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

“嗚嗚……嗚嗚嗚嗚……”

還沒等王羽想好怎麼報復太史慈這個大嘴巴,連綿的畫角聲已經響徹了這方天地。

這不是催戰的號角,更像是這場大戰的前奏,聽起來淒厲而憂傷。號角聲隨着晨風一道,吹散了薄薄的晨霧,讓朝陽的光芒得以不受阻礙的照耀在大地上,視野變得越來越清晰,將雙方的軍容徹底展現在對方的眼中。

雙方的軍容都很齊整,以千計的戰旗被晨風吹動,獵獵有聲,與號角聲、風聲一起,匯聚成了一股決戰之勢,殺氣盎然!

幽州軍這邊的安排,和連日來的軍議上敲定的一樣,以雁行大陣迎敵,中軍是公孫瓚的親衛,三千白馬,其餘,包括泰山輕騎在內的八千騎兵,被平均分配到了兩翼。

騎兵在先,步卒拖後,打的是中間突破,全面開花的主意。

公孫瓚的戰略無可厚非,幽州兵強,但步卒和騎兵完全是兩碼事,兵甲、糧餉、訓練都無法同日而語。三萬多步卒,連三千重甲都湊不出,加上王羽打敗淳于瓊的繳獲,才保證了屯長以上的軍官有甲在身。

漢代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爲計算。

最基礎的單位爲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兩個伍爲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五什爲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兩個隊爲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兩個屯爲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

通常每五個部爲一個營,即兩千人爲一獨立的作戰單位,通常統軍者乃將軍或是校尉。

屯長,就是百夫長了,在得到了王羽繳獲的戰利品後,才能達到百夫長身上有甲穿,可見幽州軍的步卒裝備有多簡陋,比起黃巾軍也好不到哪兒去。

爲此,王羽曾私下裡向田楷打聽,發現實際情況,比表面看上去的還糟糕。

在公孫瓚正式圖謀冀州之前,幽州軍中根本就沒有步卒的編制。公孫瓚作戰的目標是塞外的胡虜,而他的作戰風格就是進攻,再進攻,要步卒何用?

這些步卒,都是他南下併發檄文之後,從各郡國裡湊起來的郡兵甚至民壯,搬運糧草輜重還算是得力,打仗麼?相對於幽州軍那些身經百戰的騎兵,步卒們頂多也就是虛張聲勢的湊個數了。

所以,用騎兵打開局面,步卒隨後掩殺,擴大戰果,就是這場會戰的最佳策略。

其他的策略,都是在不進行主力會戰的前提下才能實施。公孫瓚和幽州衆將眼下都是志得意滿,自認天下之大,無不可爲,王羽也不好勸得太深,太頻繁,以免吃力不討好,傷了兩家的和氣。

實際上,公孫瓚的心思,他已經窺得了幾分。

白馬將軍離梟雄還有很遠的距離,和呂布一樣,他的驕傲和寧折不彎的脾氣,是爭鼎天下的致命弱點。此外,他也很不擅長隱藏心事。

只交談過兩次,王羽就意識到了,自己若是反覆勸說,顯得太過熱切,很容易就會被公孫瓚和幽州衆將當成心懷叵測的小人,懷疑他試圖吞併幽州軍。

王羽的確有這樣的想法沒錯。在很久很久之前,他就開始窺視幽州、幷州,這兩支強軍了。不過,他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交情不夠深、形勢沒成熟之前,任何過界的舉動,都會激起對方強烈的反彈,以至反目成仇。

所以,王羽乾脆就不勸了,徹底把自己擺在援軍的位置,任憑公孫瓚安排的同時,專心籠絡趙雲。大老遠的跑一趟,總得有點收穫不是?

對此,公孫瓚和幽州衆將都很滿意。

公孫瓚還是老大哥的心態,認爲應該是自己照顧王羽,等到這仗勝了,全取冀州之後,就可以順勢展開勤王戰略了。以幽州鐵騎的戰力,加上冀州的富庶,天下誰人能擋?

既然王羽不再試圖左右自己的戰略,那就應該是沒有染指自己部隊的心思了。待大功告成之時,他在朝中固然大權在握,但也會給王羽這個兄弟留個煊赫的位置。

至於王羽爲何拉着個投軍的少年不放,公孫瓚一點都不在意,他崇尚的人才理念是這樣,就算很有本事,也得先從基層做起。只要是人才,最終就會脫穎而出,要是沒這份兒耐心,就算有本事,他也看不上眼。

而單經、嚴綱等人,本也不喜歡有人來和自己搶位置,樂得坐觀其成;田楷倒是有所察覺,但他只要王羽不和公孫瓚起衝突就心滿意足了,哪裡還會去管一個小兵的歸屬?

因此,王羽明目張膽的挖角行動,沒引起任何麻煩,除了劉備之外,甚至沒人持續的關注此事。

只可惜,劉備沒有掐指一算的本事,從一開始他就全面落後了。

趙雲因仰慕白馬將軍的威名而來,自己帶了匹白馬,就算做不成騎將,也更願意做一名騎兵;而劉備的部隊是純步兵部隊,除了供將領騎乘的馬之外,就只有幾匹老弱馱馬,對趙雲這樣一心要做騎將的人,吸引力自然很有限。

當然,關鍵還是王羽的存在,從一見面開始,他就表現出了相當的重視,搶到了先手。

而且他的名聲比劉備響亮許多,忠義無雙,天子的肱骨之臣,大漢冠軍侯,這一堆光環,晃得素有忠義之心和報國之志的趙雲眼花繚亂,哪裡還注意得到旁人?相對而言,劉備那個所謂的漢室宗親的名頭,簡直弱爆了。

中山靖王劉勝是個生不逢時之人,他正好趕上了漢武帝剛即位,七國之亂剛結束不久的那個時代,藩王的權力被削弱到了極點。

劉勝是個聰明人,知道韜光養晦的道理,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酒色之上,並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褒獎,被譽爲‘漢之英藩’。此人最大、最出名的本事就是開枝散葉,光兒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個!

子生孫孫生子,到他去世的時候,把他的兒孫集結起來,組成兩部兵馬,一點壓力都沒有。從漢武帝時代到如今,已經過了三百多年,在中山國這地界,十個姓劉的裡面,至少有五個是中山靖王之後。

沒有競爭者的話,劉備花點時間,未嘗不能用水磨工夫打動趙雲,可面對王羽這麼個超強的競爭對手,劉備就全面落在下風了。

最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沒搞明白,深受王羽看重的少年,除了長得俊,到底有何特異之處!他只是根據王羽的行爲,才判斷出,這個少年可能不太尋常,然後本着有殺錯沒放過的原則,試圖橫插一杆子,如此而已。

正因如此,這場人才爭奪戰的失利,沒能帶給劉備多少挫折感,至少沒有當日在洛陽拉攏賈詡,在平原收服太史慈那兩次失敗那麼強烈。

其實,不光是他,連王羽自己,到現在也沒搞清楚眼前這位趙子龍,到底強在何處。

首先是武藝,對趙雲的描述中,一般着重的都是他的武藝,差不多是公認的,僅次於呂布的高手。可是,王羽和對方切磋了幾次,發現對方的武藝雖強,卻遠達不到呂布的那個水準,而是和修煉墨家心法之前的自己差不多。

是年齡的關係,還是對方顧忌自己的身份留了手,王羽一時也不得而知,不過,無論是籍貫,還是經歷,都表明,他沒找錯人。

至於兵法,趙雲的出身不算差,從談吐中可以判斷,他讀過不少兵書。在中平五年的大亂中,他參加過真定保衛戰,而且立了不少功勞,在當地小有威望。

不過,他沒什麼軍務經驗,對軍中事務也沒多少了解,在大略上,也只有聽王羽說,然後驚喜讚歎的份兒,自己拿不出任何獨特的見解來。

王羽只能認爲,面前這個,是個還沒成長起來的趙子龍,想重現自己前世所知的那位渾身是膽,讓敵人望風披靡的無雙英雄,可能還要經歷很長時間。

之前已經有了個少年版的徐庶了,現在又多了個不完全版的趙雲,咱還真是命苦啊!不過,說起來也怪,界橋之戰,不應該是趙雲嶄露頭角的一戰麼?憑他現在的本事,拿什麼嶄露頭角呢?

就算他在武藝上藏了一手,可這萬軍之中,個人武藝能起到的作用可說是微乎其微。再說了,無論怎麼藏,力量、反應速度這種東西也藏不了,至少瞞不過自己,除非他的功法另有特異之處。

因爲注意力都放在趙雲身上了,所以王羽對戰局的關注難免有些少。當他發現身邊突然變暗時,這才愕然驚覺,對戰雙方已經接近到相當的距離,開始用羽箭發動試探性的進攻了!

擡眼看時,只見數以千計的羽箭從兩軍陣中飛起,劃過晴朗無雲的天空,在大地上投射出兩道濃重的陰影,彷彿兩朵烏雲。

烏雲飛速相互靠近,然後穿過彼此,消散無形,無數朵花隨之在朝陽下綻放,有些是紅色的,有些還帶着淡淡的青霧,彷彿戰爭精靈在翩翩起舞。

風聲、喊殺聲、號角聲、慘呼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慘烈的頌歌。

王羽回顧本陣,發現騎兵早已下了馬,讓出了最前方的位置,數以千計的步弓手站到了最前列,在將領的號令下,重複着相同的戰術動作,取箭,開弓,引弦,鬆弦……然後,或者將死亡送給對手,或者接受死亡的命運,無怨無悔,無悲無懼。

傷亡不算太大,三次試探性互相射擊後,敵我雙方彼此相隔着兩百五十步各自穩住陣腳。這差不多是普通步弓所能到達的極限距離,羽箭到此,早已經是強弩之末。

戰鼓聲和罵聲緊跟着在雙方的軍陣中響起,震耳欲聾。

這是大戰正式開場的節奏,讓人熱血沸騰,王羽拋開心頭的雜念,專注於戰場。公孫瓚拒絕了戰略方面提議,那麼,自己能做的,就是從戰術上尋找戰機,設法力挽狂瀾了。

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六五零章 處處針對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第73章 一計不成第42章 世事皆洞明第45章 溫酒斬華雄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第94章 灰飛煙滅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第50章 一擲定乾坤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第78章 真假難辨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三百章 戰火卷中原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第62章 富貴險中求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第8章 漢營先震驚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
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六五零章 處處針對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一二六章 仁勇雙全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九六一章 逝者如風第73章 一計不成第42章 世事皆洞明第45章 溫酒斬華雄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第94章 灰飛煙滅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第50章 一擲定乾坤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第78章 真假難辨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三百章 戰火卷中原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六三一章 千載傳承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第62章 富貴險中求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六八二章 水到渠成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二零七章 戰歌嘹亮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第8章 漢營先震驚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