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

縱然婆羅洲那邊在這幾個月裡發生了不少事,情報司爲此忙前忙後,但是作爲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林哲卻是沒有在此事上放太大的心思,他親自關注此事的時候,也就是在去年的時候把情報司司長葛東兵叫過來囑咐一二(清末梟雄629章)。

之後,很抱歉,林哲就把這事忘得差不多了。

一直到蘭港大統制共和國成立之後,林哲纔是記起了還有婆羅洲的這麼一攤子事,不過也沒有過多的關注,只是看了看外務部的簡報後就是將之拋之腦後。

那麼大一個帝國,各項事務多的很,他林哲又沒有三頭六臂,不可能關注所有事情,也不可能親自處理所有事情,要不然的話,帝國養着那麼多官員幹嘛。

再說了,這幾年帝國的發展戰略是非常明確的,那些軍政要員也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帝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戰爭,外交衝突什麼的能避免就避免,除非別人惹上門來,要不然的話就別亂找麻煩了。

沒看見帝國在1869年時期就已經掌控了新東省以及阿留申海域,以帝國海陸軍的實力完全能夠輕鬆登陸阿拉斯加,但是帝國卻是硬生生的忍住了,對阿拉斯加不管不問。

爲什麼?

還不是爲了避免和英國人爆發激烈的衝突,從而影響到帝國國內的工業經濟發展。

進入1870年後,帝國的高層裡已經是有了一個比較統一的認識,那就是工業經濟發展優先,其他的都得往後排。

阿拉斯加事務如此,緬甸事務也是如此,中亞問題也不例外,帝國也只是通過外務部偶爾發個抗議,但是真讓帝國做出什麼實際舉動,去幹涉英國人或者俄國人等,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而婆羅洲事務同樣如此,情報司偷偷摸摸搞混亂自然是沒問題的,但是別指望帝國能夠公開支持蘭港國或者派兵干涉荷屬東印度的內部戰亂了。

進入到1871年之後,帝國依舊在國際事務上保持低調,對亞洲地區的國際事務都是不怎麼發表強烈的意見,至於歐洲和南美洲還是非洲問題,帝國更是當做沒看見,保持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Wшw✿тTk Λn✿¢ o 只要這些地區或者國家並不直接危害到帝國利益,那麼帝國一般都是裝着看不見的。

相對而言,林哲要更加關注帝國國內的發展,其他國家的人民死活關他林哲屁事啊,就算普法之間簽訂合約,普魯士王國的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加冕爲皇帝,正式宣告德意志的統一,併成立德意志帝國,這都沒能引起林哲太大的關注。

巴黎傳來普法兩國正式結束戰爭的時候,林哲正在南京隔壁的當塗進行視察呢!

自從帝國決定在當塗大規模開發馬鞍山鐵礦,並建立當塗工業區後,該地的發展相當之迅速。

其核心企業乃是江南礦務公司下屬的馬鞍山鋼鐵廠以及馬鞍山鐵礦,同時武器公司也在當地工業區投資興建了一家兵工廠,乃是一家以陸軍野戰炮以及中小口徑艦載火炮爲主的火炮兵工廠。

皇家武器公司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已經是陸續投資新建了多家兵工廠,並對下屬的業務進行合併和重組,目前擁有上海兵工廠(林德兵工廠)、南京兵工廠、當塗兵工廠、廣州兵工廠四大兵工廠。

其中的上海兵工廠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兵工廠,擁有大規模量產各種武器的能力,包括大口徑艦炮、大口徑岸防炮、陸軍用大口徑野戰炮、攻城炮。同時還是國內最大的輕武器生產基地,該廠生產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佔據國內該步槍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然後還有新發展的魚雷、水雷等各種海軍兵器。

而從上海兵工廠分離出來的皇家武器公司研發部門,更是國內實力最雄厚的武器研發機構。

南京兵工廠、廣州兵工廠則是以輕武器以及彈藥生產爲主,當然了也有着少量的火炮生產能力,不過產能不大。

而當塗兵工廠,則是皇家武器公司的專門火炮生產工廠,主打小口徑的火炮,主要是陸軍的野戰炮以及海軍的小口徑艦。

當塗工業區除了江南礦務公司以及當塗兵工廠外,還有其他的諸多重工業企業。

發展十年後的當塗工業區,已經成爲僅次於上海的國內第二大重工業基地,以鋼鐵、機械製造這兩項產業爲核心產業,輔以其他產業進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工業基地。

當年只是一個沿江小漁村的馬鞍山地區,如今已經發展成爲了一個不小的工業城市,人口二十萬以上(清末梟雄629章)。

而目前當塗工業區當打算進一步擴大規模,他們想要把整個當塗縣都納入工業發展規劃裡。

爲此,安徽省這邊已經是提前做好了準備,當塗縣的縣衙以及其他行政機構已經是陸續從老縣城搬遷到隔壁的工業區內的新城區。

當塗縣的地方政府正在推動讓當塗縣獨立建市,甚至是中央直轄市。

帝國國內的‘市’這一級別的行政區可不多,基本上能夠稱之爲市的,只有兩個中央直轄市而已。

帝國的省府縣的明朝是延續明清時代的,即省、府、州、縣,至於市的話,則是比較特殊的行政名稱,目前只有上海、南京兩地而已,就連廣州和天津都沒能夠獲得市的名稱。

而擁有當塗工業區的當塗縣作爲國內第二大的重工業城市,某些領域,比如鋼鐵這一領域裡甚至比上海更強,然而現在卻還是一個縣級城市,這毫無疑問是不符合當地的發展需求的。

這幾年組織部給當塗縣安排官員的時候都是比較謹慎,爲什麼?

因爲當塗縣是國內的第二大重工業城市,經濟總量在國內的各大城市裡排的進前十,而單論工業產值的話,可是全國第二,比天津、廣州都要多。

但是讓人非常尷尬的是,當塗只是個縣級城市!

按照國內其他府縣的人事慣例,縣級主官人事調動,一般都是所屬州府組織處、省府組織廳提名、然後由所屬道員正式任命,而道員在帝國的行政序列裡,通常是分管數個州府以及某些省府,協助巡撫、布政使處理事務(有點和後世的副省長類似),也就是說,通常縣令的任命權是在副省級官員上面的。

然而這個情況在當塗這邊卻是不適用,當塗縣的縣令,通常都是安徽省組織部提名,然後由內閣組織部批准,或者乾脆就是組織部空降一個縣令過來。

而能夠當上當塗縣縣令的人一個個都是來頭不小,其升遷之路一般也和尋常縣令不同。

比如前幾任的當塗縣縣令,基本上就沒有平調過來的,大多是都是高級官員來擔任,比如說前任當塗縣的縣令,此前竟然是安徽省的工商廳的副廳長,而且這個任命在外人看來竟然還是升遷。

此人在當塗縣當了兩年縣令後,今年年初被直接調到了山東擔任道員,也就是說,他在當塗縣令這個位置上,度過了知府或者省府廳長這個級別,然後升任道員。

而現任的當塗縣縣令更誇張,乃是內閣組織部直接空降過來,此前乃是工商部下的礦務副司司長。

一般中央機構的副司長外放地方,那最少也是一個道員啊,然而現在卻是屈尊到當塗來當個縣令,這簡直是前所未聞。

從組織部對當塗縣的人事安排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當塗縣的行政級別升級已經爲期不遠,就算到時候不是中央直轄市,估計也得是安徽省直轄縣,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副部級市。

其行政地位就大約和那些省府城市相當。

因爲現在的太平府和當塗縣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尷尬的,雖然當塗縣是歸屬太平府的,但實際上當塗縣是依託當塗工業區發展起來的,和廣大的太平府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而當塗工業區的事務通常也都是安徽省直轄,甚至有時候中央各部門都是直接下發文件給當塗工業區的。

如此也就造成了,當塗工業區雖然在太平府治下,但是太平府已經是實際上失去了對該地的管轄權,爲啥?

因爲人家一個縣令的官,實際上都比太平府知府的大!

聽着下面的幾個當塗縣的官員在自己面前小心翼翼的陳述着當塗縣成爲中央直轄市的必要性,林哲卻是把心思飄向了窗外。

他所在的乃是當塗縣的辦公大樓,和國內大多數府衙都是傳統的院落不同,當塗縣的縣衙根本就不想是一個縣衙,這棟辦公大樓乃是三層的磚石建築,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和上海的行政大樓比較相似,再加上隔壁的幾棟大樓,這組成的核心行政辦公區域都比大多數省府的豪華。

不過這倒不是說當塗縣的官員們貪圖享受,而是因爲人家當塗縣就不缺錢,區區一個縣,但卻是擁有一個國內第二大的重工業區,每年給中央財政貢獻大量稅收之餘,當塗縣自身得以留存的地方稅收同樣是非常多。

1871年的時候,當塗縣的縣財政預算竟然高達三百三十餘萬圓,同屬太平府的其他幾個縣的財政預算,連它的零頭都不到,而偌大一個安徽省,其每年的省財政預算也不過一千多萬而已!

依靠着工業區內的大量企業,當塗縣的地方財政可謂是非常充足,甚至每年支援其他府縣呢。

看向窗外,就可以看見一條明顯是新建的大馬路,這馬路並不是塵土飛揚的泥土路,也是現今國內各大城市非常流行,也是當代城市的主要道路,即煤渣路。

而是比較少見的水泥路!

只是這一條水泥路,就可以得知這當塗縣是財大氣粗啊!

六七十年代的水泥價格還比較昂貴,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足夠的資金鋪設水泥馬路的。

帝國的水泥工業是早就開始發展的,目前全國各地也都有或大或小的水泥廠,當然了,現在也有人把水泥叫做洋灰,水泥廠叫做洋灰廠,不過都是一回事。

不過水泥雖然發展的早,但是受限於當前水泥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產量比較有限,同時帝國對水泥的需求比較大,尤其是國防工業以及高端建築工業對水泥的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

國防工業主要是指炮臺、碼頭、防禦工事等的建築需求,在這方面對水泥的消耗比較大。

高端建築業,一般是特指工廠,有些工廠對地基和建築的要求比較高,普通的磚木結構不行,必須得是混凝土鋼鐵結構建築才行,此外碼頭等大型基礎建設對水泥的需求量也比較大。

再過來,則是一些民宅,當然了,這裡說的民宅都是說高端類型的,水泥這種建築材料暫時來說和普通民間的建築關係還不大,普通人用不起。

而當塗縣這邊竟然耗費巨資鋪設水泥馬路,這說明了當塗縣的地方財政不缺錢的同時,也是說明了最近幾年的當塗工業增長還是比較快速的。

當塗的發展,並林哲預料的還要更好一些,要知道當塗作爲一個內陸城市,雖然有着一個馬鞍山鐵礦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資源了。

但是當塗縣的前後幾任縣令卻是抓住了機遇,當年開發馬鞍山鐵礦的時候,他們就是權力推動了當塗工業區的成立,這可是國內第二個正式的工業區,然後引導了江南礦務公司以及當塗兵工廠的落戶,利用這兩家核心企業,吸引了一大批圍繞鋼鐵和機械的其他中小規模企業的投資和成立。

此外,這些年來,當塗工業區一直都是堅定走重工業發展的道理,利用鋼鐵和機械爲核心工業,並沒有和其他城市一樣跟風發展棉紡業等看似比較容易發展的輕工業。

過去十年裡,雖然帝國的棉紡業受到政策優惠、國內龐大市場等刺激的發展非常迅速,但實際上這個行業的門檻非常低,誰都能夠投進去玩一把,不僅僅是沿海的那些大城市,就連內陸的很多城市都把棉紡業看成是發展工業的捷徑。

如此也就造成了國內的棉紡業以及其他的輕工業是遍地開花,而發展的快了,多了,也就代表着競爭大,很難形成一個絕對的輕工業中心城市。

但是重工業就不同了,不管是鋼鐵還是機械,都有着非常高的門檻,不僅僅需要礦產資源以及資本,而且這種產業對周邊的配套也是非常的看重。

那些機械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他們是絕對不會跑到一個荒蕪,沒有成熟配套的城市去投資,並建立什麼機械廠之類的。

通常而言,機械產業很難一下子就出現什麼大規模的機械工廠,基本都是從小作坊,小工廠發展起來的,從五金零部件做起是很多人的通常選擇,而這些中小規模的機械工廠,通常都是依賴那些大型企業生活。

早年當塗工業區的那些中小機械企業,基本都是靠給江南礦務公司以及皇家武器公司做配套才發展起來的。

等到了今天,才逐漸形成了國內這個僅次於上海的重工業基地。

而國內的其他城市都沒有這個優勢,因爲他們發展的時間太慢了,比如說天津還有瀋陽,前者的野心太多,它要當北方的上海,重工業想要,輕工業它也想要,雖然都算髮展的不錯,但是在重工業領域總歸是要比當塗差了些許。

而瀋陽的話雖然資源豐富,但是發展的時間太短,短時間內無法衝擊國內其他城市的工業地位,更別說現在瀋陽的鐵路都還沒有修成,這鋼鐵產品都運不出來。

當塗縣,是利用歷史機會,然後始終專注於鋼鐵和機械行業,才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

而這種情況是值得林哲關注的!

最近國內的工業發展雖然看上去快速,但似乎有些急躁,而且很多地方有些過於片面的追求短時發展成果了。(。)

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76章 亂世重典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149章 董離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8章 十萬兩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635章 李平桐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69章 江海關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80章 扶持軍工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391章 進城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6章 追擊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7章 募兵買槍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59章 句容馬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83章 添船夠炮第2章 土匪危機
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76章 亂世重典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149章 董離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8章 十萬兩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635章 李平桐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69章 江海關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80章 扶持軍工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391章 進城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6章 追擊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7章 募兵買槍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59章 句容馬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83章 添船夠炮第2章 土匪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