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叔一直記着他,到死都沒有忘掉。”這個素來謙謙君子的王侯公子竟也露出了一瞬冷漠的神情,“過去我覺得他們二人挺可恨的,現在卻覺得,真可悲。”
什麼愛什麼恨,一切都抵不過生死,最後都隨着人化黃土而消失,既然如此,當年那麼倔強生死不見,又是慪的哪門子氣?
聞言,阜懷堯下意識看向阜遠舟,之後才反應過來自家三弟說的是誰。
可悲麼?
一個過於軟弱,一個過於驕傲,在一起本就是一個糟糕的開始。
只是……
柳一遙也不曾有一刻忘記過他的父皇嗎?
阜懷堯摩挲着拿在手裡的白玉指環,又想起了當年御花園裡低聲呢喃着“朕只想做他一輩子的劍鞘”的父親。
這些年來,他長大了,也懂得相思多麼折磨人了,柳一遙消失得比誰都決絕比誰都徹底,他不是不曾找過和柳一遙相似的人送到阜仲病榻前陪陪他,只是阜仲總和那人靜靜對坐上半日,似是透過他在靜靜懷念着早已跑開的舊時光,然後派侍衛將人送走,再不召見。
阜懷堯問過他,爲什麼不將人留下來,哪怕是個慰藉也好。
但那時的阜仲的眼神有些笑意有些悲傷,只道:“他不是真的一遙,朕心中的一遙也只有一個,就是也許已經在奈何橋邊等着扇朕一巴掌的那個,用這個人來代替,朕是褻瀆了他,也是褻瀆一遙。”
從此,阜懷堯就再沒做過這樣的事情。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柳一遙和阜仲的一生,都唯有一個人是心中摯愛,是心尖兒上的珍寶,無論時光流逝,無論何人代替,原本珍視深戀的人也只有那一個,永遠不會改變。
事實上要忘記一個人並非不可能,時間夠長就行——但人生也不過幾十年,實在,太短了……
“皇兄。”阜遠舟緩緩轉過頭來,“我想聽當年的事情,父皇和柳叔的事情。”
阜懷堯面色一僵。
阜遠舟沒再說話,只是用一種平淡又堅決的眼神望着他。
阜懷堯艱澀地問:“爲什麼那麼在意這件事?你不是不喜歡談到和父皇有關的事情麼?”
阜遠舟好似覺得奇怪,站直了身子,“只是想聽而已,有什麼不能問的麼?”
“……沒有。”阜懷堯頓了頓,道。
“所以,說給我聽聽好麼?”
“都是一些封塵往事……”
“但是我想知道。”阜遠舟如是道,定定注視着他。
阜懷堯幾乎沒忍住避開他的眼神。
“父皇那麼寵愛皇兄,當年的事,應該只有你知道了吧。”阜遠舟似是不經意般道,走過來,隨手將壎放在桌上,人坐在桌邊斟了兩杯茶,一派洗耳恭聽的架勢。
阜懷堯垂眉看着被推到手邊的茶,微不可見地皺了一下眉,旋即才坐在他對面,心知越是推脫越是讓他好奇,只好細細思量了一下言辭。
清清冷冷的聲音用一種他獨有的不緊不慢的調子在寂靜的夜色裡響起,阜懷堯回想着阜仲生前寂寥時所說的種種不爲人知的細節,慢慢鋪述在側頭靜聽的阜遠舟面前。
“左相和父皇……是在父皇二十七歲那一年認識的,那時父皇剛登基,立足未穩,性格又較爲良善,被幾個大臣欺到頭上。那時左相不過是個六品小官,在朝中基本沒什麼說話的份,但是見到父皇陷入這等窘迫的困境,便一時腦熱衝了上去舌戰羣儒,後來左相告訴父皇,他當時之所以一時腦熱……”微頓,“是因爲一見鍾情,不過不是在朝堂之上,而是在父皇微服出宮的時候。”
阜家皇室的傳統便是所有皇家子弟都必須去體驗民生疾苦,就像阜懷堯從小就會在市井街頭遊走、驕傲如阜崇臨也會在貧民窟裡住上幾天一樣,阜仲也常常出宮走動,但他不是爲了爭奪皇位做準備,純粹是因爲喜歡宮外的生活,後來登基做了皇帝完全是迫不得已。
而收養柳一遙的那對養父母早已去世,那時候才華驚人卻又不甘折了文人氣節的柳左相也不過是個落魄窮困的書生,辛辛苦苦教書得來的錢被一羣地痞搶了去,還被拳打腳踢一頓,折了骨頭走動不能,最後頹廢地蜷縮在在街頭角落滿身泥濘地看着面色冷漠的行人匆匆歸家。
那時恰是梅雨季節,靠北的京城細雨綿綿密密的,甚至還夾雜着些許細小的雪屑,沒多久就澆得人一身狼狽寒氣直冒,就在柳一遙以爲自己會凍死在這繁榮鬧市裡的時候,一把素色的油紙傘擋在了他的頭上。
年輕時的阜仲,相貌秀麗脾氣和善,在皇家裡偷摸打滾久了也依舊有着一副菩薩心腸,溫溫文文對他笑了一笑,慈眉善目的讓人由心底裡覺得暖和,一眼就叫柳一遙沉迷下去。
阜仲絲毫不介意自己乾淨的衣服而親自將這個像是在泥水裡滾過的書生送到醫館裡,墊付了對於皇家子弟來說並不多的藥錢,但是沒有留下姓名便因着要趕回宮而離開了,不過陰差陽錯,一次皇家祭祖大典裡,柳一遙在一衆皇子皇女中不經意瞥到了朝思暮想的人兒的面孔,便知自己與他並無可能,心下寒涼慼慼同時也自此發奮讀書,考取功名,只爲離那人更進一步。
甄偵所說的胃明君而出,不過是一句大義凜然的謊言罷了,柳一遙這一生豐功偉績,爲的不過是一個人。
之後的事情便是順理成章,中舉,做官,蟄伏,只爲將來能隨着阜仲到他的封地裡去做官,卻沒想到一朝風雲突變,阜仲竟登基做了皇帝,柳一遙更是覺得無望,但還是沒忍住在這個有着菩薩笑容的青年窘迫之際挺身而出……自那之後,不死,不休。
商議政事,籌集軍備,微服出宮,月下對飲,棋盤廝殺……他用盡所有時間靠近阜仲,在那段江山飄搖的歲月裡,柳一遙就這麼緊緊跟在阜仲身邊,逐漸成長爲阜仲最堅實的依靠,阜仲所走之路,必有他所向披靡。
阜仲性格有些軟弱,從小便比較依賴一出生就沒了母親而被他母親包養在宮中和他素來親近的七弟阜徵,而阜徵去邊疆抵禦外敵了,阜仲在最孤立無援的時候再度遇上了柳一遙,在他的幫助下治理江山,久而久之,信任變成了依賴,依賴成了習慣,習慣最後化作/愛戀。
那時候陸陸續續的戰爭打了十幾年,阜徵去了邊疆就沒有再回來過的機會,時局不穩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玉衡在動盪不安中搖搖欲墜,阜仲句句以國家存亡爲重,竟也堅持了十二年不娶親納妃,和柳一遙在一起了十二年。
之後諸事,阜懷堯所說的和甄偵的差不多,不過大致略過了關於阜徵和德妃的一些流言蜚語,在這裡就不再一一表述了。
阜遠舟聽罷,冷不丁地道:“是柳叔殺了阜徵?”
饒是阜懷堯也禁不住一愕,“怎麼可能?”
柳一遙再怎麼樣也是玉衡子民,殺了阜徵就等於是損失了當時玉衡最強大的統帥,他根本沒理由這麼做。
阜遠舟的表情有些古怪,“據遠舟所知,阜徵不是死在敵軍手裡,他的中箭,是不知名的第三方做的。”
阜懷堯心裡一跳,阜遠舟知道的東西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來了,而且他也注意到了阜遠舟在提阜徵時是直呼姓名,眼裡俱是冷漠。
阜徵害他半生坎坷,他本就是極恨他的、
阜遠舟望着他,“十二年都過去了,什麼樣的坎兒邁不過去?父皇卻因爲阜徵的死和柳叔恩斷義絕,難道不是因爲柳叔害死了阜徵?”
阜仲和柳一遙斬情斷義的原因撲朔迷離,總有讓人想不通的地方,但有些過錯總是難以被原諒的,比如,背叛,比如,死亡。
阜懷堯微怔,好一會兒才道:“當年七叔功高蓋主,那次出征朝中百官俱是反對,只有左相坦明支持,他一個人就頂的過百官所言,若不是他開口,七叔就不會死在戰場上,父皇和七叔感情極深,傷心欲絕之下,才一時氣急忘了理智,待回神之時,柳左相已經辭官離開了。”
阜遠舟臉色似乎並無變化。
對方的一番話本是合情合理,但他聽來,就是覺得有哪裡不對。
如果真的如阜懷堯所說,那麼兩人之間不至於如此痛苦地抱憾終身。
阜遠舟的目光投向阜懷堯一直拿在手中的白玉指環,忽然道:“這個東西,柳叔也有一個。”
阜懷堯摩挲着指環,道:“這是父皇和柳左相的定情信物……”頓了頓,“父皇說,要等到湊回一對的時候,再將它放入皇陵。”
他們曾誓言指環生死不離身,等另一枚回來了,就代表柳一遙回來了。
“柳左相辭官沒多久之後父皇便知他病重的消息,找了幾年也沒找到,便漸漸死了心,臨終前的遺願也是希望找回左相的屍骨罷了。”事實上,柳一遙是真的死了,在十四年前就死了。
現在,故人依然屍骨無存,阜懷堯想能找回指環便可了。
阜遠舟面色怪異,“柳叔臨終前一直握着這個指環,一度讓我記得將它留在身邊,不要和他的骨灰一起撒進江水裡,只是後來我將東西放在了柳叔的衣冠冢裡。”
阜懷堯看他表情,冷不丁的一陣不安涌上心頭。
“他知道我的身份,若是想讓我物歸原主亦無可厚非,”阜遠舟緩緩道:“不過,柳叔去世前幾天病得很厲害,卻幾次拉着我喊我的名字,反反覆覆說了句奇奇怪怪的話,我本來以爲是柳叔病糊塗了,現在聽來,卻是有些古怪了。”
阜懷堯忽然很想阻止他說下去,但阜遠舟的話已經出了口:
“他說:‘我兒,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