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

等堂下羣臣爭論半個多小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時候諸葛亮開口說道:“諸位靜一靜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否已經有人選呢?言者無罪,希望各位暢所欲言爲我蜀漢帝國選出一位賢相。你們可以自薦也可以推舉別人!”對於諸葛亮的話百官都不知所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從何說起。屯騎校尉王連對諸葛亮說道:“末將認爲行都護蔣琬有才智足以勝任丞相一職特向漢中王推薦行都護蔣琬接替您成爲丞相。”“蔣琬的確有大才,這些年來他的才能與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作爲丞相的人選!”諸葛亮點點頭說道。

蕩寇將軍張嶷見王連站出來推薦沒有招到諸葛亮責罵就壯着膽子對諸葛亮說:“末將認爲,蔣琬、董允、費禕都勝任丞相一職,至於理由我就不必贅述了。此三人都算是漢中王的得意門生,若是這三人都無法入漢中王的法眼恐怕這丞相還得由漢中王繼續擔着。”“蔣琬、董允、費禕,雖然都是出自我丞相府但是此三人的確是他們那輩裡面最傑出的人才,也是接替本王的合適人選。但是三人不能同時爲相,還是需要一番抉擇啊!”諸葛亮貌似自言自語的說道。王平與陳到兩人一合計認爲也要推個軍方的人去競選於是也站出來湊熱鬧的對諸葛亮說:“漢中王,我們認爲大將軍姜維適合做丞相這個位置,姜維已經深得漢中王兵法的真傳,而且未來還有不少大戰要打,這就需要一個精通軍事的丞相來領導我們,因此我等認爲姜維比較合適。”

司徒許靖見他們來來去去都是推薦丞相府一系或者說是荊州派的人接任丞相,一點都不考慮益州本地官員的想法心裡非常不爽於是開口說道:“蔣琬、董允、費禕、姜維過於年輕雖有大才但是不足以服衆,因此我推薦李嚴接任丞相、廖立爲副丞相。”許靖的話猶如在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巨石激起巨大的波浪。

許靖的外孫侍中守尚書令陳祗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言辭激烈的說道:“廖立德行不足,只知道爭權奪勢這樣的能配當副丞相嗎!李嚴爲一己之私延誤軍機致使北伐大業功虧一簣。若是這樣的人做丞相,誰敢入朝爲官呢?還有你司徒許靖年事已高貪念全是一直佔着司徒之位不放,還有爲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搞風搞雨敗壞朝綱。”許靖聽完外孫陳祗的話氣的說不出話來只有捂着胸口斷斷續續的說:“你這孽障”大司農秦宓站出來扶住許靖對諸葛亮說道:“漢中王你認真想想這些年來,你提拔的官員是不是大部分出自你丞相府或者荊州的。你捫心自問你這麼做真的就沒有一點歧視我們益州派系的官員嗎?放眼朝野蔣琬、董允、費禕、姜維、王平、魏延、楊儀諸如此類比比皆是,而我們益州的呢?廖立、李嚴被你流放,陳術被迫修書避禍。難道就不能輪到我們益州人做一次丞相嗎?”

接着秦宓躬身向我說道:“陛下整個蜀國的江山都是你的,但是當這個朝廷所有的大臣出自同一個派系或者同一個地方陛下不認爲這樣會危害陛下江山嗎?”秦宓一番話將諸葛亮一直壓制着派系爭鬥在這次朝會上挑明,尖銳的提出益州派要與荊州派平起平坐。秦宓將皮球直接踢給我,一時間讓我十分難做。草率下結論很容易將兩派鬥得罪了,我向諸葛亮投去求救的眼光。諸葛亮無視我投去的目光而把注意力投向亭柱上面的鳳文似乎上面的上古文字對他更有吸引力。

我心裡暗罵諸葛亮一句捏着鼻子皺着眉頭對秦宓說:“我們現在在討論誰接替丞相一職,大司農認爲討論朝廷內是荊州派厲害還是益州派佔優勢有意義嗎?”秦宓回答說:“臣認爲非常有意義,先帝在世時對我們益州的各大家族是禮讓有佳,出任官職做得是合情合理沒有一點偏頗。但是自從先帝薨與白帝託孤之後,諸葛亮排擠第二顧命大臣李嚴與第三顧命大臣廖立一人大全獨攬。此乃獨夫之舉,今天我要向諸葛亮要回一個公道,請陛下也給我們益州廣大的仕子一個公道。”秦宓不依不饒抓住這一點不放而諸葛亮也見死不救,我想還是要轉移一下秦宓的注意力就向他問道:“你認爲李豐此人怎麼樣?”

秦宓自豪回答說:“我益州的仕子自然頂呱呱,論才智那可是沒得說!”我點點頭對秦宓:“許靖老邁之所以不肯告老還鄉是不是因爲擔心司徒一職落入荊州派系手裡啊?”秦宓點點頭說是,我拍着龍椅站起來說:“既然如此,朕封許靖爲太傅允許他告老還鄉,爲嘉許他的功勞朕決定賞賜他黃金三千兩,蜀錦八百匹。至於李嚴與廖立有前科朕不好在多加封賞這樣吧,封李嚴、廖立爲左右都護,分領冀州刺史、兗州刺史。李豐這麼些年爲北伐大軍籌集糧草實爲不易,朕決定將司徒之位賜給李豐。這件事情就這麼處理了,以後我不想再聽到什麼荊州、益州派系。”然後我對諸葛亮說:“既然漢中王無法決定誰當丞相,那麼就讓朕來決定吧。”接着我說道:“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就要任人唯賢摒棄私人恩怨。丞相之位朕來決定。蔣琬、董允、費禕、姜維、魏延上前聽封,封蔣琬有左丞相鎮守成都負責在第六次北伐前蜀國領土的全部事宜;封董允爲右丞相鎮守長安負責督察百官以及各皇親勳貴;費禕爲副丞相負責處理交州、涼州、雍州、秦州、西域四塊新得之地的事務;姜維爲大將軍統率蜀國全部兵馬,魏延爲驃騎大將軍組建涼州軍團準備。”

我返回龍椅坐定之後對百官說:“這件事就這麼決定,有異議的可以現在提,否則讓我日後知道誰在背後散播不滿之言,朕可不會客氣的!”秦宓消停一會又繼續站出來搞風搞雨說道:“一朝三位丞相同立,此事必將成爲各國的笑料,請陛下三思。”我生氣的說:“思你個頭,司徒與丞相不能並立,西漢只有丞相沒有司徒,東漢又司徒沒丞相,先帝開司徒丞相併立的先例,朕不過是增加了兩位丞相!而且魏國、吳國此時自顧不暇還會嘲笑我們嗎?大司農你是不是老糊塗了也想回家修養。”被我威脅之後秦宓老實下來躲到一邊去了。我環視衆臣一眼說道:“既然沒有異議,此事就這麼決定。漢中王你繼續下一個議題吧!”

諸葛亮見事情處理完了也回過神來了,他揉揉發酸的脖子說道:“自然丞相之位有陛下乾坤獨斷了,那麼我們進入下一個議題吧。經過此次北伐我們領土擴大了將近一半,交州全境歸蜀國所有,秦州、雍州、涼州新附需要認真處理才能讓他們歸心,還有對西域用兵還又蜀國內政各位有什麼好的意見儘管提,還有該用什麼態度處理跟吳國、魏國的關係。”諸葛亮將議題拋出之後就像一個甩手掌櫃又不管事情,新晉司徒李豐說道:“陛下不是已經規劃好了,比如新附之地由右丞相費禕管理;西域之事由魏延將軍的涼州軍團去對付;所謂的上庸自由貿易區等黃權回來在另行處置,而姜維將軍趁着目前三國停戰抓緊時間整軍備戰。至於魏國此次蒙受大難我們是否要趁火打劫纔是重點,您說我說的對不對漢中王!”

諸葛亮同意李豐的看法,諸葛亮先前一直在拋磚引玉觀察朝中的各位大臣致使局面非常混亂爲了避免事情再次超出他的掌控他開口說道:“一個勢力弱小完整統一的魏國比一個四分五裂軍閥混戰的魏國對我們更爲有利,若是我們出兵曹魏必敗,但是我們擊破曹魏之後就要面對公孫淵的八十萬大軍。若是我們滅曹那麼魏國的百姓在我們抗擊公孫淵的時候不會給我們幫助而且還有可能扯後腿。只有曹睿才能將整個魏國的勢力整合起來對抗公孫淵阻止公孫淵南下,因此曹魏的存在對我們還是非常有利的。本王的意見是暫時不出兵攻打魏國,必要時還要對魏國進行援助。我們我養精蓄銳休整軍備等魏國與公孫淵分出勝負之後我們一舉北上蕩平這兩股勢力。”諸葛亮決定的事情基本上是鐵板丁丁的事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我見衆臣沒有其他意見就說到:“既然各位都沒意見就按照漢中王說的去辦,朝會舉行這麼久了想必各位已經餓了,朕特意爲各位準備一頓豐盛的慶功宴,希望諸位臣工能夠盡興,也希望朕的這頓薄酒也能讓你們一醉解千仇!另外朕還有一事宣佈黃皓你替朕說吧!”

黃皓從袖中拿出另一封聖旨念道:“諸葛亮接旨,封漢中王爲攝政王,協助陛下處理軍國大事,每年對陛下做的重大決定有五次否決權,對蜀國刑事處罰有三次特設權!”黃皓唸完將聖旨交到諸葛亮手中然後對百官說:“各位大人,陛下命我招待各位,我們走吧,菜涼了可就不好吃了。”然後黃皓帶着他們往御膳房走去,而我看着諸葛亮接完聖旨之後也二話不說的離去了,只有三個丞相與司徒還有魏延圍着諸葛亮在猜測我到底打什麼主意。諸葛亮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我的用意,索性把聖旨一收招呼他的得意門生們一起赴宴去了。

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我也穿越了?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劇情公告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十一章 變局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
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我也穿越了?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劇情公告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十一章 變局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