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亂世之梟雄

河內軍營。

中軍帳內的氣氛頗有些古怪。

王匡躺在榻上,雙眼緊閉,人事不知。不過,依照醫者的說法,問題倒不嚴重,只是心力消耗過度,情緒起伏也太大太頻繁,這才暈倒,沒大礙,只要靜養些時日,就會恢復如初。

聽了醫者的診斷,所有人都鬆了口氣,王羽更是在心中長嘆了一聲。

從他請戰開始,局面一直都在掌控之中。利用王匡和韓浩的爭端,他因人制宜,充分發揮,順利達成目的,若不是那位蔡伯父干擾,他甚至連指揮權都弄到手了。

他回來的也正是時候,剛好趕在張濟軍出現之後,有了張濟軍的來了又回的反常行動爲佐證,他手裡那隻黑耳朵的說服力自然大增。

局勢在預計之中,言辭也是有的放矢,王羽的計劃正在一步步的實現。唯一出乎他意料的,就是王匡的暈倒。

前世的王羽更習慣獨來獨往,算計人心,也只從完成任務的角度出發,感情這種東西,一直都是摒棄在外的。

請戰之前,他意識到形勢的危機,心中更是戰意沸騰,完全就沒考慮親情因素,結果將老爹刺激得病倒。饒是心志堅定如他,此時不免也感到有些愧疚。

當然,如果事情重來一遍,他依然還是要那麼做,頂多就是在回來報功的時候,儘量委婉一些。

王羽請戰之前,就已經深思熟慮,在河陰走過一遭之後,對戰局更是瞭然於胸。沒有他的存在,在鐵桿保皇黨王匡的指揮下,不肯退縮的河內軍,只有覆滅一途。

想必老爹自己所期望的,也不是那樣的結局吧?

王羽的表演天賦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這是僞裝潛伏的必要技能。因此,他心裡雖然千念百轉,但卻絲毫沒有訴諸於外。

因此,帳內的另幾個人看到的,只是一個擔憂父親的孝子。不過,在場的人沒一個是笨蛋,王羽表現得越平靜,他們就越能感受到平靜外表下,那深不可測的一面。

有張有弛,因人制宜,殺伐果斷,梟雄之姿。這就是于禁的觀感。

以他的身份,能進入中軍帳,完全是因爲王羽的主張。于禁明白,這是主公已經將自己視爲心腹的表示,他很清楚接下來王羽要做什麼。

掌兵權,摧強敵,就這麼簡單,就這麼霸氣!

有勇無謀?不,只是主公的本領太大,因此信心十足罷了。

至於其他……如今,亂世之象已顯,帝國光輝不再,只有梟雄,才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老主公的抱殘守缺是不合時宜的,主公的判斷纔是最爲英明的。

蔡姓老者的觀感則比較複雜。

他與王家是世交,早在少年時,兩人便已相交莫逆,兩人的前途大相徑庭,但某些地方卻很相似。王匡老來得子,他則老來得女,若不是當日他的諫言觸怒靈帝,被髮配出京,輾轉流落至吳郡,以兩家的交情,恐怕早就成就秦晉之好了。

此次他奉旨返京,聽聞王匡屯兵河內,故而過洛陽而不入,渡河拜訪故友,欲再續前緣。卻不想一提此事,王匡便愁眉不展,哀嘆連連,備言兒子王羽懦弱無能,恐辜負老友一番美意。

蔡老聞言,也是躊躇不定。

他自己爲人豁達,倒是不在意這許多,問題在於他那位掌上明珠。

琰兒素有才女之名,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即便在人才衆多的吳郡,也是傳爲一時美談。雖不至心高氣傲,但對夫婿的期待總是要高一些,一個膽小如鼠,才氣全無,只是長相還湊合的少年,恐怕……

不過,世事無常,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變化中,蔡老親眼所見的,分明就是與老友描述完全相反的一位少年英雄。

勇!請戰出擊,潛入敵營,刺將脫身……此乃大勇!非蓋世豪傑不能爲也。

智!身爲當世大儒,蔡老已經意識到了,當日王羽請戰說的那些話,都是有的放矢,自己那位老友最是忠君不過,那套說辭,分明就是量身定做的。此外,王羽還利用了王匡和韓浩的矛盾。

智慧,在這些細節中一展無遺。

才,能說出大漢養士四百載,仗義死節的話來,縱然不是滿腹經綸之士,也不可能僅僅是個武夫。若是自己的夙願能夠達成,後漢書中,必有此句的重重一筆!

如果他日王羽也能功成名就,這個歷史片段必將成爲千古美談!

大智大勇,才德兼備,對王羽,蔡老是越看越愛,越看越對眼,到得後來,完全就是老丈人看女婿的架勢了。

當然,想要成就這段佳緣,還得先說服琰兒才行,而且,此事可能還會有些麻煩……

住進軍營這段日子,家裡那幾個僕人沒少在女兒面前說閒話。蔡老知道那些人的心思,他們不看好王匡,更不看好王羽,只盼望着早日進京,跟着小姐嫁入豪門,好享受榮華富貴呢。

自己那個女兒很有主見,性情也是外柔內剛,一旦她已經有了成見,就算把王羽的事蹟都擺在面前,恐怕也……

蔡老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女兒反駁自己的情景:

勇?女兒不喜歡武夫,更喜歡才子;智?賣弄心機,心術不正,豈是好人?才……父親,這句話不會是您自己杜撰的吧?若是他真有此才華,且容女兒考校他的詞賦如何?

當然,百行孝爲先,如果父親有命,女兒無有不從……

棘手,相當棘手!

蔡老眼中的喜意斂去,皺起了眉頭。自家女兒可不是任由自己擺佈的嬌小姐,須得想個萬全之策出來纔好,可是,這種事可不是自己的長項啊。

相對於老丈人式的糾結,在場的最後一個重量級人物,心思就單純多了。

對郡兵統領方悅來說,這兩天發生的事,除了不可思議,還是不可思議。他很能理解王匡的感受,若是易地而處,說不定他也會暈過去。

不過,作爲一名純粹的武將,方悅有個好習慣,那就是想不通的事就不去想,先解決最緊要的事情纔是正理。

他輕咳一聲,打破了帳中的靜默。

“蔡中郎,王公子,現在說這些話可能有些不合時宜,不過,末將還是想提醒王公子,西涼兵馬隨時會捲土重來,若不抓緊機會撤兵,恐怕……”

王羽劍眉一軒,直接反問道:“撤兵?方都尉想撤兵?”

“……”沒想到被王羽這麼幹淨利落的給堵回來,方悅當即就是一滯,隨即他面色有些漲紅,語氣也變得更加強硬起來。

“不是末將想退兵,而是王使君早就有了退兵之意,敵衆吾寡,敵強我弱,有韓別駕的兵馬在,戰局尚可勉強維持。現在韓別駕已經……早在張濟進攻之時,王使君就已經有所決斷了,現在西涼軍暫退,不正是……”

“方都尉差矣!”王羽毫不客氣的打斷了方悅的話。別說退兵與他的既定策略不符,就算相符合,這個時候也不能任由方悅發揮,否則主導權就會落在對方手上。

“此一時,彼一時,父親之所以在張濟進攻時萌生退意,只是因爲西涼軍出奇兵,我軍準備不足,有遭受優勢敵人兩面夾擊的危險。既無勝算,自然當以全師爲上。可是現在,敵我形勢已經分明,董卓被我刺傷,西涼軍必來報仇。因怒而興師,乃是兵法大忌,我方有備而戰,敵則倉促而來,以逸待勞,敵軍雖多,又何懼之有?”

這時代,能熟讀春秋的武將,就已經算是文武雙全了。方悅自忖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不過,他畢竟只是個武將。王羽的口才,能讓當世大儒都爲之驚歎,方悅又豈是敵手?

他幾句話就被王羽給繞暈了,別說反駁,想順着話茬往下說都困難。

不過,方悅只是口才不行,腦子還是很清楚的。

什麼有備無備,因怒興師他扯不清,他只知道,牛輔是張濟的上司,手下的兵比張濟更多更強,河內軍連一個張濟都打不過,對上合兵一處的西涼軍,結果,還用說嗎?

打仗這種事,終究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

辯兵法策略辯不過也不要緊,再換個話題就是了。

方悅斜睨王羽,冷着臉說道:“王公子張口刺殺,閉口割耳,但末將卻有一事不明,公子可否爲末將解惑?”

王羽從容一笑:“但說無妨。”

“董賊爲何不在洛陽城中,突然出現在河陰姑且不論。不過,耳朵長在腦袋上,王公子既然能割董賊的耳朵,想必就能割到董賊的腦袋。末將只是奇怪,公子到底在什麼樣的情形下,完完整整的割了只耳朵下來,卻沒傷到董賊的性命呢?”

一邊說,方悅還一邊比劃着,“正面對敵?公子用的卻是什麼招式?又是如何在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的?據說溫侯呂奉先時常護衛在董賊身邊,莫非公子真有萬夫不當之勇,天下無敵?若不是正面對敵,那末將就更奇怪了,公子爲何趁機取董賊性命,以盡全功呢?”

方悅的質疑很犀利,連蔡老都從深思中驚覺,將注意力轉移了過來,面露狐疑之色。

方悅見狀,更加得意,他趁勝追擊道:“王公子,即便你沒真的刺到董賊,只是偵察到了河陰大營炸營的情報,那也足夠了,加上你昨日在營中制服驚馬之事,王使君想必也已老懷大慰,就犯不上再編造些……嘿嘿,你知道末將的意思。”

“方都尉說的不錯!”

“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證據,憑什麼……”

將爲軍之膽,主將昏倒不是尋常小事,軍中有點身份的軍將都來了。而郡兵的人數多,將校自然也多,這時見方悅佔了上風,也是紛紛鼓譟起來。

王羽冷目如電,在人羣中掃視而過,與他對視者,都感到心中震顫,後背發涼,不由自主的轉頭避開,或者低下頭去。

懾服衆將,王羽玩味的看着方悅,眼神犀利,直看得後者心裡開始發毛,方纔說道:“方都尉,你認爲我想冒功?”

“末將不敢。”方悅有些心虛,卻不肯示弱:“不過,公道自在人心,如果王公子不解釋清楚,誰知道事情到底如何呢?”

“也好,那我就解釋給你聽聽好了。”王羽從懷中掏出一物,隨手往桌案上一丟:“你且看看,這是何物?”

此時雖是正午,但帳內的人也很多,陽光被遮住了,因此顯得有些昏暗。然後,王羽丟出那物,卻劃出了一道光弧,衆人大奇,定睛一看,原來卻是一塊玉佩!

Ps.下午四時會有第二更,敬請朋友們期待,節日麼,總要慶祝一下,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團團圓圓,美美滿滿。最後,繼續三求,點擊推薦加收藏~

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第15章 權柄終在握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第73章 一計不成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第83章 神秘符印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二八八章 機不可失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第52章 煊赫洛陽城第72章 夜探皇城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
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五三四章 孔明議政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五六四章 峰迴路轉八四五章 形勢與變局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七零一章 震怖四方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第15章 權柄終在握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第73章 一計不成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六零五章 悽雲慘霧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四零九章 漢家多英傑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第83章 神秘符印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二八八章 機不可失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第52章 煊赫洛陽城第72章 夜探皇城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