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

茌平,因地處茌山之平陸而得名。

如今,關中地區還沒有經歷南北朝、隋唐時代的大開發,黃河也就不像宋朝以後那麼災害頻發,黃河兩岸的土地都異常肥沃,因此才造就了兗、冀二州的富庶。

漢代的黃河,在茌平這裡兜了個半弧,河水流速相對較緩,地處河灣,依山傍水的茌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民間自然也很富庶,繁華處,全不在濮陽、鄴城這樣的大城之下。

當然,劉岱選擇在此地屯兵,並不是因爲貪圖享受,而是這裡有充分的地利可以利用。

黃河是第一重屏障;就算守不住,還有堅城可依;茌平不是戰略要地,城池算不上多堅固,不過不要緊,縣城之南還有茌山可以作爲第三道防線。

王羽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連續突破這三道防線。再說,王羽來了,曹操也不可能幹看着,即便他真像王彧說的那樣,有圖謀自己的意思,也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袖手旁觀。

以自己的身份名聲,曹操要真的那麼做了,肯定會被朝廷公卿視爲卑鄙小人,被天下人唾棄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曹操若是真的不來幫忙,自己也不會死撐着不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憑自己的身份名望,捲土重來的時候,曹操的死期就到了。

有了這樣的萬全之策,劉岱表現得自然很從容,等他從袁紹那裡接到最新的情報之後,更是徹底的放下了心事。

每日裡,臨時府邸中都是高朋滿座,峨冠如雲的盛大景象,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趁着秋光正好,衆人把酒臨風,縱論天下大事,好不快活。

依稀間,頗有幾分去年在酸棗時會盟時的盛況。

“哈哈哈哈,難怪,難怪,吾道王羽怎麼突然轉了性,岱公和孟德兩路進逼。他竟然遲遲不應!廣平戰得如火如荼,張燕就擒,只在朝夕之間,他也只是坐視!原來卻是被一路敗軍給牽制住了,如鯁在喉。不得不苦,真是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啊!”

聽罷鄴城來使的密報,劉岱笑得酣暢淋漓,心曠神怡。

他移兵北上之初,本還有些擔心,怕王羽蠻不講理的衝殺過來。兵兇戰危。王羽那蠻子又兇得很,任防線再多,再堅固,也難保沒有萬一。自己這萬金之軀。若是稍有損傷,豈是王羽一命可以彌補的?

不過,王羽雖然沒有進兵的意思,但斥候也帶不回清河境內的確切情報。

王羽把所有輕騎都當斥候來用了。在饑民中,還混了不少探子。清河雖大。卻也架不住這種無孔不入的反偵查手段。劉岱的斥候,多半都是一去不回頭,少數機靈的都是見機快,沒深入,這才保住了性命,但帶回來的情報,自然也沒多少價值。

懸而未決,有時候比看到敵人殺到面前還可怕。這段時間,劉岱表面從容,但私下裡卻是提心吊膽的,稍有個風吹草動,他就覺得一陣心驚肉跳,日子很是難捱。

現在,王羽的舉動有了合理的解釋,他終於可以開懷大笑,舉觴暢飲了。

“正如岱公所說,想那王羽自恃武力、智謀,兇橫霸道,結果此番武不能掃平張頜的數千殘軍,智亦算不到岱公仗義出手,主持公道,到頭來落得個進退維谷,被四面合圍的境地,真是可嘆復可憐吶!”

說話的是個二十來歲,長相頗爲儒雅的年輕人,因爲年紀太小,在滿座名士中,顯得頗爲乍眼。不過,只看他能緊接着劉岱說話,就知道,此人的身份頗不尋常。

“孔才這番見識卻是差了。有道是:樹德莫如滋,雲疾莫如盡,正是除惡務盡的意思。那王羽上欺天下,下欺黎民,凌辱諸侯,與國賊相勾結,可謂: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如此之人,若除了,吾等只有歡喜讚歎的份兒,又何談可憐可嘆之說呢?”

“文祖公高才!好一個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一語道盡了吾等士子心中之憤,天下蒼生之恨吶!”

說話之人上了些年紀,但嗓門卻很洪亮,一番話說得正氣凜然,擲地有聲,當即贏得了一片叫好喝彩聲。

“不過,孔才說的倒也沒錯,王羽此子雖然作惡多端,但終究是未受聖人教化之故,其本心倒也不差,只是不通禮法,行事太過急躁罷了。若是能及時回返正途,得到岱公的指點糾正,亦不失爲棟樑之才,由此而言,確實可憐可嘆啊。”

先前說話那老者恍然大悟,捻鬚嘆道:“原來如此,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孔才的見識,卻是高了老夫一籌,不愧是邯鄲劉氏的麒麟兒啊。”

“不敢,不敢。”劉劭趕忙起身辭謝:“小子妄言,文祖公不怪,劭已是惶恐,如此謬讚,實令劭愧不敢當吶。”

劉岱見狀,擺擺手道:“文祖公一身正氣,孔才見地深遠,正合孔子說的老尊少慧之言。岱與諸位聚會於此,爲的是商議天下大勢的走向,找出由亂返治的辦法來,各位還是暢所欲言纔好。”

“岱公說的是。”名士們紛紛附和,又是引經據典的一陣互相吹捧,好半天才回到了正題。

實際上,名士聚會,多半沒什麼正題。論國家大事,通常就是找個罪魁禍首來罵,早些年罵外戚,近些年罵的是宦官,去年前年罵董卓,現在罵王羽。

好像只要罵的足夠精彩,文采飛揚,就能把這些被他們認定是罪魁禍首的國賊罵死,進而拯救朝廷一樣。

王羽跟董卓當然不一樣,但如果想罵人,理由總是找得到的。名士們都是心生七竅的飽學之士,想尋些錯處來罵還不是輕而易舉。何況,王羽也確實有諸多可恨之處,跟劉使君的關係又很差,不罵他罵誰?

“可惜曹孟德膽魄差了點,若是他鼓起勇氣,長驅直入,岱公統帥大軍爲後進,說不定現在兇頑已經就擒了,真是可惜。”

這話劉岱愛聽。

實際上,聊城離平原沒多遠,也就二百多裡地,王羽在聊城沒有駐軍,只放了一支斥候隊,大軍到了後,已經聞風而逃了,曹操若是膽子大點,現在至少也能攻到博平、靈縣一帶了。

若是那樣,自己率大軍過河,六萬大軍,一前一後,浩浩蕩蕩的殺過去,王羽豈能抵擋?可惜曹孟德私心太重,窩在樂平不動,前鋒不動,自己自然也不好出兵,以免失了身份。

想到這裡,劉岱謂然一嘆,對國事之艱難,又有了新的感觸。

“那王羽不敢來,曹孟德又不敢去,這局面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文祖公,也就是名列八廚的王考表現的最爲激動,只見他一臉悲天憫人的表情,大聲說道:“兵者,兇器也,聖人尚不得已方用之,刀兵一動,生民皆苦,偏偏這些人爲了自家的野心,不知收斂,可恨吶,可恨!”

衆人一陣欷歔,正待出言附和時,卻聽得廳外一陣紛亂,正面面相覷間,卻見得一名親衛急匆匆的闖了進來,氣喘吁吁的稟報道:“主……主公,青,青州軍南下了!”

“什麼?”如有一陣寒風吹過,一陣看不見的戰慄席捲了整個廳堂,衆人都是大吃一驚。

王考本來手拂長鬚,慷慨陳詞,吃了這一嚇,手上不知不覺的用了力氣,將他好生保養的長鬚拽下了十多根,卻恍然不覺。

劉岱更是目瞪口呆,跌坐於地,心中千念百轉,卻說不出話來。

王羽怎麼就來了呢?這人是傻了麼?看不出自己擺出的這個互爲犄角的必殺陣型嗎?

“青州軍現在何處?”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緣故,劉劭表現得很鎮定。

“前鋒已至博平,正向聊城進發!”

“呼!”衆人齊齊的呼出了一口長氣,不用擔心了,去聊城,目標就是曹操了,茌平這邊只要把握好救援的時機就可以了。

擡手在額角擦了擦,劉岱重新跪坐起身,沉聲喝令道:“傳孤的命令,讓劉何、侯音二將提高警惕,嚴密監視青州軍動向,一旦有所發現,速來回報與孤。”

“喏!”親衛應諾一聲,又等了片刻,見劉岱沒有繼續發令的意思,倒退着走到門口,這才快步離去。

鬧了這麼一出,衆人也無心繼續高談闊論了,畢竟戰爭就在眼前。別看王羽娶了個才女,有個堪稱當世大儒的岳父,可那人就是個蠻子,跟他講理能講得通才怪呢。

名士們交頭接耳的低聲討論着,話題離不開那幾個:王羽爲什麼明知山有虎,還偏偏跑到聊城來了?在衆人早先的分析中,王羽要找個目標來各個擊破,明顯應該去找袁紹纔對,而不是找劉岱這個助拳的拼命。

更重要的是,如果王羽真的去打曹操,這邊救還是不救?

不救的話,曹操被擊敗,劉岱也沒法獨善其身,只能灰溜溜的逃跑,等着袁紹和王羽之間分出勝負,徹底淪爲龍套。

救,能打贏嗎?劉岱有那個膽魄嗎?這都是問題啊!

怕什麼來什麼,酒宴散去不久,前方再次傳來了新的情報,青州軍的前鋒過聊城而不入,長驅而進,兵鋒直指樂平的曹軍!

劉岱肝都在顫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浮出了水面,救還是不救?()

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第75章 順風順水四零八章 胃口極好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四七七章 高唐得勝山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二六四章 陣曰玄襄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第53章 波瀾猶未息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雄關名虎牢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
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第75章 順風順水四零八章 胃口極好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一一六章 動亂將起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四七七章 高唐得勝山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二六四章 陣曰玄襄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第53章 波瀾猶未息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雄關名虎牢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