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飛聽徐言青說那中間的是組織部的協辦大臣李甘州,不由得多看了幾眼(清末梟雄168章)。
雖然新成立的中華帝國內閣裡,有着九大部,但是這九大部里根據權責輕重,裡頭的各部大臣和協辦大臣權勢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中掌管財政大權的財務部自然是重中之重,由於目前中華帝國初立,很多事務都沒有走上正軌,而且整個政府都在爲軍事而服務,所以其中收稅管錢的財務部自然是內閣諸部中的重中之重。而掌管人事權力的組織部也不容忽視,畢竟任何時候,人事權力都是最爲重要的權力之一,因此這兩個部乃是內閣中最爲權重的部門。
而工商部,民政部的重要性要次一些,至於教育部、司法部、農林部的還要更次一些。
這個李甘州既然是組織部的協辦大臣,這換成了明清朝代裡的稱呼,那就是吏部侍郎啊,屬於最爲權重的部堂高官,如此高官自己竟然沒見過,這有些不太合理啊!
“這個李甘州什麼來頭?怎麼我以前沒見過啊?”反正等候的時間裡閒着也是閒着,林安飛乾脆是和徐言青扯起了八卦。
不過徐言青卻也是搖了搖頭:“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在登基大典的時候見過一次呢,接觸的並不多!”
林安飛和徐言青對李甘州不太熟知也是正常的,中華帝國裡以前一直都是以軍事爲主,真正的核心大佬基本都是軍事將領,哪怕是內閣總理大臣畢餘同的權勢也是沒有徐言青、林安飛和施清瑄三人的。
要知道目前中華帝國授出去的爵位中,絕大部分都是給將領導,尤其是十個可以減等世襲的伯爵,子爵裡除了畢餘同外,其他九個都是清一色的將領。
畢餘同這個內閣總理大臣,文官的一把手都只是一個子爵而已,其他的文官們的地位自然是要更低一些了,這些文官和高級武將們的身份地位不在一個層次,這自然就交集不到一起。
再者,林哲對麾下的文武之防還是比較看重的,你從內閣裡沒有陸軍部、海軍部這種機構就可以看得出來,林哲是把文武分的非常清楚,這軍方的將領平常時候和內閣官員打交道的機會實在不多。
再加上中華帝國新立,這內閣九大部設立後,官員都是新近一兩個月內爬起來的,林安飛認不全也是正常的。
不過既然聊起了八卦,徐言青也是繼續道:“不過我聽說,這個李甘州以前是林氏商行的人!”
“哦,難怪了!”
此時,裡面涼亭內的李甘州自然不知道外頭的徐言青和林安飛這兩個大將無聊之餘,聊起了自己的八卦,此時他正恭恭敬敬的向林哲彙報最新一期的官員任命。
“太平府那邊新納入帝國版圖,新任知府的人選我們組織部初選了六人,具體用誰還需陛下聖裁!”
“哦,都說一說!”
李甘州當即道:“目前可以勝任該職的有太倉州知州齊瑄邊,該員自去年主動舉旗效忠帝國後,先委其太倉知州一職,任上於穩定民生,鼓勵農桑上頗有成效,此人在資質和能力上足以勝任一府知府!”
“又有松江府同知石桐……”
李甘州繼續說着,身爲組織部的協辦大臣,他對如今中華帝國內的中高級官員履歷幾乎是倒背如流,隨口就是說出來五六個有足夠資歷,能力也勉強過得去的人來。
不過林哲聽了一邊後,卻是道:“還有嗎?”
李甘州一聽,心中就是暗道不好,難道上述的六個人陛下他都無法滿意嗎?如果這六個人都不滿意的話,李甘州一下子也是想不到還有什麼太好的人選了。
受限於中華帝國根基淺薄的影響,其文官系統,尤其是具有主政一方經驗的中高級官員只有前清投誠官員,原商貿區等官員,總數其實相當有限,而要從這些人裡頭挑選出來具有培養價值的人繼續晉升委任,這難度可不畏不大,這能夠挑出六個人來就已經讓組織部那邊翻遍了所有官員的履歷了,現在再去找其他的人,那裡找得到啊!
林哲看着這個李甘州一臉的愁容,心中也是一陣嘆息,這個李甘州的心胸和眼光到底還是狹窄了些啊,自己把他調到組織部擔任協辦大臣,恐怕是有些勉強了。
這個李甘州以往是林氏商行的大掌櫃之一,而隨着林哲麾下的軍政勢力越來越大,對人才,尤其是可以保證忠誠的人才是非常急需的,所以他時不時就對自家商行動手挖角,調一些管事、掌櫃來幫自己。
這個李甘州一開始被林哲找過來,先是到商貿區的總務處任職,然後也是輾轉了多個部門,算是積累了不少經驗,乃是林哲幕府中少數十幾個具有多部門管理經驗的人。
所以成立組織部,負責文官系統的人事權力後,他就是被林哲提起來擔任組織部協辦大臣,這要是放在明清裡,那就是吏部侍郎,正兒八經的部堂高官。
但是林哲看這個李甘州,卻是覺得此人的才華實在是有限,眼光太過狹窄,而且政治覺悟也略微差了些。
太平府作爲中華帝國最新打下來的一個地盤,也算得上是中華軍大舉西進後,唯一一個全新控制地區域,在這個地方實行的任何政策都會對後續政策帶來極大的仿效影響,尤其是太平府知府的人選必須慎重再慎重,要考慮到諸多方面,而不是說那個人有才華就可以調過去當知府了。
中華軍西進之前,雖然中華帝國還沒有徹底控制鎮江府、江寧府,但實際上當時的中華帝國已經控制了上述兩府的大部分地區,只剩下鎮江和天京兩個孤城被太平天國佔據而已,所以在中華軍西進之前。
這兩個府的知府以及各重要的縣令都已經有了,甚至連常鎮寧道的道員都已經有了,所以說中華軍西進之後,並不需要對這兩個府進行大規模的改動。
然而太平府卻是不同,這個府乃是中華軍西進後首個實際控制的府,對於這個全新打下來的府一系列的行政措施,都將會影響到中華帝國對後續新佔領區的施政。
所以一切都是需要謹慎,而按照林哲的打算,後續打下來的佔領區只要當地官員願意投誠,那麼就儘量繼續沿用這些前清官員。這主要是爲了解決麾下無人可用的局面,雖然說中國人多,想要當官的人更多,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這個官的,要在戰亂時期穩定統制,那麼對地方政府的主政官員要求就要高的多。
雖然滿清朝廷各種不是,雖然滿清官員貪腐衆多,但是如果能夠把這些滿清的官員收復爲己所用的話,那麼林哲就不用頭痛無人可用的局面。
畢竟他不能一下子就變出來幾萬個中高級官員啊!
同時重用投誠官員,那麼就會帶來另外一個附屬效果,那就是讓其他的清廷官員們看到,中華帝國和太平天國是不同的,只要你願意投誠不僅僅沒有生命危險,而且我林哲絕對不會吝嗇高官厚祿,後續如果軍事打的順利的話,傳檄而定這種事也就能夠發生了。
所以林哲要在太平府豎一個大大的招牌,是打算用前清投誠官員爲太平知府的!
只是這個李甘州似乎察覺不到這種政治需要,這舉薦新任太平府知府的人選時,都是優先從蘇鬆太地區,商貿區等地區的官員裡挑選,並沒有考慮過那些投誠的前清官員。
儘管心中已經有了預定的人選,但是身爲這個帝國的皇帝,林哲總不能什麼都自己主動提,他需要保持身爲皇帝的神秘和矜持。
所以很多事情需要這些下屬們主動提出來,然後他再順水推舟許可他們去做!
而李甘州估計一時半會還是揣摩不到林哲的聖意,所以這太平府知府一事還得先放下!
李甘州退去後,剩下的那兩個同樣身穿中華裝的中年人也是陸續上前和林哲一一談話,這兩個人一個名爲趙東柵,一個名爲徐巖令。
趙東柵和中華帝國裡的其他諸多高官一樣,乃是林哲的幕僚出身,一開始只是餘勝軍裡的總務處的一名普通文案,後轉入憲兵系統,但是他很快就是退出軍隊從政,被調往商貿區巡警處擔任副處長,後升任蘇鬆太道巡警處處長,在警務事務上的才華相當出色。
不過這一次林哲把他調到中央來,卻不是讓他給林成甲當助手,去當巡警部的協辦大臣,而是打算讓他單獨負責一個部門,那就是還剛剛成立的情報機構:宮務廳情報處。
而徐巖令卻不是憲兵,巡警系統出身,他之前長期在商貿區司法處任職,一度出任商貿區司法處處長一職,現在被林哲調來,準備委任爲宮務廳情報處的副處長,擔任趙東柵的副手。
一直以來,林哲的軍政體系裡都沒有一個專職的情報機構,軍方那邊的聯合參謀部雖然有下設的特別軍務處負責軍事情報事務,但是範圍及其有限,只侷限在軍事情報方面。
而隨着中華帝國的成立,逐漸壯大,專門的對內對外的非軍事情報機構也需要成立了。
不過情報機構歷來比較敏感,如果光明正大的在內閣設立情報機構,說不準會被內閣把控,這對於想要全權掌控情報機構的林哲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就乾脆直接在宮務廳裡成立情報處,繞過了內閣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