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時,姜珝對諸子百家的佈局終於開始走上正途。
www .ttκǎ n .¢O
白鳳混入農家,姜珝以墨鴉作爲牽制;韓熙潛伏墨家,姜珝以人情利用;張良加入儒家,在秦國大勢逼迫,以及張良對秦國的仇恨下,只需拉攏張良,儒家便可爲姜珝所用;再加上姜珝與逍遙子交好,道家人宗也可算是助力;收服衛莊,便也算有了縱橫家相助。
除此之外,還要策反焱妃,合縱百家對抗陰陽家。
至於道家天宗,目前還沒有出世,等日後再看其立場做出判斷不遲。
除了以上幾個門派,姜珝唯一在乎的便是公輸家。
公輸仇這個老頭與墨家有仇,姜珝既然拉攏了墨家,就無法拉攏公輸家,只能等戰爭結束之後再做分曉。
至於其他諸如名家、小說家之流,姜珝還真沒有放在眼裡。
醫家傳人端木蓉則是加入了墨家,若能拉攏墨家,便也算是拉攏了醫家。
而姜珝本身算是兵家,但卻推崇雜家思想,日後成皇,自會融合百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諸子百家這邊接下來只需慢慢安排,不難打入其內部。
至於對七國的佈局……
趙國是姜珝的大本營,姜珝自會好好經營。秦國未來會統一天下,姜珝也事先與嬴政拉上了關係。
至於燕、齊、韓、魏四國,除了魏國的披甲門,以及即將結盟,又是第一個被秦所滅的韓國外,其他兩國可以暫時放一放。
楚國是姜珝接下來關注的重點。
無他,秦滅六國後,楚國是唯一一個有希望反抗秦國的勢力。
楚國項氏一族,即便在七國內,也極具影響力。項氏一族與秦國的王、蒙兩族一樣,都是兵家士族,只需亮出名頭,收攏舊部,轉眼間便可組建一支大軍出來。
楚國項氏一族無疑是姜珝未來的大敵。
即便姜珝提前舉事,推翻了秦國暴政,可項氏一族也絕對不會安分守己的過日子。
想到楚國,有一個人再次浮現在姜珝的腦海。
趙高!
這個未來執掌羅網的趙國人,若能與趙高聯合,配合衛莊的流沙,未必不能在秦時劇情發展時期,直接除掉項氏一族。
這件事很有可爲,只可惜趙高現在並未發跡,姜珝還找不到趙高此人。
未來的大計已定,姜珝再次將目光轉向眼前的敵人。
謀大事,光有遠見還不行。
佈局天下,但卻在大事未成之前被小人所害,那豈不是天下一等一的悲哀。
要說眼前的敵人,那可就多了。
在姜珝未降秦之前,嬴政很難容得下姜珝,來自秦國的壓力只是其一。
燕國、齊國兩國先後被姜珝攻伐,也未必不想除掉姜珝。
甚至就連即將結盟的韓國,國內也一定有想要除掉姜珝的勢力。
至於趙國內部,趙王和李牧目前是姜珝最大的絆腳石,春平君如今雖與姜珝同時支持公子遷,可一旦公子遷登位,春平君必然會與姜珝爭權奪利。
郭開乃反覆小人,雖然在‘禮物’的誘惑下,想要與姜珝將相和,但也仍需提防。
姜珝將自己未來所要做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敵人全部寫在一張白布上,細看半響,發現沒有什麼遺漏後,便將白布仍入火爐焚燒。
“唉!”輕嘆一聲,姜珝感到有些心累。
謀天下之路太難,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姜珝有時候也會感到分身無術,心力交瘁。
如今局面看似不錯,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暗箭射來,讓姜珝措手不及。
嬴政之前挑撥趙王調查姜珝,若非姜珝早有讓出饒安的想法,只怕趙王會在饒安查出許多東西。
接下來關於饒安的換防,姜珝也無法插手。
龐立雖是最合適的人選,又早已投靠娼姬,可娼姬能否說服趙王,趙王又能否信任龐立?
可不管邯鄲那邊最終如何商議,饒安換防已成定局。
“很多年沒有打仗了!”
若未來三年內,秦趙若真會交戰,那麼此戰便是姜珝再立軍功的機會。
距離姜珝上一次伐齊已過近三年,再加上三年之後秦趙之戰纔會爆發,這中間間隔六年,哪怕姜珝再立新功,也不會太過耀眼。
而姜珝卻可以藉助這一次的功勞,索要代縣作爲封地。
秦趙之戰前,趙王偃最好死去,他若不死,也要挑撥娼姬動手。
姜珝心下發狠,帝王路,容不得優柔寡斷,也容不得感情用事,擋在自己前面的人,必須一一除掉。
趙王偃就是第一個。
就在姜珝計劃如何挑撥娼姬除掉趙王時,韓國新鄭紫蘭軒中,流沙衆人再次聚在了一起。
流沙初次相聚時,韓非志得意滿,信誓旦旦的說出‘七國的天下,我要九十九’之言。
可今時今日,韓非雖依舊自信,但卻也被局勢壓迫的心力交瘁。
今日朝堂之上,秦國使者提出,秦王欣賞韓非才華,欲招韓非入秦爲官,從此秦韓交好,兩國永止兵戈。
不管嬴政是真心招攬韓非,還是想讓韓非入秦做質子,韓非都不得不入秦。
秦國勢大,韓國不敵。
趙國姜珝在韓宇和韓非之中選擇了韓宇,若要促成韓趙之盟,韓非必然要退出儲位之爭。
韓國內部,以姬無夜和張開地爲首的官員都不希望韓非變法成功,損害他們的利益,韓國如今也很難容得下韓非。
有以上三點,韓非入秦已是大勢所趨。
便是連韓非自己,如今都認爲自己入秦會比留在韓國更好。
至少韓非在秦國,還能對嬴政多加勸阻,避免秦國對韓國動武。
衛莊站在窗邊,冷眼看着韓非,冷冷道:“你真的決定了?”
韓非默默點頭,道:“大勢如此,入秦已勢在必行。不止是秦韓兩國,如今連趙國也牽扯了進來。”
紫女和張良聞言,皆是默然無語。
姜珝選擇了韓宇,若只是姜珝一人自然無妨,可姜珝將趙國拉上了,此舉便讓韓非再無緣儲位。
除非韓王一意孤行,非要立韓非爲太子,否則誰也改變不了趙國的選擇。
姜珝以讓出饒安爲代價,換來了出使韓國的機會,必然是與韓宇達成了一些交易。
畢竟趙國那邊,趙遷與趙嘉爭奪儲位也到了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