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

陳禹和楊素倒是都有些錯愕。

海洋,對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是陌生的。

華夏從炎黃開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陸地民族,對於華夏來說,更傾向於腳踏實地的向前走,而不是走向波濤洶涌、一切由天的蒼茫大海,所以陸上絲綢之路也會先於海上絲綢之路開通。

而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也並不是華夏主動的尋求和外界通過海洋進行貿易,而是因爲北方向西北去的道路都被封鎖,所以華夏只能通過這個方式向外拓展,乃至於通過這條道路來獲取財富、維持整個國家的運轉。

所以在楊素他們的心中,大海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內地人都沒有見過大海,所以他們不相信大海是一條可以讓他們順利通行的道路,反倒是認爲這是無法逾越的天塹。

這並不是因爲他們不相信大漢海軍的操船技術以及工部的造船技術,而是因爲他們並不瞭解海洋,所以他們不相信海洋和老天。

大海,作爲一個不錯的選項,卻被忽略了。

“運送糧草的船隊沒有必要直接橫渡南海,”李藎忱補充了一句,“只要能夠沿着海岸線南下抵達象林和盧容就可以,同時九真和交趾等處其實也都可以通過這種辦法把番禺郡的糧食轉運過去,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的糧食受到擾襲甚至被劫掠。”

交趾偏遠,每一車轉運過去的糧食都意味着背後有幾倍於此的消耗和十數人乃至於數十人的付出,一旦受到襲擾乃至於出現損失,等於這些人的付出和之前的消耗都付之東流,長此以往,尤其是在漢軍還不能掌握整個交趾和林邑控制權的情況下,這種損失一多,就算是大漢再富足,也承受不住,更何況大漢還不能用盡全力,北方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宇文憲。

而相比之下,從海上如果順風順水的話,不但路上的消耗會減少,而且還能從根本上避免糧食被劫掠的可能,並且沿着海岸線南下,也能夠避免上次海軍登陸象林時候遇到的大風雨導致的迷航,畢竟運送糧食的船隻,無論是船體結構硬度還是適航性上,都不能和專門打造的海軍戰船相比。

“臣會盡快落實此事。”楊素果斷的說道。

“告訴李詢和羅毅,朕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留給他們蕩平南方,而且就算是朕有時間,南方天氣詭變,誰也不知道老天會不會看着我們把這一場戰鬥進行下去,因此能夠儘快就儘快。”李藎忱補充一句。

“臣遵旨!”

看着楊素等人離開,李藎忱輕輕呼了一口氣。

至少南方的戰局還沒有淪落到真的無可挽回的地步,甚至一切都還在大漢的可掌控範圍內。初次遇上這樣的對手,會有一些小挫折也在情理之中,李藎忱倒是並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每一場戰爭都會順風順水,只有多經歷挑戰,才能鍛鍊將領們的應變能力和決策能力。

畢竟之後等待大漢的戰爭,還多着呢,其中也少不了和諸如林邑人這樣異族的戰鬥。

大漢現在的兵法謀略實際上都有一些侷限性,就算是武聖孫子也無法料到世上還會有那麼多的戰法,尤其是隨着火器的列裝,大漢算是逐漸邁入熱兵器時代,之前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思路就應該進行改良了。古人的作戰思想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後的現代也是有參考和學習的價值的,因此作戰思路只是改良,而不是丟棄。

這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引導大漢的將領們去做的。

諸如把目光從陸地轉移到海洋上。

看着楊素等人的背影,李藎忱相信剛纔自己的一番提點,楊素等人應該會有所領悟。

李藎忱喜歡任用和提拔年輕人,並不僅僅是因爲他自己也是年輕人,更因爲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更強、也更傾向於革新。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只有年輕人才能更快的摒棄傳統的思想,去努力接受新的事物。

缺少的經驗可以繼續培養,但是缺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就沒有辦法培養了。

這一次南方之戰,李藎忱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控制南方,而在於讓大漢軍事系統進行一次從上到下的磨合,在這之前,大漢的軍隊雖然軍規嚴格,但是組成卻怎麼看都有些混亂。

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歸屬於不同的隊伍,而李藎忱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將對自己隊伍的歸屬感轉變爲對整個大漢軍隊的歸屬感,之後更方便李藎忱進行軍隊制度的改革和軍隊的調動。

另外火槍在大漢軍隊之中的列裝意味着漢軍將士必須要儘快接受這種新鮮事物,並且學會如何和火槍手配合作戰。沒有什麼比來一場實際的戰爭更能夠起到這個作用的了。

相同的道理也體現在陸軍和海軍的合作上。

這些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合作,將會加深各個兵種對於自己工作和職責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完成協同作戰。

協同作戰,這就是李藎忱之後留着對付宇文憲的撒手鐗。

同時通過這一場戰爭,也是爲了讓南中、嶺南各部儘快的融入大漢軍隊,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雖然保持有漢軍的編制,但是更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這樣會給動亂埋下隱患,只有讓這些軍隊徹底融入漢軍的體系之中,才能確保他們和漢軍一樣忠誠於大漢,而不只是忠誠於他們的酋長或者某個將領。

大漢的軍事體系是整個大漢制度之中最先進行改革的,但是當時受制於現實需求,改革進行的實際上也不算徹底,歸根結底現在大漢還是奉行的各個將領統帶自己的兵馬的政策。

這種從先秦時期就延續下來的政策,在東漢末年達到全盛,朝廷的軍隊幾乎都變成了將領的私兵,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保證的是將領的忠誠,只要將領們忠誠,士卒也會忠誠,反之亦然。

而朝廷對軍隊,實際上是沒有多少掌控能力的。

到了南北朝時期,隨着世家的崛起,將領們也就變成了世家之中的將門,對於軍隊的掌控只多不少。

朝廷可以隨意調動將領,但是不能調動將領麾下單獨的哪隊士卒。

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陽差錯第四章 桃源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尾聲 江山如畫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該萬死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完本感言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二零六五章 勾結密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二五三章 擴大範圍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
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陽差錯第四章 桃源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尾聲 江山如畫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該萬死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完本感言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二零六五章 勾結密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二五三章 擴大範圍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