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安置流民

流民涌入的數量,大大的超乎了呂鵬的預計,一個安穩的太平世界,在這亂世,在流離失所百姓的眼中,那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故土難離,祖宗家園難棄,在生存面前,全部變得不那麼重要。於是,不論是青州還是周邊的縣份,幾乎所有的流民百姓都向潞縣涌來。

這其中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其他各地方官府的推波助瀾。

流民,永遠是各個地方官府頭疼的大事情,在這個積貧積弱的時代,地方政府既沒有能力賑濟,更沒有能力去安置,爲了自己地方的暫時安定,各個慵懶的官員,就決定以鄰爲壑,將流民驅趕出自己的管轄之地,然後樂得一個眼前太平。

潞縣的縣城內,每日裡涌入來的流民不計其數,這些流民拖家帶口,要吃要喝,都需要呂鵬等兄弟們,竭盡安排。

一張佈告,在縣衙門的照壁上張貼,一個縣衙的小吏,站在一張桌子上,面對着人頭聳動的流民,正在聲嘶力竭的念着佈告上的內容:“潞縣鹽場,需要勞力一萬,整修鹽場鹽池,每日工錢三十錢,日落繼付,鹽場鹽池建成之後,優先向建設鹽場的丁壯承包,以每石食鹽七十錢計量收購,有願意者立刻到東面文書處簽訂契約。”

立刻一羣百姓擁擠到東面的文書面前,紛紛簽字畫押。

又一張新鮮的佈告張貼到照壁上,一個小吏再次跳到桌子上,對圍上來的流民大聲念着佈告上的消息:“縣衙門現在公佈招工消息,從明天開始,從縣衙到鹽場,修建一條直道,需要人工五千,按照土方結算,有意者,請到西面的文書處報到。”

於是立刻又有一羣流民,涌向西面的文書處。

又一張佈告張貼上牆,一個小吏聲嘶力竭的宣佈:“有沒有人會縫紉,裁剪?呂家軍需要定製一批衣服,現在徵集會縫紉裁剪的女人,計件工資,只要你會手藝就成。”

“會木工鐵匠的,請到這裡來。”又一個小吏站在桌子上,敲打着自己手中的雲板,招募着各種手藝人。

泉州流民王東揹着老孃,拉着老爹,在招工的人羣裡擠來擠去,尋找着合適自己的工作。

流民王東有這個正式的名稱,還是得益於當初小的時候,在主子家中,給主子家的小公子做了幾年書童。雖然沒少吃苦捱打,但王東有心,在當書童的時候,上心偷學了不少文字學問,於是悄悄的給自己起了一個正式的名字,不像村子裡其他的孩子,落生之後,就被阿大啊二的叫,要知道,請有學問的人起名字,是要花錢的,而當時百姓已經窮得家家揭不開鍋,哪裡還有這一筆錢財?

結果就這樣艱難的日子也好景不長,一夜間黃巾亂起,王東的家主瞬間被滅,要不是自己揹着老孃拉着老爹躲得快,自己也難免遭殃。

等到黃巾軍過去,再回老家時候,卻已經是房倒屋塌,青壯被裹挾一空,老弱被殺死在溝渠,村子已經變成一個人間地獄。

不過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主家人已經死絕,原先那些土地已經成爲無主之地,再也沒有高昂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地租。於是爺兩個就在燒燬的家園上草草的搭建來一個草寮,然後挑選最肥的土地耕作下種。

隨着時間的推移,原先逃散的村民也慢慢的回來一些,讓這個小村子慢慢的有了點生氣。

結果好景不長,張舉叛軍帶着烏桓人劫掠幽州青州徐州,泉州也被攻破屠戮,王東再次拖家帶口的逃難。叛軍和烏桓人消停了,官兵又來了,要去圍剿盤踞泉州的叛軍,結果叛軍沒剿滅,卻先對這個小村下手,搶掠財物,殺光見到的百姓以冒充軍功,要不是王東一家恰巧在地裡幹活,也不能躲過一劫。

官兵去了,土匪又來了,土匪倒是沒有殺人,只是拿走了他剛剛收穫的一點糧食,一家辛苦轉眼蕩然無存。

沒辦法,一家只能成爲流民,但官府卻將所有的流民驅趕出境,若是敢再回去的,當場格殺。

王東一家只能漫無目的的四處流蕩,最終聽說潞縣縣境安定,也不驅趕流民,還能給予做工安置,於是王東這批流民就涌入了潞縣。

一進潞縣,立刻就感覺到與衆不同,沿途房舍雖然依舊破爛,但沒有了煙火焚燒的跡象。百姓行走於途,也不見驚慌恐懼。大片的土地裡,有無數百姓在翻動準備耕作。時不時有一小隊一小隊的官軍路過,他們不但不與搶掠驅趕,反倒竟然爲流民讓路。見到軍隊當地百姓也不躲避,反而會互相熱情的打招呼。這樣的境況完全出乎了流民們的意料之外,於是大家滿懷對潞縣太平的憧憬,來到了潞縣縣城。

一進縣城,城門洞裡的幾個官軍上來詢問了大家的來處,簡單的搜檢了大家攜帶,見沒有什麼武器等犯禁的東西,就讓大家進城,而且還好心的指點潞縣招工的地方。

“爹,我決定,我們應募鹽場做工。”王東觀察了一陣之後,擠出熙熙攘攘的流民人羣,對身邊的老爹說到。

老爹當時臉色就慘白了:“可不敢做鹽戶啊,我聽說那些鹽戶非常慘的。我們還是找個其他的活計先安穩下來吧。”

原先鹽戶的悽慘是遠近聞名的,現在大家對鹽戶簡直就是談虎色變,那是火坑,怎麼能跳進去呢?

王東卻搖搖頭,勸着老爹:“潞縣規定,土地優先分給當地百姓,我們這些外來流民是不能分得土地的,其他活計都是短時間應急的,工做完了,我們還要流離奔波,但按照官府佈告,鹽戶卻是可以先做工,然後優先承包鹽田的,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了自己一塊穩定的生計,不必再四處奔波,還有一點,現在佈告上說,煮鹽,官府按照一百五十錢的高價收購,那個什麼未來的鹽田曬鹽,按照七十一石的價格錢收購。按照當初鹽戶煮鹽,丁家只有五十錢算,這其中還是有些利潤的,爲了長久計,兒認爲還是應募做鹽戶的好。”

王東是讀過書的,在見識上還是比其他的人遠一點,因此這股流民就無形中,以王東爲頭目了,各家家主聽到他這麼說,也就紛紛點頭。也開始盤算王東所說的得失。

事情明白的擺在這裡,大家已經厭倦了流離失所,能有如此強軍保護下的安穩世界,誰還願意再顛沛流離?

既然決定留在這裡,當然就要選擇一個穩定的職業謀生。大家期盼的土地,暫時官府還只照顧當地的百姓,不對外來的流民承包,那大家就要退而求其次了,尋求一個穩定的工作來賺錢養家餬口,也是必須的道路方法。

於是紛紛勸解老爹:“他爹,王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既然我們流離到了這裡,不想再走,那我們就要找個安穩的營生,再者,爲看現在的縣老爺對鹽戶似乎也沒有強迫的意思,大家都是自願,大不了我們看到煮鹽曬鹽不賺錢,我們再離開就是了,也不打緊的不是。”

最終老爹沒拗過兒子和一起來的鄉親,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點頭答應:“那就看看再說吧,反正我聽那念佈告的老爺說,承包鹽田的事是以後的,現在整修鹽田,不過是做工賺工錢罷了,就幹着看看吧,實在不行,棄了工再走就是了。”

得到老爹的同意,王東代表身後一羣隨着自己的流民,在招募鹽戶的文書面前報名。結果報名的人實在太多,文書登記忙不過來,於是等待焦急的王東就討要過簡牘毛筆,自己直接填寫了自己這些人的名字登記。

看到王東流利的書寫着大家的籍貫姓名,當時讓站在一旁一個白袍的文士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對着王東問道:“你還識字?”

這年代,知識是大家氏族掌握的獨享專利,在流民裡能有識字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這的確是一個出奇的存在。

王東就對這個文士躬身施禮,謙虛的回答:“小時候給人家做書童,偷偷學的,倒是不入老爺法眼。”

那個白袍文士就點點頭:“你確定你要應募做鹽工?”

王東就點點頭,將自己的想法判斷說了。

這個文士邊聽邊點頭,然後感嘆道:“難得有你這樣明白人,好了,我的鹽場正缺識字的人蔘與管理,如果你願意,我將聘請你成爲鹽場書錄,每日一百錢的工錢,如果你做的好,工錢還可以增加,你看如何?”

一聽這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王東立刻跪倒在這文士面前連連感謝,那個文士就搖搖手:“感謝我沒用,什麼事情還需要你好好幹才成,明日你就隨鹽戶隊伍去鹽場吧,記住,好好的表現你的才華,表現你的能力,潞縣,需要有能力的人,不管他是氏族出身還是庶民出身。”然後也不理感恩戴德的王東,就帶着幾個隨從樣子的人,急匆匆的走了。

王東看着遠去的那個文士的背影,不由自主的問身邊那個招工的文書:“此位老爺是誰?”

那個文書就笑着道:“也算你運氣,碰上了貴人,那位便是我們潞縣真正的主人,我們的主公呂鵬。”

第196章 突襲第798章 漢中到手第290章 進駐昌黎第009章 桃園結義沒有俺第094章 風車的力量第450章 曹操出兵第715章 狹路相逢第812章 戰爭中的經濟學第822章 佔領印度吧第252章 夜訪第165章 治理方略2第510章 與曹操的談判第259章 戰略方向第396章 圖謀天下第384章 壯士斷腕第249章 獨佔幽州第231章 善後事宜第009章 死不改悔的關羽第042章 攪鬧法場第296章 整肅會議第827章 劉備的興旺第159章 兄弟團聚第660章 聯合艦隊的增援第423章 呂家軍,進攻——第530章 突襲第516章 混亂的局勢第467章 對田豐的處罰第776章 衆志成城第170章 囂張第421章 兩軍遭遇第736章 漢人的變化第003章 穿越套路之不要劉備第739章 草原的野望第012章 牛人小弟第364章 趁亂出擊第482章 人頭補貼第692章 局勢鉅變第544章 徐晃的窘境第324章 混亂局勢第896章 司馬懿的戰略第918章 文武之別第911章 拼死抵抗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323章 戰爭復古第614章 藉口來了第232章 利益交換第481章 置換土地第216章 收不來活的 那就收死的吧第324章 混亂局勢第685章 輕取河陽第543章 翼州刺史徐晃第903章 孫權的秘密第001章 穿越套路之張飛第301章 穀賤傷農第799章 因失望而拒絕投降第102章 打斷腿的溫馨第250章 焦頭爛額第574章 大鍊鋼鐵第910章 破釜沉舟第703章 無奈殺民第236章 加強軍備第819章 龐統的用兵辦法第179章 預謀反撲第765章 馬岱的見地第355章 噩耗飛傳第424章 向前 向前第635章 孫權來訪第673章 直接反正第929章 多路進攻第048章 兄弟再見第013章 張飛對習珍第558章 我最佩服的是我第605章 對待徐庶的方針第173章 溫暖趙雲第466章 趙雲功過第712章 對比實力第172章 慘狀第879章 徐晃的戰爭結束了第237章 對世家的政策第498章 馬踏青苗第911章 拼死抵抗第364章 趁亂出擊第397章 堆積如山的問題第258章 四面皆敵第455章 安定任丘第913章 困難重重第558章 軍事演習第637章 共贏的盟約第860章 遭遇埋伏第676章 搶徐母第677章 一路向北第705章 殘暴百姓第211章 婉兒丟了第499章 我做得你做不來第594章 深深的失望第762章 君臣對答第335章 賣別人的土地第216章 收不來活的 那就收死的吧第765章 馬岱的見地第437章 前赴後繼
第196章 突襲第798章 漢中到手第290章 進駐昌黎第009章 桃園結義沒有俺第094章 風車的力量第450章 曹操出兵第715章 狹路相逢第812章 戰爭中的經濟學第822章 佔領印度吧第252章 夜訪第165章 治理方略2第510章 與曹操的談判第259章 戰略方向第396章 圖謀天下第384章 壯士斷腕第249章 獨佔幽州第231章 善後事宜第009章 死不改悔的關羽第042章 攪鬧法場第296章 整肅會議第827章 劉備的興旺第159章 兄弟團聚第660章 聯合艦隊的增援第423章 呂家軍,進攻——第530章 突襲第516章 混亂的局勢第467章 對田豐的處罰第776章 衆志成城第170章 囂張第421章 兩軍遭遇第736章 漢人的變化第003章 穿越套路之不要劉備第739章 草原的野望第012章 牛人小弟第364章 趁亂出擊第482章 人頭補貼第692章 局勢鉅變第544章 徐晃的窘境第324章 混亂局勢第896章 司馬懿的戰略第918章 文武之別第911章 拼死抵抗第339章 篝火下盟約第323章 戰爭復古第614章 藉口來了第232章 利益交換第481章 置換土地第216章 收不來活的 那就收死的吧第324章 混亂局勢第685章 輕取河陽第543章 翼州刺史徐晃第903章 孫權的秘密第001章 穿越套路之張飛第301章 穀賤傷農第799章 因失望而拒絕投降第102章 打斷腿的溫馨第250章 焦頭爛額第574章 大鍊鋼鐵第910章 破釜沉舟第703章 無奈殺民第236章 加強軍備第819章 龐統的用兵辦法第179章 預謀反撲第765章 馬岱的見地第355章 噩耗飛傳第424章 向前 向前第635章 孫權來訪第673章 直接反正第929章 多路進攻第048章 兄弟再見第013章 張飛對習珍第558章 我最佩服的是我第605章 對待徐庶的方針第173章 溫暖趙雲第466章 趙雲功過第712章 對比實力第172章 慘狀第879章 徐晃的戰爭結束了第237章 對世家的政策第498章 馬踏青苗第911章 拼死抵抗第364章 趁亂出擊第397章 堆積如山的問題第258章 四面皆敵第455章 安定任丘第913章 困難重重第558章 軍事演習第637章 共贏的盟約第860章 遭遇埋伏第676章 搶徐母第677章 一路向北第705章 殘暴百姓第211章 婉兒丟了第499章 我做得你做不來第594章 深深的失望第762章 君臣對答第335章 賣別人的土地第216章 收不來活的 那就收死的吧第765章 馬岱的見地第437章 前赴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