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煤炭產業和鋼鐵產業一樣,都是屬於非常典型的重工產業,對於資本以及技術的要求相當高。
對於這種資本密集、而且成本回收較慢的產業,尋常民間資本是很難籌集齊大量資金進行投資的。
資本都是逐利的,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短視的,它們只會看見自己身前的短期利益,所以在沒有可觀利益的推動下,讓他們投入重資進入鋼鐵和煤炭產業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
在這種大環境下,能夠挑起煤炭和鋼鐵產業發展重任的也就只有帶有官方資本性質的皇室產業了。
江南礦務公司就是皇室產業的全資企業
該公司的股東雖然有好幾個,分別是林德機器廠、上海造船廠、金陵兵工廠三家企業,而上述企業都是屬於皇室產業的全資企業,就連爲其提供大額貸款的也是皇室產業所屬的皇家銀行,
如此江南礦務公司自然也就是皇室產業的全資企業了。
該公司的啓動資金並不算多,三大股東第一期籌集的股本只有六萬圓而已,後期追加了投資,但是也不過追加十萬圓。
但是該公司卻是獲得了皇家銀行先後兩筆,總數八十萬圓的貸款,有了這筆貸款後,江南礦務公司纔算是勉強把馬鞍山鐵礦的礦區、江南鋼鐵廠給建立起來,稍後還拿出一萬多圓投資了一個池州煤礦。
儘管該公司自身的資金不多,但是背後站着一整個皇室產業體系的江南礦務公司不能用表面去看待,只要有必要,皇室產業那邊隨時都可以爲江南礦務公司追加投資,同時通過皇家銀行爲該公司提供高額貸款。
江南鋼鐵廠乃是郭龍雲治下的頭等大型企業,所以郭龍雲也是希望該公司能夠繼續在安徽加大投資。探測以及開採煤礦。
而身爲郭龍雲的下屬,太平府知府畢宣溪自然是知道上司的意圖,所以這纔開口說什麼要自給自足之類的話。
只是廖本安雖然是江南礦務公司的副總經理兼任江南鋼鐵廠的總經理。但是他也是沒有權力決定總公司的重大投資,尤其是還是不歸他管的煤炭事業。
目前江南礦務公司作爲一個集煤炭探測、開採、鐵礦探測、開採、鍊鐵鍊鋼的綜合煤鐵型企業。其構架是比較複雜的,公司光是子公司就有七八個,有江南鋼鐵廠,馬鞍山鐵礦,池州煤礦,江南航運等,甚至還有內設的機械修理廠。
分管鋼鐵、鐵礦、煤礦、財物、貨運等事業的副總經理就有好幾個呢
廖本安也不是分管煤炭事業的副總經理,他只管鍊鋼鐵。鐵礦和煤炭的開採和來源並不是他負責的事,所以面對畢宣溪等人的話,他也是打呵呵,然後話題一轉就是重新回到了江南鋼鐵廠本身來。
廖本安轉移了話題,畢宣溪等人自然是能夠聽得出來,不過也不好埋怨什麼,他總不能強迫他們在安徽各地探測開採煤礦不是。
不過一旁的郭龍雲卻是心中暗自打定了主意,過上幾天估計還得和宮務廳財務處的潘立宣聊一聊,讓他們重視安徽的煤炭產業。
只是具體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根據他所知。目前江南礦務公司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在中華帝國的控制區內的沿江地帶,尤其是長江流域尋找容易開採的煤炭礦區。
江南礦務公司之所以執着於在長江流域尋找煤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交通
在沒有鐵路的時代。大宗貨物的運輸就非常依賴於船舶運輸,因此這煤礦開採不是有煤就行,還得靠近內河主航道或者乾脆是在沿海地區,要不然挖出煤來也運不出去。
安徽境內也有不少傳統的煤炭開採點,比如說池州,淮南、淮北地區都有,不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很難滿足江南礦務公司大規模投資的條件。
畢竟江南礦務公司就算是帶有一定官方性質的皇室產業企業,但是其運轉方式也是純商業模式。而企業進行投資的時候自然是首先考慮利潤以及成本回收等諸多條件。
如今江南礦務公司在長江沿岸沒有找到大規模可以開採的煤礦後,已經是乾脆把目光投向了直隸唐山地區。那裡靠近沿海而且開採容易,更關鍵的是唐山地區的煤炭質量較高。不僅僅可以用來作爲企業蒸汽動力的燃煤,同時也可以用於冶煉工業,還可以勉強充當軍艦船舶的動力煤。
可以說開採價值非常高,適合大規模投資。
唯一的問題就是現在直隸地區還在清廷手裡
不過江南礦務公司對此並不擔心,他們對中華軍方抱有極大的信心,認爲短則一年,長不過兩年中華軍就能夠打到直隸去,到時候他們就會緊隨軍方的步伐到唐山地區投資開採煤礦。
如此情況下,江南礦務公司自然對一些深處內陸地區,開採又不容易,同時煤炭質量也一般般的煤礦沒多大興趣了。
郭龍雲在視察了江南鋼鐵廠後,就是手書一封送往南京給了宮務廳財務處的潘立宣,試圖爭取江南礦務公司在安徽投資一個大規模的煤礦開採基地。
不過後續如何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得到消息的了。
郭龍雲離開了後,畢宣溪這個太平府知府自然也是離開了馬鞍山地區,他這個太平府知府也是大忙人。
他被調往太平府擔任知府,可以說是被上司寄託了極大期望的,組織部方面希望他能夠辦好馬鞍山的鐵礦開發,同樣還希望他能夠儘快回覆太平府的民生,讓這個位於大江南地區的平原地形的傳統農業大縣儘快回覆生機。
太平府雖然說所轄的縣州不多,只有當塗、蕪湖、繁昌三縣而已,但這卻是皖南地區僅有的一片平原地區,乃是典型的江南平原地形。
但是這塊傳統的農業產區因爲太平天國和清軍以及中華軍的來回拉鋸戰,導致人口大量減少,大量上好的田地拋荒
。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太平府各縣一直都是盡力的恢復農業生產,目前雖然還沒能恢復到往日的鼎盛時期,但是多少已經恢復了生氣,長江南岸的大片農田已經相繼恢復耕種。
今年上半年也沒有出現什麼大規模的天災,讓太平府迎來一個近五六年來的首個豐收季,如今整個江南地區正處於夏季農忙時期,農民們忙着收割已經成熟的水稻,然後犁田翻地播種秋季水稻。
而如果今年下半年也風調雨順的話,那麼太平府今年就能夠算得上是真正的豐收年了
農業生產自古以來就是頭等大事,對於當代的中國而言更是如此,怎麼說呢,中華帝國可以沒槍沒炮,大不了就是打不贏仗而已,但是沒有糧食卻是不行的,因爲那是會造成大規模饑荒,對外敗一兩次大不了簽訂幾個不平等條約,等實力上來了發動戰爭就能夠收回來,但是要是大規模饑荒餓死幾千萬人,可就無法挽回了。
所以哪怕畢宣溪是以擅長工商實業聞名的官員,但是其擔任太平府知府以來,實際上大部分的精力還是放在了農業生產上,保證全府百姓的溫飽問題纔是他的首要工作。
如今農忙時分,他自然是變的更爲忙碌,親自下鄉巡視,敦促下面的一些基層官員做好農忙工作。
連接在外頭跑了好幾天,等回到位於當塗的知府衙門時,他整個人都是曬黑了一圈
外頭巡視一圈沒有發現什麼大的問題,各縣的農忙工作正在順利進行,也許是得到了今年難得豐收的刺激,下面幾個縣的士紳們比較積極的參與到了知府衙門組織的水利工程修復中來。
有的捐款,有的動員本村本族的鄉民參與義務勞動,用以開挖、疏通水渠。
等秋後時分,整個府縣水利工程就會走上日程,而根據現有的計劃,到時候官方的投入並不會太大,只是作爲一個組織機構而已,水渠的開挖都是鄉民自行開挖,施工期間的伙食之類的一般也會由當地的士紳富商階層捐助,而府衙門爲此付出的只有前期大約五千圓的資金而已。
而當畢宣溪等地方官員忙着夏收農忙工作的時候,財務部的官員們也一個個忙碌着準備徵收夏稅。
儘管從賬面上來看中華帝國的稅收體系裡,農業稅已經不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但是依舊非常重要,在經濟發達地區,比如江蘇省不包含商貿區的話,儘管鹽茶、商稅等佔據了大頭,但是農業稅依舊佔據了大約百分之三十的份額。
而在一些工商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農業稅更是佔據了大頭,比如說太平府這邊其農業稅就能夠佔據整個稅收比如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而放到整個中華帝國的統治區域裡,農業稅將會佔據所有稅收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農業稅這麼重要,這財務部的官員們不重視夏稅的徵收纔怪呢
早在六月份的時候,財務部的各級財務廳,財務處,財務科就已經是磨拳搽掌,夏收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提前做好了準備。
如今夏收剛開始呢,那些基層的財務部官員就已經是走鄉下村,正式開始了夏稅的徵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