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奇蹟

bookmark

攝政元年正月初(十月),韓信比預定的時間更早一些來到咸陽宮。

他的職位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非得細論的話,守衛在咸陽宮的郎衛們皆是其下屬。但很顯然,這只是名譽上的,郎衛已全部更換,以安陸人爲主,其次則是在南征、北伐兩場戰爭中戰死的將士子弟。

韓信進入此地依然要經過一系列程序,確認身份無誤後被恭恭敬敬地請進去,請他在此等待,因爲攝政很忙,給諸卿面見稟政設置了各自的時間,現在正與治粟、少府二卿議事。

“郎中令卻是來早了。”郎官笑着提醒,韓信卻道,自己是故意如此的。

“直接從雍地去了上郡,卻連咸陽都沒進過,十二金人久聞盛名,正好有空仔細瞧瞧。”

咸陽宮前,高大的十二金人依然屹立,各高6丈6尺,其面容各異,有的濃眉蒼髯,有的三縷短鬚,容顏栩栩如生,六人着鶡冠,六人戴胄,皆身被鎧甲,或手持金戈大戟,或雙掌按着巨劍,或持木製巨弩欲射……

他們好似十二位盡忠職守的郎衛,屹立在宮中寬闊的大道兩旁,叫路過的人心生震撼。

韓信也被震撼得頭皮發麻,一個個瞧過去,一直看到他脖子有些酸時,旁邊才響起一個聲音。

“郎中令,如何,這些金人,壯如高山罷?”

回頭一看,卻是個身着卿士衣冠的大胖子,滿面紅光,笑眯眯地看着韓信。

“張少府。”

這體型,除了張蒼哪還有別人,韓信少不得向他見禮。

張蒼將韓信上下打量,頷首道:

“攝政素來將侄女當成親女一般,能將其託付與你,郎中令果非一般人物,非但一表人才,軍功也冠絕三軍,數年之間,從卒伍之士一躍爲九卿君侯,攝政贊你的是國士無雙,果非虛言。”

“國士無雙?攝政真如此說我?”

韓信不由大喜,但旋即想起攝政給自己“益善”的侯名,連忙告誡自己不要驕傲,肅然道:

“韓信不過一淮陰無行黔首,若非攝政賞識,恐怕已喪於嶺南,仍然泯然衆人,豈會有今日之榮?”

張蒼頷首,卻指着這金人道:“我見郎中令對這金人孰視良久。”

“韓信從小地方來,未曾見過如此巨物。”

就像平原來的孩子,忽然站到雪山腳下,那種震撼感……

張蒼笑道:“上一次對十二金人讚不絕口的,卻是我一位來自大夏國的友人。”

攝政還在與蕭何議事,張蒼索性與韓信在金人腳下交談起來。

“我那友人名蘇赫克特爾,我嫌他名字拗口,稱爲蘇氏,他在咸陽呆了兩年,我從他那習得希臘文字言語,也聽他說起無數泰西的事蹟,他告訴我,這十二金人,可與泰西七個奇觀相提並論了。”

在張蒼和蘇氏分別習得對方語言後,他們的交流漸漸深入。

“蘇氏告訴我,在大夏之西萬里,有希臘大國名托勒密,其郊有陵寢封土如金字,以石砌成,各高數十丈,三兩成羣,從大漠中拔地而起,不知建於何年何月,反正自希臘人有史以來便已存在。”

“托勒密國還有一大燈塔,建在港口附近,先以夯土築三層臺,再以上好的石料砌成,白日以巨鑑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海船遠遠望來,恍如看到了第二輪明月,再無迷航之虞……”

“在託國北邊海中一島上,又有日神像。以石塊雕成肢體頭顱各部位,又外包銅,身達十餘丈,也就是十二金人的兩倍高。一個腳趾頭就需要兩人方能合抱,手舉的火炬則作爲燈塔,晝夜不熄,爲過往船隻導航,因立於兩港之中,而船可從其胯下過,可惜十多年前的一次大地動毀了……”

“而在托勒密與大夏國中間,又有一大國曰條支,便是李信將軍要助大夏抵禦的那一國,其國在古時曾有一王,爲其愛妃築懸苑,壘土數十丈,在其上各層造拱廊懸苑,養滿奇花異草。”

其他三個,有希臘胡天神像,條支古王的陵寢等,張蒼印象不是很深刻了。

“這都是真的?”

韓信卻是聽呆了了,他儘管用兵如神,但在見識上,也算不上很多,正值二十多歲年輕氣盛,不由心生嚮往。

張蒼道:“我不太相信蘇氏之言,覺得或有誇大之辭,但攝政卻說可能是真的。”

“至少那大漠旁的‘金字塔’是真的,還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人的許多技藝,是中夏之人所不識的。木構、漆器,我爲彼師,但若論石構、燒製玻璃,則彼爲我師,尤其是用石造屋,以後天下太平,修整藏書石室時,或可採用。”

“總之,縱是遊歷過條支、託國幾處奇觀的蘇氏,見此十二金人,也震撼莫名,且極其喜愛,問我這十二金人可有名氏,聽說尚無,便私下用希臘人觀天上星辰後,所推演的十二星宿來命名……”

比如那持弩作射擊壯的金人,被蘇氏冠上了“射手”之名。

當時張蒼沒多想,倒是在前段時間,黑夫入主咸陽宮,繼續以此地爲辦公場地後,他說起此事,竟讓黑夫發愣後捧腹哈哈大笑不止。

堂堂大秦攝政、太師兼任太尉的夏公,差點就此笑死過去。

而後,黑夫遂給了十二金人正式的名兒,比如那持弩的射手座金人,被命名曰:

“星矢……”

黑夫又言這十二金人與阿房宮大殿中,始皇帝令人雜糅東西技藝,所鑄成的西王母(希臘人曰雅典娜)像,可謂絕配,也不知是何意,搞得張蒼一頭霧水,不解其意……

總之,當年大夏人蘇氏入咸陽宮,見十二金人,稱之爲第八大奇蹟。

等到見了阿房完時,蘇氏駭於其佔地廣袤,恢弘壯觀,又稱之爲第九奇蹟。

直到其被張蒼帶着去驪山附近,遠眺始皇帝陵時,蘇氏又改口了,說這世上共有十大奇蹟,而大秦獨佔其三……

張蒼只是好笑:“可惜他沒機會去北方見到秦燕趙長城連成一體,否則這天下奇觀,將是十一個……”

但仔細想想,又不由駭然。

張蒼現在承認,泰西希臘人也是一個不遜色於中原的文明,在數術、天文上的造詣令人驚訝。從託國到大夏,希臘諸國加起來,東西萬里,人口、疆域甚至不比大秦少。而那些奇蹟,或承襲自先代古王,或由各國分別建立,都是歷經十餘世才修築起來的。

但大秦的四個奇觀,加上馳道等,不過一世便屹立如此之多,實在傷民太甚。

也難怪少府最多的那年,開銷竟佔了天下收支的三分之二……

“所以少府的作用,才需要從奉皇帝一人,變成去做利國利民之事。”

黑夫和秦始皇帝一樣,也熱衷於中央集權,用他的話是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但集中財富與資源、人力後,二者的用法卻不一樣。

以幾年之時,費數萬萬錢,造一個大而無用的奇觀,若這筆錢用在他處,能培養多少知道基本衛生常識的醫者,製作多少織機,讓工匠精進多少工藝,印刷多少書籍,讓多少孩童有識字之能了……

“攝政深感始皇帝時馭民太繁,等掃平六國羣盜後,意欲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少府會將精力放在興修水利、道路,鼓勵生育,使工匠精進工藝,使人人皆有衣穿上……而征戰,也會徹底停下,終其一生,恐怕不會再發兵西進了。”

張蒼瞥着仰望金人,意猶未盡的韓信:“到時候這年紀輕輕,已立功勳的韓信,攝政又要如何收其兵權,讓他甘心平靜度日呢?”

哪怕弓藏,也要等飛鳥射盡以後,此時尚早,這時,韓信卻問起張蒼,那高鼻深目捲髮的大夏人蘇氏到哪去了,他這輩子還沒見過西域胡人呢,好奇心驅使下,很想瞧瞧……

張蒼只笑道:“蘇氏做了西征軍的嚮導,西行前往大夏國了,也不知蘇氏帶着李信等人,走到哪了?是否已至大夏,他曾與我相約,在大夏國以希臘之禮食招待我。”

他不由感慨:“唉,等天下平定了,我也真想去泰西看看,抄錄希臘人的書卷學問,再看看那些奇觀是否爲真啊……”

豈料韓信卻接話道:

“等天下平定了,韓信願與張少府同往!”

滿心皆是建大功,立大名的青年將軍意氣風發:

“攝政曾對我說起過李將軍之事,盛讚其是天下用兵一等一好手,兵形勢、技巧臻於純熟,韓信很想與之一晤。”

“順便也去看看,那另一半天下的諸多奇觀,是真,還是假!”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985章 千鈞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648章 蠱禍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238章 刺殺第459章 大丈夫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90章 楊喜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629章 辦不到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552章 羣雄第624章 快活第70章 若敖之鬼第179章 重生第585章 兒戲第836章 鼠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445章 背水第381章 孤雁第28章 旬日演兵第140章 八卦第481章 祭酒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1章 輪到誰了?第18章 袍澤們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669章 君道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30章 第一第937章 好皇帝第949章 養狙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812章 鼎烹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247章 三馬第236章 威懾第646章 刀劍第519章 一夫第890章 楊喜第942章 故事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979章 長平第83章 可疑第561章 亂第22章 什長黑夫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981章 籍田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937章 好皇帝第909章 鴻門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955章 酈生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535章 智臣第124章 攻權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657章 吃瓜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284章 秦王(上)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960章 強渡第345章 隸書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747章 熒惑高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343章 滑稽第87章 最後的依仗
第985章 千鈞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648章 蠱禍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238章 刺殺第459章 大丈夫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1025章 一致對外第890章 楊喜第828章 誰能置身事外?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465章 你故意的?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629章 辦不到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552章 羣雄第624章 快活第70章 若敖之鬼第179章 重生第585章 兒戲第836章 鼠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445章 背水第381章 孤雁第28章 旬日演兵第140章 八卦第481章 祭酒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91章 輪到誰了?第18章 袍澤們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669章 君道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30章 第一第937章 好皇帝第949章 養狙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812章 鼎烹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908章 豎子不足與之謀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387章 以力爲雄第247章 三馬第236章 威懾第646章 刀劍第519章 一夫第890章 楊喜第942章 故事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700章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裡第434章 鄰人失火第979章 長平第83章 可疑第561章 亂第22章 什長黑夫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981章 籍田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249章 有種無種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937章 好皇帝第909章 鴻門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955章 酈生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535章 智臣第124章 攻權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657章 吃瓜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284章 秦王(上)第785章 一騎紅塵第960章 強渡第345章 隸書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747章 熒惑高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343章 滑稽第87章 最後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