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上海已經進入深秋時分,街面上的人已經多數穿起了秋衣,商貿區的黃浦江碼頭上,信德洋行的專用碼頭邊停靠着一艘足足上千噸的大型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商船(清末梟雄229章)。
衆多穿着簡陋的碼頭搬運工正在往穿上搬運各種貨物,這些貨物大多是生絲、瓷器等中國傳統出口商品。
這裝滿一艘船的貨物,總價值近百萬銀元,而這個價格僅僅是在上海港口的出口價,如果成功運到歐洲的話,價格還能漲上許多。
在碼頭的另外一邊,一羣身穿中華裝或是軍裝的人正在聽爲首的一人在講話。
“爾等不論是軍人還是學生,都是從數以十萬人中挑選出來的,帝國最優秀的嬌子,此番帝國爲了送爾等留洋歐洲,花費頗多,所以爾等抵達歐洲後,務必用十倍乃至百倍的勤奮,學習強國利民之道,如此方能對得起帝國對你們的厚望!”說話的乃是外務部協辦大臣宋關前。
其主要負責和歐洲相關的外交事務,這一次派遣留學生到英國留學,主要也是他在負責。
只見他對諸位學生們講了一頓話後,就是停了下來,然後轉身對身旁一個年約三十,同樣穿着中山裝,胸口彆着金龍紋章的人道:“此去英吉利數萬裡之遙,這些學生就全託付給韓司長你了!”
韓通立面色嚴肅回:“宋閣老放心,職部一定把人都安全的帶到英國去,再安全的帶回來!”
宋關前道:“除了安全來回,還要讓他們學有所成!”
宋關前一邊說着,一邊又是看了眼身前的這二十多人學子,心中感嘆無比!
爲了送這二十八名學子去英國留學,皇室產業、外務部、教育部、統帥部可是爲此費了不少力氣,教育部和統帥部不說了,他們只是負責挑選留學人員而已,皇室產業這邊也只是牽橋搭線。後續的事和他們沒關。
真正負責留學一事的還是外務部,嚴格上來說是他宋關前,因爲宋關前是負責歐洲事務的協辦大臣。
爲了讓這些前往英國的學子能夠順利就讀英國當地的高等學府,宋關前沒少和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扯皮。人家也不是說不願意,相反阿禮國對此還是比較歡迎甚至是支持的。
關鍵是一開始外務部想要趁着這個機會一次性送出大量學子,初定的人數竟然高達一百五十人,聽的阿禮國差點沒翻白眼。
阿禮國等英國駐遠東的外交人員就算有能力,但在留學一事上還是隻能依靠他們的私人關係。要知道現在的英國可沒和中華帝國正式建交,英國的官方部門不可能來推動此事,所以接受中國留學生一事,實際上還是阿禮國等英國駐遠東的部分外交官私人推動的。
以他們的私人能力,要把幾百人送到英國去自然是簡單,反正船票錢又不用他們自己出,關鍵是把人送到了英國可不行,還得讓他們進入英國的各個學校就讀啊。
這要去就讀的話肯定是要去讀大學,海陸兩軍的軍官學校,以他們的能力舉薦幾個中國留學生去就讀劍橋大學之類的學校還沒問題。但你要是弄一百多人的話,就算是英國首相也沒這能力啊!
一開始他們只答應舉薦十個人進入各大學學習,後來宋關前厚着臉皮磨了幾天,又是找了怡和洋行、信德洋行那邊,讓他們也寫舉薦信之類的,以爭取儘可能多的入學名額。
最後纔是定了下來海軍留學生兩人,陸軍留學生四人,而普通留學生二十二人。
這些留學生都是從軍方以及帝國大學、三所高等中學挑選的最優秀人才,年齡普遍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他們將會乘坐信德洋行返回英國的商船前往英國。而抵達英國後將會分開進入各所學校學習,而後他們將會進行爲期三到四年的學習,在英國的各大頂尖軍校、大學中學習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知識。
由於是分散學習,而且持續時間有些長。如此確保這些學生們的安全,甚至是如何把他們的生活經費及時送到他們手上,這些都是宋關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負責這一切事務的宋關前更是知道,帝國爲了送這二十八人前往英國留學,付出的價格卻是相當高昂的。
首先是船票、路費,單程大約每人六十英鎊。來回一百二十英鎊。
然後是學費,各學校的學費有高有低,但是由於進修的都是頂尖的高等學院,因此總體學費相當高,每人每年大學需要一百二十英鎊
再過來就是生活費,考慮到英國那邊的物價較高,同時這些學生也不可能說和英國平民階層一樣生活在最底層,總得保持一個比較體面的生活水平,這樣才能讓學子專心學習,不用爲生活俗物而煩惱。
參考英國那邊的基本中產階層的收入以及花銷,外務部給學生的生活費是定爲每年三百五十英鎊,這個收入可以讓學生保持最低限度的體面,包括可以租用一棟尚可的連排公寓,僱傭一名僕人。
不過外務部這邊只是制定了這麼一個標準,具體數額多少還得教育部以及統帥部那邊自行決定,因爲留學經費可不是外務部出,外務部嚴格上來說只是代辦而已,具體經費還得派遣留學生的部門,即教育部以及軍方自行支付。
教育部那邊比較苦逼,所以給留學生的經費是壓了又壓,最後給教育部派遣的二十二名學生每人每年三百英鎊的生活費,學費和路費另計。
軍方那邊財大氣粗,再者他們派遣的六名留學生原先都是最頂尖的年輕軍官,分別是兩個少校,四個上尉,他們自己的薪資收入就不菲,這軍方給他們的生活費也只能說是補貼而已,所以乾脆就按照外務部的標準,按照每人每年三百五十英鎊的標準發放‘留學補貼’。
上述船票路費等治裝費,二十個人就得三千三百多英鎊。
學費按照四年計,二十八個人需要一萬英鎊。
四年的生活費,普通學生是兩萬六千四百英鎊,軍事留學生是八千四百英鎊,兩者加起來是三萬四千八百英鎊。
治裝費、學費、生活費全數加起來,至少需要四萬七千多英鎊,如果加上一些差額,以及外交部給他們提供後勤支援的花銷,超過五萬英鎊是輕鬆的。
按照最新的一克黃金兌換十五點三六克白銀的匯率,那麼這五萬英鎊大約等於十五萬兩庫平銀,折算爲中華帝國銀行發行的標準銀元(重二十七克,含銀24.3克純銀,直徑39毫米)的話,則是大約二十三萬銀元。
付出二十幾萬圓才讓這些人得到了留學英國的機會,可以說付出的代價可是相當的高!
尤其是教育部那邊,他們的經費本來就不多 ,這次掏出了十幾萬圓用來送學子去英國留學,對於他們而言也算是下了狠心的。
宋關前一直看着這些承載着帝國未來期望的學子們登船,然後商船楊帆離開碼頭,一直遠離了視線他纔是離開碼頭邊。
而信德洋行的瑪利亞號商船上,韓立通在安排好學子們後,纔是走上了頂層甲板,然後憑欄遠眺。
航行在黃浦江上船隻衆多,有中小型的中式硬帆船隻,也有掛着軟帆,船身細長而入水極深的遠洋商船,有些商船的風帆中間還聳立着一個高高的煙囪, 緩緩的噴着黑霧,隨着煙霧的外吐,船身兩側的巨大明輪也是緩緩轉動,帶動着船隻往前行進。
不時還略過一艘沒裝風帆,只有煙囪的純蒸汽快船,有些是明輪,而有些卻是外頭看不見明輪的痕跡,然而船隻又跑的飛快,這種船隻定然是近年纔在上海這邊大規模出現的蒸汽暗輪快船。
黃浦江說大不小,說小但是也不小,然而這麼多船隻往來其中,這黃浦江的航道看似擁擠非常。
視線離開江面遠眺,南岸的是一片荒野,不過北岸卻是高樓遍地,這北岸就是商貿區裡大名鼎鼎的外灘大道,江邊大道的另外北側聳立着諸多大洋行,各種銀行等企業的總部。
而過了原英租界的外灘後,到蘇州河的河口後,韓立通就是看見了河口位置上一棟高達的建築拔地而起,非常典型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雖然還沒有建成,但是已經有數十米之高。
此建築韓立通之前也有所耳聞,聽說是信德洋行、怡和洋行、皇家銀行牽頭,還有另外十餘家中外企業聯合投資興建的‘外灘飯店’,投資額極大,據說是要打造遠東最頂尖,最豪華的現代飯店,而現在即便是還沒有建成,但是已經有四層樓高的外灘飯店已經成爲了商貿區的最高的建築,而徹底建成後,恐怕會成爲未來商貿區的標誌建築。
也許等自己從歐洲回來的時候,這外灘飯店已經能建成了吧!
只是此去數萬裡之遙,路途遙遠不說,自己還得在歐洲待上幾年建立帝國和歐洲列國的外交關係,如此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是他自己都無法預料的。
也許三四年,也許七八年又或是十來年,也許等自己回到這片土地的時候,自己已經白髮蒼蒼,也許自己回到這片土地的時候,整個國家已經不再落後,百姓不再愚昧!
韓立通無法預知未來,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帶着種種期待,奔赴數萬裡之外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