,狀頭這樣內定,難道沒人過問麼?”

“又能怎麼樣?自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說這個人的詩文好,他說那個人的詩文好,各自評定不一……再說,請人寫幾篇詩文,博個名聲,還不是極容易的事。”

楊悅對於唐人重詩賦,流行“投卷”之風還是比較瞭解的。《天下詩刊》創刊的目的之一,正是爲了避免其中流弊。但是其中還是有疑問,問道:“詩賦可以先投卷博名,但是考場中的策論,總是臨場發揮,難道便沒有高下之分?”

“臨場發揮?保不準那策論題目早被人偷了去,請人做好了一篇……”

“嘿嘿,看到是自己認識的人,評論寫得好些,又能怎樣?”

“今年投卷依附名流的人大大減少,還是咱‘天下詩社的功勞!’”

……

衆人不以爲然地說道。

“閱卷人能看到是誰答地卷子?”楊悅見說,不由吃了一驚。偷題的可能性或許不能避免,但閱卷能看到名子,知道是誰答的題,這種事情實在是不可思議,因而說道,“難道不糊名麼?”

“糊名?”

“何爲糊名?”

“啊?怎麼連糊名都沒有?”楊悅沒想到堂堂科舉,竟然如同兒戲。楊悅不由又氣又好笑:“糊名就是將卷首考生的名字封住,不讓閱卷人看到考生姓名,以免舞弊……”

“考生的姓名寫在卷尾,怎麼糊?亂七八糟的胡亂糊在一起,怎麼成?”

“讓大家都寫在卷首不就行了?”楊悅言道。

裴炎也在“文刊編輯部”,聽了楊悅的說法,微微頷首道:“公子這個法子好。如果考生姓名全部寫在卷首。答完題將卷子糊好,這樣閱卷者便不知道是誰寫的。也會相對公平些。”

“不只要糊名,筆體也能認出來,我看還有必要抄卷!”楊悅想到後代科舉爲了杜絕舞弊的確做了不少功夫,不如提前讓說出來,讓大家早點有所公平。

衆人聽了也都紛紛頷首,覺得楊悅所言及是。

“下期報紙上,便將這些法子提出來,好讓尚書省有所裨益……”蘇味道點頭言道。

“尚書省?”楊悅又是一詫,一向她以爲是禮部在主持大試。沒想到會是尚書省直接管理。仔細問了才知,具體事件其實由吏部的“考功員外郎主持”,一個七品官,自然得罪不起衆貴族王孫,還不是誰想“推薦”便“推薦”。

對於這些弊病,楊悅雖有許多腹誹,但她關心地還是天下詩社中舉薦的人,是否榜上有名,因而問道:“咱們詩社中的人有沒有上榜的。”

蘇味道到是不愧爲“八卦記者”,對此卻是再清楚不過,笑道:“雖然狀頭不是咱們《天下詩刊》中舉薦的人,但甲第中至少十人是咱們的人,佔了三分之二還多,乙第估計還要多些。”

“這麼說連甲第的人選也早已內定下來了?”楊悅沒好氣的笑着問道。

“那到不是。進士科最重,甲第中前五名是肯定早已內定下來的,其他就不一定了。我這消息卻是從省部得來,省部的榜單已經出來,只是還沒有放榜,我得的消息絕對不會有錯。”

“我們詩社誰在榜上?”

“嘉謨兄是首當其衝的。還有宋令文、谷倚等人也都中榜。”

宋令文,楊悅記的是誰,是個五大三粗的舉子,但說話細聲細氣極是斯文,印象很深。谷倚卻記不起是誰了。天下詩社發展太過迅速,楊悅的確有許多不認識的人。

楊悅搖了搖頭笑道:“嘉謨中了進士?”回頭去看裴炎,說道,“裴兄是否也參加了考試?中了沒有?”

裴炎微微搖頭,還沒回答。蘇味道已先說道:“裴兄是弘文館的生徒,還用考試?直接也會授官。”

楊悅卻是又是一奇,訝道:“原來弘文館的生徒不用考試?”

“不只弘文館,崇文館的生徒也不用科考。”蘇味道笑道。

裴炎言道:“也不一定,如果願意參加也可以參加,看個人意願而矣。館中有不少生徒也參加科考。”

楊悅點頭言道:“對啊,據我所知裴行儉也是弘文館的生徒,他就參加過明經科。”

“參加還不如不參加。便是中個狀頭又如何?”蘇味道不以爲然的說道,“頂多不過放個從八品的小官。比起弘文館學士在門下省行走要差得遠了。”

“從八品?”楊悅今日連連被驚倒,此時更是感到不可思議。俗話說,人生四大樂,久旱逢雨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沒想到得個“狀頭”纔不過授個“從八品”的小官,只比最低的從九品高上兩品。可想而知其他中榜人士,大概更加不如。

一問之下果然如此。唐代取士分許多科目,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經、進士兩科較常見,每年考一次。正月考試,二月放榜,今年卻是因爲倒春寒的原故,推遲了些時日。

秀才科不過授正八品官,明經又有五經、三經、二經、一經、三禮、三傳、史科之別,授從八品下,根據通經多少授官不等。進士甲第授官從九品上,乙第只能授從九品下。也難怪皇帝對此不太重視,原來如此。

所謂通幾經幾傳,則是唐代學館裡教授的書目。唐代“九經取士”,“九經”,包括《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以及《易》、《書》、《詩》,共九部。《禮記》、《春秋左氏傳》爲大經,《詩》、《周禮》、《儀禮》爲中經,《易經》、《尚書》、《春秋公羊傳》、《穀梁傳》爲小經。

這些是正經,還有《孝經》、《論語》、《國語》、《說文》、《字林》、《三蒼》、《爾雅》等,專門學文如《孫子》、《五曹》、《九章》、《海島》、《周髀》、《五經算》、《綴術》、《緝古》等都是學館裡的正式教課書。

如果再加上一些歷代史,如《史記》、《漢書》、《三國志》等,外加諸子百家之書,數不勝數。

這些還不包括士子入門之學,如琴、畫等藝術修養……

楊悅着實嚇了一跳,一直以爲儒家不過“五經六藝”之說,沒想到唐代已發展成爲“九經”。她一向以爲自己也算是中文高材,如今才知道在古人的學問面前簡直連“小巫”都算不上。如果想考個“狀頭”更是難上加難。

想一想這些時日與衆人相辯論,若泛泛而談,言理說道她最擅長,但一提到具體引經據典來論證便會幹瞪眼。自己如果真想改變這個時代的不合理處,免不了要先仔細研究古人的學問,仔細研究儒學。

想到在李愔書房中見到的書,五間雜架的若大一個大殿,到處都是書籍,看來傳言不虛,李愔也是個飽學之士,自己平日到是小看了他。便是楊豫之這樣的小混混,也能背出《道德經》,自己這個“中文高才”,真是連個小混混都不如……

正想得出神,突然聽到門外一陣喧譁,有人喊道:“不好了,三車和尚跟滕王打起來了。”

“洪道?”楊悅詫道,“洪道爲何打架?”

不過楊悅卻也不用擔心尉遲洪道會吃虧,笑嘻嘻地衝了出去。見來報息兒的竟然是蘇我孫子,上前問道:“洪道怎麼跟滕王打起來了?”

蘇我孫子在大唐待得時日越久,越與唐人沒什麼區別。但他更喜歡武士裝,頭戴璞頭,身着圓領武袍,腰裡還戴了一把“橫刀”。如果在現代的話,楊悅會說這是日本武士打扮,不過這種裝扮在大唐街頭,卻是比比皆是。

“這個——”蘇我孫子到此時卻也不忘行禮,先向楊悅行完禮,才說道:“聽說是因爲滕王胡說八道。”

“滕王胡說八道什麼?”楊悅笑道,想到滕王的確嘴賤,前些自己還爲了他的胡說打了一架。

“滕王說……”蘇我孫子看了看聚集過來的衆人,有點吞吞吐吐起來。

“滕王說什麼?”楊悅追問道。

“他說公子的壞話。”

“說我?這個混蛋!他又說什麼?”楊悅一想到滕王說自己與李愔關係曖昧,心中來氣,沒好氣地言道,“不會又說本公子與蜀王有什麼曖昧吧。我看他真是皮癢。洪道打他正是打得好,打得妙!”

“這次不是蜀王。”蘇我孫子搖頭說道。

“不是蜀王?”楊悅納悶的看了看蘇我孫子,氣道,“又有誰?”

“他說公子與柴都尉有過……”

“柴令武?”楊悅大怒,不由大罵一聲,“混蛋王八蛋!”

裴炎見楊悅大怒,上前勸道:“公子息怒。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柴都尉當日與公子決鬥,被公子辯得一敗塗地,這件事兒我親眼目睹,而且許多人都知道。這幾日不知何處忽然有些風傳,定然是有小小之人故意胡編亂造。公子不必着急,我等自會爲公子論個公道……”

楊悅回頭去看裴炎,見他一臉誠肯卻沒有多少驚詫,顯是早已聽說過此事。再去看蘇味道等人,也是微微點頭,面上或者有些不信、或有些半信,不一而足。顯然衆人也早已聽說過傳言,只是不敢告訴她。

蘇我說話半吞半咽,可想而知具體內容定然更加不堪,心中怒火不由熊熊燃起,暗咬牙齒:柴令武啊,柴令武,不將你大卸八瓣,難解我心頭之恨!

謝謝!!!!!!!)

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36章 理想國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277章 祭酒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49章 獻城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288章 我是誰?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87章 英雄相惜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345章 動機3第249章 獻城第364章 平叛4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78章 拜師(三)第79章 拜師(四)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361章 平叛1第229章 洛陽宮(2)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332章 禍兮,福兮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22章 畫鵝點睛第284章 焚經第235章 靈臺方寸山(2)第269章 脫困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355章 女皇第197章 怪洞第120章 彈歌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29章 情與禮第25章 武氏三思第79章 拜師(四)第340章 怪癖第74章 二月逆流第173章 靈臺第281章 鬥法(3)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222章 出獵(上)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345章 動機3第124章 祭孔(2)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331章 怏怏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97章 中毒第361章 平叛1第258章 傾城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330章 帝心第210章 宴樂第14章 大胖鬍子第271章 梅花巾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126章 問難(2)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374章 從前事,回頭望第197章 怪洞第303章 尷尬之極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359章 揚州煙花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14章 拜月(1)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20章 妖孽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281章 鬥法(3)第166章 涅盤(下)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321章 妖孽(2)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14章 大胖鬍子第364章 平叛4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29章 情與禮第179章 龍華大會(2)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31章 怏怏第43章 將信將疑(上)
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36章 理想國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277章 祭酒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249章 獻城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288章 我是誰?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87章 英雄相惜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345章 動機3第249章 獻城第364章 平叛4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78章 拜師(三)第79章 拜師(四)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361章 平叛1第229章 洛陽宮(2)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137章 媚娘初現第332章 禍兮,福兮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22章 畫鵝點睛第284章 焚經第235章 靈臺方寸山(2)第269章 脫困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355章 女皇第197章 怪洞第120章 彈歌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129章 情與禮第25章 武氏三思第79章 拜師(四)第340章 怪癖第74章 二月逆流第173章 靈臺第281章 鬥法(3)第35章 狂街少年(上)第138章 莫名其妙第222章 出獵(上)第37章 大唐芙蓉園(上)第75章 化緣化齋化弟子第345章 動機3第124章 祭孔(2)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100章 抱布貿絲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331章 怏怏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97章 中毒第361章 平叛1第258章 傾城第133章 渭城驛雨第330章 帝心第210章 宴樂第14章 大胖鬍子第271章 梅花巾第312章 大做文章第126章 問難(2)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297章 兵圍衛公府第374章 從前事,回頭望第197章 怪洞第303章 尷尬之極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359章 揚州煙花第253章 拉風小將(4)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3章 鵝鵝鵝(上)第214章 拜月(1)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20章 妖孽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281章 鬥法(3)第166章 涅盤(下)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321章 妖孽(2)第24章 鵝鵝鵝(下)第220章 西天聖母(4)第134章 千里之外第14章 大胖鬍子第364章 平叛4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129章 情與禮第179章 龍華大會(2)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162章 太子拒婚第112章 琴音撥動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84章 真真假假第331章 怏怏第43章 將信將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