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孔聖之“忠”

“徵卒後,正倫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誅,太宗始疑徵阿黨。徵又自錄前後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悅。先許以衡山公主降其長子叔玉,於是手詔停婚。”舊唐書》

“徵卒,上不勝哀,廢朝五日,親撰碑文。”(貞觀十七年)

“上知徵自錄前後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怒,欲僕徵碑。俄爾自悟,追使還……”

起居注》

吏官起居郎寫下這一句時,並不知道歷史在這一刻起了一點小小的變化。

早上的大朝會從五更二點開始,聖上似乎對今日的朝會有點心不在蔫,早早散了朝,徑直回內廷去了。

衆臣見一場小小的風波終於吹過,大都鬆了一口氣。但也有個別人沒有稱心如意,難免有些唏噓。禇遂良大概是唯一一個即鬆了一口氣,又有些不稱心如意的人。

魏徵復錄的言辭正是給了他,他當時任諫議大夫兼起居郎。自魏徵去逝後,他已升遷爲黃門侍郎。但魏徵的風波顯然與他關係非淺。

大殿上有不少閣臣向他投過複雜的目光。讓禇遂良有點受不了,卻無法自辨。真正的原因卻是聖上自己發現的。

自來中國便有吏官,史官的地位很超然。本朝皇帝的《起居注》絕對不能在本朝看。這當然是爲了保護歷史記載的真實性,保證史官不受到迫害。千年來,大家都很自覺,沒有哪個皇帝做過這樣過分的要求。

然而李世民卻偏要看上一看,死磨硬泡。這個聖上有時候的確像個孩子。他的這些名臣們,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大都比李世民大出一二十歲,對於這個聖上有時候像孩子一樣撒賴,很頭痛也很無奈。房玄齡等人一合計,只好拿給他看。

李世民看《起居注》基本上完全是出於好奇,沒什麼其它目的,甚至對《起居注》中記錄自己的事情,認爲爲自己“諱飾”了。不過卻看出了魏徵這個“問題”,大是讓他惱火。但這個惱火這個時候卻又煙消雲散了。

房玄齡等人知道內情的,不免好氣又好笑的搖頭。

而李世民也早已興沖沖地回了內廷,第一件事兒,便是讓人請楊悅到西海池彈琴。他是想告訴楊悅自己已收回了“僕碑”之命,看看楊悅的反應,看她是否是昨晚那個宮女。等到宮女回說楊悅不在咸池殿,也不在凝雲閣,不知去了哪裡,又十分掃幸起來。如果換了別人,他大可發怒,但楊悅並非她的嬪妃沒有義務在宮中等他傳召,只好悻悻地自去。

大內,嘉側殿,“經”部。

楊悅走進書殿裡時,燕德妃早已在殿中。不過今日不是她一個人,還有一個人坐在她身邊。看上去比楊悅要小上幾歲,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女,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個十七八歲的**。

楊悅仔細打量眼前的少女。閒花照水,恬靜溫婉,鍾靈神秀不能盡言其美。與燕德妃的雍容淡定相比,少了些華貴之氣,卻多了幾分細膩精緻。

楊悅第一次感覺到,真正的美女其實有一種氣場,美的不是面容而是這種氣。楊悅從她身上便感到一種氣,一種如《愛蓮說》中所說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的超然之氣。當然燕德妃也有一種氣,她的氣是另外一種令人敬服的通古博今的才子之氣。

燕德妃在一旁楊悅介紹道:“這位是徐充容。”

徐充容?徐慧?難怪如此。楊悅不由暗歎道。

武眉兒這些天不被李世民召去侍寢,大部分是因她之故。她可是武眉兒最大的情敵,李世民最寵愛的嬪妃。想到武眉兒的頑皮可愛,與眼前這個少女相比,的確有點小兒科。一個是十四歲的花骨朵,一個卻是正在展開的花朵……

“我若是李世民,也會喜歡她。”楊悅心中暗想。微微一笑言道,“難怪今日這書殿中與平日不同,到處都是江南的靈秀之氣。原本是徐充容在此。”

“我叫楊悅。”不等燕德妃介紹,楊悅已自我介紹道。

徐充容也帶了幾分欣賞正在打量楊悅,聽了楊悅說話,微啓貝齒,微微一笑:“原來是楊貴妃的弟子,果如傳說中一般,俊雅飄逸……”

“你們兩個那再相互誇讚了,否則我可要吃醋了。”燕德妃在一旁笑道。

“燕博士淡定華美,纔是大家風範,其是一般美女相比。”楊悅回敬道。

徐充容也一旁掩嘴偷笑。這個徐充容與燕德妃與楊悅一般,也是亦師亦友。徐充容自十歲進宮,喜好讀書,沒少受燕德妃教導。

“剛纔在門外聽到燕博士與徐充容在談什麼,笑聲蔫蔫,好興致,讓學生也聽一聽?”見完禮,三人坐下。楊悅這些日子因聽燕德妃講課,乾脆如弘文館授經的博士一般,稱她爲“燕博士”,自稱爲“學生”。

燕德妃笑道:“偏你好奇心重。我不過在與徐充容閒話。”

反而是徐充容微微一笑道:“剛纔我與燕德妃正在談論,聽說今日早朝聖上已追回了去昭陵的使臣。”

“去昭陵做什麼?”楊悅訝道。

燕德妃笑道:“去探望鄭國公墓。”相熟之後,楊悅發現這個燕德妃不只有才笑,而且是個言語十分風趣的人。

“原來是去推魏徵的墓碑。”楊悅呵呵笑道,沒想到自己的勸說真起了作用。

徐充容微微詫異的看了楊悅一眼,似是自語道:“不知昨晚是誰勸說聖上,聖上竟然打消怒火。”

“我還以爲是徐充容的功勞。”燕德妃輕聲戲笑道,“聖上如今最愛聽的便是你的話。昨晚不是你在甘露殿……”

被燕德妃開玩笑,徐充容面上微紅,搖頭笑道:“聽說聖上昨晚在望雲亭上見到一個綠衫女子,談話之後,心情大好…..”說完似是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楊悅。楊悅身上穿得正是一身碧綠的羅衫。

楊悅知道她在懷疑自己,自嘲地笑道:“我雖然穿綠衫,不過聖上只怕沒功夫聽我說話。燕博士也穿綠襦,我猜定是博士自己賊喝捉賊。”楊悅知道燕德妃性情開郎,這些日子二人相熟,說話越來越隨便起來。

“如果是我,還用相問。”燕德妃搖頭。

楊悅不欲多談此事,轉口笑道:“聽說長孫皇后在時,聖上有一次被魏徵氣得大罵,說要殺了這個‘田舍翁’,是否真有其事?”

燕德妃點頭笑道:“聖上性情一向衝動,氣惱之下什麼狠話都說得出來。不過聖上最大的優點卻是善於聽人勸諫。只要你說的有理,聖上自然會聽。所以聖上雖然常衝動,卻也常英明。”

楊悅聽了不由呵呵一笑,見徐充容也掩嘴微笑,不由心中大笑,原來古代美女真的笑不露齒,自己這種八顆牙的笑,大概有點太難看了。

“魏徵明知聖上性情,不會曲線一點,委婉勸說?我看他直言犯顏,卻也有沽名釣譽之嫌。”楊悅故意說道。

“聖上與鄭國公亦師亦友,其中情感並非一句能說清楚。”

“聖上這次氣大爲生氣,卻也因爲平日對魏徵的感情極深。所謂愛之深狠之切也……”徐充容一直不言,此時突然插言說道。說到最後一句卻直視楊悅,欲言又止,似是大有深意。

楊悅被她看得莫名其妙,想不出所以然來,搖頭說道:“我到是覺得,聖上沒有冤枉魏徵。聽說他推薦的兩個人,一個杜正倫一個候君集都參與了太子謀反的事兒,難怪聖上懷疑他有結黨之私。”

楊悅故意如此說,本是不想讓徐充容認爲自己是那個綠衣女子。只是她的話,卻是出於後世史料中對這件事兒評議,此時說出來分明是說李世民不過是在借題發揮,大有猜度聖意之嫌。果然,此話一出,嚇了二人一跳。

徐充容動了動嘴,沒有說什麼。

燕德妃卻是忙告誡道:“朝中之事,非我等隨意議論的。”

楊悅知道自己說話有點猛浪了,這是在大內皇宮之中,謹言慎行只怕還避禍不及,忙點點頭,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謹受教。”

一時想起與李愔、尉遲洪道、楊豫之等人一起,無論自己有怎樣出格的想法,幾個人都不以爲怪,不由懷念起來。想到在這宮中,以後要謹小慎微的蟄伏,又有點氣悶:“看來還是宮外好,儘快逃開這個地方爲上。”

她一心想要做個“帝王師”,沒想到自己剛剛幾天便要打退堂鼓,不由暗暗好笑。

然而,想起武眉兒,楊悅又有點氣餒起來。武眉兒這個小丫頭,正是情竇初開之時,被李世民稍一冷落,情緒波動很大。得不到李世民的召幸之時,竟然暗暗傷懷。這幾日學字都學得慢了起來。楊悅無論怎樣開解甚至恫嚇,也無濟於事,很是令人煩惱。不知自己這個“帝王師”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

不過,事情也不全是壞事兒。有道是“禍兮福之所依”,李世民不太注意武眉兒,反而給武眉兒留出時間,好好的補一補“文化”。或許將武眉兒送到兩儀殿“值班”,自己的歷史任務會完成一個階段。武眉兒在那兒結識太子,那便是她自己的本事了……

見楊悅怔怔出神,燕德妃輕咳一聲笑道:“聖上一向豁達,你到不至於嚇成這樣。”

楊悅醒過神來,故意誇張地嘆口氣道:“還是請燕博士爲學生講經吧。”

“六年春正月,實來。夏四月,公會紀候於成…….”

燕德妃今日給楊悅講的是《左傳.恆公六年》,寫的是“楚武王侵隨”之事。講到“上思利民,忠也;祝史下辭,信也。”

楊悅不由訝道:“向來只聽聞有‘下忠上’,怎麼‘上’也有‘忠’乎?”

“‘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即,上思利民,是忠於民之意。”

楊悅暗中納悶,以她所知道的儒家思想,向來是“君君臣臣”,只有臣忠於君,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怎麼還有“上忠於民”的思想?這是儒家思想麼?

“‘忠’字到底何解?孔聖人所言之‘忠’到底是什麼?”

“《論語.里仁》裡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聖人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可見‘忠’乃儒學‘仁’之‘衆德’之一。”

“衆德?何爲衆德?”

“仁之衆德,如忠、信、愛人、克己、寬、恕、遜、讓、敏、慎、莊、勇……凡此種種皆‘仁’之德也。也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凡有人之善性而去動物之惡性,即人之道也。”

楊悅心中不由大笑:“自己提出‘人道論’,卻要燕德妃來解釋。看來孔聖人的‘仁’,果然與自己的‘人道’大有相通之處,大家都認爲人性應該是善性。”

“我怎麼聽說向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謂忠也?”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燕德妃搖頭笑道,“國有法度,不可枉費。若遇無道之君,若比干之流死之奈何?孔聖人所言之忠,並非此意。”

“並非此意?”

“《論語》曾子有言:‘吾常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此忠乃是忠誠,做事要盡心盡力,非指君臣之忠。而君與臣之關係,孔聖曾言‘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乃是忠於職守之意也。”

“忠於職守?”楊悅不由驚呼一聲,“你確定?”

“亞聖也曾有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與臣之關係是上禮下忠之關係。居上者常思‘利民’,是忠於民也,因而《左傳》之中稱其爲‘忠’也。”

“怎麼孔聖人的“忠”,與後世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大相徑庭?”楊悅不由暗呼。

想一想歷代的儒生的確並非“愚忠”之人。比如魏徵其人,他本來是隱太子李建成的謀臣,如果真要“愚忠”的話,應該忠於太子李建成,而不肯爲李世民做事兒纔對。而事實上李世民的朝臣,有一大半先是敵人,而後又成爲臣子。比如凌煙閣中的二十四功臣中,如屈突通這種忠於大隋的鐵嘴鋼牙,最終也成了大唐的功臣。

這樣看來,所謂的“忠”的確並非後世人所想的“愚忠”。那爲什麼到了後世卻又有這種想法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綱又是誰定的?”,到底是誰把孔聖的“忠”給歪解了?

或者說,到底誰給孔聖人的“忠”,填了油加了醋,逐步成了後世的愚忠?

楊悅望着燕德妃不由怔怔發呆。

正思忖見,卻見燕德妃擡起頭來,突然微微一笑,說道:“今日看來講到此爲止了。”

楊悅正要問“爲何”,見徐充容向門口看去。楊悅回過頭去,見是吳王李恪出現在殿門口,不由微微皺眉。

吳王自然是來找楊悅。楊悅卻不想面對他,見他說有事跟自己談,便說道:“吳王有什麼事兒,不妨在這兒說吧。”

吳王稍一愣神,走近楊悅低聲說道:“豫之要找你。”

楊悅一怔,心道:“豫之?難道外面出了什麼事兒?”當下不及細想,忙辭了燕德妃與徐充容,跟吳王匆匆出去。

燕德妃笑吟吟地望向二人,大有深意。徐充容不知爲何卻是微微蹙眉。

“大哥,快想辦法救我。”

一路跟吳王出了承天門,楊豫之正焦急地等在承天門外的橫街廣場。見楊悅出來,楊豫之顧不上避嫌,一把抓住楊悅的手,急聲說道。

“怎麼?”楊悅嚇了一跳,好在她頭上戴了個大沿羅幕,不知道的認不出是她。

“照妹妹,她,她要嫁人了——”楊豫之結結巴巴地哭道。

原來是如此,難怪楊豫之着急。不過,這個卻是楊悅早就料到會發生的事兒。

楊悅略一沉吟,安慰道:“你先別急,我想想可有什麼好辦法。”

楊悅想來想去,只有兩種方法可解:一是武容兒代嫁郭孝慎,二是楊豫之帶着武照乾脆私奔。

第一個方法雖然能解決武照的難題,但楊豫之自己還有個皇上賜婚的“壽春縣主”,如何解決?

第二方法雖然乾脆,但是“私奔爲妾”這條律令,想到阿阮之死,楊悅又有點猶豫。但想到衛公與女拂女的一段佳話,更何況楊豫之自小喜歡武照,楊悅到是足夠相信楊豫之並非薄倖之人……

見楊豫之一直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楊悅一咬牙說道:“看來只好如此了。”

“怎麼辦?”

“私逃?”

“私逃?”楊豫之聽了卻是驚得目瞪口呆。

“爲今之計,一是代嫁,一是私逃。但是代嫁卻又有兩個麻煩。”

“什麼麻煩?”

“一個是武家大郎二郎不肯,只怕會泄了底。另一個是,豫之你自己還有聖上賜婚的‘壽春縣主’,到時候照妹妹還是沒法嫁給你。”

“對啊”楊豫之聽了楊悅的提醒,這纔想起自己的確還有個未過門的妻子,不由大急,在室中團團轉起來。

“只有私逃可用。”

楊豫之想了想的確再無其它出路,一咬牙說道:“好,那就私逃”

“但是私逃之後,有一點你必須給我保證。”

“什麼?”

“你當記得阿阮娘子的悲劇。你一生一世決不可辜負照妹妹。否則我楊悅便是追你到天涯海角,也決不放過你。”

“阿阮娘子?”楊豫之氣道,“大哥你說什麼,我若做出那種沒有人性的事兒來,不用大哥,我自己一頭撞死便是。”

楊悅見他如此說,不由笑道:“你知道就好。也許你這私逃會同衛公與紅拂女一般,來段千古的佳話也說不準……”

“衛公與紅拂女”的故事如今天在大唐的街頭巷尾,時有傳頌,楊豫之自然聽說過。見楊悅如此嘉許,心中激動,揮手一拍桌子,笑道:“好,就這麼辦。”

李世民大概沒想到,一場私逃計劃就在他威嚴的皇宮門前的橫街上形成

,!

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76章 拜師(一)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165章 涅盤(中)第123章 祭孔第315章 爭寵(2)第89章 義鬥(下)第332章 禍兮,福兮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14章 爭寵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258章 傾城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184章 龍華大會(7)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142章 太行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16章 長安公子第358章 下江南2第122章 英雄第118章 龍顏大怒(上)第370章 決戰瓜洲5第89章 義鬥(下)第81章 調御丈夫第234章 靈臺方寸山第309章 陳家有女(2)第353章 兇手第271章 梅花巾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152章 橫街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341章 一羣八卦男1第211章 聖城第144章 蒼巖2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325章 伐謀(4)第279章 鬥法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305章 國恤第228章 洛陽宮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237章 無路可尋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第145章 大典第283章 天師(2)第18章 謝謝衣服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315章 爭寵(2)第271章 梅花巾第281章 鬥法(3)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373章 原點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144章 蒼巖2第324章 伐謀(3)第87章 英雄相惜第87章 英雄相惜第5章 推背之第197章 怪洞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84章 真真假假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164章 涅盤(上)第286章 父女情義第373章 原點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182章 龍華大會(5)第188章 白齊齊格第358章 下江南2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283章 天師(2)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326章 對決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224章 洛陽煙花第195章 挑釁第86章 牡丹花開第207章 聖典第280章 鬥法(2)第78章 拜師(三)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370章 決戰瓜洲5第362章 平叛2
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76章 拜師(一)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76章 街頭打鐵第165章 涅盤(中)第123章 祭孔第315章 爭寵(2)第89章 義鬥(下)第332章 禍兮,福兮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68章 順風順水(一)第36章 狂街少年(下)第109章 黃雀在後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71章 柴令武的癡情第178章 龍華大會第314章 爭寵第231章 尷尬境地第258章 傾城第67章 讓我們一起來灌水第184章 龍華大會(7)第248章 再次“詐降”第142章 太行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16章 長安公子第358章 下江南2第122章 英雄第118章 龍顏大怒(上)第370章 決戰瓜洲5第89章 義鬥(下)第81章 調御丈夫第234章 靈臺方寸山第309章 陳家有女(2)第353章 兇手第271章 梅花巾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117章 遍地都是美人計(2)第152章 橫街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341章 一羣八卦男1第211章 聖城第144章 蒼巖2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325章 伐謀(4)第279章 鬥法第295章 仨人打架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305章 國恤第228章 洛陽宮第307章 別有幽愁第41章 不翼而飛(上)第237章 無路可尋第159章 紅鸞星動(上)第145章 大典第283章 天師(2)第18章 謝謝衣服第45章 拉麪,吃不吃第315章 爭寵(2)第271章 梅花巾第281章 鬥法(3)第221章 飛天遁地第266章 秋雨愁煞第373章 原點第368章 決戰瓜洲3第144章 蒼巖2第324章 伐謀(3)第87章 英雄相惜第87章 英雄相惜第5章 推背之第197章 怪洞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84章 真真假假第212章 西天聖母第372章 真正“武則天”第164章 涅盤(上)第286章 父女情義第373章 原點第28章 花魁大賽(二)第182章 龍華大會(5)第188章 白齊齊格第358章 下江南2第163章 墨菲定律第283章 天師(2)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85章 武二孃,聲名雀起第326章 對決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301章 英雄暮年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224章 洛陽煙花第195章 挑釁第86章 牡丹花開第207章 聖典第280章 鬥法(2)第78章 拜師(三)第104章 怒火柔情第370章 決戰瓜洲5第362章 平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