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掌心

4月的地中海,暖風徐徐,和煦的陽光令人昏昏欲睡。

在靠近海岸的一處工地上確是另一種景象,成百上千的工人或是搬運石料粉包,或是舞動錘頭鏟子;一輛輛卡車、馬車還有牛車在通往工地的道路上穿行。工地周圍,戴着尖頂頭盔、身穿德式夏季軍服的士兵要麼三人一隊的來回巡視,要麼揹着長槍矗立在某座小山包上,他們默默監視着這個繁忙的地方。

“這就是19號炮臺,這個地方計劃安裝3門雙聯裝的150毫米要塞炮!現在基座已經完成,就等火炮運來了!”

說話的人是一位拿着圖紙的上校軍官,站在他旁邊的將軍看上去要年長許多,那張皺巴巴的面孔略顯疲憊,在陽光下卻也不乏潤色。兩人此時所站的位置是工地靠東的地方。前面那位上校所說的19號炮臺就在他們面前,此時雖然只有水泥質地的地基,但從面積和深度來看也不難揣摩其規模。

將軍用拳頭砸砸身旁的牆壁,鋼筋水泥結構的東西自然是堅固異常。

“很好!下個月陛下要親自前來觀看要塞的防炮擊測試,我們的工程一定要保證質量,膽敢偷工減料者嚴懲不貸!這不僅僅是做給陛下看的,也是我們的職責!不管未來是否會有戰事,我們都要守護好這個優良的港灣!”

“將軍請放心!這裡一定會成爲地中海第一要塞,帝國會以此爲榮的!”

年輕的上校顯得信心飽滿,要知道這個要塞的總預算達到980萬馬克,足以建造3-4艘最強大的戰列艦。在這裡,光是280毫米的要塞炮就準備安裝22門,還有更多的150和120毫米重炮,分別部署在5個主炮臺和20個分炮臺上,要塞後面還將修建2個軍用機場和1個軍民兩用機場。經過擴建和維護之後,裡面的軍港將可以容納上百艘艦船。

將軍默默眺望前方。這片大海是如此平靜和美麗。

在他身後,突尼斯港猶如地中海岸上的一顆明珠。

幾個月之前,這裡還是法國人地地盤。現在,法國人走了,紅白藍三色旗已不再,但突尼斯人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紅白黑三色旗幟緩緩升起,新統治者的面孔比法國人還要冷漠,更加強大的軍隊陸續進駐。對於突尼斯人來說。戰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命運,他們依舊生活在強者的“保護”之下。

法國人留下的浪漫很快隨風而去,取而代之的是德國人地勤奮和嚴謹。對於這種巨大而快速的變化,突尼斯人是茫然而無助的,對他們來說唯一有意義的,就是德國人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許多人得以填飽肚子。

曾經給突尼斯帶來過強盛與繁華的的哈夫斯王朝早已灰飛煙滅,留存於世的只有一些伊斯蘭風格的宮殿和建築。目前名義上統治着突尼斯地是腐朽地侯賽因王朝,19世紀末受到法軍入侵併被迫簽訂《巴爾杜條約》之後,這個王朝的統治權實際上已經蕩然無存了。他們的國王軟弱無能。官員愚昧而貪婪,當法國投降、德軍進入突尼斯之後,他們很快表現出積極配合地態度。僅僅經過一天的談判。突尼斯國王便允諾德國人將得到當初法國人所享有的一切權力,包括突尼斯的財政和外交大權,條件僅僅是保留國王和官員們的財富及地位。

1月底,德國政府派來了新的突尼斯總督――蘇斯爵士,這位普魯士貴族同時還暫代突尼斯殖民軍最高軍事長官一職。所謂的突尼斯殖民軍,包括原來隸屬於德國遠征軍的50名德國軍官、1100餘名德國步兵,以及土耳其遠征軍的近2000名官兵。此外,歸這位總督統轄的武裝還有一批由突尼斯當地人組成地警察部隊。

3月初,本克將軍率領從意大利接收的艦隻抵達突尼斯。在這裡,這些意大利建造的戰艦將進入船塢進行全面的檢修、更換塗裝以及進行必要的改裝。之後它們將劃入即將組建的德國地中海艦隊。這支實力雄厚的艦隊將由希配爾將軍擔任司令,本克將軍擔任副司令兼突尼斯海軍基地司令。爲了構築一個晚上的防禦體系,德國海軍總參謀部派來了一批優秀的要塞工程師,在進行了詳細地勘測之後,他們在地中海艦隊參謀長埃裡希?雷德爾上校的帶領下共同制定出突尼斯要塞的設計規劃這個規劃隨後得到海軍部的肯定和稱讚。

有了圖紙,要塞的建設卻不是一帆風順。整個非洲這個時候都沒有什麼像樣工業,要塞建設用的水泥、鋼筋、大炮和零部件以及港口防禦用的防潛網、水雷都需要從德國本土運來,因此工程進度與物資的輸送有着很大的關係。這個時候。物資從德國本土運到突尼斯通常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完全走海路,即由本土港口出發,繞過蘇格蘭北部之後南下,另一條是先通過鐵路將物資運到奧匈帝國南部港口,再裝船穿越地中海。不論是哪種方式,運輸之路可謂是萬里迢迢。尤其是第一種海路,當直布羅陀海峽控制在英國人手裡時,德國船隻想要穿越就只能冒險僞裝成其他國家的船隻,否則就只有繞道好望角然後沿着非洲海岸線最後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了。當然,後一種方式也不好走,在奧匈帝國境內卸貨裝貨效率不僅不高,安全和保密程度都不敢恭維,而且曾經發生物資遭到強行檢查的事情,德國外交部爲此多次向奧匈帝國政府提出抗議,但得到的只是含糊其辭的回答。

儘管如此,要塞建設急需的各種物資還是陸續運抵了突尼斯,這個位於北非的港口城市最近一段時間呈現出與往日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機。大批來自德國本土的建設者陸續抵達,幾乎每天都有懸掛着德國國旗的貨輪駛入,碼頭成爲最忙碌的地方,大批物資在那裡卸下。在突尼斯港的外港拉古萊特,舊的防禦要塞基本上被拆除,取而代之地將是一座規模更大、現代化程度更高的新要塞。在突尼斯內港和市區周圍,軍用碼頭、機場、兵營、維修工廠、軍火工廠、飛艇基地。各種各樣的設施都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之中。

與生機勃勃的突尼斯相比,直布羅陀更像是剛剛經歷一場大病的患者,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直布羅陀要塞的英軍還沒有真的彈盡糧絕,但要塞內地士氣已經非常低落了,他們的心理防線遠比要塞的防禦工事更加脆弱。

直布羅陀山下,談判正在進行。

羅克將軍無比黯然的坐在會議桌一側,他的軍官們也一個個垂頭喪氣。上週。他們滿懷希望的出擊,想利用西班牙軍隊內亂之機消除德軍重炮的威脅,沒想到遭遇對方的頑強抵抗,出擊部隊不僅傷亡慘重,還失去了最後一點信心。從第二天開始,德國人又恢復了炮擊,直到羅克將軍派出特使要求談判。

會議桌另一側,德國軍事代表團的魯登道夫將軍、施克瓦特將軍昂首挺胸的坐着,在那次戰鬥中有傑出表現地克萊斯特少校也得到了一個末尾地位置。同一側還坐着三位西班牙代表,確切的說是三位由西班牙國王派來的官員。沒有軍人。也沒有發言權。

在接到國內地密電之後,魯登道夫的態度顯得很堅決:“要麼無條件投降,要麼繼續戰鬥!”

英國人和西班牙人一樣沉默。

“我們的大炮可以將直布羅陀山夷爲平地!”德國人侗嚇着。“更多的大炮和彈藥正要運輸途中!艦隊、飛機、飛艇也將加入到戰鬥中來!”

這個時候,英國人不得不爲自己的前途擔憂,西班牙人也一樣。

“無條件投降吧!否則大家都遭殃!”一位年長的西班牙代表低聲嘟囔着,實際上西班牙政府現在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在軍隊譁變這一事件上,他們表現出驚人的效率,第二天譁變軍隊便回到了自己的軍營,三天後,可靠的軍隊接替了他們的陣地。譁變中帶頭地軍官被認定是英國人的間諜,其他人據稱是受了英國人的蠱惑,肇事者們隨後被送上軍事法庭。主要責任全部推到英國人頭上。

對此,英國人沒有反駁,也無力反駁。

魯登道夫和他的代表團沒有興趣調查事實的真相,德國政府也一樣。在4月3日向西班牙政府遞送的外交文函中,德國政府認爲西班牙人違背了之前所簽署的條約,即未能“在德軍主力抵達之前有效封鎖英軍直布羅陀要塞”,對此,德國政府“無法信任西班牙政府和軍隊的能力”。因此,德國政府善意的建議由由德國及其盟友軍隊代爲“妥善管理直布羅陀海峽兩側區域”應當交。以“保證同盟國利益不會在類似事件中遭到侵犯”。

僅僅一天之後,俄國、土耳其表示支持德國政府地建議,並願意直接派兵參與共管。

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先後表示理解,而英國人除了表示極端的憤慨和無助的鄙視之外,毫無插手的心情和能力。

西班牙政府面臨空前的孤立。

阿方索十三世和他的首相希望用錢而不是土地解決這個爭端,可惜德國政府很乾脆的拒絕了他的提議,同時以武力相要挾。在譁變事件之後,納瓦羅元帥很快辭去總司令一職,國王隨後任命更爲年輕和強硬的德里韋拉將軍擔任新的陸軍統帥。在直布羅陀這件事情上,儘管西班牙政府內部認爲應當委曲求全的人佔多數,但里維拉將軍和一些將領認爲應不畏強權,同時轉向奧匈帝國求助。首相和許多大臣對這種建議感到不安,但由於擔心失去軍隊的支持,阿方索十三世沒有立即答應德國政府的要求並派人秘密尋求奧匈帝國的援助。

在這件事情上,奧匈帝國的外交家們表現出較爲積極的態度。

很快,柏林得知了這一情況,並指示正在直布羅陀談判的代表團向英國人施壓,必要情況下可以施以武力威脅。

4月6日,希配爾艦隊從加的斯港啓航,於下午3時抵達直布羅陀要塞西面海域,所有戰艦排成兩列縱隊在海面遊戈,同時出動數架艦載機在附近盤旋。隨後,從馬拉加起飛的陸機飛機也飛來壯大聲勢。

4月7日,經過四天的談判之後,駐直布羅陀英軍在其指揮官羅克將軍的帶領下向德國軍隊投降。作爲交換,羅克將軍得到了前往美國的船票,他還被允許帶走自己的私人物品,包括一箱上好的雪茄。

4月8日清晨,德意志的旗幟在直布羅陀山頂緩緩升起,地中海的歷史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在清理出一條安全的航道之後,希配爾艦隊主力進入直布羅陀軍港。

故事顯然不會就此結束,4月11日,德國直布羅陀軍團接到密令,執行代號爲“閃擊”的行動。

4月11日晚上10點,由1個“石頭2”坦克營、1個“大刀”裝甲戰鬥營、1個“特洛伊”裝甲運輸營、3個騎兵連在隆美爾少校的帶領下從馬拉加的軍營出發向南而去,半個小時之後,直布羅陀軍團的主力、由12個步兵團組成的後續部隊也開出兵營,其中2個步兵團直撲馬拉加港,另外10個團則沿着隆美爾所部的路線南下。

當晚11時35分,在港內艦隊的配合下,德軍完全控制了馬拉加這座港口城市,市政府、警察局和兵營全部被佔領,這一行動正式拉開了德西爭端的序幕。

4月12日凌晨1點,隆美爾所部突入馬拉加以南的馬爾韋利亞市,僅僅半個小時之後,這座城市宣告陷落。隨後,大批步兵進駐市區,並連夜修建防禦工事。在這之後,隆美爾的先頭突擊部隊繼續南下,他們距離拉利內阿和直布羅陀不到50公里。與此同時,進駐直布羅陀要塞的德軍部隊也已做好接應準備,除了讓可用的部分火炮進入戰備狀態之外,運抵要塞的4門大貝爾塔炮也做好設計準備。克萊斯特的陸戰隊加上直布羅陀軍團的先頭部隊,德軍在這裡有了超過2000的兵力,強大的希配爾艦隊更是他們的堅強後盾。

第31章 康復治療第38章 聯合艦隊第4章 最長的一天(4)第11章 碰撞第4章 最長的一天(4)第42章 誘迫第43章 被強暴的政治第31章 土耳其的天空第36章 各自領命第9章 展示會的特殊客人第7章 邊境摩擦第30章 矮人戰士第19章 我們都是騎士第33章 碰壁第27章 托馬斯郵局第14章 征服博內茅斯第18章 黑海霸主第3章 左滿舵第62章 打,還是不打第19章 陸戰精英第29章 鋼鐵優勢第35章 角逐的開始第5章 最長的一天(5)第10章 普利茅斯鬧劇第48章 探密吉吉航空第12章 法國投降了第20章 追擊邱吉爾(中)第37章 長城熱血第25章 超級蛙跳第64章 奔向布宜諾斯艾利斯第20章 漁網第12章 德意志飛艇第45章 大雨之夜第9章 暴風驟雨第50章 鷹降英倫第2章 右路拼殺第10章 勇者之戰第38章 聯合艦隊第62章 打,還是不打第23章 巨人肩膀第8章 來回奔波第24章 猛火第26章 蓄勢第95章 世紀海戰之交鋒第132章 元首的碰面(上)第29章 亂世浮生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28章 放國王的鴿子第1章 最長的一天(1)第43章 山東響馬第11章 下水儀式第31章 蘇格蘭傭兵公司第37章 長城熱血第17章 圓滿的大餃子第24章 噢,我的海軍第32章 暴雨前的微風第2章 我猜我猜第8章 空之主宰者(1)第56章 圈套第21章 狂飈急進第130章 利矛與堅盾(中)第3章 血戰皇宮第11章 下水儀式第31章 先禮後兵第134章 元首的碰面(下)第26章 走向抗戰第11章 鋼鐵雄心第27章 德國妓女第9章 戰場第24章 噢,我的海軍第46章 獨立日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29章 鋼鐵優勢第14章 潘多拉第6章 男爵的紅披風第1章 逃無可逃第47章 異動第40章 飛越塞納河第9章 戰場第29章 鋼鐵優勢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41章 偵察小兵第6章 最長的一天(6)第117章 受傷第2章 右路拼殺第13章 大膽的登陸計劃第17章 揚名之戰第34章 散財童子第27章 帝國財富第53章 協議緩衝區第33章 忠臣與叛將第8章 影子皇帝第65章 光復日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42章 關東軍的戰場第16章 裝甲穿插作戰第28章 暫結的爭端第20章 橋(3)第8章 停戰談判
第31章 康復治療第38章 聯合艦隊第4章 最長的一天(4)第11章 碰撞第4章 最長的一天(4)第42章 誘迫第43章 被強暴的政治第31章 土耳其的天空第36章 各自領命第9章 展示會的特殊客人第7章 邊境摩擦第30章 矮人戰士第19章 我們都是騎士第33章 碰壁第27章 托馬斯郵局第14章 征服博內茅斯第18章 黑海霸主第3章 左滿舵第62章 打,還是不打第19章 陸戰精英第29章 鋼鐵優勢第35章 角逐的開始第5章 最長的一天(5)第10章 普利茅斯鬧劇第48章 探密吉吉航空第12章 法國投降了第20章 追擊邱吉爾(中)第37章 長城熱血第25章 超級蛙跳第64章 奔向布宜諾斯艾利斯第20章 漁網第12章 德意志飛艇第45章 大雨之夜第9章 暴風驟雨第50章 鷹降英倫第2章 右路拼殺第10章 勇者之戰第38章 聯合艦隊第62章 打,還是不打第23章 巨人肩膀第8章 來回奔波第24章 猛火第26章 蓄勢第95章 世紀海戰之交鋒第132章 元首的碰面(上)第29章 亂世浮生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28章 放國王的鴿子第1章 最長的一天(1)第43章 山東響馬第11章 下水儀式第31章 蘇格蘭傭兵公司第37章 長城熱血第17章 圓滿的大餃子第24章 噢,我的海軍第32章 暴雨前的微風第2章 我猜我猜第8章 空之主宰者(1)第56章 圈套第21章 狂飈急進第130章 利矛與堅盾(中)第3章 血戰皇宮第11章 下水儀式第31章 先禮後兵第134章 元首的碰面(下)第26章 走向抗戰第11章 鋼鐵雄心第27章 德國妓女第9章 戰場第24章 噢,我的海軍第46章 獨立日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29章 鋼鐵優勢第14章 潘多拉第6章 男爵的紅披風第1章 逃無可逃第47章 異動第40章 飛越塞納河第9章 戰場第29章 鋼鐵優勢第14章 男人的悲喜第41章 偵察小兵第6章 最長的一天(6)第117章 受傷第2章 右路拼殺第13章 大膽的登陸計劃第17章 揚名之戰第34章 散財童子第27章 帝國財富第53章 協議緩衝區第33章 忠臣與叛將第8章 影子皇帝第65章 光復日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42章 關東軍的戰場第16章 裝甲穿插作戰第28章 暫結的爭端第20章 橋(3)第8章 停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