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田氏兄弟

城中有齊卒將城門打開。

趙廣立刻派人入城,開始接管城池,同時將城中的齊軍繳械,分批送至城外的俘虜營地看押。

或許是大司馬已將城中的齊卒安撫妥當,也或許是趙佗這幾日三管齊下,恐懼誘降加上威懾的力量,城中的齊人面對秦軍入城,都表現的十分溫馴,並沒有發生反抗的事情。

但流血之事,卻是少不了。

“將軍,城中齊卒聞大司馬死,有數百人言願隨大司馬離去,皆自刎而亡。”

酈商收到城中傳來的消息後,走過來,向趙佗稟報。

“此皆乃守節慕義之士,當收斂其屍,不可輕辱。”

趙佗立在城下,目光上望。

那裡,殷紅的血順着牆面緩緩流下。

“大司馬乃世之君子,只可惜生錯了時代。”

趙佗輕輕感嘆。

天下進入戰國之世以來,戰爭皆是爾虞我詐,爲了勝利,各種奇謀詭計迭出,就沒有人會去遵守所謂的古之軍禮。

也只有齊國這種幾十年沒有戰亂的國家,在這種安逸化的環境中,方纔能誕生出田衝這種充滿理想主義的貴族君子。

只是時移世易,如今的戰場早已不是他們這類人的舞臺。

“以禮收葬大司馬,隨從死節之士,葬於其側,以全忠義。”

趙佗開口,聲音略帶傷感。

說完後,他轉身回營。

不過就在這轉身之間,趙佗眼中已是傷感盡去,有精光閃爍。

大司馬既以身殉國,甄城舉城投降,齊軍主力算是盡數落入他的手中。

他將安排好此地要務後,立刻兵發臨淄,攜此戰大勝之威,恐嚇齊王建,一舉而建滅國之功。

“立刻清點好俘虜數量,分批關押,沒有反抗者,不得殺戮刑虐。”

“傳令阿邑的蒙恬,儘快收集濟水船隻,好輸運我大軍東進之輜重。”

“三日之後,吾當率大軍,兵發臨淄,立滅國虜王之大功!”

……

狄城,位於濟水之畔。

從此處過濟水後,一路南下便可直抵齊都臨淄。

“兄長,大司馬真要舉城向秦軍投降?他手中尚有十萬大軍守城啊,怎能輕易向秦人投降!”

“之前榮兄經此過時,可是說大司馬要據城死戰,等待大王援兵的!”

城中田氏豪宅,一個年約二十的年輕人滿臉震驚,盯着案側大口吃食的男子。

田儋擡起頭,看着自己年輕的堂弟。

田橫。

經過數日疾馳,田儋已是滿面風霜,臉上盡是髒污。

他幾口吞下嘴中爛肉,低語道:“阿橫啊,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阿邑尚未失守,甄城裡的士卒軍心尚在,我們還有和秦人一戰之力。”

“但隨着阿邑落入秦軍手中,甄城後路斷絕,同時趙佗以詭計壞我軍心,城中戰卒加上輔兵雖然還有十萬之衆,卻已經是兵無戰心,人人思降。只要秦軍一攻,必定城破。”

“在這種必敗的情況下,大司馬憐惜士卒性命,不惜擔負投降罵名,舉城而相降,這是不想我齊人再多死傷。此等作爲,乃是君子之行。”

田橫卻是冷笑道:“君子?呵,什麼破爛君子,他田衝手握三十萬大軍,打不過秦人就算了,如今被秦人圍困,自當死戰到最後一刻,爲大王徵召新兵拖延時間纔是。依我來看,他這投降,不過是爲秦人立功,以保全富貴性命……”

“田橫豎子,安得胡言!”

田儋一拍案几,轟的一聲站起來。

他鬚髮皆張,如同怒獅咆哮,死死瞪着眼前的田橫。

田橫打了個寒顫,忙低頭道:“兄長勿怒,我只是憤恨於戰敗之事。如今甄城一敗,秦軍必定東進,我齊國沒有時間再招新軍,恐怕社稷危矣!”

聽到這話,田儋怒氣稍減。

略微沉默後,田儋沉聲道:“以我在戰場所見,那個秦將趙佗,不管是戰場拼殺,還是施展陰謀詭計,都絕非吾等齊人能敵。如今大司馬一敗,他定然會抓住時機,進逼臨淄。”

“彼時秦軍過狄城時,你萬不可聚族人對敵,只需跟着族中長者歸順秦國便是。他秦國覆滅其餘五國,皆沒有濫施殺戮,趙佗也非殘虐之將,只要你不反抗,絕不會有性命之危。”

田橫愣住了,他瞪眼道:“兄長,你竟然要吾等投降秦國?”

“如今齊國大勢已去,若是反抗秦人,不過是讓宗族殘破,族人淪爲死屍與隸臣。時至如今,爾等當以保全宗族爲上。”

田儋說着,站起身,欲要離去。

田橫急問道:“兄長,既然我齊國大勢已去,你爲何還要去臨淄?不如讓人將榮兄也叫回來,吾兄弟三人,共保宗族。”

田儋回頭,淡淡道:“我也是田氏子孫,齊國社稷,亦是吾之祖宗社稷。你在此保全宗族,我則入臨淄,爲君王盡忠,也不負我田儋之名。”

“更不負大司馬。”

說着,田儋轉身,大步向外走去。

他的眼中,充滿了決然之色。

他田儋,將在臨淄戰鬥到最後一刻,與大王和相邦同守田氏社稷。

……

數日後,齊都臨淄。

天空陽光高照,微風拂過大地,四處皆是春意盎然,鳥語花香。

但在這座當今天下最爲宏大與繁華的城市中,有一種名爲恐懼的情緒在四處蔓延。

整個城市彷彿都籠罩在一片陰雲中。

華麗壯觀的齊王宮殿。

年近六十的齊王建不停在殿中來回踱步,面容驚惶,邊走邊罵。

“三十萬人啊!這可是整整三十萬大軍!怎麼一仗就打沒了呢?”

“他田衝怎麼敢如此做,竟然將寡人的三十萬大軍一起送給了秦人。”

“氣死寡人了,哪怕是三十萬頭豬,聚在一起往前衝,也比他田衝要打的好!”

“而且這豎子竟然還投降了秦軍!”

“田假,這就是你選的好將軍,這就是你爲寡人挑的大司馬!”

齊王建捶胸頓足,對着殿中低頭的田假大聲咆哮,發泄着心中的怒氣與懼意。

前幾日那個叫田榮的將領帶來了濮水大敗,和阿邑被攻陷的消息,這讓整個齊國朝堂都感到震驚和害怕。

但好歹那時候,田衝還有十萬大軍守在甄城,將秦人死死的拖在彼處,算是臨淄的壁壘。

“田衝在甄城拖住秦軍,寡人立刻徵召各地齊人前來臨淄救援!”

齊王建盤算着田衝只要在甄城能拖上兩三個月,他就能再徵召出二十萬大軍。

彼時再和秦人對抗,勝負還未可知。

沒想到不過數日,田衝的副將田儋,就帶着田衝以甄城降秦的消息前來。

震驚。

憤怒。

恐懼。

齊王建在恐懼與憤怒下,雙眼已是血紅一片。

他見到前方案几上,擺放着田衝親手寫下的帛書,這讓他更感到心頭怒火澎湃,狠狠一腳踹了過去。

隨着案几被踹翻,同時也響起了齊王建的慘叫聲。

“哎喲,寡人摔了。”

他一腳踹飛案几,但因爲年紀過大,平衡不穩,同樣也摔在了地上。

“大王。”

田假回過神來,忙上前攙扶。

同時他招來殿外的侍女,一起將齊王建扶到榻上。

經過這一變故,齊王建反倒平靜下來。

他一邊讓侍女給他揉着摔傷的腰腿,一邊悲哀的看着面前的田假。

“吾弟,如今田衝降了秦人。秦軍即將兵進臨淄,我田氏社稷危在旦夕,這時候,寡人該如何做?”

齊王建感到很恐懼。

母后不在了。

後勝也不在了。

面對如此危機,他惶惶而不知所措,只能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弟弟身上。

田假咬着脣。

他自身並無多少才學,不過是齊王建之弟,又與四國之人交好,這纔在那場刺殺大變中,被扶上相邦之位。

如今眼見齊國三十萬大軍一戰而歿,不僅是齊王建陷入恐懼,就連他田假也是萬分的驚恐。

秦王政的詔書裡,可是點名了要交出他田假的。

田假深吸口氣,壓下心頭的恐懼,低語道:“大王,爲今之計。只能聽田衝帛書上的言語。以這田儋爲將,招臨淄之人爲兵,死守城池。同時傳令齊地諸城,再徵召士卒前來救援臨淄,共擊秦人。”

“我齊地方兩千餘里,七十餘城,說不定還能出現安平君田單那樣的人物,如此我齊國就有救了。”

齊王建皺眉道:“田儋?此人是田衝的手下,若以他爲將,會不會也和田衝一般,向秦軍投降?而且連田衝都不是秦軍對手,他田儋區區一個副將,又真的能和秦人對敵嗎?”

“太史文說,如今五國之人,在秦齊開戰後,已經重新進入齊地,其中就有不少五國軍將。他們作戰經驗豐富,還願意幫助吾等抗秦,不如就以這些五國之人爲將,或許會更好一些。”

田假臉色一變,忙道:“大王不可聽信太史文之語,之前吾等迫於秦國壓力,與五國之人翻臉,將楚之松陽君和韓之橫陽君押送前往秦國,五國之人被吾等殺戮者更是不知多少,早已結下仇恨,豈能相信他們。大王豈不見昔日五國伐齊,楚人淖齒之事乎!”

聽到淖齒之名,齊王建打了個寒顫,感覺手腳抖得更厲害了。

昔日趙、魏、韓、燕、秦五國伐齊,楚國以淖齒爲將出兵救齊。

齊湣王相信了楚人的“好心”,便以楚將淖齒爲相,統領齊楚之兵對抗五國。

結果這淖齒暗地裡與燕國商量好一起瓜分齊地,直接將齊湣王囚禁起來,一邊數着他的罪過,一邊將其殺掉。

五國伐齊之事,其實是六國共欺齊人。

最後在面臨亡國之時,齊國還是靠着齊人自己方纔復了國家。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齊國對於其他六國之人不再相信,在君王后的領導下,不參與六國之間的戰爭,這纔有了幾十年的和平光景。

那場戰爭,給齊人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對於其他六國之人懷有戒心,這也是爲什麼齊國沒有良將,卻一直不用其他五國之人幫助統兵的原因。

齊湣王之事,讓齊人明白。

外國人不值得相信,能救自己國家的唯有自己人。

如今見田假拿出淖齒的案例。

齊王建也想起了自己大父齊湣王的下場,立刻搖頭道:“吾弟說的是,五國之人不能相信,田儋好歹是我田氏宗族,此齊國社稷,亦是他的祖宗所在,想來不會背叛寡人。”

田假這才鬆了口氣。

兄弟兩人又商量一番,最後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準備暫時依照田衝的安排來做。

半個時辰後,相邦田假走出齊宮,向自己的馬車走去,欲要先回府邸,再尋人商議。

田衝的那位副將田儋和其兄弟田榮,都在他的府中等待。

齊無良將,大司馬田衝已經是齊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統帥了。

如今隨着甄城大敗,田衝降秦之後,齊國能夠統兵的人就更少了。

田儋兩兄弟,恐怕是這臨淄城中最後的兩個知兵的齊人。

田假上了馬車,駟馬邁動腳步,車輿緩緩而動。

田假撈起簾幕,伸出腦袋,回頭看向後方的巍峨齊宮,他的心中滿是傷感和恐懼。

“齊國……看來沒救了。”

別看他在宮中和齊王建互相安慰,實際上內心深處早已知曉如今的齊國已經是到了最後的地步。

連田衝率領三十萬大軍都一戰而敗。

就憑能力還不如田衝的田儋兄弟,再帶着一羣沒打過仗的臨淄人,就想抵擋秦軍的進攻,那可能嗎?

“聽說秦人的巨砲威力絕倫,秦軍以此攻城,天下無城能擋。臨淄雖大,恐怕也撐不了幾個月。”

“到了那時候,大王或許還能像楚王、魏王一樣,保全性命。而我田假呢?恐將命不久矣!”

想到秦國那張伐齊詔書上的問罪話語,田假就害怕的直打顫。

他的名字,可是排在了第一位,一旦臨淄城破,他絕對死定了。

“大好頭顱,難道就要被秦人斬落嗎?”

田假坐在馬車上,害怕的摸着自己的脖頸。

很快,馬車停在相邦府邸。

田假剛剛下車,便有僕役前來稟報。

說是城中有外來富商名爲陳馳者,求見相邦,並有刺奉上。

刺,便是後世所謂拜帖名片。

田假皺眉,開刺而看。

下一刻,他雙目大睜。

“此人能救我性命也!”

第126章 握手第670章 項氏抉擇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815章 刺佗(上)第835章 二世第38章 出征第499章 尚公主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75章 攻薊第787章 詛咒第95章 趙高第777章 老卒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700章 勾引第496章 同姓不婚第839章 四年第796章 志向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282章 將門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215章 家書第171章 治兵第246章 現形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587章 二襲胡營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209章 蒙武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596章 奇計破秦第758章 賜子爵第234章 壽春城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486章 風波將起第453章 秦軍有餅第253章 京觀第687章 勢力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514章 紙的缺陷第197章 換將第687章 勢力第471章 王欲先降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412章 臣薦李信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290章 時代變了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777章 老卒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499章 尚公主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298章 李由練兵第558章 胡人得鐙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568章 蘇迦莎第228章 車騎第637章 坑殺方士第805章 儀式第631章 皇帝賜藥第96章 秦風第369章 楚國之殤第754章 定閩第140章 進身之階第807章 抽薪第188章 大潰第735章 推辭第27章 贖罪第608章 冒頓盡孝第481章 六王伏辜第309章 伏殺秦將第716章 近親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833章 事死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514章 紙的缺陷第107章 扶蘇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222章 南向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342章 山鬼狐鳴第759章 梅氏第415章 大義在我第610章 分配地盤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689章 遷令第100章 天兵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694章 李氏第186章 死戰到底第797章 君恙第819章 處置第252章 符離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560章 兵貴神速第394章 趙佗推磨
第126章 握手第670章 項氏抉擇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815章 刺佗(上)第835章 二世第38章 出征第499章 尚公主第313章 笑那秦將無謀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75章 攻薊第787章 詛咒第95章 趙高第777章 老卒第611章 秦軍班師第700章 勾引第496章 同姓不婚第839章 四年第796章 志向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282章 將門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215章 家書第171章 治兵第246章 現形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587章 二襲胡營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209章 蒙武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596章 奇計破秦第758章 賜子爵第234章 壽春城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486章 風波將起第453章 秦軍有餅第253章 京觀第687章 勢力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514章 紙的缺陷第197章 換將第687章 勢力第471章 王欲先降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412章 臣薦李信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290章 時代變了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777章 老卒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499章 尚公主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298章 李由練兵第558章 胡人得鐙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568章 蘇迦莎第228章 車騎第637章 坑殺方士第805章 儀式第631章 皇帝賜藥第96章 秦風第369章 楚國之殤第754章 定閩第140章 進身之階第807章 抽薪第188章 大潰第735章 推辭第27章 贖罪第608章 冒頓盡孝第481章 六王伏辜第309章 伏殺秦將第716章 近親第673章 以勢壓人第833章 事死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514章 紙的缺陷第107章 扶蘇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222章 南向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342章 山鬼狐鳴第759章 梅氏第415章 大義在我第610章 分配地盤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689章 遷令第100章 天兵第509章 朕的金人第694章 李氏第186章 死戰到底第797章 君恙第819章 處置第252章 符離第333章 項燕釣龜第560章 兵貴神速第394章 趙佗推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