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

“因爲在座的有投資人也有創業者,這件事對創業者很重要,對投資人來說就沒那麼友好了。因爲在互聯網創業初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並跑通這個模式,那你能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投資人談條件。

在雅虎創業初期,用戶數不斷在增長,我們沒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和現在大量傳統行業的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在雅虎上打廣告不同,當時互聯網的廣告價值沒有人看到。

面對用戶數的不斷增長,只有對外融資才能維持公司的高速運轉,而一旦接受對外融資,股權和投票權會被稀釋,想通過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保證自己股權被稀釋後控制權依然在自己手裡,是很難的一件事。

現在絕大部分的投資人都無法接受同股不同權,目前我聽說的好像只有Newman的NewPay採取的是同股不同權的模式。走到上市階段後,即便作爲創始人,手裡的股權也是很少的一部分,你在做每個決定都會被其他股東代表掣肘。”

天使投資大規模接受同股不同權的投資模式要等到Facebook出現了。

“公司還是那家公司,你可以掌握的事情越來越少,這是一件讓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楊致遠說的很直白,“如果伱在一開始就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並且能夠獲得盈利的話。

一來是能夠讓企業接受外部投資的速度慢一些,你需要融的錢越少,你的投票權也就越多,另外你在談判過程中也有更多的底氣。

你們會認爲怎麼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找到盈利模式,硅谷那麼多互聯網企業都沒有找到盈利模式,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是的,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找到盈利模式很難,但是做到這一點越早,你作爲創始人就能夠越早掌握主動權。

一家最終能夠走到上市階段的互聯網公司,中間需要經歷數輪融資,一般三到四輪是常態,而你越早找到盈利模式,你能夠越早擁有主動權,不管對於接受下一輪融資還是上市都有更多的主動權。

我們還是以Newman爲例,Newman作爲過去這個十年我最欣賞的互聯網創業者,我從他創業成功的幾家企業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我從Newman身上吸收有價值的營養,我相信其他硅谷的創業者也是如此。因爲我除了雅虎的創始人之外,我自己也會做一些投資,在和硅谷的創業者聊的時候,我就發現,之前我和他們聊,他們會說自己學習崇拜的對象是蓋茨,是埃裡森,是貝索斯,是我。

我也不謙虛,作爲雅虎的創始人之一,我的名字也時常被提到,但是從去年Newman出現後,大家的回答逐漸出現Newman這個名字,並且比例越來越高,到了今年下半年更甚,幾乎沒有人再提其他人了,全部都是Newman。

Newman最開始創業的公司,拳頭遊戲,只接受了來自蓋茨的一輪融資就上市了,蓋茨以收購股份再注入資金的方式,這和融資沒有區別。

一直到現在,Newman都掌握着拳頭遊戲接近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加上創始人光環,能夠牢牢把握拳頭遊戲的實際控制權,這和拳頭遊戲從一開始就想明白自己要成爲電子遊戲線上發行渠道,靠抽成來盈利脫不了關係。

包括後來NewPay採取同股不同權的融資模式,也有大把投資機構願意參與進來,同樣和NewPay的盈利模式清晰相關。

因此我對華國互聯網創業者們的建議就是,越早找到自己企業的盈利模式越好。”楊致遠說完之後把話筒放在深色沙發上,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天使投資進入華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中華網從成立到成爲華國互聯網第一股在納斯達克上市,他們背後的高盛和雷曼兄弟起到了關鍵作用。

5月成立,11月上市,阿美利肯資本的這一套爐火純青的割韭菜大法,讓現在華國互聯網這些沒見過市面的創業者們算是大開眼界了,都以拿到海外投資爲奮鬥目標。

顯然還沒有被投資人教育過,以爲天使投資,投資人真的是天使,只掏錢不幹活。

楊致遠講的東西略微超前了,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的關係,現在的華國創業者們感受不太直接。關於找到盈利模式能夠有更多主動權,這就更遙遠了。

但是臺下觀衆們還是很給面子地響起了掌聲,大家都是精英,雖然沒有直觀感受,但是也知道楊致遠聊的是乾貨,把投資人溫情脈脈的一面給刺破了。

作爲前投資經理,被傑克馬個人魅力折服的蔡崇信,對這番話深有感觸,他在紐約幹過律師,然後在香江干了快五年的私募股權投資,楊致遠的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傑克,傑瑞的話非常實際,對阿狸來說,我們同樣需要儘快找到盈利模式,如果未來不想被投資人們奪走企業的控制權,找到盈利模式至關重要。”蔡崇信向傑克馬說道。

傑克馬回答:“我知道,阿狸的下一輪融資有沒有可能採取同股不同權的模式?”

他顯然對楊致遠提到的那套同股不同權的模式更感興趣,因爲阿狸現在做的是B2B的業務,這套業務模式決定了他們需要大量資金才能玩得轉。

大量資金意味着需要多輪融資,整個華國是巨大的市場,多輪融資才能在B2B的電子商務市場上擁有主動權乃至取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因此傑克馬知道,即便他們找到盈利模式,他也避免不了創始人團隊的股份被不斷稀釋,因此同股不同權的架構是最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的解決方案。

蔡崇信想了想:“有可能,但是我們還是得儘快找到盈利模式,只有我們越有價值,和投資人談判的時候他們纔會正視我們的訴求。

有實力的對手纔會得到尊重。”

臺上周新已經開始說話了,傑克馬只點頭不說話表示自己知道了,他不知道的是,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楊致遠會在五年後把雅虎華國的全部資產轉讓給阿狸,並且投資10億美元給阿狸。

命運的線在此刻提前交匯,楊致遠同樣不知道,臺下坐着他人生中最成功的一筆投資的投資對象。

阿狸上市時,雅虎持有16%的阿里巴巴股份,價值爲360億美元。

周新調侃道:“傑瑞,你說的太直白了,你把投資人說成了洪水猛獸,你的話會被華爾街抨擊的。”

楊致遠說:“不不不,華爾街那幫人只會樂於看到互聯網企業們能夠有盈利模式,而不是靠用戶數來讓他們投資,現實證明了用戶數並不能說明什麼,沒有盈利模式的用戶,只是一個數字。

一旦有盈利模式,有營收和利潤可以讓華爾街的投資人們更快判斷企業的真實價值,我這是在幫助他們。

我想過一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我們是風箏,投資人是線,風箏在起飛的時候需要線給他一個牽引力,風箏在飛上天之後,這根線會控制風箏的方向,甚至成爲風箏繼續往上飛的阻力。”

這比喻還真能從某種程度上隱喻雅虎的未來,楊致遠離開雅虎董事會前,雅虎董事會決定以每股13美元的價格出售阿狸5.23億股的股票。

而這些股票在阿狸上市後每股價值90美元,如果不是出售了這5.23億股阿狸股票,雅虎原本應該持有阿狸30%的股份。

這也被譽爲商業史上最愚蠢的決定之一,堪比時代華納收購AOL,而楊致遠是在這筆交易中是明確投了反對票。

以至於阿狸上市後,雅虎只是投資者投資阿狸的一箇中介渠道。

“這不是你要求我們給華國的創業者們說一些建議嗎?我說的都是我個人的真實感受。”

周新選擇把話拋給比爾:“比爾你呢?”

比爾想了想然後說:“我的建議還是需要乘早,當你有看好的方向時,需要判斷這個領域處於初期還是已經成熟了。

十年前做網絡論壇,很好的選擇,因爲當時沒有多少網絡論壇,但是到了今天再去做,你很難和非常成熟的網絡論壇爭奪用戶。

在五年前去做門戶網站同樣很好,在今天再去做門戶網站,MSN、雅虎、AOL等,這些都是你幾乎無法戰勝的競爭對手。

這裡的無法戰勝不是說你做不到比這些門戶網站更優秀的產品出來,而是指,用戶已經養成了使用習慣,投資人不會給這種項目投錢。

就好比現在有誰說想做知識問答社區,無論是華爾街還是硅谷,沒有人會投資門戶網站。

在quora剛出來的半年,整個硅谷大大小小的知識問答社區少說也有二十家,快一年時間過去了,現在知識問答社區只有quora活下來了,雅虎問答背靠雅虎還在苦苦支撐。

這個領域已經非常成熟了,在這個時間點再想去進入,用華國話說是事倍功半。”

比爾是華國通,來過華國非常多次,事倍功半甚至是直接用蹩腳漢語說出來的。

他繼續說:“當然如果你能夠有所創新,那最好了。創新意味着短時間內你沒有對手,你會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儘可能在先發優勢期間積累用戶的忠誠度。”

和楊致遠相比,比爾蓋茨說的就屬於老生常談的話題,他每次來華國必談的話題就是創新。

沒有等周新把話交給傑拉德,他自己就開始說起來:“和其他三位不同,我雖然也是互聯網從業者,但是我是一名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創業者。

因此我也站在職業經理人的角度,講講我的感受,那就是要善於運用資本的力量,來助力企業的成長。

時代華納收購quora是最好的案例,時代華納在收購quora之前,市值僅有兩百億美元,在收購quora之後,市值來到了1500億美元。

無論是企業認可度,還是籌集資金的能力,又或者是企業的運營能力都有質的飛躍。

在收購quora之前,時代華納的企業運營找不到增長點。

找不到增長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你手上有人、有錢、有資源,但是找不到投入的方向。收購quora之後,quora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公司,但是因爲成立的時間短,在很多地方不成熟。

時代華納又是一家非常成熟的企業,我們可以把時代華納的經驗復刻到quora上,同時能把時代華納的資源大量投入到quora上,事實也證明了quora給時代華納帶來的回報率遠超時代華納原本的業務。

我們投錢給電影,綜合回報率不足10%,投錢給quora,quora的回報率超過20%,在開拓亞洲和歐洲市場後,這個數字還會更誇張。

當然quora也有天花板,quora達到天花板之後,他的投資回報率無法一直保持這麼高的態勢。

即便納斯達克指數跌幅超過10%,時代華納的股價沒有下跌甚至還在上漲。

這就是資本併購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爲什麼微軟、雅虎、亞馬遜這些企業在做大之後,熱衷於收購的重要原因。

收購能夠幫助你找到新的方向,能夠幫助企業多元發展,如果收購的企業和你原本業務有可以相互助力之處,那還能幫助企業不同板塊的業務協同發展。

因此善用資本的力量。”

當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了對華國互聯網從業者的建議後,周新最後總結道:“各位說的都非常好。

都是經驗之談。

傑瑞表達了自己的經驗教訓,告訴大家需要警惕投資人,靠尋找盈利模式來掌握主動權,萊特馬上就告訴大家,需要利用資本的力量來助力企業發展。

當然比爾每次聊的內容都是創新,我之前在華國的新聞網站上看到和比爾出現在一起最多的詞彙就是創新。

當然創新很重要,互聯網能夠有今天,離不開無數從業人士們的創新,創新是互聯網發展的不竭動力。

我想給大家的是信心,剛剛我們四個人都說了,納斯達克存在泡沫。”

第184章 發佈會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242章 翻舊賬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10章 離京前第16章 蓄勢待發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184章 發佈會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09章 模式創新(5K)請假條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9章 招兵買馬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255章 E3展會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請假條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210章 走聯發科的路,做山寨機之父第23章 一口回絕第10章 離京前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6章 輕鬆拿下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367章 MIPad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3章 一口回絕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23章 上市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13章 驚訝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35章 悲哀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70章 A/B股架構第149章 條件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7章 雙輪驅動開始發力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51章 參觀谷歌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16章 蓄勢待發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5章 聖誕節第113章 Quora金選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90章 Matrix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
第184章 發佈會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47章 反響強烈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242章 翻舊賬第187章 首周銷量(6K)第237章 周新接受採訪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10章 離京前第16章 蓄勢待發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184章 發佈會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87章 技術路線第130章 工藝難點第60章 ISSCC結束後的緊迫感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209章 模式創新(5K)請假條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19章 招兵買馬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255章 E3展會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170章 2000年的喬布斯請假條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210章 走聯發科的路,做山寨機之父第23章 一口回絕第10章 離京前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02章 世界線的變動第6章 輕鬆拿下第39章 遊戲領域的失敗者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367章 MIPad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81章 第一百七十九 新的模式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33章 達成合作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144章 近鄉情怯第128章 慶祝晚宴(3.8k)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23章 一口回絕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23章 上市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70章 手機操作系統第13章 驚訝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35章 悲哀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70章 A/B股架構第149章 條件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7章 雙輪驅動開始發力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45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45章 堅持去做你認爲正確的事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51章 參觀谷歌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16章 蓄勢待發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5章 聖誕節第113章 Quora金選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29章 微軟成立以來最貴的收購第90章 Matrix第83章 康菲尼迪的新聞發佈會第41章 即將到來的IS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