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

王羽開始詳細說明,衆人也不再做出提醒或疑慮,一時間都忘了目前的境況,認真聆聽並思考着,這些源源不斷的新概念、新名詞。

偶爾有發問,也只是因爲理解不能,需要時間思考或者更直白的解釋。

沒辦法,王羽的思路是他結合前後世幾千年的經驗、教訓,然後參雜以自己的所思所想,即便對後世的人來說,可能都要想想才能理解,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可不是一般的匪夷所思。

青州的文武們多有才智高絕之士,在王羽麾下任事已久,仍然會覺得他的想法天馬行空,難以琢磨,包括公孫瓚在內的幽州衆將都是比較純粹的武人,理解起來自然會更爲困難。

簡單來說,王羽的定北策並不複雜。首先要趁着幽州大戰的勢頭,一路打到塞外去,將損失慘重的鮮卑人趕遠,擊垮聚居地離漢境太近,一直陰魂不散的烏丸人,然後派遣武將、官吏,以漢官的身份,胡酋的方式來統治並約束牧人,以達到消弭北疆之患的目的。

之前他傳書趙雲,提及在草原築城的構想,就是他這定北策的具體實施步驟之一。

草原人也有類似城鎮的聚居地,即所謂的單于庭或王帳。

在漢匈大戰之前,匈奴人的王帳設在龍城,當時的草原霸主冒頓規定,每年正月,各部首領須小會於單于庭,舉行春祭;五月,大會龍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八月,大會滯林,課校人畜。

正是由於這些措施,才爲這個新建立起來的奴隸制國家的鞏固創造了有利條件,形成了強有力的統治網絡和向心力,對剛從戰亂中恢復不久的中原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王羽的築城設想。就是以此爲模板構思出來的。

“城池首先起到的是軍事據點的作用,有堅城可依,就算只有一兩千守軍,也能擋住數萬胡騎很長時間。確保了安全,就可以儲存物資,有了物資,就可以在城池周邊召開互市。用草原上的緊俏物資吸引牧人,達到控制並統治牧人的目的。”

王羽的思路很明確,他就是要讓漢軍建的城,取代單于庭。

牧人們沒什麼信仰,每個部落的風俗也有所不同,冒頓、檀石槐這些人之所以能一呼百應。將牧人們召集起來,主要還是因爲他們抓住了牧人們的心理和需求。

草原人南下寇邊的最大的動力,就是生存,單于們做的,無非就是順水推舟的引領他們。

塞外的環境太差,產出又太少,牧人們不光吃不飽飯。一年到頭都吃不到幾次鹽。另外就是寒冷,每個冬天都是一次嚴酷的考驗,一旦遭遇大風雪,一個部落便有可能就此消亡。

所以,就算明知不是漢軍的對手,牧人們也會雄赳赳、氣昂昂的南下侵攻——反正也是死,要是在漢境撈一把,能活着回來。未來幾年的生活都會變得相當舒適。草原統治者的區別,無非是誰能更好的整合草原的力量,更有效率的組織搶劫罷了。

說到底,是爲了活命。

王羽並不是第一個意識到胡人需求的人,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可以用交易甚至歲賜的方式。給胡人指一條活路,省得他們沒完沒了的騷擾邊境。

那就是與和親並稱的懷柔政策——互市。

“送了女人,就有了親戚關係,再給胡人足夠的糧食。讓狼吃飽了,就不會傷人了?”

王羽面帶譏嘲神色,冷笑有聲:“不得不說,朝中的智者們太過天真,太過一廂情願。和親的事姑且不論,提出互市想法的人,也只有本意是好的。他不瞭解胡人的制度,那是一個比中原世家制度還要嚴苟的制度,上位者肥腸滿肚,底層貧民飢寒交迫。互市或賞賜再多,最後也都會落入胡酋們的口袋裡,於事何補?”

提出互市的人無疑很有眼光,他看到了問題的根源,並提出瞭解決方法。想着就算不能讓胡人感恩圖報,有了活路的牧人們對南下拼命的熱情也會下降。

道理是有的,可他錯就錯在把胡人看成了一個整體,忽略了統治者和貧民的區別。

連中原的高位者,都對百姓視若草芥,對草原上的部落首領、單于們來說,牧人就是野狼,死一批很快就會再生出來一批,就算來不及生,也可以在廣袤的草原上拉些小部落來補充,爲了讓他們有動力咬人,沒必要將他們喂得太飽。

“胡酋們不用親自上陣搏命,他們是野心家,考慮的只有自家的得失,互市、和親、恩賞都只會助長他們的野心,讓他們以爲可以用部落和牧人博取更大的利益。邊患不止的癥結,其實就在這裡。”

“定北策正是因此而設!”

釜底抽薪,這就是王羽的想法。

他認爲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矛盾並非不能調和,癥結在於草原上的那些野心家。他的對策就是和中原爭雄一樣,先設法把這些野心家解決掉,然後取而代之。

城池除了確保安全,還能儲存大量物資,藉此展開互市。

這和後世所謂的歲賜不盡相同,以那種自己以爲是恩賜,對方看來是求和的姿態和胡人做交易,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完全就是一廂情願,人傻錢多。

而在征服對方之後,以統治者的姿態給些好處,那就是施捨了,是拉攏人心的手段。正如後世所說,官府做壞事,那是理所應當,要是偶爾開眼,做點好事,那就是青天大老爺了。

人性中本來就有很賤的一面,而胡人更是賤中之賤,王羽的策略是很有針對性的。

“時間再長一點,就可以根據各部的表現,劃分等級,挑選一部分人出來,提高他們的待遇,比如進城過冬……長此以往下去,胡人就會慢慢的受到城內漢人的影響。憧憬並嚮往漢人的生活方式,更努力的表現,奉獻忠誠。”

“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漢軍就算是真正在草原上紮下根,可以將統治鞏固下去了。到了那時,塞外的城池不但不會拖累中原,說不定還會有些盈餘。畢竟草原上也不是一無所有,牛馬牲畜在中原也是很緊俏的物資……”

“將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中原甚至可以如臂使指的調動草原的力量,對更遠的敵對勢力進行打擊,以胡制胡,將大漢的疆土不斷向外開拓。直至世界的盡頭!”

王羽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卻沒人叫好。他的思路太快了,衆人還在思索築城的利弊,互市的可能性,他已經將話題說到開疆拓土的環節了。

聽到這裡,衆人對他的平北策都有了初步的認可。可行性到底如何還在其次,但大夥都能確認,這不是開玩笑或者安慰人的託詞,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設想出來的長久之策。

鹽、糧食、還有在遼東一帶新興的商品茶葉,都是在中原,至少在青州不算多珍貴,在草原上價比千金的東西。而牛馬牲畜。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民生中,都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如果以這種方式展開,草原上的漢軍就不再只有消耗,不屯田也能自給自足。

“這想必就是君侯說的經濟、軍事兩方面的羈絆了,那文化什麼的,想必就是對華夏衣冠的認可了。不過。經有一事不明。”

“但講無妨。”

沉默半晌,單經緩緩開口,直接提出了疑慮:“君侯的志向,不僅僅是爲了消除邊患。而是爲了向外開疆拓土,而且採取的是逐層推進的方式,以胡制胡,這些孤懸塞外的城池既是邊疆的前哨,也是前進的基地,只是……”

嘴角抽搐着,單經這一問顯然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君侯欲以何人率軍出塞?若是心腹嫡系,未免會分薄經略中原的力量,若非心腹,君侯……就不怕尾大不掉麼?”

其他人都沉浸在王羽描繪的前景當中,單經卻沒忘,王羽以平北策示衆的初衷是勸慰公孫瓚,喚起後者求生的念頭。

結合這個初衷,王羽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他這是想讓自家主公承擔守城、開拓的任務啊!

是流放?單經不認爲王羽有必要兜這個圈子。更何況,以公孫瓚的本領,和在草原上的威名,只要王羽不食言,軍事援助和物資輸送都跟上,搞不好,真的會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來。

這樣一來,在北疆就會出現一個和青州若即若離的勢力,和王羽一直以來極力削弱世家豪強,不肯分封疆土給部下,以免出現小諸侯國的作法,就互相矛盾了。

事已至此,幽州軍也沒什麼可失去的了,若能以此激起主公的鬥志,救他於生死邊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若是現在活下來,將來再被人兔死狗烹,那就太悲哀了。

所以,一想通此節,單經便毫不避諱的提了出來。

“當然不怕。”王羽回答得很乾脆:“我不但希望大哥擔起這個重擔來,還希望大哥爲天下人做個表率,將這項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大計推行下去,就此成爲定例呢。只怕大哥不肯屈就,不能重振威風,何來尾大不掉之憂?”

“表率?大計?”王羽的思路跳躍得太快,又把單經給搞暈了,“君侯的意思,經不明白。”

王羽微微一笑,提示道:“單將軍莫非忘了,先秦時代,商、周天子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嗎?”

“商?周?難道君侯是要……”

“分諸侯,建領地,以中原爲主幹,殖民地爲枝葉,重現春秋列國,百家爭鳴之盛況!”

PS:差點忘了今天是平安夜,小魚給大家道一聲:聖誕快樂~9

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第100章 烽煙處處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第84章 再連一環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謀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九三七章 勝亦難欣然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第81章 月夜私會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第20章 一喝退千軍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三七五章 求穩亦不得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七零六章 所謂霸氣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第91章 兵臨城下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
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第100章 烽煙處處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第84章 再連一環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三六五章 太史慈之謀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九三七章 勝亦難欣然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第81章 月夜私會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第20章 一喝退千軍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三七五章 求穩亦不得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七零六章 所謂霸氣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第91章 兵臨城下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