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魏亡

bookmark

長達三個月的水攻圍城,城內雖然糧食還算夠吃,沒出現易子而食的慘劇,但因爲缺少一塊乾燥的空地,他們只得懸釜爲炊,又因爲缺少柴火,這些糧食如何吃到嘴裡,成了最難的問題。

先燒屋子裡的木料傢俱,再燒昂貴的漆器,最後是華麗的絲帛。這些東西,用來燒飯卻抵不上一根不值一錢的木柴,當絲帛麻布也燒完後,就輪到高冠、寬袖遭殃了。

這還是富裕人家的辦法,窮人家更慘,只能靠嚼着生米度日。

所以這羣昔日風雅高貴的士大夫個個破衣爛衫,冠帶不知所蹤,下裳也截短了,像他們嫌棄的泥腿子一樣,光着腳站在濁水中,只是言談舉止還謹守着禮節。

他們的閒談沒持續多會,隨着這間院子內一樣東西被運出,衆人紛紛過去幫忙。他們雖然都是不事生產的大夫文士,現在卻個個捋起袖子,合力擡着一副沒有上漆的棺槨,然後趟過水沒小腿的街道,朝遠處高出地面許多的高臺宮闕走去……

那座高臺叫“範臺”,是魏惠王時修建的宮殿,它地勢很高,上面有花木扶蘇,鳥語花香,亭臺樓閣,美不勝收。當年魏惠王整天帶兩名最寵愛的美女白臺、閭須來範臺遊樂賞玩。

現如今,它如同大海中的一座孤島,成了城東爲數不多可以下腳的地方,圍城期間,魏王假允許城東的貴族大夫攜帶家眷來此避難。

魏國貴族大夫們趨之若鶩,但惟獨有一個人卻沒走,九十歲的唐雎堅守在家,誓與魏國百姓同辛苦,共生死,堅決不去範臺。

當兒孫弟子勸他時,唐雎斥道:

“我三十一歲那年,燕軍入齊,連下齊地七十餘城,僅餘莒、即墨。時田單守即墨,身操版插,與士卒同衣食,共辛勞,妻妾編於行伍之間!這纔有了困守三年,奮力一擊的復國壯舉!”

“如今大梁被圍,危如累卵,身爲卿大夫,豈能拋棄民衆百姓,自己去高臺避難?務必戮力一心,卿大夫與百姓一體,如此,方能集衆志而成城!”

話雖如此,但唐雎能勸動兒孫、弟子留下,卻勸不動魏王和公卿貴族們跑到王宮高臺,緊閉大門,繼續宴飲笙歌,終日爛醉如泥,好麻醉自己,裝作不知魏國隨時覆滅的命運。

魏國貴族此舉,讓魏人越發寒心,士氣一天低過一天。

現如今,大梁的牆垣終於垮塌,而作爲城內守卒最後精神支柱的唐雎,也在驚聞城崩的那一刻,遺憾而不甘地,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被許多人擡着的棺槨內,盛放的便是唐雎的遺體。

……

一行人艱難地跋涉到了範臺,前些日子,這裡還有不少公卿貴族的門客私兵看守,不讓百姓上去,現如今,宮門卻空無一人。

城破後,魏王立刻宣佈全城放下武器,選擇歸降。明日,公卿貴族便要跟着魏王出城投降,離開這座被溺死的城市,門客私兵也作鳥獸散,各奔前程去了。

唐雎的兒孫弟子們,打算將老人家的遺體葬在這,因爲這是爲數不多,還有一抹黃土的地方。

然而,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卻站在範臺宮門處,伸出手,攔下了衆人。

“曾祖父不能葬在範臺!”他大聲說道。

唐厲是唐雎衆多曾孫中的一員,從小跟在唐雎身邊,前些時日,就是他在照料唐雎的起居。

唐雎入棺時,衆人便找不到唐厲了,大概是在哪哭着,誰料他卻跑到這攔下棺槨。

“唐厲!”唐厲的父親,也就是唐雎的孫子怒斥他道:“你這不肖子孫,竟敢攔棺?還不快讓開!”

唐厲跪倒在水裡,低頭道:“曾祖父彌留之際一直在說,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他亦不願葬在秦地!”

有人道:“大梁城內,何來秦地?”

青年指着身後的範臺道:“如今魏王已攜帶公族百官,欲出城降秦,今日之後,魏就亡了,明日以後,此處便是秦境!曾祖父與秦國鬥了一生,黃泉之下,他豈能安息?”

“再者,範臺乃是魏惠王這昏君所建,惠王沉迷酒色,耽誤國事,曾祖父一直不喜,更不能將他葬於此!”

“那你說該葬於何處?”唐厲的父親扛着沉重的棺槨,眼裡含着淚,悲憤地說道:“這方圓百里,哪裡還有尺寸魏土!?”

其他人也嗟嘆了起來。

“社稷都亡了,何況國土!”

“城內到處是水,一片亂相,也等不及送往城外了,難道要等秦人來羞辱夫子屍身麼。”

“人死爲大,總是要入土的。”

“我……”唐厲一時間一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得眼睜睜地看着衆人擡着唐雎棺槨,登上了範臺。

作爲小輩,他的話是不頂用的,最後只能擦擦淚跟上,與衆人一起,將棺槨埋在範臺一角,開始了簡陋的葬禮。

城內條件簡陋,沒有素帛黑布,卻不缺少唱頌輓歌,捶胸痛哭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他們不僅是在爲唐雎哀悼,也在爲即將滅亡的魏國社稷追悼。

“四百多年前,晉大夫畢萬封於魏,是爲魏氏。有卜者預言,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衆……”

“果不其然,兩百年後,魏氏之孫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

“又五十年,桓子之孫曰魏文侯,奉天子之命,帥韓魏伐齊,入長城,戰稟丘,斬首三萬,獲車乘兩千,虜齊侯歸於成周,遂列爲諸侯,魏國始興!”

“文侯之時,魏有李悝、翟璜爲相,頒佈法經,西門豹治於鄴,河東河內家給人足,政通人和。且有子夏、田子方、段幹木講學於西河,一時諸子人文薈萃,皆集於魏。並以樂羊、吳起爲將,興武卒,東破齊,西逼秦,北吞中山,南敗強楚。那時候的魏國,無愧爲天下霸主!”

“至於惠王,仍延續三代霸業,有逢澤之會,泗上十二諸侯俯首稱臣,秦、齊亦朝魏國。可惜惠王昏暗不明,至於晚年,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喪師數萬……”

“待到襄王時,魏國已失霸業,夾於秦楚齊三強之間,日漸卑微。”

“唐公便生於孟子見魏襄王之年。”一位與唐氏世交的大夫嘆息道。

“唐公一生,活了九十歲,見魏國之日削,雖輔佐信陵公子一時中興,魏國卻仍逃不脫亡國之運。”

“幸而,唐公不必與吾等一樣,親眼見到魏王肉坦出降的那一幕!”

人越聚越多,大多是伏在唐雎墓前哭訴亡國之痛,眼看衆人越發悲憤哀傷,唐厲再也聽不下去了,他朝着曾祖父的墳冢三稽首後,默默離開了範臺。

……

大梁四門已經洞開,但秦人仍未進來,城內水泡的太久,疫病流行,秦人不會冒這個風險。

他們要魏王帶着城內所有人出降,屆時魏國王族將作爲戰利品,送往關中,大梁城內的魏人則會被分開安置。

作爲一個亡國之人,唐厲也不知道自己該去何處,被水泡了兩個多月,士氣低落的大梁魏人再也沒有反抗的心氣了,他只能淌着水,迷迷糊糊地走回家,推開了書房的門……

這裡也被水淹着,沒過了腳板,爲了讓家人吃一口熱飯,家裡乾燥的東西全當柴火燒了,連唐雎收藏了多年的簡牘也不能倖免。可唯獨書架的一角,一堆包裹着葛布的古舊竹卷,唐雎說什麼都不準燒。

唐厲走過去,打開了它們。

這裡面,有《短長》,有《張子》,有《蘇子》,都是縱橫家的事蹟,記載了張儀、蘇秦、蘇代等人遊說諸侯,縱橫睥睨的言談舉止,是每個想學從衡短長之說的青年入門必修。

唐厲便曾懷揣這樣的夢想,他從十歲起,就把這些書卷當做故事來翻,欽佩張儀蘇秦以一己之力撬動諸侯平衡的壯舉,揣摩其語句,刻意去模仿,摘抄!

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練就那樣一身本領,繼承曾祖父的事業,遊說諸侯,發起合縱,讓魏國轉危爲安!

可惜,還沒等他將曾祖父的本領學完,唐雎已逝,魏國也要亡了……

唐厲合上那幾份簡牘,拿出了一直藏在懷裡,方纔在葬禮上也沒抽出的幾個竹卷,這本來是想燒給曾祖父的。

這是《唐子》,是唐厲在戰爭開始前悄悄動筆寫的,他想將曾祖父那些不辱使命的事蹟,通過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讓曾祖父能和張儀蘇秦一樣,被後世牢記……

但他纔剛剛寫完,大梁就陷入了圍困。

將這半卷《唐子》在案上展開,卻見上面已經寫下了《秦魏爲與國》《唐雎說信陵君》《唐且見春申君》三個故事,都是唐雎巧妙利用縱橫之言,遊說秦昭王、春申君,以及規勸信陵君的真實事件。

按理說,唐雎死,魏已亡,《唐子》的故事,就要戛然而止。

但,真的就到此爲止了麼?

大滴大滴的眼淚落到簡牘上,將已經枯黃的竹簡潤溼。

“我不甘心!”唐厲咬着牙,想到遺憾謝世的曾祖父,想到他努力了一生,試圖挽救的魏國現已淪亡,唐厲心裡在流血……

他有些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很想做點什麼,讓自己不這麼難受。

就在這不甘的驅使下,鬼使神差般,唐厲找出了筆,就用下面的濁水磨了墨,捋起袖子,開始在竹簡上寫下一篇新的,卻是虛構的故事……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他將故事的開始,放在安陵,一處數年前唐雎曾帶他去拜訪過的魏國封君領地上。那位安陵君在這場戰爭開始時,對秦軍進行了抵抗,但他的小小武裝很快就被掃平,安陵君無奈之下只能投降。

唐厲重新塑造了安陵君,讓他變成了一個魏國人渴望已久的賢明君侯……

接着,在唐厲筆下,已經死去的曾祖父唐雎,復活登場了。

“唐雎對曰: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唐厲含着淚,彷彿真的看到曾祖父依然坐在面前,對他講述短長之術。他讓自己筆下的祖父,在秦王利誘時,說出了往日他常對唐厲說的那句話。

祖宗之地,不敢棄也!

這與視祖宗之地不甚惜,舉予與秦的歷代魏王,形成了鮮明對比。

寫到這,他卡了殼,但咬着筆桿想了想後,再翻了翻《張子》《蘇子》裡一些段落後,唐厲眼前一亮,手中的筆越來越快,一段驚心動魄的衝突在竹簡上赫然出現。

秦王霸道,想要將世上任何一塊土地都奪到手,既然來軟的不行,就想來硬的!

他狂妄地稱自己爲天子,還說天子之怒是“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試圖恐嚇唐雎!

然而,九十歲的唐雎見慣了世面,哪裡會懼他,他反問道:“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唐厲筆下,天生長了一副反派暴發戶嘴臉的秦王政不屑地揮揮手說:“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真正的高潮到了,唐厲一邊咬着指甲,一邊提筆寫下唐雎的回答:“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那麼,什麼纔是士之怒呢?

那些歷史上不畏強暴的俠士刺客形象,浮現在唐厲眼前。

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在唐厲看來,時代需要這樣的孤膽英雄,在軍隊國力無法與秦抗衡時,憑藉一己之力,殺了那貪得無厭的秦王,掏出他的虎狼之心!

第一個荊軻倒下了,但肯定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荊軻!

寫到這,唐厲已經完全沉醉了,爲了自己想要的劇情,他也不顧事實和邏輯,便直接讓唐雎挺劍而起!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什麼?面見秦王不能帶劍?沒關係,唐雎的這把“劍”不是藏匿而來,也不是操持而入,更不是取之於人,乃是人們同情弱小的心靈之劍,是從天而降的一把正義之劍!

“壯哉!”

他哈哈大笑起來,彷彿真的看到,自己的曾祖父雖白髮蒼蒼,但身上卻散發着布衣之士的英雄氣概,嚇得那秦王政色撓,長跪道歉……

亡國之人唐厲,在這卷竹簡上,靠着自己的筆,爲魏國人贏得了現實裡無法獲得的勝利。

“哈哈哈哈,痛快,痛快!虎狼之心的秦王,也會被曾祖父逼得如此狼狽!”

但是他的笑聲卻越來越小,越來越難聽,最後變成了嚎嚎大哭。

唐厲難道不知道,這都是假的麼?

祖宗之地,早就被魏王一塊塊割出去了。他的曾祖父,這一生從來沒有見過秦王政。安陵君也早就投降了,更沒有什麼布衣之士拔劍逼王……

編的,統統都是他編的!

面對曾祖父的離去,面對亡國之痛,面對這一片狼藉的大梁城,面對這殘酷刺骨的現實,唐厲只能以誇張渲染的故事,敷張揚厲的筆墨來安慰自己。

“有什麼用?”

在濤濤大浪,百年積勢面前,個人能起到的作用,太小了。

他折斷了筆,潑灑了墨,拍打着案几,嘶聲力竭地大喊道:

“樑都已崩,魏王明日便要帶着全城的人,出去投降秦軍了!”

“兩百年的魏國社稷,亡了!亡了!今日之後,吾等皆爲秦虜!”

回到現實後,唐厲開始到處尋找刀削,火燭,想要將方纔寫下的東西毀去。

但當他將刀削按在第一個墨字上時,卻又遲疑了,艱難地取捨後,終於還是扔了刀子,將竹卷收起,同《唐子》其他三篇放到了一起。

罷了罷了,不管真假,魏國亡了,唐雎也逝了,真假又有何關係呢,就留着它吧。

或許,讓它流傳出去,能平衡許多亡國者和將亡者的心呢。

或許,它能像今日激勵了自己一般,激勵更多的人,告訴他們,縱然國家滅亡,社稷崩塌,家園荒蕪,也不要忘了那顆不畏強暴的士心!

唐厲緊緊捏着竹卷,發誓道:“只要此心不死,我相信終有一日,魏人終能復國,收復大梁,到時候那範臺之上,將不再是秦土,曾祖父也能瞑目!”

那麼,就給這篇故事,取一個名罷。

唐厲已想好了。

“唐雎,不辱使命!”

……

與唐厲筆下的酣暢淋漓的故事不同,勝利者終歸是勝利者,失敗者終究是失敗者,成王敗寇,現實不會因爲一篇策士文章,或者一本日記,有任何改變。

大梁城崩的第三天,大梁城外,響起了一聲聲鐘鼓齊鳴,秦人的軍隊整整齊齊排列在此,他們的王賁將軍,威風凜凜地乘駟馬大車在前。

站在兵卒堆裡看熱鬧的黑夫不斷踮起腳尖,他終於看到,那洞開的大梁西門內,末代魏王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在深一尺的水中膝行而前,一路跪着來到城門外,向秦軍投降……

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109章 羔裘第583章 甌越第90章 捷報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445章 背水第639章 韓信第110章 入學第624章 快活第393章 大買賣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94章 順逆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361章 奸生子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976章 祖國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477章 落子第222章 抄個屁!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58章 赴任第618章 連坐第576章 舊部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56章 魏亡第561章 亂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120章 屯長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85章 圍堵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583章 甌越第183章 勸降第582章 任將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592章 貓鼠第562章 人禍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612章 命名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08章 張子房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600章 箕氏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28章 旬日演兵第622章 故人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445章 背水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53章 兵成第671章 美夢第122章 積粟第671章 美夢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288章 不要臉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772章 招魂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90章 溫暖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926章 分餅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836章 鼠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593章 海圖第310章 執圭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680章 玩蛇第995章 大盜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240章 內間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521章 聰明人
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109章 羔裘第583章 甌越第90章 捷報第734章 太陽落山了(上)第445章 背水第639章 韓信第110章 入學第624章 快活第393章 大買賣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94章 順逆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361章 奸生子第100章 調虎離山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976章 祖國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477章 落子第222章 抄個屁!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866章 裂地而封爲王侯第58章 赴任第618章 連坐第576章 舊部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156章 魏亡第561章 亂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120章 屯長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85章 圍堵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583章 甌越第183章 勸降第582章 任將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592章 貓鼠第562章 人禍第121章 高陽酒徒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612章 命名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108章 張子房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600章 箕氏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28章 旬日演兵第622章 故人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445章 背水第20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2章 拜爵爲公士第253章 兵成第671章 美夢第122章 積粟第671章 美夢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288章 不要臉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772章 招魂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90章 溫暖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926章 分餅第2章 天下事與眼前事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836章 鼠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593章 海圖第310章 執圭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680章 玩蛇第995章 大盜第679章 閩在海中第240章 內間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521章 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