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

bookmark

大河是橫亙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條絲帶,它最初是自由奔放的,傳說遠古之時,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

那時候的大河,可是號稱“九河”的,擁有多條分流河道,從渤海灣北部入海,因爲河道繁多而不固定,發大水是尋常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

據說直到大禹之時,中原的部落在洪水逼迫下,達成了一個聯盟,集結了所有部族的力量,才終於馴服了大河,治理了洪水。

從此大河河道固定成了一條,人們稱這條黃河河道爲“禹河”,河水也是清澈的,有詩爲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千兮,河水清且漣掎“,除了商朝時鬧過幾次水災外,大體上還算平靜。

但平靜只是暫時,它永遠是不安分的,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這條沉睡千餘年的巨龍,甦醒了過來,它稍稍扭動身子,造成了河道偏移,那是有史記載以來的第一次決口:

洪水從宿胥口(今淇河、衛河合流處)奪河而走,東行漯川,至長壽津(今河南滑縣東北)又與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滄縣東北)入海,這條新河道在禹河之南。

自那之後,河道便固定在了衛地濮陽西邊,而隨着大河中游人口越來越多,尤其是河東、河南、河內成爲天下人口最繁盛的地域,森林和草原被廣泛開墾爲農田,阡陌相連、村落相望,大河含沙量也越來越多。

這條河道,遂被稱之爲“濁河“。

大河搬運堆積泥沙形成的堆積地貌,使得其下游每隔一代人,就會發生一次決口,瀕臨大河的諸侯趙、魏、齊無奈,開始各自修築堤壩,好在河水決口時擋住水患,讓它受阻後去危害對岸的鄰居。

這種以鄰爲壑的堤壩,不考慮全局利益,更使河水遊蕩無定,水去時固然成爲肥美的耕田,大水時至則驟然漂沒,下游諸侯深受其害。

天災不時而至,而人爲的禍患,也從此開始了……

“以水代兵,魏國受害最重。”

作爲信陵君的孫子,魏無知從小受過極好的教育,魏亡後,他在大河邊流亡藏匿,對這條河流的故事耳熟能詳。

在張敖決意帶三千人去冒險時,他仍然試圖做最後的阻攔,對張敖道:“七雄相爭,早就有決水以浸敵國者,據我所知,便有四次!”

“第一次是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9),當時魏攻趙,而楚國出師伐魏,景舍爲將,至於濁河,竟決河水,以灌我長垣以東,水濡數縣,死傷數萬百姓。”

“第二次是趙肅侯時,齊、魏聯合攻打趙國,趙國決河水以灌之,齊魏死數千,只得退兵,大水瀰漫數十里,月餘方退。”

“第三次還是趙國所爲。”

魏無知沉着臉道:“趙惠文王伐魏,在瓠口決河,使得濮陽受災,水潦百里,因決堤而溺亡者便有八九千人,其損壞的房屋上萬所,十萬人受災,不得已遷徙避難!”

至於第四次,更是魏人心裡永遠的痛:十七年前,王賁派鄭國決滎口,築堤壩,引大河水入鴻溝灌大梁,大梁被灌,導致城內死傷者甚衆,大梁城壞,魏王請降。

但萬幸的是,因爲鄭國規劃得當,主要就大梁倒黴,其餘魏地受災不大。

總之歷史上四次“以水代兵”,對大河的利用,結果都是魏國倒黴。

魏無知是想告誡張敖,若是他決大河以退秦兵,最終受害的仍是魏地。

但張敖從小在秦宮爲隸臣寺人,爲人狠毒,對魏也並無太多情感,竟說道:“爲何只能被人以刀傷我,而我不能反握其柄,用來傷人?”

“這刀也會深深割傷魏國啊。”

魏無知還是希望張敖打消這主意:“過去諸侯以鄰爲壑,河水難治,自從秦始皇一天下後,派鄭國沿河巡視,拆毀了不少雍塞川防,大河這才安生了十餘年。”

統一王朝的力量,是治理河患的必備基礎,在秦始皇強有力的巨手按壓下,百餘年來,因爲齊魏趙以鄰爲壑,而肆虐兩岸的黃色巨龍,再度被降服,陷入了沉睡……

安定下來的大河帶來了中上游肥沃的土壤,改善了下游的鹽滷地,河兩岸的堤規附近,土地寬廣,土壤肥沃,因爲東郡人口衆多,廬田廡舍,曾無所當牧牛馬之地。在秦始皇下令“使民自實田”後,沿河民衆紛紛進入周邊,開墾土地,建立村莊,也兼任了守望堤壩的任務,起碼生活着數萬人。

魏無知拉住張敖的馬道:“水可以亡人國也,你打算決開堤壩,如今正值盛夏,大河水盛,若破口而出,洶涌南下,不僅是堤壩沿岸數萬百姓人畜無存,連東郡諸縣也均將受災,到時候恐怕除了城高池深的濮陽城,其餘鄉里,都將爲大水漂沒啊!”

今年的河水比往年都大,一旦堤壩被認爲決口,波濤洶涌的河水瞬間衝進東郡平原,必將一發不可收拾,造成比歷史上四次人禍更可怕的結果。

這卻恰恰是張敖需要的結果:“濮陽城能留下就行。”

他大言不慚:“反正其餘地方,多已降秦,他們便是敵國之邑!敵國之民!”

魏無知有些不忍:“這可關係到十數萬條人命啊!”

“他們的命,有魏王貴重麼?”

一羣庸碌螻蟻的性命,有張耳大俠復國、任俠、忠義的名聲理想重要麼?

張敖竟道:

“若是犧牲了這些人,能讓秦軍大潰,便是救了魏國,也值了!”

張敖一意孤行,他手持張耳賜予的虎符,遂不聽魏無知之言,帶着三千東郡輕俠離開了頓丘。

而魏無知,也沒了他大父竊符救趙的勇氣,只能呆呆看着張敖離去……

張敖一行三千人,多是仰慕張耳之名,悍不畏死的魏地輕俠,大半是東郡人,聽了張氏父子“秦將盡屠東郡”的話後,抱着誓死之心,決意與秦軍戰鬥到底,本來不少人還壯志酬籌,可等到了次日夜,他們抵達目的地後,卻傻眼了。

衆人抵達的不是被重重圍困的濮陽,而是濮陽西北方數十里的“瓠子口”!

……

瓠子口,夜色依然深沉,出現在輕俠們面前的是一道寬厚的堤壩,堤壩後是洶涌河水,聲若奔馬,濤濤不絕。

瓠子口乃是七十多年前,趙軍決河水的地方,也是整個下游河道,最爲脆弱的區域。河水通過長垣縣趙堤,過回木溝,河道都還穩定,但在進入濮陽境內後,隨着河牀被泥沙擡高,天然岸堤已難以阻止河水浸濡,得人爲增加才行。

這一段地上河經常脫繮,濮陽過去沒少受災,必須每年修整才行,否則,河水便會破堤而出,往東南低窪的平原灌區……

一時間,輕俠們猜到自己是來做什麼的了——他們這次帶着的不只是兵戈武器,更有鍤、鋤、钁、鏟等農具。

“挖!”

張敖已事先派人瞧好了地方,指點着一處堤壩道:“掘開堤壩,大水向東南灌出,便能盡滅濮陽秦軍!”

三千輕俠沉默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動作。

“先掘者,賞十金!”

張敖高聲喊叫,但衆人依舊沒有動作,直到有人出列,訥訥道:“張君,小人的兄長家,就在東南方的甄城,此水若決,他家肯定要被漂沒,吾等願隨張君去濮陽與秦軍決一死戰,但這堤壩,決不得啊……”

“斬了他!”

張敖怒喝,讓親信將此人按在瓠子口堤壩上,砍了腦袋,圓滾滾的頭顱順着堤壩滾了下去,落入水中。

仿若獻給河伯的祭品……

在品嚐到了鮮血的滋味後,黃河,這條沉睡的睡龍,似乎感覺到了什麼,水流變得更加歡快,它知道,有人要再度效仿歷史上的趙王楚將秦帥,爲了利用自己澎湃的身軀,而喚醒自己。

喚醒睡龍之怒,而代價,則是數百里的黃泛區和十多萬條性命。

“先掘堤者,賞百金!”

殺了人後,張敖紅着眼,提高了賞格,這次,還真有家不住東郡的人站了出來,拿起鏟子,躍躍欲試了……

“不能挖!”

更多東郡遊俠喊了起來:“吾等自己可以死,但家眷親朋何辜,將遭大水漂沒!”

他們躁動,他們反對,張敖的手下分成了兩部分,劍拔弩張起來。

而張敖本人,則已帶着親衛,站在堤壩下,高高舉起鐵器,重重鏟了下去!

從春秋至今,建設修繕這條堤壩,需要好多年時間,其工程量,不亞於長城,甚至比長城更大。

但要破壞,卻只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時辰時間,人力掘開一個口子,剩下的,就交給巨大的自然力量……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伴隨着鐵器剷下第一下聲響,沉眠十餘年的睡龍,睜開了眼!

她是這個文明的母親。

是哺乳他長大的福祉。

也是籠罩在他頭頂數千年的噩夢!

她能給這個國家帶來富庶安康,也能帶來恐懼和災難。

仿若不斷旋轉的三體恆星,文明躋身其上,造就一次次治亂循環。

而除了難以避免的天災,瘋狂的人啊,也總是在試圖利用自己根本無法凌駕的力量,一次次,玩水自溺!

她齜開尖牙,甩動尾巴,對重新衝破枷鎖,迫不及待!

重賞之下的輕俠加快了挖掘的速度,而不願看到家鄉淪爲澤國的東郡輕俠,也開始抽出刀劍,與張敖的親信戰成一團。

就在這混亂之中,一道煙花,卻猛地升空,炸開在瓠子口上空!

這是秦軍夜間作戰,約定成俗的信號。

黎明將至,伴隨着天邊泛白的光,齊刷刷的腳步響起,一支黑色的軍隊出現在瓠子口周圍,成包圍之勢,向輕俠們壓來!

“我就知道,汝等必來掘堤!”

灌嬰自然是這支秦軍的都尉。

夏公也給攻魏的偏師派了羽翼營謀士,既然大河在邊上,他們自然也算過,決堤灌濮陽的利弊……

結論是,其後果,不是他們能控制的,遂打消了這個念頭,但灌嬰卻爲此多留了個心眼:“魏人孤注一擲下,是否會來決堤?”

他派遣斥候在最容易出危險的瓠子口附近監視,果然等來了張敖。

灌嬰陰沉的臉掩藏在厚厚的甲冑之後,他看着在河岸上跳梁的輕俠,仿若一羣在堤壩上齜牙咧嘴的白蟻,讓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按死!

“將彼輩趕下河,以祭河神!”

……

戰鬥持續了一個時辰,秦軍勢如破竹,輕俠們死的死,降的降,張敖也身中數箭,跌跌撞撞跳入河中,被渾濁的水流吞沒。

當河堤上再無一個魏人時,大河再度恢復了平靜。

勞作又開始了,這次是秦卒威脅俘虜,用他們死去同伴粘稠的骨血爲漿,和着大河的沙土,補上被掘開的堤壩。

隨着枷鎖再度扣緊,本已睜大眼睛的巨龍,失望地閉上了雙目。

她再度陷入了沉睡。

只能等待,等待下一次百年一遇的天災,等待下一次更加瘋狂的人禍!

只有大河依舊奔流不息,仿若巨龍沉沉的鼾聲。

不管是清,是濁。

是災難還是福祉。

她都將陪伴正值少年的華夏文明,永遠走下去!

……

PS:

沒想到吧!回來早了就寫了,寫完就發了,這章算6.30的。

因爲作者經常咕咕咕,導致六月沒能完本,好氣,只好七月繼續,最後的收尾階段了,爭取七月中結束。

另外這個月不求月票,求一下推薦票,希望完本後,推薦票總數能比字數多,那樣感覺倍有面子(叉腰)。

第259章 章邯第663章 暴虎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482章 私學第37章 順杆爬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97章 弟子第89章 善惡對錯第93章 案發現場第509章 天人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429章 父親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5章 荊券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51章 安心在外第657章 吃瓜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527章 執轡者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806章 沛公第919章 魚龍第183章 勸降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69章 人贓俱獲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900章 不殺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890章 楊喜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950章 孰立?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39章 回家(上)第361章 奸生子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97章 足跡學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505章 笑話第536章 要有光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583章 甌越第590章 縱橫第102章 諜影第393章 大買賣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477章 落子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945章 癡兒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361章 奸生子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583章 甌越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488章 農家第126章 死傷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589章 毒士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88章 公子從軍
第259章 章邯第663章 暴虎第840章 襄平城邊胡騎來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482章 私學第37章 順杆爬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14章 娶妻當娶……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197章 弟子第89章 善惡對錯第93章 案發現場第509章 天人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429章 父親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5章 荊券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51章 安心在外第657章 吃瓜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708章 罰天子之劍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527章 執轡者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806章 沛公第919章 魚龍第183章 勸降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69章 人贓俱獲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900章 不殺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890章 楊喜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950章 孰立?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39章 回家(上)第361章 奸生子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302章 折節下交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97章 足跡學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234章 擲劍於石穴第505章 笑話第536章 要有光第729章 有的人活着第583章 甌越第590章 縱橫第102章 諜影第393章 大買賣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477章 落子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945章 癡兒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361章 奸生子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583章 甌越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488章 農家第126章 死傷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589章 毒士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588章 公子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