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

王羽當然不是真的光看熱鬧,實際上,接下來的戰略,他早就和賈詡商量得差不多了。

看似複雜的局面,其實可以簡單化來考慮,這幾次大規模的軍議,主要還是想通過軍議,檢驗一衆少年英傑的成色。

通過連場軍議,對帳下羣英在軍略方面的實力,有了比較全面的判斷。

魏延主張展開速攻,不等周邊諸侯做出反應,就把呂布消滅掉。這樣,就可以避免其他諸侯的干涉了。

諸葛亮認爲穩紮穩打纔是王道,以壓倒性的勢力讓呂布認清楚現實,向王羽低頭。

兩人一個更看重眼前,劍走偏鋒;一個更看重大勢,步步爲營。孰優孰劣不好說,反正相當有特色,個性分明。

魯肅也是個文中人,他的思路和諸葛亮差不多,算是不謀而合;支持魏延的潘璋則是自己沒什麼主意,純粹瞎起鬨;趙雲、馬忠偶爾插一句,都能切中要害,卻沒有整體思路;徐庶看起來倒是有了些想法,只是一開會他就忙着勸架,有意見也沒空表達。

至於龐統,這老實孩子的性格雖然已經在改善了,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起來,這隻雛鳳想要鯤魚化鵬,直上雲霄,還需要點時間。

衆人說的都有道理,但和王羽所想卻有些差距。

首先是諸葛亮的主張。諸葛亮思路清晰,面面俱到,他的計劃中,幾乎不存在破綻,各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只要各環節都不出問題,就能收穫最終的勝利。

所以王羽才用中央計算機來比擬他。若只論思維的縝密性,別說魏延,就算賈詡和田豐也稍遜他一籌。

他的問題也同樣來源於此,他的計劃越嚴密,容錯率就低。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別說敵人,就算自己人,也有可能搞出點計劃外的問題出來。而在諸葛亮的籌劃中,是沒有這些意外存在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少年諸葛亮身上有。在歷史上同樣存在。就拿最出名的街亭之戰來說,諸葛亮就沒準備後備計劃。

他分兵四出,以馬謖牽制魏軍主力,其餘各部四下攻略,想要完成整體目標。必須每支偏師都能達成目標才行,只要有一環失敗,就會滿盤皆落索。

按照王羽的推演,別說馬謖註定守不住街亭,就算能頂住,諸葛亮的計劃也很難成功。以弱攻強,還擺開堂堂之陣?除非全軍上下集體爆發纔有可能。

何況現在的諸葛亮年紀太小。頭腦是足夠強了,但在人心世故方面的造詣還差了點。暫時,頂多只能當個參謀用了。

再說魏延,他的策略不是沒有道理和實現的可能。但風險確實太大了一些,稍有不諧,就有可能成爲中原大戰的導火索,將青州捲入全面的戰爭。

按照王羽的評估。呂布雖然被曹操算計了,損失了一定的實力。但其戰鬥力應該沒有大損,因爲他最重要的兩支主力部隊並沒遭受多大損傷。

呂布仰仗的主力部隊,其實就是兩營兵馬——他自己率領的主力騎兵部隊和以高順率領的陷陣營爲主力的步兵部隊。

在丁原時代,幷州騎兵一度達到了五千之衆。後來呂布近乎完整的接收了丁原的實力,投靠西涼軍後,卻屢受壓制,騎兵部隊的規模開始縮水。

經歷了洛陽的變亂,以及與西涼軍的兩年鏖戰之後,這支騎兵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了四千以下。不過,要是有誰因此而小覷了這支兵馬的戰力,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河東的多場戰役之中,西涼衆將都以優勢兵力與呂布對戰,但只要這支主力騎兵出現,不管帶兵的是誰,帶了多少兵,帶的是什麼兵種,都只有避其鋒芒的份兒。

當初張濟就是不信邪,從魯陽北上,試圖和西涼主力分進合擊,攻打洛陽,結果五千精銳全滅在幷州狼騎的鐵蹄之下。若非如此,曹操攻南陽也不會那麼順利。

也正是因爲幷州狼騎取得的一次次勝利,才使得王羽對這支騎兵垂涎不已,挖空心思的想把呂布的實力給全盤接收了。

用賈詡的話來說,在呂布問題上,王羽表現很不理智,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

高順的陷陣營,同樣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幷州軍打的幾場硬仗之中,都有這支部隊的身影在活躍着。

或者牽制敵軍主力,給騎兵部隊營造戰機;或者趁着敵軍的注意力放在主力騎兵身上,突施奇襲;獨當一面的機會也不少,表現同樣精彩絕倫。

就拿呂布攻東郡這一仗來說。

曹操的本意是要捨棄東郡的,不過爲了吸引呂布的注意力,他給下達給留守的夏侯惇、程昱的命令是敵前撤退。也就是等呂布深入東郡,離洛陽足夠遠了之後,才能展開撤退行動,在那之前,是不能讓呂布看出來意圖的。

這當然不太容易,爲此,曹操事先找了個由頭將荀彧調去了濮陽,就是爲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

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夏侯惇在呂布主力抵達燕縣,距離濮陽還有一天路程的時候開始撤兵,做出放棄濮陽,退守鄄城的姿態,吸引呂布急行軍,失去與洛陽方面的聯繫,爲南陽的奇襲部隊贏得戰機。

他的目的達到了,結果卻未如事先的預計,因爲高順的陷陣營出現了。

高順的陷陣營是與呂布的騎兵主力一同行動的,知道呂布的部署後,包括王羽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爲呂布可能是想穩紮穩打,同時保持對南陽曹軍的防範。誰也沒想到,真正展開奔襲的不是騎兵,而是步兵!

就在夏侯惇離開濮陽一天左右路程,正打算按照計劃,以疑兵虛張旗號,退向鄄城,繼續吸引呂布的注意力。自己則率領東郡的主力部隊退往定陶時,高順出現了。

一日夜狂飆了上百里,在夏侯惇最鬆懈的一剎那,出現在了後者面前!

突襲戰!夏侯惇差一點就全軍覆沒了。

也就是留守鄄城的程昱見機夠快,以疑兵打着青州軍的旗號趕往戰場,令得高順驚疑不定,不敢放手追擊,否則曹軍就要損失一員大將和一名重要的謀士了。

這是這場戰爭中,呂布軍唯一的亮點。可就是這一個亮點,使得天下羣雄無人敢就此輕視呂布,視其爲無物。就算是有勇無謀,但只要勇力強悍到一定程度,也足以令得智謀黯然失色。

經歷了這一戰。陷陣營的詳細資料,終於無法保密了,王羽也得見這支傳奇部隊的真容。

按照漢朝正規的編制,一營部隊就是兩千人,到了漢末,各種制度都已敗壞,軍制也無法獨善其身。陷陣營的實際兵力。也就是一千來人,隨打隨補充,多的時候一千一二,少的時候只有八百。

最讓王羽感到驚奇的還是這支兵馬的兵種構成。聞名後世的陷陣營,竟然是一支輕裝步兵!

陷陣營的戰鬥力很強悍,而且經常承擔攻堅的任務,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這都應該是一支重裝步兵纔對。

拿王羽自己的部隊來說,羽林軍就是輕裝步兵。以槍矛兵爲主戰部隊,其他兵種輔助。陣列而戰,羽林軍發揮的威力更大,但若說到攻堅,還是以重裝步兵爲主力的泰山軍更強。

陷陣營卻顛覆了這條常識,不過想想高順奔襲夏侯惇的那一仗,王羽也是釋然。

若是重裝步兵,再怎麼也不可能達到這種行軍速度。徐晃的作戰風格,也被譽爲長驅直入,不過,徐晃擅長的不是遠距離奔襲,而是在戰陣上的直來直去,無所畏懼,難以阻擋。

重步兵是註定了不可能在機動力和其他兵種比肩的,除非丟棄盔甲,輕裝上陣。

可問題是,陷陣營不光是在追擊夏侯惇那一戰中展現了超強的機動力,在幷州軍的歷次戰役中,高順經常率部與騎兵主力齊頭並進。

呂布軍就像是一柄三叉戟,呂布和高順是矛,張遼是盾,高順能與主力騎兵並行,獨擋一面,顯然,戰鬥力不是唯一的理由,超強的機動力纔是決定性的因素。

得到的情報越多,越詳細,王羽就越不想以武力解決呂布軍的問題。

一來以呂布軍的強悍,急切之間未必能拿得下對方,就算打贏了,也很難留下那兩支機動力超強的主力,此外,更重要的是,王羽捨不得。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武力解決呂布軍,頂多能收降一個張遼,高順可是個寧死不屈的主兒!小說裡的呂布倒是很容易屈服,可王羽遇見的這位呂奉先卻是個名副其實的絕世驍將,讓他屈膝投降?可能嗎?

書上說,呂布在曹操面前兩度求告,要曹操把捆他的繩索鬆一鬆,這就是他求饒的證據。可很少有人想過,曹操爲什麼不敢給呂布鬆綁?

如果在五步之內,呂布暴起傷人,搏命一擊,曹營中誰能擋其鋒芒?

武力解決呂布的最佳結果就是收服一個張遼,而按照王羽的設想,卻有可能照單全收,這一進一出的區別可不是一般的大!

衆人的理論和設謀各有特色,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閃光點,總體而言,王羽是滿意的。不過,諸葛亮、魯肅太穩,魏延太急,都沒能與他的思路相契合,多少讓他有些失望。

倒是趙雲等武將本來就是將才,而非帥才,很少從全局考慮,倒是不足爲奇。

不過沒關係,時間還很多,大可從長計議。

這般想着,王羽清了清嗓子,輕喝一聲:“都吵夠了沒有?”

說來也怪,諸葛亮和魏延就像是前世的冤家對頭似的,饒是徐庶如何勸說,也壓不下二人。而王羽一開口,就言出法隨般的,把一羣少年全都給鎮住了。

“某等孟浪,請主公恕罪。”前一刻還張牙舞爪的魏延、潘璋老實了,訕訕轉過了身。魯肅等人自然也不敢託大,紛紛拱手爲禮道罪。雖然諸葛亮還有些不平之氣,但少年同樣也低下了頭。

整個世界頓時安靜了下來,徐庶長長的吁了口氣。

“文長、文珪要戰……孔明、子敬要緩……子龍……”王羽倒也沒有罵人的意思,而是用最簡練的語言,將衆人的爭議做了個總結,然後他頓了頓,看向衆人,沉聲發問:“還有別的意見嗎?”

衆人都有些拿不準他的意思,一時也是面面相覷,只有賈詡面帶微笑,有會於心。

半晌無人應答,王羽眼露失望神色,嘆口氣又問:“真沒人了?”

少年們都有些不安,同時也很疑惑,主公這樣說,難不成是真有什麼疏漏之處嗎?

眼見場面冷了,徐庶嘴脣微動,正要開口,不防身邊風聲微動,竟是有人搶在了他前面,定睛看時,搶答者不是龐統還有哪個?

帥位上,王羽眼中精光一閃,看着靦腆的少年拱手爲禮,略帶侷促的說着:“統有一策,但時機尚未到,須得旬月之後,方見分曉。”

“好!”賈詡一拍大腿,高聲道。

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第39章 雄關名虎牢第13章 莫問女兒心第68章 下次長進點六五六章 異變陡生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第70章 英雄誰屬三七一章 小鎮殺機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第73章 一計不成第40章 重賞值萬金八六三章 呂布的執念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第96章 一戰定河東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七一四章 正名之戰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14章 槍出猛虎嘯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第19章 暗流涌動時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八百章 鬥智鬥力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第52章 煊赫洛陽城第64章 公平一戰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第36章 梟雄劉玄德第9章 亂世之梟雄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第7章 一諾千金重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
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第39章 雄關名虎牢第13章 莫問女兒心第68章 下次長進點六五六章 異變陡生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第70章 英雄誰屬三七一章 小鎮殺機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第73章 一計不成第40章 重賞值萬金八六三章 呂布的執念一八二章 勇不可當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第96章 一戰定河東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七一四章 正名之戰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14章 槍出猛虎嘯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三五零章 驚魂落雁谷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第19章 暗流涌動時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八百章 鬥智鬥力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第52章 煊赫洛陽城第64章 公平一戰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第36章 梟雄劉玄德第9章 亂世之梟雄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第7章 一諾千金重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