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將信將疑(上)

見沒有楊悅與柴令武蹤影,無論信與不信,當下衆人各自散去。李愔、楊豫之、尉遲洪道三人往武府去,繼續找楊悅。高陽公主則帶着衆人往柴府去。

李愔三人從芙蓉園北門出來,沿街往崇仁坊方向去。走到晉昌坊附近,楊豫之遠遠看到武權站在前面,不由奇道:“武權在無漏寺門前做什麼?難道大哥在這兒?”

“武權是誰?”自芙蓉園出來,李愔一直默默無語,見楊豫之說楊悅就在附近,不由眼前一亮,問道。

不等楊豫之說話,尉遲洪道卻哈哈笑道:“這兒現在不叫無漏寺了,已改了慈恩寺。”

“慈恩寺?”楊豫之不解。

“太子追思文德皇后,已將無漏寺改了慈恩寺,請玄奘法師重修。”楊豫之每日只作一件事兒,便是專門追求武照,對朝中發生的事兒一概不聞不問,因而這個原本十分轟動的新聞,他壓根不知道。

李愔卻急着又問道:“他是誰?”他當然是指武權。

“他是大哥的隨身僕從。”

“這麼說她也在附近?”李愔眼中掠過一絲驚喜。這纔想起楊悅身邊的確似一直跟着一個隨從,當日自己與楊悅一起駕車,他一直跟在後面飛奔。

“對啊,武權定然便知大哥去向。”楊豫之一拍腦門,忙跑上前,向武權問道:“大哥可在這裡?”

楊豫之滿臉是傷,武權起初沒看出是他,待看清楚是楊豫之,心中奇道:“表公子難道跟人打架了?誰敢欺負他?”嘴上卻不敢問,拱手回道:“少主便在裡面。”一面指向寺裡。

楊豫之大喜,忙向寺內跑去。

無漏寺原本不大,但自從被選爲太子爲母后建“慈恩寺”的福址後,附近民居被搬遷了去,現在晉昌坊幾乎被慈恩寺佔了大半,規模比原來的無漏寺擴大了兩倍還多。敕玄奘法師指導修建。因爲正在建設,四處都亂七八糟,東一處西一處堆放了許多雜物。許多工匠拉鋸聲,鑿石聲……或能直接看到,或者只是聽到而掩在室中、寺後,哄哄吵吵,好不熱鬧……

不過無漏寺原羅漢殿並未改動,樹森參天,佛香繚繞。院前還是一片清靜。

楊豫之跑進寺內,果見楊悅正與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和尚坐在院中西側一處石几旁談笑。那和尚個頭不高,卻法相莊嚴,面目清瘦,神情淡定,談吐從容,一看便知是個得道的高僧。不是別人,正是法師玄奘。玄奘身邊立着一個身形極高的僧人,一言不發、神情落莫,閉目低眉,似是睡着一般,幾乎讓人忽略不計,正是“高僧”戒言。

不過楊豫之並不認的戒言,更沒注意到他,甚至連玄奘法師都沒放進他的眼裡,他眼中只看到楊悅,早已驚喜的大叫一聲“大哥”飛奔了過去,拉住楊悅的手,一咧嘴竟然差點哭了出來。

楊悅原本正與玄奘法師談佛論道。楊悅見慈恩寺擴建,是因爲太子李治要盡孝道,爲其已故的母親“文德皇后”追薦冥福,又是玄奘法師做爲修建指導。因而與玄奘又辯論起“佛教的勞民傷財”。

楊悅認爲“與其大建寺院還不如去修建幾座學校,或者建幾個孤兒院”;玄奘法師則認爲“學校要建,寺院也要建,那個‘孤兒院’什麼的反沒有必要”。兩個人正在旁徵博引,爭執不下。

“貧僧自小家貧,在寺中長大,寺院其實與你說的那個‘孤兒院’的作用相似,可見寺院並非全無作用。”

“而且窮人家讀不起學,便是建幾座學校又能如何?還是隻有富家子弟才念得起。貧僧如果不是在寺院學習經文,只怕此時不過一目不識丁的窮漢。”

寺院還兼有撫孤與教學的作用,楊悅的確沒有想到,一時無語。學校在後世已發展到“義務”教育,全民掃盲無人不識字,不過此時向玄奘解說,只怕一時也不能令古人相信,想了想說道:“寺院確有一些作用。但這些作用並不能說明它存在的必然。特別是皇帝更不應該大加宣揚。象梁武帝那樣,捨身入寺,朝臣不得不花巨資將他從寺中贖出,簡直是在胡亂糟蹋納稅人的錢。”

南梁武帝蕭衍在佛教史上也算是個異數。他與沈約等人號稱“竟陵八友”,一向也算是個當日俊傑,代齊建樑,文治武功不弱,只是一心向佛,令人感嘆不已。大昌佛教,曾經多次到寺里舍身作和尚。有一次羣臣不得不捐錢一億將他贖回。他不應諡號“武”,諡個“菩薩”還差不多,叫做“樑菩薩帝”一定甚合他的心願。

“納稅人?”玄奘法師見楊悅這個名詞新鮮,十分感興趣。

“臣民交租納稅供養官員,不過是爲了讓官員治理國家,使國家昌盛,使天下安定,使人民安居樂業。象梁武帝那樣用到‘佛祖’身上,豈不是糟蹋‘納稅人’的錢財…….”

其實也難怪玄奘法師不大明白這個詞,唐代有良人、賤人、部曲客女、奴婢,卻沒有“納稅人”這種人。良人是那些受均田的農民,賤民則是那些雜戶、官戶、工樂戶;部曲客女近似於私家農奴,與奴婢一樣地位最下。商人雖非賤民,但與良人有一定區別,入有市籍,不得入仕爲官。因而玄奘法師一時有點暈,不知道楊悅所謂的“納稅人”是什麼人。想了一下才明白楊悅的意思,是指那些交納稅租的人,包括交租納賦的農民與交納關稅市稅的商人,還有交納役稅的賤民,奴婢不用自己納稅,自然不在其內。賤民向來與良人等級區別很大,甚至於不能相互通婚,否則便是犯法,還從來沒有人將這兩種人歸納到一起。

楊悅不知玄奘心中所想,繼續說道:“上古之時,未聽說過有佛教,三代之時,人們生活安定,帝王想的是如何讓人們生活的更好。如今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無論官民,爭着向寺院扔錢,卻造就一大批遊手遊食之人……象太子這般大修寺院,爲死人祈福,還不如將這些錢捐給百姓,聽說河東道一帶倒春寒,這種天災不知又有多少人餓死……便是修橋鋪路,也比建寺擴院強得多……”楊悅一通話說完,見玄奘臉上駭然,卻不知她將太子給母后建寺說的“爲死人祝福”實在是太過於大膽。

玄奘法師臉上驚色一閃而過,微微一笑道:“太子仁慈至孝,爲文德皇后祈福,也是至情至理,是天下‘孝’之表率,不能說全無作用……”心中卻對楊悅所說也暗暗點頭。

楊悅這才意識到自己所說有點駭人聽聞,嘻嘻一笑,點頭說道:“當然,以“孝”治天下,太子這麼作也不無道理。”轉頭又道,“佛教也並非全無用處,如法師先前說過,佛教能爲世人解脫苦悶,不失爲一種心理治療的良方。不過卻也用不了這麼多人。弟子知道一種教派,嗯,就是那個景教,信仰上帝,可以懺悔,也是一種心理療法。卻沒有佛教這麼多弟子,也不用供養這麼多遊手好閒之人……”

“非也!”玄奘法師搖頭奇道,“據我所知,景教的神職人員也不少,在比西域更遠的地方,波斯等地景教教堂無處不在,甚至於每一個村莊都有……”

楊悅這纔想起景教,也就是基督教在中世紀時期統治西方世界,其黑暗程度比之佛教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教權甚至大於皇權,人們除了向政府納稅,還要向教會納稅,受到雙重壓榨。神職人員獨立成體系,教皇、紅衣主教、主教、神父等級森嚴,擁有無上的地位,比佛教的和尚一點不少。反而還不如東方,東方的佛教雖然大盛,卻一直是皇權的附庸。人們也不必另外向教會納稅,佈施畢竟不是徵收。與西方中世紀教會向人們徵收“什一稅”大是不同。

楊悅所說的場面,不過是在16-17世紀基督教改革之後的情境。改革後的基督教,認爲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可以平等的與上帝直接勾通,而不是通過神職人員才能與上帝對話。不用再去買教會發放的“贖罪券”等一切詐欺手法,徹底從教會的壓榨下解脫出來。只保留一個組織大家集會的人員——牧師。

……

二人正談得興起,忽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奔向自己,正自詫異,定睛一看卻原來是楊豫之。楊悅見他滿臉掛花,有許多抓痕,左眼是個“烏眼青”,嘴巴似是被人打了一拳,噘起老高,嘴角裂開還滲出血來,幾日沒見,沒想到他會搞成這麼狼狽,不由一樂,笑道:“老弟莫非在哪兒跌了一跤,滿臉開花,怎麼變成了豬頭三兒……”

“大哥,你昨晚去了哪裡,讓豫之好找……”楊豫之哽咽道。

楊悅看了看楊豫之,見他一臉焦急之色,這才明白楊豫之是在爲自己擔心,心中一片暖意。拉他坐下,從懷中取出手帕,幫他去擦嘴角的血,不過血已凝固住,楊悅一用力,楊豫之痛得呲牙咧嘴,倒抽一口氣,卻不忘問道:“大哥,你怎麼在這兒……”

楊悅回頭看了一眼玄奘法師,笑道,“昨晚我與大師在此下棋談禪,談了一夜,忘記回家,偏你就找到了這裡。”

“下棋?”楊豫之這才注意到石几上擺着一幅棋,果然楊悅正與玄奘下棋,不由納悶。看了看楊悅與平日一般談笑從容,神情灑脫,並無半點遇到險境的樣子。心中大奇,去看玄奘法師,見他微微點頭,更加感到奇怪。

不只他感到納悶,便是跟在他後面一起進來的李愔也極是納悶。

楊豫之低聲向楊悅問道:“高陽公主不是挾持了大哥去……”

楊悅見說知他已知道些情由,拉起他拽到井旁,一面爲他清洗傷口一面問他怎麼受傷。見楊豫之說是爲了找她與幾十個衛士打架才傷成這樣,不由心中感動,一時說不出話來。半晌才揶揄了一句:“老弟到是出息了,一個人能打幾十個人,傷成這樣算你走運。”

傷口的血塊摳下來不容易,楊豫之一面痛得大叫楊悅“輕點”,一邊搖頭道:“不是我一人,六哥和洪道也幫了點忙……”

“六哥?是誰?洪道?那個洪道?”楊悅奇道。

“就是六殿下與尉遲洪道。”楊豫之向身後看看,見李愔與尉遲洪道已跟了進來,指着二人說道。

楊悅回過頭去,這才注意到蜀王李愔與尉遲洪道也在一旁。看看二人身上無一點傷痕,仔細一推想,知道二人功夫不弱,不是幫點小忙,定是幫楊豫之將衛士打走,否則以楊豫之的水平,別說三十幾個人,便是三個人也打不過……心下感激,見李愔關切的望向自己,知他正爲了自己擔心,不由向二人點點頭,莞爾一笑。

李愔看到她的微笑,回眸之間百媚頓生,禁不住心頭一熱,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揚,也隨着她笑了起來,這個笑似是從心底裡發出,一層層展開,慢慢地浮出水面,靜靜綻放,一顆心開成了一朵牡丹花……

尉遲洪道鬧了半天,才鬧明白李愔、楊豫之二人急着出城找的人,竟然是那日在長安街上與自己擡扛的少年——“長安公子”。他不知道長安公子是女人,更不知道她與高陽公主等人的恩怨。只知道昨日三人爲她打了一架,一早又急急忙忙出城找她,她卻在寺裡下棋,即沒少胳膊也沒缺腿,心中不由來氣,眉頭一揚哼道:“你沒事兒不在家好好待着,卻跑到寺院下棋,害大家爲你擔心一夜。”

楊悅見他神情傲慢,卻也並不生氣,只嘻嘻一笑道:“我願意,你管得着麼?”

尉遲洪道見她說話如此光棍,一時氣咽。大聲嚷嚷道:“早知道是你,誰愛找你!還以爲你被人劫持了,怎麼在這兒悠哉悠哉?!”

尉遲洪道說話鼻孔朝天,雖不大中聽,卻也正說中了李愔與楊豫之心中的疑問。二人一齊看向她,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楊豫之則已向楊悅低聲問道:“大哥,你…..沒事兒吧!”

第39章 高陽尋仇第122章 英雄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28章 對決(3)第302 醉後真言第174章 青龍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153章 抓賊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75章 行路難第18章 謝謝衣服第287章 悵然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277章 祭酒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291章 多情第363章 平叛3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152章 橫街第203章 出口第97章 中毒第79章 拜師(四)第223章 出獵(下)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271章 梅花巾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120章 彈歌第24章 鵝鵝鵝(下)第357章 下江南第189章 牧場望遠第340章 怪癖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157章 訪客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279章 鬥法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245章 遼城望月第187章 不死小強第249章 獻城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73章 《天下新聞》第80章 拜師(五)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183章 龍華大會(6)第324章 伐謀(3)第326章 對決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284章 焚經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78章 拜師(三)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76章 拜師(一)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51章 蕭聲咽(上)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269章 脫困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173章 靈臺第325章 伐謀(4)第164章 涅盤(上)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95章 竹林迷霧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2章 皇宮大內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125章 問難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145章 大典第249章 獻城第325章 伐謀(4)第242章 鐵馬冰河第331章 怏怏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40章 心急如焚第136章 理想國第129章 情與禮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77章 拜師(二)第145章 大典第354章 兇手2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373章 原點第2章 大孚靈鷲第363章 平叛3第274章 山神廟第328章 對決(3)第209章 摩教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325章 伐謀(4)第288章 我是誰?第312章 大做文章
第39章 高陽尋仇第122章 英雄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28章 對決(3)第302 醉後真言第174章 青龍第4章 貞觀十七年秋第153章 抓賊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75章 行路難第18章 謝謝衣服第287章 悵然第289章 何須多言第277章 祭酒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291章 多情第363章 平叛3第22章 畫鵝點睛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180章 龍華大會(3)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152章 橫街第203章 出口第97章 中毒第79章 拜師(四)第223章 出獵(下)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271章 梅花巾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120章 彈歌第24章 鵝鵝鵝(下)第357章 下江南第189章 牧場望遠第340章 怪癖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157章 訪客第108章 意興闌珊第279章 鬥法第273章 女兒心思第245章 遼城望月第187章 不死小強第249章 獻城第114章 孔聖之“忠”第73章 《天下新聞》第80章 拜師(五)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183章 龍華大會(6)第324章 伐謀(3)第326章 對決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284章 焚經第62章 油墨生趣(上)第78章 拜師(三)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76章 拜師(一)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51章 蕭聲咽(上)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300章 莫要誤會第269章 脫困第63章 油墨生趣(下)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173章 靈臺第325章 伐謀(4)第164章 涅盤(上)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95章 竹林迷霧第346章 福兮,禍兮第12章 皇宮大內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125章 問難第131章 節外生枝第145章 大典第249章 獻城第325章 伐謀(4)第242章 鐵馬冰河第331章 怏怏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96章 人正不怕影斜第40章 心急如焚第136章 理想國第129章 情與禮第299章 殺氣襲來第375章 時空錯亂第225章 洛陽煙花(2)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77章 拜師(二)第145章 大典第354章 兇手2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373章 原點第2章 大孚靈鷲第363章 平叛3第274章 山神廟第328章 對決(3)第209章 摩教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325章 伐謀(4)第288章 我是誰?第312章 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