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當人子

第102章 不當人子

或許,作爲上層的劉備本意是好的,安置大量自中原地區而來的流民,不僅僅能夠增加吳郡人口,流民之中的人才會爲吳郡帶來大量的技術。

技藝高超的匠人、經驗豐富的老農以及一些沒落的寒門士子等等,這些都會推動着相對落後的江東之地產生全方面的進步。

人口融合,文化碰撞,技術改革……

從長遠來看,這對於江東之地有着數不盡的好處。

只是倘若一味地給予,這反倒會成爲江東的動亂之源。

沒有人會願意看到外來者輕易得到本土人都難以得到的東西,繼而產生敵視衝突……

且外來者所輕易得到的東西,也不會珍惜,反而漸漸或會產生一種理所當然,繼而非但不會推動吳郡的進步,反而會導致成爲尾大不掉的牛皮癬。

或許劉備看不到這麼遠,但對於李基而言,即使不通過“計謀模擬器”推演,這等狀況已然見過了太多太多了。

看着陷入深思默然的劉備,李基並沒有出聲打擾,而是一邊品嚐着瓜果點心,一邊放空着自己的大腦。

倘若僅僅只是治理一郡之地,以着李基如今的能力而言並不算難,難的是需要爲吳郡後續的開發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並且爲了避免有所疏漏,李基在處理重大政務之事都會不時動用“計謀模擬器”推演,這讓李基亦感覺到頗爲疲憊。

‘等吳郡走上正軌之後,大量瑣碎政務還是需要想辦法下放,得找個老實人分擔……’

李基嚼着瓜果,享受着甘甜的汁水在口腔之中爆開之餘,暗暗地琢磨着。

一時加班個一頭半個月,李基還能接受,一直都這樣,李基絕對受不了。

李基可不想成爲事必躬親的諸葛孔明,最後活生生地累死自己,反而還導致其餘文臣沒有足夠地磨鍊自己,等諸葛孔明死後連個扛把子都找不出來。

‘沒錯,到時候我就跟主公說是爲了磨鍊同僚,絕對不是單純的偷懶……’

‘只是,冤大頭……咳……老實人往哪裡找?’

一想到這個問題,李基就覺得一陣頭疼。

賈詡那個老滑頭可絕對不是什麼老實人,指望他能夠勤勤勉勉地處理大量繁瑣政務,李基還不如想想怎麼找外援更靠譜。

而在這個184年的時間,孫策都僅僅只有9歲,周瑜與孫策同年也是9歲,武侯諸葛亮只有3歲……

李基所熟知的不少賢臣名士,別說是握緊毛筆,很可能連奶瓶都還抓不穩。

“子坤遠慮,不無道理。”

劉備悠悠地長嘆了一聲,然後說道。“幸有子坤提醒,否則備定會釀成大禍,後悔莫及也。”

“爲主公查漏補缺,本就是基的本職。”李基答道。

“子坤,只是對於流民如此嚴苛,恐怕亦會使流民有所不滿吧?”劉備問道。

李基搖了搖頭,道。

“不,主公,流民本就是一無所有,所以只要能得一時溫飽,對於流民而言都會心生感激。因此安置流民之初制定嚴苛要求,流民們非但不會不滿,反而會讓本土百姓心生平衡。”

劉備點了點頭,已然是大體明白了李基對於流民嚴苛的用意所在。

並且劉備設身處地考慮一番,對於流民而言本就是失去了一切纔不得不爲了活命離鄉背井。

很多時候,流民爲了謀得一時溫飽,賣兒賣女,甚至是易子而食都不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背上官府的借貸?

活着,纔是流民們追求的第一需求。

只是,劉備的神色依然多有不忍地說道。

“只是流民餘後半生耕耘所得,都將不得不用以償還借貸,又與行屍走肉何異?備又談何是爲了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努力?”

李基笑着說道。

“主公,所謂借貸,一則是爲了平衡本土百姓與外來流民之間的衝突;二則亦是爲了安置流民之時恩威並施,使之不敢認爲所得一切皆是理所當然,以至於懈怠懶惰;三則嘛……”

“須知真正的債主乃是主公一人罷了,主公若有仁心,他日找些合理由頭便可免去一部分。”

“如此一來,安置的流民心中更有盼頭,且對於主公想必也會更加感恩戴德。”

劉備聞言,神色可謂之大喜過望,方纔發現李基這看似嚴苛的安置流民之法的用意之深。

如此安排下來,非但可以將本土百姓與外來流民的衝突消弭,亦會使安置的流民不敢懈怠懶散,更重要的是劉備掌握着流民們的借貸,也能隨時通過那些借貸施以恩德。

隱隱之間,劉備甚至看到了在這麼一種體系之中,存在着一條由上而下,劉備可以掌控着所有百姓的線。

劉備激動地開口說道。

“子坤當真是治國之才,備今生之大幸,唯有得子坤輔之。”

“主公過譽了,此間亦有主公之賢明,否則計策再妙,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李基開口答道。 畢竟,倘若李基的主公從劉備換做袁術,這一計策再妙,袁術看着都只會覺得煩悶,大體只會說上一句:

李子坤,看好咯,魚肉百姓什麼的,哪裡需要這麼麻煩,看我加稅加稅再加稅就完事了!

如若是換做缺糧的曹操,說不準在曹操眼中就沒有流民,那不是一個個行走的軍糧嗎?

速速入吾糧倉,資吾大事!

說到底,此刻安置流民的一切花費都是吳郡官府兜底,也是吳郡七成世家的底蘊在兜底,所欠的借貸完全就是劉備管理流民的一把刀。

警醒着那諸多初入吳郡的流民,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劉備完全可以憑藉着借貸合理合法地全部收回。

“主公,唯一的問題則是此法不宜由主公提出……”李基提醒了一句,道。

即使此法有着種種好處,但是明面上卻是對流民相當嚴苛的,若是劉備主動提出的話,必然會有損劉備的仁德之名。

“亦不可由子坤提出。”劉備補充地道了一句,刻意也想要維護李基的名聲。

“只是,如此一來主公麾下有足夠身份提出這一政策之人……”

李基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後與劉備對視了一眼。

武將無須考慮,必然是需要由文臣提出。

劉備如今麾下真正的文臣唯有三人:李基、賈詡、簡雍。

排除掉李基,那麼就只能在賈詡和簡雍之間選擇。

“不如就讓憲和提出吧。”劉備琢磨了半晌,開口道。

畢竟相對於賈詡,劉備顯然對簡雍更爲熟悉與瞭解,這一次略微委屈簡雍,今後再想辦法補償就是了。

李基搖了搖頭,道。“不,主公,我提議還是由賈文和提出較爲妥當。”

“不妥,文和亦是溫潤君子,且對子坤有大恩,如何能使之委屈?”劉備皺着眉拒絕道。

李基緩緩地解釋道。

“常言道:舉賢不避親,此實乃對吳郡百姓益處良多之策,一時的委屈算不得什麼,再者衆人皆知憲和乃是一實誠人,平日又兼缺乏急智,縱使自稱提出此策,亦會讓世人懷疑。”

“相反,文和素來多謀,且與其餘武將亦不甚熟識,提出這等嚴苛毒辣之策亦會讓人覺得頗爲合理。”

劉備依然還有些猶豫。

“主公今後對文和多加補償一二就是了。”李基勸道。

“也罷,那便由子坤告知文和了,若是文和不願,亦不能強求之。”劉備說道。

李基笑眯眯地說着。“主公放心,文和必然願意。”

而後,第二天,劉備爲此特意召集麾下文臣武將進行會議,商討了安置流民之法。

賈詡當即提出了那等嚴苛毒辣的安置政策,頓時就惹來了關羽、趙雲、簡雍的異議。

只是,在劉備與李基都已經意向一致的情況下,賈詡輕易就看似強勢地說服了衆人,在會議上通過了此策。

會議結束後,賈詡匆匆就先一步走了出去,緊跟其後的李基險些抓都抓不住。

“文和,稍等,稍等……”

李基一路小跑地追了上去,這才勉強攔住了賈詡,道。

“文和,我可是難得才尋了這麼個機會,讓你合理正當地提出毒計,也好讓今後你縱使再施毒計,主公亦會多加體諒於你,伱不請客道謝也就罷了,爲何急去?”

“好你個李子坤,得了便宜還賣乖?”

賈詡沒好氣地道了一句。“我剛剛若是走慢半步,非得被關羽、趙雲等人攔住,屆時如何能走脫得了?”

“再者,今後若是我於大街之上被流民敲了悶棍,你負責否?”

李基笑着說道。“負責,負責,我負責爲你養老就是了。”

“不當人子。”

賈詡拂袖道了一句,就想再度開溜。

吳縣一時半會是不能待了。

賈詡清楚李基絕對會大肆宣揚是賈文和提出的此策,繼而在維護劉備名聲的前提下,可以迅速開始真正推動流民的安置落戶。

對於名聲,賈詡自然是不甚在乎。

但是賈詡擔心自己再留在吳縣,說不準走到大街上都得被哪裡冒出來的流民套着麻袋就打,甚至演變成什麼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都不是不可能的。

(本章完)

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39章 上架感言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48章 李基論戰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77章 沙盤推演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51章 最後的計謀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7章 錦衣潛行第244章 縱橫司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163章 許文第89章 斬草除根?第34章 火攻奇襲?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64章 “毒士”賈詡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244章 縱橫司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245章 冤否?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97章 請君入甕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20章 美人計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106章 夜襲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8章 大興,大興第80章 往吳郡第7章 毒士???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88章 封賞官職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34章 火攻奇襲?第24章 意在萬世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239章 威與德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46章 夜襲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09章 少年郭嘉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172章 想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47章 虛實之計第207章 師出有名
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39章 上架感言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48章 李基論戰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148.第148章 我可是李子坤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77章 沙盤推演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51章 最後的計謀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7章 錦衣潛行第244章 縱橫司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163章 許文第89章 斬草除根?第34章 火攻奇襲?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64章 “毒士”賈詡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244章 縱橫司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211章 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245章 冤否?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166章 家國之事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242章 太平清領書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25章 僅剩七日第97章 請君入甕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20章 美人計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29章 子坤,你怎麼看?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106章 夜襲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8章 大興,大興第80章 往吳郡第7章 毒士???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88章 封賞官職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34章 火攻奇襲?第24章 意在萬世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239章 威與德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46章 夜襲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209章 少年郭嘉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172章 想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47章 虛實之計第207章 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