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愛有等差

bookmark

“這韓率長也真是,每次都將船直接衝到岸上,這些新造出來的明輪船,修起來可不易啊!”

鬱林戰後三日,來自下游的陸路大軍也抵達了此地,看着明輪撞在河邊石頭上,徹底損壞的船隻,修船的匠人都快心疼死了。

但卻又無可奈何,因爲韓信的確靠這招又立了大功:黑夫根據汛期抗洪時的表現,任命最優異的韓信爲踵軍前鋒,帶兵卒一千,乘坐輪船前往鬱水上游。前鋒在離水關休整時接到求援,立刻登船,半日行百餘里,及時趕到鬱林。

隨後,韓信又配合小陶故意分出去的兩支部隊,穿插戰場,將撤退不及的甌人團團包圍。

接下來,便是武器裝備領先一個時代的屠殺,韓信指揮手下兵卒,不但殺西甌君桀駿,更斬首三千級,眼下那些頭顱在鬱水邊堆成了小山,這在被俘的西甌人看來,正是秦人熱衷於“獵頭”的證據。

大家都說,韓信真是頗得君侯賞識啊,前些天才以他進“碉堡戰術”爲由,升了官大夫,這次恐怕又要高升了。

所以工匠縱然對韓信衝灘登陸有些抱怨,卻只能偷偷說。

“阿忠,你說是不是這樣?”

同來的墨者阿忠卻不顧匠人的呼喊,看着岸上堆積如山,兵卒們正興高采烈清點的那片”瓜地“有些愣愣出神。

他來自趙地,父親是一個陶匠,卻在秦朝一統的戰爭裡被趙王徵召,守備邯鄲,但那天之後,卻再也沒回來,阿忠曾設想過,父親恐怕正是死在一支弩箭下,又被秦卒砍了腦袋換爵位。

想到這,他不由感到一陣厭惡,甚至有些同情那些爲奪回祖地而戰死的甌人,不由感慨道:

“西甌何其辜也?竟遭此離亂,青壯死於此,老弱婦人孤苦,真是無妄之災啊。”

這句話,卻叫一旁的利倉聽了去,頓時就老大不樂意,皺眉對阿忠道:“你這人真是奇怪,不關心死去的袍澤也就罷了,卻同情那些來犯的蠻族甌人?”

利倉是學律令長大的,想法偏向法家,阿忠與其一向不對付,年輕人總喜歡吵嘴,頓時就來勁了:

“這些土樓之下,是甌人原本的家。”

阿忠:又指着到處倒斃有屍體的水田:“這些稻田,乃其辛苦所種。”

“利倉,你可明白了?甌人才是此地的土著、主人,而吾等爲客軍,卻不是來登門拜訪之客,而是殺人放火劫掠之盜!所做之事,譬如入其園圃,竊其桃李,據其屋舍,殺其君長……這真是場不義之戰!”

利倉不以爲然:“彼之英雄,吾之仇寇,吾等是奉皇帝之命,爲大秦開疆拓土。”

“開疆拓土?”

阿忠笑了:“秦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雖然中原是有些擠,但燕地、海濱、江南、巴蜀、隴西,到處都是空地,任由它們荒廢,卻派遣兵卒徭役,不遠萬里來到嶺南,奪越人之土。這就好比是有人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下達這命令的人,真是有竊疾啊!”

爲了爭奪多餘的土地,而讓士民去白白送死,這不使全國上下都感到悲哀嗎?毀掉大量的錢財,去爭奪一座虛城,這難道是治國的需要嗎?

在阿忠看來,讓秦人勞苦遠征,讓甌人死傷慘重的,都要歸結於皇帝的征服之慾,說白了,就是什麼都想要!

“你怎麼又抨擊朝廷了。”

利倉十分無奈:“我是搞不懂汝等墨者的兼愛非攻之說,對我而言,我愛秦人甚於甌人,愛袍澤甚於普通人,愛南郡鄉黨甚於一般袍澤……所以甌人的死活,我可不關心。”

“但身爲君主,若想成爲聖君,是必須做到兼愛的!”

阿忠十分固執,嘴上一點不饒:

“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干鏚舞,有苗乃服。”

“而大禹也繼承了虞舜的想法,他治水時,鑿龍門,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南爲江、漢、淮、汝,東流之,注五湖之處,以利荊、楚、幹、越與南夷之民……這兩位聖君,便做到了兼愛,愛有苗南夷,若諸夏子民。”

“是這樣麼?”

利倉面露懷疑:“怎可能有跳個舞就能打贏的仗,我聽說,舜殺三苗之君長,又逐之於三危,這又怎麼解釋?”

阿忠堅持:“禹徵有苗不是攻,而是誅其元兇。三苗大亂之時民不聊生,所以天命殛之。大禹奉天命征伐,得到天下的支持,所以很快便成功。既克有三苗,不是燒殺擄掠,而是爲彼輩建立了秩序,使有苗安居樂業……”

利倉樂了:“真是可笑,你方纔還說,攻伐無罪之國的人,往往冠以美名。誰知道這故事,是不是後人編出來,爲堯舜禹粉飾?畢竟連堯幽囚,舜野死,都能說成是‘禪讓’!”

阿忠大怒:“你!”

二人像極了兩隻鬥雞,瞪大眼睛,氣勢洶洶,只差幹一架了,就在這時,一旁卻傳來一陣大笑。

“哈哈哈,汝二人同爲中國之人,還是袍澤同僚,尚不能兼相愛交相利,整日爭吵鬥嘴,如此看來,要做到兼愛,果然難啊!”

卻是率大軍來到此地的昌南侯,他騎馬來到二人身邊,卻止住了笑,嚴肅地說道:“吾等愛袍澤、鄉人、九州之人尚且不足,如何能將本就不多的愛,再放到甌人身上?阿忠,以後切不可再有同情敵人的言論!否則,軍法處置!”

“唯……”

二人應諾,利倉臉上有些得意,阿忠則低下了頭,但心裡頗爲不服,看得出來,這頭小犟驢還是堅持墨家的理念。

黑夫放緩了語氣:“我不反對墨子之言,我也期望能實現兼愛非攻,天下大同。但汝等秦墨,也應當清楚,必須先同天下之義,才能實現兼愛非攻,而不是反過來。在此過程裡,征伐,死傷,都是少不了的。”

阿忠抿着嘴,這也是秦墨支持秦國一統的核心思想,但現實卻是?中原是統一了,可相比於七國分立時,戰爭和徭役卻一點沒少。

在墨者看來,秦始皇欺騙了墨者,辜負了天下人的期待,他們已經對這位皇帝,失望透頂……

但對昌南侯,阿忠卻覺得,他和那些唯皇帝之命是從的卿大夫不同!

於是阿忠拉住黑夫的馬:“君侯,請讓我說最好一句話,對甌人殺戮太重,這不是同華夷之義的法子啊,反而讓仇恨越來越深了……”

能不深麼?黑夫苦笑,好辦法他不是沒有,像對付海東一樣,通過商貿、文化的散播,加上移民進入,慢慢蠶食。

過個四百年,大概能見成效吧!廣西得久一些,八百年。

歷史上,兩地完成這一進程,分別用了一千年和兩千年……

可秦始皇可等不及喲,前後加起來,竟想要在四年之內搞定嶺南,太急了。

強勢的進入,勢必引發劇烈的反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華夷相互仇殺,歷經千年不休,這就是整個南方的歷史。歷史上的土樓,不就是是中原移民進入後,主客矛盾的產物麼?

只有到了現代,大家都成了“種花民族”,才能好好說話,即便如此,還是因爲階級、地域、民族、觀念的不同,彼此嫉恨不休,在書評區裡吵得不可開交呢。

所以想在公元前,在中原六國遺民還認爲自己跟秦不是一家人時,要搞華夷一視同仁,愛無偏差?真是癡人說夢!

於是黑夫說道:“我是將軍,三軍繫命於一身。不需要考慮敵人的喜怒哀樂,只需要思索,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打勝這場仗,讓士卒和天下人得以休息。”

“若我不能勝之,皇帝陛下,立刻就會收回我的虎符,還會派別人來。到那時,他們的手段,可就要與我大相徑庭了……從第一次南征起,形勢便已如此,故吾以爲,長痛不如短痛,快刀斬亂麻,纔是減少流血的最好辦法!”

“君侯此言有理!”利倉下拜,阿忠則久久無言。

黑夫也不管他如何想了,比手道:“好了,少談國事,快去修好明輪船,本侯還有大用!”

阿忠還是乖乖去修船去了,黑夫有些無奈。

“這些墨家啊,搞科學和發明創造分明是一把好手,只可惜,是一羣白左!”

……

白左,這就是黑夫對墨家華夷觀的評價。

認同文化多元,大家都是平等的,相信愛與和平能解決一切,聽起來很不錯,但超出時代太遠,太過理想化,只會被人認爲是瘋子。

所以墨家最終失去存活的土壤,徹底凋零……

而走到另一個極端的,就是法家了,韓非子相信人性是極惡的,天下不管是國與國,還是人與人,都只有利益計較的關係,弱肉強食,我不幹掉你,你就要幹掉我!

對墨家推崇的,完美的上古聖王,津津樂道的尚賢禪讓,法家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惡意地做出了“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着也”的揣測,一把撕下了聖君身上的厚厚裝飾,將血淋淋的事實擺在所有人面前!

對自己人都如此,更何況對夷狄?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如何把“他們”變成“我們”,好收更多賦稅,這是法家人天天思考的問題。最終導致秦朝的律令裡,蠻夷之人與秦人所生的孩子,籍貫必須是“夏子”,要承擔與秦人一樣的義務!

“務實,直接,有力。”這是黑夫對法家政策的評價。

所以,太過真實的法家,也沒辦法在臺面上混太久,最終只能退居幕後,隱在中國人的骨子裡……

法家、墨家都太極端,一個極左一個極右,他們的老對頭儒家呢?

子思已經給出答案了:“中庸!”

進入土樓後,黑夫喚了方纔跟在身後,卻一言不發,只是冷笑的陸賈。

“陸生,你以爲,墨者阿忠之言如何?”

陸賈討厭墨者甚於法家:“不過是墨守成規,天下有內外之分,人民有華夷之辯,更有尊卑之異,愛當然是有等差的!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蠻夷,不與華同,尊王攘夷,天經地義!”

這就對了,黑夫露出了笑,儒家就是這樣,一方面,重視衣冠禮儀,鄙視蠻夷,並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另一方面,又大喊“有教無類”,認爲可用夏變夷,但不能是法家的生硬法令,而是要用優越的文化,去感化他們……

如果說,法家是硬刀子,那儒家就是軟刀子。

黑夫搖了搖食指:

“攘夷,不適用在嶺南,百越對中原秋毫無犯,是吾等自己打上門來。”

“這……”陸賈有些犯難,這場戰爭,的確很難冠上義戰的名號啊。

黑夫道:“我想讓‘徵夷’也變得理直氣壯,就像墨者的故事裡,說什麼禹徵有苗不是攻,而是誅其元兇,爲其建立秩序一樣。”

不由分說,他對陸賈下令:“給你三天時間,順着這思路,爲我寫一篇美文出來!”

言罷,黑夫不顧陸賈的苦瓜臉,自行走到土樓頂上,在東門豹,小陶、韓信,以及剛從桂林趕到此處的趙佗等人陪同下,眺望鬱水上游……

韓信稟報:“君侯,西甌君雖死,屍首已戮,但其部衆,卻有不少逃出重圍,往西邊跑了。”

趙佗道:“大概是去投靠駱人了,駱越本就是一個強邦,上次大戰裡,吸納了從西甌、南越逃過去的部族後,更加強盛,已悍然稱王!”

你一言我一語,黑夫默默聽着,心中卻仍想着方纔的事。

“我知道,這是甌人土著世居之地,先祖安寢之所,汝等爲主,吾等爲客。”

但是很抱歉,文明的擴張,從來就是弱肉強食,鳩佔鵲巢,客大欺主。

大家都是黑暗森林裡的獵人,只是我用的已是勁弩,你用的還是竹箭,雖然甌君桀駿是個無畏的英雄,但雙方科技不是一個等級,他們終將失敗。

“只有徹底擊敗駱越,這場大戰,纔算結束!”

默然良久後,黑夫指着那綿長的水流道:

“繼續向上遊進軍,在平原開闊之處,立土樓,種蘑菇!步步爲營,逼近駱越!”

因爲土樓形狀,酷似南方夏秋雨季長出的大菌,所以黑夫也管修土樓叫“種蘑菇”。

他打這場仗,不止是因爲秦始皇的死命令,不僅是想要讓鄉黨舊部少死些人,也有一種濃烈的使命感。

在文明、王朝的強盛期,就像互聯網公司一樣,都是要跑馬圈地的。甭管能真正守住多少,先將地佔了,造好“自古以來”的法理,利在千秋……

黑夫相信,假以時日,種花家的蘑菇,將遍佈這片炎熱而潮溼的土地!千年後,更能一路種到東南亞去!

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29章 無衣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155章 樑崩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659章 自討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551章 朕安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814章 蜀道難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645章 銅鐵第981章 籍田第146章 沸鼎第997章 泗水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955章 酈生第562章 人禍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172章 秦墨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582章 任將第686章 不知足第285章 秦王(中)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589章 毒士第918章 重瞳子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541章 莫如樹谷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381章 孤雁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1022章 驕兵必敗第997章 泗水第678章 風暴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92章 贈馬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19章 較勁第945章 癡兒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786章 萬人敵第953章 奇蹟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477章 落子第68章 鬼吹燈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500章 綁架第848章 深海第53章 鄉里鄉親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236章 威懾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15章 入關第312章 水深第1015章 統一哈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282章 勝利者第970章 風口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395章 羊吃人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500章 綁架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56章 魏亡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158章 受金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237章 五月五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527章 執轡者
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29章 無衣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155章 樑崩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137章 禮與劍(上)第659章 自討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551章 朕安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814章 蜀道難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645章 銅鐵第981章 籍田第146章 沸鼎第997章 泗水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955章 酈生第562章 人禍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第172章 秦墨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582章 任將第686章 不知足第285章 秦王(中)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589章 毒士第918章 重瞳子第266章 千鈞之力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973章 你有張良計第541章 莫如樹谷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381章 孤雁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1022章 驕兵必敗第997章 泗水第678章 風暴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92章 贈馬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19章 較勁第945章 癡兒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77章 水驛江程去路長第786章 萬人敵第953章 奇蹟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477章 落子第68章 鬼吹燈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500章 綁架第848章 深海第53章 鄉里鄉親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236章 威懾第272章 無不陷之矛與不可陷之盾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15章 入關第312章 水深第1015章 統一哈第704章 昌南侯的秘密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282章 勝利者第970章 風口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99章 言多必失第395章 羊吃人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500章 綁架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156章 魏亡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158章 受金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237章 五月五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527章 執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