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

每到這個時候,王羽都恨不得立刻把電話給發明出來,哪怕只是無線電也好啊。人聚不到一處,還要集思廣益,實在是很讓人抓狂的一件事。

這樣的狀況,哪怕他不是身在幽州,而是回了高唐也不會得到改善。隨着領地和戰場的擴大,他能顧及到的層面越來越傾向於戰略方向,具體到各個分戰區,就只能依靠將帥們的判斷了。

理論上,將來負責北線戰場的將會是徐庶,王羽在做出決定之前,當然要聽聽對方怎麼說。

好在賈詡慮事周全,在傳信幽州之前,已經和徐庶交換過了意見,倒是不用王羽自己再折騰了。不單是徐庶,賈詡和自己的弟子龐統,以及徐州主將張頜也交流過,最後纔將意見彙總過來。

胖子雖然總是將偷懶掛在嘴邊,到了較真章的時候,勤奮勁也是不輸於人的。

徐庶的意見很符合他一貫的作風,他認爲針對羌軍壓境的情況,青州方面應該提前發動對幷州的全面進擊,拒敵於國門之外,不使西涼軍有突入到冀州腹地,甚至威脅到幽州的機會。

冀、並二州之間,有連綿的太行山脈阻隔,可太行山雖是天險,卻天地造化卻沒想過將兩邊徹底阻隔開,於是方有了太行八陘。

袁、高對幷州的戰局並不全面,主要勢力範圍都集中在上黨、太原一線,其他郡國基本是真空狀態,在徐庶的襲擾之下,自顧尚且不及。哪裡又顧得上侵攻冀州?

而且當時青州軍並未全佔冀州,袁、高想侵攻青州。只有滏口陘一條通路,遠稱不上難以防備。現在西涼軍大舉東侵。而青州也正在進行冀州的最後統和,一旦讓他們在幷州站穩了腳跟,冀州的防務就會驟然吃緊。

徐庶的意見很明確,西涼軍人多,多處佈防的話,只是讓他們充分發揮兵力優勢,實非致勝之道。所以,要搶先動手,在幷州戰場上爭取先機。

要說徐庶膽子也大。早在傳信給王羽之前,他就來了個先斬後奏,直接派人去壺關勸降去了。說是勸降也不大準確,徐庶雖然衝勁十足,但遣使通敵這種大忌卻也是不敢沾的,他派過去的使者,是以貿易大使的名義,也不是去做說客,而是單純的起到告知的作用。

說白了。他就是照搬王羽對付公孫度的那套,對袁、高兩個喪家犬當然用不着對公孫度那麼客氣,徐庶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袁高了解青州有個平北策。可以讓他們在投降和頑抗到底,甚或投靠西涼軍或曹操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選擇。

本着廣結盟。共同對抗青州的原則,曹操之前幾年對袁、高也是極盡籠絡之能。怎奈他是袁紹的跟班出身,後來河北大戰也是先行退出。多少有幾分逃兵的嫌疑,袁譚有些動搖,想先借助曹操的力量報仇再說,高幹卻很有幾分傲骨,堅決不向曹操靠攏。

袁譚雖是袁紹的長子,但在幷州,袁閥的殘餘力量卻都以高幹的馬首是瞻,高幹不願意想曹操靠攏,袁譚縱有幾分動念卻也無濟於事。

因此,曹操這次與西涼叛軍結盟,驅使其攻略幷州,未嘗不是失去耐心的表現。

青州強而司隸弱,開闢新戰場,是分散敵人力量的不二法門。袁、高在幷州,完全無法對青州產生牽制作用,典型的佔着茅坑不拉屎,在中原形勢日漸明朗,大戰一觸即發的節骨眼上,以曹操的戰略眼光,當然不會容忍袁、高繼續在幷州打醬油。

就憑高幹這股子傲氣,想必他也不太可能投降青州,畢竟是殺父仇人麼。倒是青州這邊若是逼急了,他很有可能和西涼軍達成某種協議,直接引狼入室,一拍兩散。

這也是讓賈詡覺得棘手的地方。

徐庶倒是沒想太多,他策劃了一場閃電戰,計劃就是速戰速決,分兵三路,同時穿過滏口、飛狐、井陘、白陘等通道,對幷州發動全面進襲,在袁、高做出有效應對之前,佔領包括雁門關、晉陽、壺關在內的主要軍事要隘。

如果計劃能順利達成,就算高幹投靠西涼軍,也造不成太大麻煩了。不過,這個計劃也相當冒險,高幹可不是草包,他入幷州不久,老丈人袁紹就掛了,沒得到多少助力,反而受了後者的牽累,在冀州損兵折將。

即便如此,他依然穩穩的佔住了上黨、太原,經營得有如鐵通一般。無論是徐庶的襲擾,還是匈奴、鮮卑的侵襲,亦或地方勢力的挑戰,或許能將他鬧得灰頭土臉,但始終沒能動搖他對上黨、太原的統治。

一旦突襲不成,讓高幹感到絕望,很容易就將他推到西涼軍那邊去。

有這麼個地頭蛇幫忙,西涼軍就不算是人生地不熟了,勞師遠征的弊端會得到很大的緩解,對未來的幷州戰局,顯然相當不利。

得知王羽在幽州的作爲後,徐庶別提多高興了,覺得這項策略簡直就是爲高幹量身定做的。

你不是有傲氣,不想向任何人低頭嗎?可以啊,自己的天下,自己去打,世界大着呢,只要有本事,還怕沒有立足之地嗎?

反正高幹自己心裡也應該很清楚,兩大勢力終究是要發生碰撞的。在那之前,他還可以居中取巧,利用雙方各有顧忌的心態,掙扎求存。但那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只要他一直呆在中間,終究還是會被碾得粉身碎骨的。

所以,徐庶來了個先斬後奏。

對於徐庶的自作主張,王羽倒沒什麼不滿,這時代的通訊效率實在太低,做爲方面統帥,徐庶本來就有臨機決斷的權力。他只是沒想到,徐庶竟然把高幹也給圈進來了。

這可是個王羽從來沒考慮過的人選。但徐庶的自作主張倒是提醒了他,高幹這個人。似乎還是有點本事的。

歷史上袁紹覆滅後,袁譚、袁尚等人或戰或降。都沒能堅持幾天,反倒是高幹在幷州很是折騰了一陣子,曹操遣李典、樂進攻之,不能下,最後不得已,只能親率主力西征,這纔算是解決了他,也算是個人物了。

如果能就這樣解決高幹,兵不血刃的取得上黨、太原。對幷州戰局還是很有利的。西涼軍兵馬衆多,行動速度就慢,如果幷州問題處理得好,就可以搶在西涼軍之前鞏固上黨、太原做爲後勤基地,將戰線推移到西河、雲中、五原這些地方。

做爲朝廷曾一度指派給歸附的南匈奴的牧馬之地,幷州貧瘠已久,精華也只有太原、上黨而已。西涼軍得不到太原、上黨,就沒辦法籌集到足夠的糧草,只能靠關中、河東方面輸送。這無疑會加重聯軍的負擔。

當然,西涼軍和幽州的雜胡差不多,他們的三十萬大軍,其實也是全民皆兵出來的。攻打併州,未嘗不是搶地盤自用,只要他們不急於攻入冀州。緩步推進的耗費也不會太大。

但這樣一來,無疑會爲青州軍的全面備戰贏得了時間。而且還可以掌握開戰的主動權,戰事一開始。就居於相當有利的地位。

無獨有偶,天才們的想法總是會不謀而合,在徐州,龐統也提到了同樣的事情,他認爲廣陵陳家也可以嘗試用這樣的對策解決。

陳家和公孫瓚等人不同,支撐他們和王羽對抗的不是傲氣,而是對權勢的執着。看了龐統的信,王羽才知道,陳家可不是他印象中,純粹的地方土豪,其家世也就比袁紹差了那麼一兩籌罷了。

若是有人用這個時代最正式的方法介紹陳珪,在名字前面,會有這樣的一長串註釋:廣漢太守陳亹之孫,太尉陳球之甥,吳郡太守陳瑀、汝陰太守陳琮的從兄弟……

太尉陳球,王羽曾聽柳毅提起,說此人也曾經以牀弩殺敵,只是不知是他家傳的,還是得到了什麼人的傳授,總之是相當煊赫的一門人。

想讓這樣的一家人徹底放棄地方上的權勢,降格爲普通的家族,性質和滅他滿門也差不多了吧?所以,不到山窮水盡的一刻,陳家肯定是不會服軟的。

現在他們到了山窮水盡的一刻嗎?

在這一點上,王羽和龐統倒是能達成一致,遠遠沒有。陳家之前與青州爲敵,用的都是借勢的方法,自己不出手,只帶着腦子和嘴巴去挑動其他人動手。

但若因此低估陳家的實力,認爲他們和許攸一樣,只會玩弄陰謀,那就大錯特錯了,陳家的真本事還沒拿出來呢。

別的不說,就說那個陳球曾經一度使用過的牀弩,在先前的戰事中,就從未出現過。這時代的世家都講究韜光養晦,有什麼好東西都藏着掖着的,不爲外人所知,冷丁亮出來,直接就嚇傻一大片。

這些好東西藏久了,很可能就失傳了,但那陳球與陳珪隔了不過一輩人,牀弩的製作方法怎麼也不可能失傳了。

歷史上陳登做爲廣陵太守,曾一度打退過孫策的侵攻,王羽現在想想,沒準兒靠的就是牀弩建功。這玩意可是防守利器,在沿江的幾處要隘上,每個地方佈置幾架,江東軍的船隻恐怕都無法靠近渡口,更別說搶灘登陸了。

龐統倒是不知道陳家是否藏了這樣的利器,但他也用相當確定的語氣告訴王羽,陳家肯定還有殺手鐗沒用,如果現在就攻打廣陵,必須做好動員兩三萬戰兵,以及相應的輔兵,征戰至少一年以上的準備。

如果放着廣陵不管,在中原大戰開打之後,就要做好相應的防範,以免被陳珪父子奇兵突出,打個措不及防。

相較而言,如果能以平北策的理念劃定一個區域給陳家,讓他們去當土皇帝,或許就可以解除這項麻煩了。

“這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吧?當然,先得把這事辦成了再說。”王羽美不滋的唸叨着,覺得自己真是太英明瞭,隨便想個招兒,適用範圍居然這麼廣。

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四九二章 人去傳說在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六二七章 單挑或羣毆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五三六章 廣開言路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84章 再連一環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第96章 一戰定河東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四百章 河北終戰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一零九章 心照不宣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第73章 一計不成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二八五章 徐庶定徐州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六七三章 四方雲動六六六章 時尚高唐第58章 亮劍誰爭鋒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
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四九二章 人去傳說在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六二七章 單挑或羣毆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五三六章 廣開言路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84章 再連一環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第96章 一戰定河東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四百章 河北終戰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一零九章 心照不宣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第73章 一計不成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二八五章 徐庶定徐州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六七三章 四方雲動六六六章 時尚高唐第58章 亮劍誰爭鋒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