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

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

周圍沒有圍牆,確定書院領域的,是一排排的綠樹成蔭,小橋流水,在仲夏時節的清晨裡,搖曳着,閃耀着,遠遠望見,便讓人精神一振。

雖然是在城內,但卻依然可以給人一種清幽避世,隱於山林的感覺。

賈詡像是導遊一般介紹着,水是從城外護城河引過來的,工程量雖然不大,但卻獨具匠心,之所以引水進城,倒也不僅僅是爲了好看,而是實用的目的。

“城內不能打井?”諸葛亮反應得很快,第一時間提出了猜測,賈詡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卻將目光投向了龐統。後者本習慣性的沉默着,在賈詡目光的鼓勵下,嘴脣動了動,輕聲道:“書院裡還要種田、建作坊?”

聽到同伴的答案,諸葛亮皺了皺眉,這個答案他倒不是沒想到,只是根本沒往那個方向猜,可看賈詡臉上的笑容,這答案竟然是真相了。

又種田、又建作坊的書院?也能被稱作書院嗎?

“呵呵,正如士元所說,泰山的書院,從一開始就與外間不同的……”賈詡笑着證實了這個匪夷所思的猜想,伸手虛引,帶着兩個少年進了書院。

沒有書聲琅琅,也沒有搖頭晃腦,吟哦唸誦的教習先生,書院內部呈現出來的,也是與通常所知的書院全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有鬚髮花白的老人,有神情堅毅的中年人,有器宇軒昂的青年。有意氣風發的少年,這些人或三五成羣。或獨自徘徊,在小溪流水的亭臺中,在林蔭下的草坪上,或誦讀,或苦思,或討論,乃至爭論着。

“還沒到授課時間嗎?”諸葛亮訝然發問。這裡怎麼看,也不像是在讀書、做學問的樣子啊。

“不。這也是授課的一部分。”賈詡搖頭,然後一擡手,指着不遠處聚攏着的數人中的一位頗有滄桑之色的中年人,介紹道:“這位就是幼安先生,他現在就是在解惑授業呢。”

諸葛亮和龐統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走上前去,想聽聽這與衆不同的授業。賈詡也不阻止。慢條斯理的踱着方步,跟在後面,對於王羽異常重視的這二人,他也很有興趣,所以才拋下諸多事務,抽出時間陪他們來書院逛逛。

如果真能如王羽判斷的那樣。多兩個人分擔壓力,那他以後可就輕鬆了。爲此,他願意多花點心思,反正一個徒弟也是教,兩個、三個又有什麼不同呢?

“墾荒令是德政。確實不應該廢止,若是廢止了。又何以激起百姓的屯墾熱情呢?要知道,初平二年這一年的時間,青州區區之地,出產幾與徐州相當,這不就是墾荒令的激勵嗎?”

“非也,非也,觀象兄只見其一,未知其可。墾荒令只適合亂後返治時使用,如果不加以限制,將來土地不敷使用,將軍府施政不就沒了騰挪的餘地了嗎?”

“那也不然,如今我青州工商並重,工坊中進去的是草木山石,出來的卻是各種搶手商品,就算打造的是鐵甲,週期也不過三五月,而農事卻是以年爲週期,盈利的效率和數量,孰高孰低,還不一目瞭然?而經商更是厲害,青州一錢之貨物,運到河東、三輔,可賣出十錢,甚至數十錢的利潤,試問如此情況下,誰還會死抱着農田不放?若沒有墾荒令這樣的德政加以刺激、扶持,農田不就荒蕪了嗎?”

“這也只是你的一己之見罷了,沒有發生的事,誰能肯定?再說,就算驃騎將軍取消了鄙視商人的政令,但世風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又哪是短時間內能夠改變的?何況經商須忍耐背井離鄉之苦,冒着戰火亂離之險,方能賺取厚利,又有幾人願意放棄安穩生活勉強爲之?故而……”

諸葛亮非常驚訝,正討論中的話題,竟然是昨日國淵在酒宴上提起的墾荒令問題。

以時事作爲授課的題目倒不稀奇,鹿門山也有類似的傳統。當初關東諸侯圍攻洛陽,後來的河北大戰,中原之亂,都曾在鹿門山的課堂上進行過分析、預測。

諸葛亮最喜歡的,就是這個課題,比讀經史有趣多了,而他的預測,往往也是十有八九中,連龐德公、司馬徽等名士都是驚歎不已,自嘆弗如。

不過,鹿門山卻很少會對荊州本地的政令亦或政治局勢做出分析,至少不會公開進行。畢竟是在別人的統治之下,這種敏感話題,還是少說爲妙。

對此,諸葛亮感受到的是束縛和不耐煩。

現在泰山書院這些人卻是毫無顧忌,在言談之間,甚至連國淵、王修等人的意見都拿出來,或者作爲例證,或者加以駁斥,偏偏還沒人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妥,連素有名望的管寧也是一樣。

一邊驚訝於泰山書院的不同尋常,另一邊,諸葛亮對這個話題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還能按捺得住,只是聽着,後來乾脆就直接插上嘴了。

“各位說的都有道理,但考慮的未免不夠周全。其一,新政種種,都是沒有先例的,沒有先例可循,就有失敗的可能,各位卻沒有考慮到彌補的措施……”

“二來,各位的議論都是居於眼下的局勢,可亂世之中,局勢瞬息萬變,就算驃騎將軍有休養生息之意,可一旦中原亂起,他又豈能置身事外?到時候各位所議,豈非不合時宜?”

“更何況,驃騎將軍東渡,未必沒有開闢海外疆土的意思,如果真能成功,墾荒令不是依然有其用嗎?”

諸葛亮語速很快,轉眼間就完成了他的長篇大論,引得衆人驚異連連。

“他是誰?新來的學生嗎?”

“年紀不大,見識倒是不錯,就是有些沒搞清楚狀況……”

“是啊,天下大勢,那是軍事學院那邊的課題,與民政無關,今天的課題,只是要修改完善墾荒令,並討論其到底是否應該繼續沿用。”

“也難怪,新人總是這樣的,咱們泰山書院本來就與衆不同麼。”

“小兄弟,你是哪個學院的?難不成是要軍政並修?不知道……你不會是今天第一天來吧?今年多大了……十二歲?嘖嘖,了不得啊,了不得,我十二歲的時候,哪有這種見地?”

這種一出口,就震驚一片的場景,諸葛亮經歷得多了,但今天這種效果還是第一次遇到。剛纔還爭論得面紅耳赤的衆學員議論紛紛,只是議論的內容,卻與諸葛亮想象的全然不同,他發現,這一次,自己好像確實沒搞清楚狀況。

正尷尬間,賈詡過來解圍了:“幼安先生,各位,這二位是荊州鹿門山的高弟,來此一爲觀摩,二來也是考慮要不要在此進修的意思……”

“荊州來的?”

“我泰山書院的影響力已經那麼大了嗎?”

衆學員又是一陣驚歎,管寧卻只是微微頷首,然後便轉向了衆人:“遠來辛苦,就請在書院中多看看,提些意見,以供改進吧。各位,咱們繼續……”爭論又開始了。

跟着賈詡走出了老遠,諸葛亮仍然非常疑惑,他壓抑不住的問道:“文和先生,這書院之中,難道是各學各的嗎?”

“正是。”賈詡點頭,解釋道:“主公認爲,天下英才固然很多,但普通人卻更多,若是僅憑百里、千里挑一的人才治理天下,久而久之,就會重蹈桓靈時代的覆轍,世家、名士佔據朝堂,普通平民沒有上升之階,最後形成兩大陣營,發生激烈的對抗。”

“所以,書院中教的學生都是有所專精的?”

“不錯。”賈詡讚許的看着諸葛亮,對自家主公極爲重視的這二位,他也很欣賞,特別是聰明外露,心思敏捷的諸葛亮。即便在泰山書院這種無處不顛覆常理的地方,他也是很快就適應了,而且還沒被剛纔的小小烏龍事件所影響,足可見他心性之堅毅。

“這裡秉承的理念是有教無類,如果用從前的教育方式,從經史中悟出大道理,然後領會如何將這些道理應用在實際之中,普通人肯定達不到天才的高度。不過,若是根據各人天分的不同,專注於某個領域,未來在這個領域上的成就,未必會在天才人物之下。”

賈詡停步,向身後指指:“適才遇見的那些,就是政法學院的學員,多半都具備記憶力優秀,心思縝密的優點。他們學習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在將軍府指引的大方向下,專門從事政令的擬定、實施、修改,法令的完善等工作……”

這個方式是王羽參照後世的大學設置出來的,深度比不過這個時代的教學方式,但科學性和系統性卻遠在後者之上。

華夏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培養天才,等到科舉出現後,就變成只培養天才和書呆子了。而在變革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教育,王羽早早的搞出了個書院來,當然不會繼續沿用原來的教育模式。

天才,他這裡已經不少了,但要想支撐起一個新的紀元,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人。

這些道理,賈詡就沒解釋了,但從兩名少年若有所思的神情中,他看得出,這二人多多少少的都體會到了這層道理。

賈詡心中驚歎:果然是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主公的眼光確實了不起啊。

PS:長假長歡樂,常年無假期的小魚祝大家十一節快樂~

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第81章 月夜私會七一二章 狼羣戰術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六七九章 發揮優勢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第29章 寧枉亦勿縱第72章 夜探皇城第29章 寧枉亦勿縱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第100章 烽煙處處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第8章 漢營先震驚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八五七章 錦帆甘興霸第20章 一喝退千軍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第54章 謀事貴深遠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二六三章 奉旨討不臣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第63章 河畔血戰遲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七百章 鐵騎碾壓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
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第81章 月夜私會七一二章 狼羣戰術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六七九章 發揮優勢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八九六章 時也命也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九五六章 鐵騎踏陣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第29章 寧枉亦勿縱第72章 夜探皇城第29章 寧枉亦勿縱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三三九章 不戰屈曹操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第100章 烽煙處處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第8章 漢營先震驚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八五七章 錦帆甘興霸第20章 一喝退千軍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第54章 謀事貴深遠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二六三章 奉旨討不臣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七零八章 戰後餘波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第63章 河畔血戰遲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七百章 鐵騎碾壓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七六七章 夜話平北策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