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

“主公,您當初邀請元化先生北上的時候,到底答應了什麼?怎地會惹來如此之大的怨氣?要不是張醫令苦勸,搞不好他真的不肯來幽州呢。”

諸葛亮看着王羽,滿面狐疑。

華佗他見過,除了醫術高超之外,完全就是一派隱士風範,脾氣或許古怪些,但絕對算不上暴躁之人。王羽能延請到這位世外高人隨軍效力,本就是很讓人疑惑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其中似乎還有其他隱情啊。

很顯然,自家這位很擅長忽悠的主公用某個承諾引起了華佗的興致,然後卻沒有兌現,惹得後者大爲不滿,差一點就要一拍兩散了。

諸葛亮很好奇,自家主公忽悠的人不少,但基本上事後都沒什麼手尾,這一次終於是失手了嗎?

“唉,此事一言難盡啊!”王羽被問到了傷處,不由深深的嘆息了一聲。

他籠絡人才最大的法寶,無非就是利用先知的優勢,投其所好。

華佗是醫生,要投其所好當然要在醫學領域中想辦法,王羽雖然會的很多,但醫術方面的知識卻近乎爲零,即便因爲任務需要學了些急救的手段,和中醫也是不搭邊的。好在華佗不是普通的中醫,而是華夏曆史上,罕見的以外科手術而聞名後世的醫生。

在江淮見到華佗時,王羽展示了一下急救處理的手法,引起了華佗的興趣,然後兩人就外科醫學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談論,王羽讓華佗意識到了外科醫學系統化的美好前景,這才順利邀請到了這位神醫。

不過,深入接觸之後,華佗很快就發現。王羽壓根就是個半桶水,他所有的醫學知識都在剛見面的時候展示完了。要不是青州的鑄造技術提升,在王羽的指導下,打造出了一些華佗很感興趣的醫療器械,華佗可能早就離開青州了。

“張醫令得的是太平道那一脈的傳承,防治疫病很有心得,但在外傷方面,只能說是普通,有華神醫來坐鎮。北疆這場大戰中,將士們就多了一層可靠的保障,思及於此,本將哪還顧得個人的些許名聲?”

漢末有建安三神醫之說,華佗在外科造詣非凡。張仲景則不用說,第一內科聖手,至於那位隱居廬山,留下杏林佳話的董平,王羽所知有限,總覺得若非身份問題,也許張角也會名列其中。

而華佗和張角的醫術。在亂世之中意義非凡。

防治流行病不用說,戰爭、天災往往和瘟疫都是伴隨而生的,青州這幾年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流行病爆發,不能不說是張寧和她的信衆們的功勞。

外科醫學就更不用說了。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受傷和死亡的距離是很接近的。金屬兵器上多數帶有鐵鏽,只要被這種兵器劃破皮肉,就算是輕傷。也很容易感染破傷風一類的急症,染上了就離死不遠了。

歷史上周泰爲保護孫權。曾身披二十餘創,重傷不起,按照書上的描述,他身體發高熱,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應該就是染了破傷風。等華佗一到,當場施藥,立竿見影的緩解了病情,由此可見,華佗在細菌感染方面,也是有心得的。

想想也不奇怪,能在兩千年前就有把握做開顱手術的人,沒有消菌的手段才真叫奇怪呢。

王羽雖然也懂一些這方面的知識,終歸不夠專業,延請華佗來書院任職,建立系統的學科和醫學系統纔是當務之急。

所以,王羽這番話雖然有唱高調的嫌疑,但基本上算是發自肺腑。

“道理是這樣沒錯,但亮總覺得,您早就算計好了。”諸葛亮點點頭,卻沒盡信王羽所說的意思:“您知道元化先生膝下沒有弟子,處心積慮的讓張醫令和他接觸……”

“哪能呢?孔明你想得太多了,本將又不是神仙,哪能事先料得到這種事呢?元化先生沒有弟子,本將也是張醫令拜師之後才知道的啊。”王羽大汗,身邊聰明人太多,就是這點不好,有點什麼小心機,完全瞞不過去。

華佗沒有傳承留下,那可是後世的巨大遺憾,別說弟子,連他的醫學筆記——青囊書,都只剩了殘頁,自己有了機會,當然要盡力彌補。

張寧可是張角的義女,十幾歲就靠着張角的口授自學成才,在醫學方面,算得上是天才中的戰鬥機了,再加上她的性情溫和,更有一股子悲天憫人的聖女氣質,這樣的弟子華佗要是再看不上,那他的傳承真的只能帶進棺材了。

這也是王羽敢於冒着和華佗一拍兩散的風險,堅持把人先忽悠到手的倚仗所在,有了這層關係,這位神醫就算是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了。至於態度什麼的,那都是小節,有本事的人,有幾個沒有點脾氣的?

王羽很自得。

“那可不好說,先前東線之危還只是猜測,現在烏丸大兵入境的消息已經得到了證實,可主公您還是一點都不着慌,把軍中斥候都派去了西關,顯然是要以解居庸之危爲優先考慮……亮覺得,您這樣做,肯定是有什麼計劃,而且是在子義將軍出兵前,就策劃好的。”

因華佗而生的感慨只是附帶,現在的話題這纔是諸葛亮真正想說的。

青州軍三路進兵的計劃本來沒什麼問題。

中路的軍力看似最少,但實際上,風火騎兵單獨作戰時都相對有欠缺,聯合作戰的時候威力纔是最恐怖的。中路的六千多騎兵,戰力一點都不比兩萬步兵差,單說攻擊力,只會更強而非相反。

現在的危機主要還是因爲對公孫瓚的策應,趙雲出塞的本意是去截斷劉虞的後路,結果由於公孫瓚進兵太早,反而成了脫離戰線的孤軍。而本應全力扼守東線的泰山軍爲了彌補中路的的破綻,疑兵西進,致使東路的防禦力量不足。

疾風騎兵成了孤軍倒不用太擔心。趙雲指揮輕騎的本領還是很強的,鮮卑人或許能憑藉兵力優勢打敗他,但絕對不可能設下埋伏什麼的包圍他。連沮授當初都沒做到的事,鮮卑胡虜又豈能如願?

將軍府對趙雲的關注,主要還是在他的動向,以及在沒得到充分情報的情況下,能否和主力達成配合。而東路,帶給幕僚們的,就只有心驚肉跳的感覺了。

閻柔的號召力和手腕都比齊周強出不至一籌。在烏丸人之外,他自己就拉起了一支由七千騎兵和上萬步兵組成的隊伍,與蹋頓合兵一處之後,軍力已經超過了四萬。

挾打敗田楷的威勢,聯軍一路耀武揚武。招降納叛之下,軍力也是急速擴充。雖然也受到了巨馬水之戰的影響,但勢頭卻也只是稍稍減緩,薊縣收到情報時,聯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五萬,閻柔的前鋒更是馬不停蹄的攻入了漁陽境內,進抵鮑丘水一線。

如今遼西的河流大多都已封凍。鮑丘水完全形不成障礙,如果閻柔願意,他可以在三天內趕到漂渝津。而漂渝津就算將建築大隊都拉上陣,也只有萬把人。泉州、雍奴雖然還有援兵,但相對於五萬賊軍而言,卻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更讓人擔心的是太史慈這個主將,帶着船隊出海後。他很快就與閻柔的先鋒部隊遭遇。兩軍沒有開戰,因爲距離太遠。一個在船上,一個在岸上,中間隔着數裡之遙的冰層,除了當斥候,似乎也幹不了別的。

從交通方式上面,太史慈更佔優勢,坐船比用兩隻腳趕路舒服得多,算是以逸待勞了,進而催生出夜襲等戰法也不奇怪。

但問題是,冰層對雙方來說,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別看冰層凍的挺厚實,但久在遼東的人都知道,冰層的具體情況,是最難預測的,特別是海冰,不經過一定的勘探就貿然闖上去,保不準會發生什麼呢。

冰層斷裂,人掉進冰窟窿裡是常有現象;還有可能走着走着,冰層就突然漂移開了,看似整體的冰層,其實是由很多個部分單獨形成的,聚聚散散,根本無從預測。

於是,遭遇後同向而行的兩支部隊一直相安無事。

閻柔知道打不到太史慈,但他也不擔心;太史慈雖然更具主動權,卻是無從下手。

別說兩軍一直在行進之中,他根本沒機會,也沒條件勘探冰層,探明登陸路徑。就算兩軍相持不動,他這邊一勘探冰層,目的就暴露了,失去了出其不意的奇襲優勢,五百人怎麼可能奈何得了七千騎兵?更不用提閻柔身後那軍力超過四萬的主力部隊了。

諸葛亮很擔心,一直這麼下去,太史慈會不會按捺不住,強行發動奇襲。

如果真是那樣,就算太史慈運氣好,平安通過了冰層,風險也是相當巨大的。閻柔的先頭部隊可是純騎兵,爲的就是保持機動力,避免和青州主力部隊正面交鋒。

即便太史慈突襲得手,但他只要沒能擊潰閻柔軍,遠離船隊的陸戰隊,就要在平坦地勢上承受優勢騎兵的圍攻了,兇險,不言而喻!

這樣的情勢下,再看到王羽氣定神閒的模樣,他怎能不懷疑,王羽是不是又神機妙算了一次,早早就制訂了什麼計謀呢?

“所以說啊,孔明,你想得太多了,反而百密一疏。”

王羽擡手拍拍諸葛亮肩膀,呵呵笑道:“錦囊妙計肯定是沒有的,不過你多少有些小覷子義了,他可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再說了,你可不要忘了,他當年逃難去遼東,在那裡生活了好多年呢,你覺得他出發前會不知道河水結冰這種常識麼?”

“那……”

王羽悠然說道:“總之,他沒求援,就代表他有把握,咱們要做的就是相信他,利用他爭取到的時機和機會,把伯珪兄先救出來再說。”

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第10章 漢魂永不死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第60章 誰人話忠義第83章 神秘符印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一二二章 無名神將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第14章 槍出猛虎嘯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第78章 真假難辨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第79章 追魂索命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第99章 河東劇變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第75章 順風順水五零九章 奇蹟再現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第80章 意外連連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二二五章 田豐治政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
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第10章 漢魂永不死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第60章 誰人話忠義第83章 神秘符印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一二二章 無名神將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第14章 槍出猛虎嘯八二零章 爐中有寶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五五三章 揚帆東渡第78章 真假難辨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九一零章 雨戰之密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第79章 追魂索命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第99章 河東劇變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五四七章 王羽很忙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六六九章 百萬大軍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第75章 順風順水五零九章 奇蹟再現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六三七章 以快破巧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第80章 意外連連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二二五章 田豐治政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