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一章 恐怖組合

沂山號稱東泰山或小泰山,臧霸等人在琅琊國起兵,卻被稱爲泰山賊,就是出於這個緣故。

這裡雖然是山區,但卻並不閉塞,有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濰水等多條河流發源於此,又有連通徐州北部各郡國的沂水流經,只要通行的不是大隊人馬,其實這裡是個交通相當便利的地方。

王羽選的捷徑,就是從齊國沿着巨洋水逆流而上,然後穿過羣山之間的小路,抵達沂水流域,最後沿着沂水一路南下,直抵目的地郯縣。

這條路徑雖然崎嶇了些,但這一帶的地形都這樣,就算繞行其他路線,同樣免不了在羣山之間折騰上一遭,哪有走直線來得便利?

另一樁好處就是,路上的風景極佳,若非王羽心中有事,這一趟倒是很有遊山玩水的味道。

極目四方,連綿的羣山上山花浪漫,春意盎然,間中點綴着野林疏樹和縈繞而過的河流小溪,襯得幽深的山谷也變得靚麗起來。

一處處的飛瀑流泉,奇峰秀出,不時出沒林間,用好奇的目光看着王羽一行,當王羽等人舉目回視時,又迅速跑開的各式小獸,沒有經過任何修飾的大自然美得使人悠然而神往。

王羽一臉悠然,龐統、諸葛亮也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特別是後者,雖然年紀不大,但數年從琅琊遷移去豫章,再從豫章輾轉至荊州,最後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家鄉。一時間,少年也很有種對世事無常的感嘆,以及近鄉情怯的感觸,以至於他忽略了身遭的動靜。無暇向王羽求教亦或找茬了。

王羽這會兒也沒空理會他們,而是不無好奇的打量着身邊的一位雄壯少年,而張頜策馬走在另一側,正向王羽介紹着:“文向是莒縣頗有名望的遊俠兒,年紀雖少,但名聲不小,末將屯兵莒縣,奉主公之名,設立了招賢館。招募賢才……”

想統一天下,治理天下,光靠歷史上有名的名將可不夠,後世有句話不是說了麼:歷史是由無數默默無聞的人構築起來的。

何況,王羽這個僞三國迷。看小說只是觀其大略,記住的內容比大略還少,說白了就是看個熱鬧。他憑藉回憶前後抄錄下來了百十個名字,聽起來很多,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

這裡面有不少已經被他招攬了,而沒招攬到的,多半也是各有其主。由於治政理念、價值取向等原因,想挖角也不太可能,所謂的驃騎名錄,名聲越來越大。但效用卻日漸降低。

其實名錄裡的一些名字,壓根就是找不到的,比如王羽寫在趙雲之後的姜維,這位諸葛亮的後繼者壓根還沒降生呢。王羽隨手寫下來了。結果忙壞了青州的密探們,因爲這個名字高居名錄第二位。評價尚在太史慈之上,肯定是搜尋的重點啊!

結果正主兒根本不存在,再加上搜索的地方還是天水那種荒僻到極點的地方,分派到這個任務的密探自是苦不堪言,連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青州這麼大的盤子,王羽當然不能只依靠單一的方式搜尋人才,泰山書院和張頜口中的招賢館,就是他的補救措施,或者應該說,是招募人才的正規途徑。

實際上,早在青州新政實施之初,和後世科舉有些相似的招賢制度就已經展開了,糜貞就是通過這個方式,進入將軍幕府的。可由於泰山書院的存在,很多慕名而來的讀書人更願意先進書院進修一番,然後再出來做事,很大程度上分薄了招賢令的作用。

漢朝的太學機構,就是和後世國子監,或者中央大學差不多的東西,在裡面就讀過的人,某種意義上就算是天子門生了。

泰山書院是王羽親手創立,主持書院大局的,更是他的岳丈蔡邕以及夫人蔡琰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但凡有點見識的,都會想到差不多的方向上去。

因此,招賢令的效果一直沒有凸顯出來,倒是驃騎名錄被炒得沸沸揚揚,泰山書院紅紅火火,這就是王羽和田豐等始作俑者始料未及的結果了。

儘管如此,招賢令還是一直存在的,在青州的領地擴大後,招賢令的審覈機構,也不再僅限於都府高唐一地,而是在各郡的治所都設有招賢館,負責對應募人才的初審和評判。

張頜是武將,當然不會摻合行政事務,但偶爾有武人來應募,招賢館的官員們還是要藉助他的眼光的。

“文向的年紀太小,只有十四歲,招賢館的官員雖然未曾慢待於他,但也以此爲由,笑着勸他回家再等幾年,或者去書院報名,先學些兵法韜略。他卻不肯,自稱武藝精熟,略通兵法,縱然不能做上將,也可爲衝將,衆人見他說得有趣,便考校了一番……”

“衆人本是存心讓他知難而退,拿了兩個最重的石鎖過來,說能拎着任何一個圍校場走上一圈就算過關。結果他一手一個,將兩個訓練膂力用的六十斤石鎖同時提起,當鐵錘揮舞着在校場上耍了一整圈!”

張頜的話裡帶了幾分唏噓之意,道:“英雄出少年,末將這般年紀時,可沒這等膂力。”

“張將軍過謙了,盛只是一時血氣上涌,仗着有幾分蠻力,逞強而已,您這樣說,盛實在是,實在是……”少年在王羽面前本來就有些拘謹,再被張頜如此盛讚,更是窘迫的玉面通紅,手啊腳啊,都不知往哪裡放了,要不是騎在馬上,說不定走路都會絆倒。

王羽擺擺手,示意對方不必緊張,像是聽故事一樣,饒有興致的追問:“後來怎樣?”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他對眼前的少年並不陌生,徐盛徐文向,可是東吳的大將,特別是在三國後期,是很出彩的一位大將。

只是王羽對他沒多少了解。以爲對方也是和姜維的情況差不多那種,故而壓根就沒讓人去找。誰知道對方突然就這麼冒出來了,還與張頜先發生了交集。

“衆人皆驚,通知了末將,末將一時見獵心喜,和他交手了幾招……”張頜滿面讚許的做出了評價:“馬上、步下的功夫都很紮實,加以時日,必是主公麾下的又一員虎將。”

“盛只在張將軍手下走了二十招,還是張將軍有心相讓……只有見識過了。才知道自己先前的狂妄是多麼可笑。”徐盛半是解釋,半是感慨的說着。

他的模樣,倒是勾起了王羽年少時的回憶。少年不識愁滋味,特別是有些本領的人,一個個都是心比天高。直到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山後,纔會突然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有人會就此沉淪,自暴自棄,也有人會知恥後勇,更有動力。

徐盛應該用不着自己擔心,畢竟是歷史上的成名人物,毅力和不畏難的心志肯定是不會差的。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

想了想,王羽做出了決定:“儁乂,就讓文向跟在你身邊吧,先從親衛做起。將來若是有了功勞,就作爲你的副將好了。”

“謝主公!”張頜、徐盛俱都大喜。

前者愛惜徐盛人才,有心收個弟子,但不得王羽首肯。終究不敢逾矩;後者見識過張頜的武藝兵法,早就佩服得不得了。他本就期望能從行伍開始,不想浪費時間去書院進修,跟在張頜身邊接受教導,自然是再合適不過的。

說話間,一直沒出聲的趙雲突然策馬而近,輕聲喚道:“主公……”

王羽轉向趙雲,只見對方的神色頗爲凝重,沉聲說道:“已經是第五批了,恐怕賊寇已經快要按捺不住了!”

趙雲說得語焉不詳,可在場衆人卻都在第一時間,領會了他的意思。

從王羽南下,進入山區開始,沿途就一直在被人窺探着,有時是零星的哨探,有時則是規模以上的人馬靠近!

這些異常,都落在了趙雲眼中。

若是研究透徹了,趙雲特異功能般的直覺,其實也沒那麼神乎其神,就是敏銳觀察力帶來的增益效果罷了。趙雲的靦腆,和龐統的全然不同,他話少是因爲他隨時都在觀察着環境、人、以及其他什麼。

如果說諸葛亮的腦子象中央電腦,趙雲的觀察力就像是智能化的高清攝像頭,只要視野所及,就算再纖微的異常情況,也逃不過他的眼睛。

就像是一隻雄鷹,在這個時代,趙雲是最好的斥候和先鋒將領。要是放在後世,王羽可以輕易把他打造成世界頭號的狙擊手。

因此,儘管是在山區,山賊的動向也很隱秘,但他們的所有偵察和試探,都王羽都瞭若指掌,靠的就是趙雲的這雙銳目。

“很奇怪啊。”王羽摸着下巴,有些費解。

對泰山賊來說,如能伏擊了自己,肯定是賺大了,別說是功勞,想借機一躍成爲真正的諸侯也不是難事。可問題是,伏擊最好的辦法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不是打草驚蛇。

這前前後後的偵察和試探,就算沒有趙雲在,普通的斥候也能偵察到大部分,臧霸那些人孤注一擲的搞出這樣的陣仗,所爲何事?

“或許是想逼迫我軍後退、繞行,藉此揚名?”得到王羽的認可,徐盛也活躍了不少,第一個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不會。”諸葛亮搖搖頭,“臧霸本就是泰山人,從君侯回返青州就在關注,他對君侯應該很瞭解,不會這麼天真的。或許他只是想以此來驚擾我軍,達到草木皆兵的效果,最後才一舉發動吧?畢竟現在還是在東莞境內,張將軍的步卒隨時都可以來策應。”

張頜對琅琊的戰略是以圍堵爲主,沂蒙山區實在太大了,八千兵聽起來很多,真的灑出去,八萬人也未必夠用。他這樣的宿將,當然不會犯隨意分散兵力,被人各個擊破的錯誤,他的八千大軍分成了四路,分別駐守在幾個要道上,互爲應援,結成了封鎖線。

王羽現在選擇的這條路上,就有他的一營兵馬駐守在東安城。

“其實,末將有一個想法……”衆說紛紜,張頜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看看王羽,又看看徐盛,將計劃簡要的說了一遍。

“文向武藝不錯,身形也與主公頗爲相近,若是以他爲替身,離開大隊,暗中潛行,很可能會吸引到山賊的注意力,等山賊大舉出動,我軍便可以聚而殲之了……未知主公意下如何。”

這是個將計就計的辦法,成功的可能性很高。徐盛是新來的,並不爲外界所知,以他的武藝,如果被山賊發現行蹤,進行試探,很可能會給對方造成王羽離開大隊,暗度陳倉的印象。

只要青州軍利用這個形勢,佈置妥當,倒是可以將風險壓縮到極低,還能順利完成目標。

當然,擔任誘敵任務的徐盛肯定很危險。不過,看徐盛自己躍躍欲試的神色,和張頜說話時的凝重,在主觀方面應該不會有什麼障礙。

王羽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突然轉向趙雲:“子龍,你怎麼看?”

趙雲緩緩搖頭,說的話也是一針見血:“暗中潛越不似您的作風,賊寇未必會上當。”

“何況……”另一個聲音同時響起,龐統有些遲疑的說道:“賊寇另有算計,說不定有高人在背後指點,以巧計應對,說不定會弄巧成拙。”

張頜眉頭微皺,並非着惱,而是在反思,王羽見是龐統,溫和一笑道:“士元,那你覺得賊寇還有什麼佈置?”

“……統不知。”龐統想了想,搖搖頭道:“不過,賊寇的真實意圖,肯定是掩蓋在這一系列騷擾舉動之下,卻又與其息息相關的。”

諸葛亮眼睛一亮,接茬道:“士元言之有理,以此再深入思考,賊寇可以採取的策略一共有十三種,其中機率最高的是……”

兩名少年異口同聲道:“聲東擊西!”

“好一個聲東擊西。”王羽笑了。明察秋毫的趙雲,再加上臥龍鳳雛,就算後面那倆還沒長大,這個組合也很恐怖了。想在他們面前耍詭計,別說是區區泰山賊,亦或某位幕後高人,就算是自己也不行啊。

看來,真的有人要弄巧成拙了。

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第89章 請命攻衛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第3章 偏向虎山行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第54章 謀事貴深遠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第32章 大義是爲名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九六八章 斬索毀橋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三六七章 理論連實際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第95章 黃巾力士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第64章 公平一戰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第86章 河東會白波第62章 富貴險中求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第68章 下次長進點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第10章 漢魂永不死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三七零章 全面發動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第46章 不負霸王名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第35章 成敗轉頭論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第37章 寶馬贈英雄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40章 重賞值萬金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第91章 兵臨城下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
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第89章 請命攻衛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七五一章 接踵而至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第3章 偏向虎山行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第54章 謀事貴深遠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第32章 大義是爲名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九六八章 斬索毀橋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三六七章 理論連實際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五五零章 漢末縱橫家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第95章 黃巾力士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第64章 公平一戰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第86章 河東會白波第62章 富貴險中求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第68章 下次長進點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第10章 漢魂永不死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三七零章 全面發動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第46章 不負霸王名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第35章 成敗轉頭論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第37章 寶馬贈英雄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第40章 重賞值萬金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四二四章 幽州牧劉虞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第91章 兵臨城下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