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錯綜複雜(下)

更新第一,認準我們的網址 |w|W♂

聽了袁紹充滿憤懣的怨詰,田豐和逢紀等人已經冷汗淋漓。︾頂︾點︾小︾說,≤.2v3.≯o

可是,明知道劉存來意不善,自己一方又不能在三面受敵之下,再與東面強大的青州撕破臉,說不定劉子鑑和青州文武就等着撕破臉的這一刻呢。

寬闊奢華的議政堂裡,一衆謀士哀嘆聲不絕於耳,情緒低落,卻沒有一個人說話,氣氛凝重得讓人生出難以喘息之感。

最後還是許攸站出來獻計獻策:“主公,當務之急不是要對付尚與我方保持良好往來的青州……屬下這麼說並非無視青州的威脅,而是在解除北面公孫瓚和西面黑山黃巾的直接威脅之前,不能再樹強敵!”

“我們應在積極備戰的同時,秘密派遣使者聯絡幽州牧劉虞,想盡一切辦法,讓早已無法容忍公孫瓚倒行逆施的劉虞對公孫瓚動手,哪怕不能讓他們兩家打起來,也要讓幽州內部矛盾激化,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咱們擊敗公孫瓚,才能取得整個冀州啊!”

“要是咱們傾巢北上與公孫瓚拼命的時候,劉子鑑忽然揮師冀南,奪取咱們的鄴城和大後方,咱們該如何應付?”袁譚忽然問道。

許攸笑道:“若是劉子鑑想這麼幹早就幹了,哪裡還等得到現在?不管劉子鑑和青州公孫沛那幫人如何陰險狡猾,有一點卻令人不得不佩服,那就是恪守道義,講求出師有名!”

“所以,屬下妄自推測:在公孫瓚徹底失敗之前,劉子鑑不會公然出兵冀州。否則不但徹底與主公的家族和中原各大門閥撕破臉。還會便宜了公孫瓚。最終恐怕什麼也得不到,還要遭受我方與公孫瓚的雙重攻擊!”

“公孫瓚最想要的不就是冀州嗎?若是劉子鑑悍然出兵,佔領了冀州,拼搏數年死傷數萬人馬的公孫瓚,焉能吞下這口惡氣?”

袁紹聞言大喜過望,欣然採納許攸的意見。

田豐、逢紀等人雖然不喜許攸的高傲與孤僻,但依然對許攸的計策表示支持。

於是,激化幽州內部矛盾、最終導致幽州牧劉虞與公孫瓚兵戎相向的離間計劃很快出臺。交由賢名遠播的荀諶和心思縝密的郭圖兩人全權實施。

五日後,袁紹的離間計劃悄然傳到劉存手中,劉存與公孫沛、趙溶和國淵等人密商過後,決定將計就計,再加兩把火:

趁公孫瓚派來的使者公孫範和田楷還在臨淄,以劉虞將大量生鐵和加工鐵器賣到草原、卻不賣給青州爲由,停止向劉虞出售軍械物資和糧食,將原本售予劉虞的這部分軍械物資和糧食,轉售給更急需的公孫瓚。

其次,密令琅琊商會和新組建的平原商號。優先滿足公孫瓚大軍所需物資,停止與內遷的烏桓等異族進行交易。暗中散佈謠言,把責任推到公孫瓚頭上,促使烏桓等異族對公孫瓚心生怨恨,進而激怒素來對異族持安撫和綏靖妥協態度的劉虞!

近半年來,劉存的主要精力轉到新佔領的泰山郡和兗州、豫州的時局變化上,對呂布和張濟兩路大軍掉頭東進逐鹿中原非常重視。

最難受的要數剛收復兗州六郡一國的曹操,兗州東面是實力強大的青州,北面一河之隔是心懷叵測的袁紹,南面來了不講規矩的袁家大少袁術,本來安穩的西面突然被更不講規矩的呂布四萬大軍佔據,急得曹操日夜難眠,哪怕這段時間先後獲得“吾之子房”荀彧、“鬼才”郭嘉和戲志纔等奇才的輔佐,他對如同四面楚歌的危急形勢同樣無能爲力。

曹操與荀彧等人在佔據兗州六郡一國之後,立即着手圖謀富庶而軟弱的徐州,可沒過多久便發現,看似昏庸的徐州牧陶謙並不糊塗,不但及時將麾下將領、劉存的小舅子糜芳兩萬大軍,調到兗、青、徐三州交界處的昌慮(今滕州市羊莊鎮土城村)縣城駐紮,而且果斷把藏霸率領的四萬將士,調入豫州接壤的富裕地區彭城和小沛,徹底讓正在暗中謀奪徐州的曹操和袁術傻眼了。

袁術正在鞏固新打下的汝南各縣,還有很多善後事情要做,佔據徐州的願望沒有那麼迫切,看到徐州的系列軍事調動立即規避,並派出使節,向徐州牧陶謙表達和睦相處、互通有無的美好願望。

曹操就苦.逼了,兗州是數年來戰亂不休的重災區,曹操佔據的六郡一國的現有總人口,已由當初的五百餘萬銳減到如今的七十餘萬,所有縣城都已千瘡百孔,慘不忍睹,道路兩旁白骨森森人煙全無,上千萬畝土地長滿野草荊棘,超過七成的農田水利設施坍塌損壞,迫使曹操不得不任命滿寵爲屯田校尉,率領四萬官兵屯田自給。

面對如此窘迫境地,曹操和他的謀士們一籌莫展,認爲劉存已經插手徐州防禦,或者陶謙已經意識到危險,緊急調整兗州與徐州接壤地區的防禦佈置,否則不可能把駐守東海郡的大將糜芳連同兩萬精銳調到昌慮駐紮,與北面的青州軍防區連成一片。

曹操不得不停止軍事圖謀徐州的計劃,採納荀彧和戲志才的建議,繼續穩固既有地盤,集中力量開荒屯田,對外結好青州以求更大援助,同時派出使者交好北面的袁紹和南面的袁術,繼續以購買糧食物資等方式,與徐州各大世家建立聯繫,進而對徐州各派系進行滲透瓦解。

深秋季節,兗州百萬畝良田喜獲豐收,大大緩解曹操軍隊的糧食壓力,可曹操的好心情沒能保持幾天,兩個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接踵傳來,讓曹操寢食不安又無可奈何。

第一個消息是,青州兩個工匠營在盧縣西面的山谷裡,發現一座大型露天煤礦,已經修築祝阿至煤礦場的運輸道路,每日均能運出幾百大車優質煤炭,送到濟南新城和西面的東平陵等地,用於冶煉、燒製磚瓦和製造做飯的煤球。

第二個消息是,琅琊國君劉璽宣佈獲得朝廷批准,在南武陽與兗州卞縣之間的泗水上游,修築一座名叫“泉城”的新城。

曹操和謀士們看完地圖後震驚不已。

這座城池一旦修好,兗州的魯郡將在此城的俯瞰之內,琅琊軍的鐵騎只需一日時間,就能衝到魯郡任何一座城池之下!

ps:謝謝木三水、南木楠大大的月票!巨火繼續求訂閱、推薦票、月票和全贊支持,感激不盡!

第124章 蓄勢(下)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59章 君君臣臣(上)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47章 亂局(下)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30章 征途(下)第37章 利益交換第147章 亂局(下)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136章 合縱連橫(下)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115章 轟動(上)第181章 問鼎之基(下)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176章 坐山觀虎(上)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86章 步步緊逼(上)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270章 安撫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55章 承諾(上)第100章 順勢而爲(上)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04章 急報傳來第255章 借道(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205章 改弦易張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261章 決斷(上)第13章 浴血搏殺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23章 蓄勢(上)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283章 各方反應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181章 問鼎之基(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6章 躁動第190章 激戰(上)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280章 輕取潼關(下)第155章 形勢逼人(下)第224章 對峙東武城安丘黔陬縣夏河城第88章 誓言(下)第174章 四方來投(上)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83章 報復(下)第238章 決斷(下)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16章 餘波微瀾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47章 當斷即斷(上)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30章 征途(下)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26章 擴軍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45章 朝貢(下)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第228章 激怒(下)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2章 擴張(續)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41章 安撫(下)
第124章 蓄勢(下)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99章 冀州來使(下)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59章 君君臣臣(上)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47章 亂局(下)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30章 征途(下)第37章 利益交換第147章 亂局(下)第178章 駕馭之道(上)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136章 合縱連橫(下)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65章 鬥智鬥勇(上)第115章 轟動(上)第181章 問鼎之基(下)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第176章 坐山觀虎(上)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86章 步步緊逼(上)第173章 瞞天過海(下)第284章 歸心(上)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270章 安撫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55章 承諾(上)第100章 順勢而爲(上)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第289章 名正言順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04章 急報傳來第255章 借道(上)第11章 最大的糧倉第205章 改弦易張第109章 禍水西引(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141章 反制(下)第122章 世外桃源第261章 決斷(上)第13章 浴血搏殺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23章 蓄勢(上)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283章 各方反應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177章 坐山觀虎(下)第254章 高調納妾(下)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181章 問鼎之基(下)第44章 多事之秋(上)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6章 躁動第190章 激戰(上)第9章 第一片基業第53章 踏雪訪子義(上)第108章 禍水西引(上)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31章 出其不意(上)第280章 輕取潼關(下)第155章 形勢逼人(下)第224章 對峙東武城安丘黔陬縣夏河城第88章 誓言(下)第174章 四方來投(上)第119章 逆水行舟(上)第183章 報復(下)第238章 決斷(下)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16章 餘波微瀾第112章 奉詔進京(下)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47章 當斷即斷(上)第63章 虛虛實實(上)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30章 征途(下)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26章 擴軍第249章 四面楚歌(下)第145章 朝貢(下)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第228章 激怒(下)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2章 擴張(續)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206章 縱橫捭闔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41章 安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