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

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

位於范陽郡中心地帶的逎縣,在景帝時代,曾一度做爲匈奴降王陸疆的侯國而存在,現在卻是魏延麾下的隱霧軍的駐軍之所。

在幽州,公孫瓚和劉虞的勢力本就犬牙交錯,地方官員都是牆頭草,誰強就倒向誰,兩邊都不得罪。

公孫瓚此番興兵,來勢洶洶,身後又有青州的三路大軍撐腰,一路上自然沒什麼不開眼的人跳出來妨礙。本着擒賊先擒王的原則,公孫瓚也沒在這些人身上多費力氣,象徵性的徵發了些錢糧就過去了。

他的做法節省了不少行軍的時間,但同樣也留下了一定的隱患。特別是薊縣之戰後,集結起來的地方勢力聯軍被打散,有的不知所終,也有一些人回了老家。

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人不甘心失敗,回家後開始各種興風作浪,對公孫軍的後路造成了一定威脅。

鄒丹的兵力不多,圍城就已經很勉強了,一時無力應付這些騷擾者。等他和魏延取得聯繫,得知對方來增援後,就擺脫魏延,請對方幫忙清剿賊衆,穩定地方。魏延此來的主要目的就是這個,當然不會推脫。

他麾下兵力本就不多,再分兵就顯得太過單薄了,所以他將駐地選在了逎縣這個四通八達的地方,派出了大量斥候,何處有事,就向何處進兵。

而且逎縣距離涿縣也不遠,只有三四十里路程,若鄒丹的圍城軍發生變故,他也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於是,在十二月十五,也就是魏延剛剛接到王羽的急令,正覺驚疑不定之時,涿縣方面也傳來了另一個匪夷所思的消息。

“什麼?鄒將軍要撤圍北上?這是何故?”魏延驚的差點跳起來。

按照王羽的命令,于禁的羽林軍會以鞏固靈丘、廣昌的防線爲優先考慮。這個命令倒是不難理解,廣昌地處恆山東南,是太行八徑中,飛狐道的出口所在。

飛狐道,是連接河北平原和桑乾河盆地的一條捷徑,而在劉虞主政的幽州,桑乾河流域本就胡人的飲馬之所。

之前趙雲就是從飛狐道進入代郡,意圖遮斷鮮卑與劉虞的聯繫。當年張純勾結鮮卑、烏桓入寇,鮮卑人走的也同樣是這條捷徑。

現在王羽有了新的判斷,認爲鮮卑人有可能拋棄劉虞,大舉進犯,飛狐道的防禦就變得相當重要了。若是防禦不周,被胡騎通過飛狐道進入冀州,傾瀉而下直入空虛的冀州腹地,局勢很可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而羽林軍變更進軍路線後,輜重運輸就變得艱難起來。

田豐雖然在數日前就到了毋極,但他畢竟只是個人,兩郡之地撥亂反正,安撫地方,再加上給大軍運輸糧草這麼多事務壓在一起,沒亂成一團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再指望他在短時間內就做出成效,也實在太過苛求。

所以,羽林軍的進兵速度不會太快。

前鋒的紀靈本來已經到了唐縣,隨時可以進入范陽境內,但王羽命令一到,爲了搶先手,他又轉向北行,去飛狐道了。等於禁的主力到達廣昌,完成佈防,再分兵來范陽,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鄒丹若再一走,范陽境內就只剩了魏延的五百軍,要面對的卻是潛伏在暗中的大量敵人,還有麴義的三千精銳,這安定地方的任務還搞個頭啦?

“啓稟將軍,鄒將軍說前方急報,鮮卑三部會盟,並胡騎十餘萬,在居庸城一帶圍攻公孫將軍……形勢危殆,救兵如救火,他和薊縣的單將軍必須前往救援!”

“三部會盟?真的被孔明給料中了!”魏延聽得目瞪口呆。

王羽知道軍情變化極快,也沒指望自己在千里之外的遙控能如臂使指。所以,他下達給衆將的命令,都不是死命令,而是包括對戰局現狀,以及接下來的變化趨勢在內的整體分析。衆將都可根據自己的判斷,採取自己認爲合理的對策。

因此,魏延對命令的來由和始末並非一無所知。

現在的局勢,比諸葛亮預計的還要糟糕。諸葛亮預計的只是中部鮮卑和鮮于輔等人聯手對付公孫瓚,東部鮮卑與烏桓合流,進攻東線。在這個基礎上,王羽又做出了扼守飛狐道,加強漂榆津防禦的決策。

誰也沒想到,四分五裂的鮮卑人竟然重新集結了!

公孫瓚孤軍深入,正好撞進了敵軍的陷阱,而青州軍這邊,爲了策應公孫瓚的行動,軍力分散得很開,根本無法集中主力救援。鄒丹和單經自行去救的話,不管成功與否,劉虞的餘部都會死灰復燃,形勢一下子變得非常棘手了。

“事不宜遲,備馬!本將這就去見鄒將軍,與他當面分說明白!”

……

是夜,雍奴城內,徐晃的眉頭也皺成了川字。

搖曳的燈火下,單經的求援信顯得有些昏黃,連着字跡都帶上了一層血色,再加上字字泣血的內容,令得一向極有決斷的徐晃都是躊躇不下。

“先前牛氣哄哄的叫咱們不用去薊縣幫忙,像是防賊似的,現在又跑來苦求援兵,單經這廝真當別人是傻的麼?”李樂罵罵咧咧的說着。

胡才也是氣哼哼的:“救援?他說的倒是容易,弟兄們趕了幾千裡的路,剛喘上一口氣,又要急行軍去救人,他當咱們是什麼?六丁六甲的天兵麼?可以隨意召喚的?”

“公明將軍,絕對不能聽單經的!”

見徐晃遲疑不決,李樂不罵改勸,苦口婆心道:“主公信上說得明白,胡虜處心積慮,又有雜胡暗中窺視,咱們若是全師西進去居庸城,沒準兒就會被烏丸那些畜生抄了後路!漂榆津那裡已經屯了幾十萬斛糧食,要是有個閃失,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啊!”

胡才緊跟着附和道:“糧食還在其次,單經急紅眼,什麼都不顧了。他和鄒丹一走,薊縣和范陽就全空了,到時不管能不能救下公孫將軍,都很難退回來。咱們要是不動,多少還能接應一下,要是咱們也跟去了,就等着被人包餃子吧。”

關平也沉聲說道:“將軍莫要忘了,子龍將軍日前已經出塞,應該會識情況設法策應救援,我軍還是按照既定戰略,固守東路的好。一旦東路有失,被烏丸攻入冀州境內,截斷兩州之間的馳道,整個河北恐怕都會動搖。”

徐晃握着信的手緊了又鬆,鬆了又緊,最後輕輕放開,任由信紙落在桌上,長嘆一聲:“諸君所言,吾豈有不知,只是,只是……坐視友軍敗亡這種事,從未在我驃騎軍身上發生過,若是……晃此身此名不足惜,恐污了主公的一世英名吶。”

一聽這話,三名副將也不知道該怎麼接茬了。

比起魏延的爲難,徐晃的處境只會更艱難。魏延兵少,責任也輕,而徐晃負責的卻是整個東路。正如三副將提醒的那樣,一旦東路出事,別說北征大計,搞不好整個河北都會陷入危機,不能不謹慎從事。

另一方面,鄒丹只是通知魏延說自己要走,讓後者有個準備。單經卻是老實不客氣的直接求援,對徐晃來說,又成了個大難題,應也不是,不應還不是。

李樂跺跺腳,忿然道:“好好的齊頭並進戰略,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啊?都是……唔。”話沒說完,嘴就被胡纔給唔住了,但未盡之意卻是明擺着的。

公孫瓚爭強好勝,輕敵冒進,結果造成了現在的危局。

徐晃並沒追究的意思,這兩個出身黃巾的副將一向口無遮攔,卻沒什麼心機、城府,何況他們說的也是事實。

放下單經的求援信後,他一直盯着輿圖在看,良久,終於理出了些頭緒:“東路萬萬不得有失,這是先決條件,其次,幽州盟軍那邊,我軍也應儘量策應,若有可能的話,范陽的文長也需要援助……”

聽徐晃說第一句話的時候,三名副將臉色都是一鬆,等聽到後面,李樂和胡才已是面面相覷,相對沉穩的關平也露出了驚疑不定的表情。

“將軍,您不會是要分兵吧?”

臨戰分兵可是大忌,如果徐晃提到的這幾個地方都要顧及到,泰山軍的防線將會拉成一條長長的曲線,最後變成處處都能照顧到,處處都照應不好的悲劇陣型。

“分兵是必要的。”面對關平的質問,徐晃居然很坦然的點了點頭:“坦之,你先別急,你仔細看看輿圖,現在的形勢就是,除非我軍放棄北征計劃和幽州盟軍,大踏步後退,否則就至少要確保漁陽南部、拒馬河南岸,以及薊縣的安全……”

薊縣是幽州的中心,拿不下這裡,就無法控制幽州。漁陽、范陽是確保薊縣安全的兩翼,也是防止胡騎向冀州突破的前沿陣地,同樣不能有失。

“眼下我軍各部較爲分散,只能由我軍來擔起這個重任。”徐晃肅容道:“全軍西進自不可行,但對盟友的策應卻是義不容辭,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到兩面兼顧。”(。)

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第74章 高調潛入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第82章 靈帝秘寶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第46章 不負霸王名第53章 波瀾猶未息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義來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第52章 煊赫洛陽城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第27章 再會呂溫侯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三六二章 救星天降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四五六章 一語破迷津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第78章 真假難辨第92章 風火七星壇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
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第74章 高調潛入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二三六章 龍戰於洋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第82章 靈帝秘寶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三五六章 誤導和利用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第46章 不負霸王名第53章 波瀾猶未息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義來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第52章 煊赫洛陽城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第27章 再會呂溫侯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三六二章 救星天降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四五六章 一語破迷津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八二八章 陳琳獻策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第78章 真假難辨第92章 風火七星壇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