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

李嚴完成在西域的使命之後寫了一封長長的奏摺向我詳細的彙報了自馬岱進入西域以來以及他經略西域的所有情況,我大致的看了一下不由覺得李嚴的確是個人才,一團亂麻的西域亂局處理的是井井有條,即使是派諸葛亮去也不會比李嚴高明到哪裡去。我收起裡演的奏摺對黃皓說道:“替朕擬旨,一道傳往西域都護府:封老將軍班勇爲關內侯,賞金白銀千兩食邑武威一千戶以嘉許他這幾十年來爲我劉氏皇朝鎮守西域的功績;封班鎮邊爲西域都護府長史加秉忠將軍處理西域一切相關政;封羅憲西域校尉統帥兩萬蜀軍以及三萬西域護軍鎮守西域都護府,此次羅憲爲防衛西域都護府功勳卓著特加封平陽候食邑酒泉八百戶。”

黃皓點點頭說:“陛下,奴才記住了還有其他的要吩咐,沒有的話奴才這就去擬旨交漢中王過目然後發往西域都護府了。”“等等,此戰雖然涼州軍團等人不是唱主角但是也有很大的功勞,朕不能無視他們的功勞,黃皓你說賞他們什麼好呢?”我叫住黃皓說道。黃皓回答說:“奴才不敢妄議朝政,若是陛下不知道怎麼辦不如請教漢中王吧,漢中王一向賞罰分明這種事情對他來說絕對是得心應手。”“是個不錯的主意你先去擬旨吧,有事朕再叫你。”我若有所思的說道。

當我打算派人去找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帶着鄧艾與賀昭每個人懷裡抱着一打文書找上門來。我連忙接過諸葛亮手中的文:“漢中王,不是下詔您老人家進宮可以直接乘坐您的漢中王鑾駕嘛,還抱着這麼多文書進宮了也不多帶幾個侍從幫您。要是您有個什麼閃失那可是我們蜀國最大的損失啊。”接着我又向賀昭與鄧艾罵道:“讓你們跟在漢中王身邊是學習和侍奉漢中王的,不是讓你們享福的,要是萬一漢中王在路上有什麼閃失你們擔當得起嘛。”

諸葛亮見我的語氣越來越重就勸說道:“老臣不讓幫忙而已,老臣雖然年紀大了些但是還沒老大那個程度。老而不死是爲賊,像老臣這種賊精不會那麼脆弱的。”接着諸葛亮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正題上,他對我說道:“陛下,這裡是老臣閒暇時撰寫的一些治國爲君的方略,請陛下過目也許會對陛下有不少的啓示。”“我拿過其中一本漫無目的的翻了幾頁說道:“哦,漢中王特意爲朕的書。恩,不錯等真有時間一定好好看看。對了漢中王朕剛打算派人去找你,結果人還沒派去你就來了。”

諸葛亮回答道:“看來老臣跟陛下還有一點心意相通啊,不知道陛下是因爲何事找老臣呢?”“西域傳回來的戰報不知道漢中王是不是看了?”我問道。“老臣昨天就看了,馬岱將軍率五萬徵西軍深入不毛之地爲維護我劉漢的尊嚴可謂是功勞不小啊,還有魏延、李嚴等人也是勞苦功高,最讓人敬佩的是班勇老將軍世代鎮守西域爲我大漢戍邊一甲子,此戰向塞外各族展示我大漢軍魂,何其壯哉!”諸葛亮回答道。

“事情是這樣的對於班勇等人朕已經有了賞賜,但是對於又立新功的魏延、趙統等人朕還沒想好怎麼去封賞他們。上次長安封賞的時候馬岱與羅憲就錯過了。雖然這次對西域的那道聖旨已經加厚了羅憲的封賞但是對於馬岱將軍朕還是沒有一個很好的決斷。”我對諸葛亮說出心中的迷惑。

“賞罰分明才能令行禁止,馬岱將軍此次指揮大軍作戰殺敵俘虜敵酋過二十萬,按照獎勵戰場所獲得功勳來將足夠他讓他孫子封關內侯了。但是如果真讓他那還在孃胎的孫子封爲關內侯那麼我們蜀國豈不成了三國的笑柄嗎?看來我們的獎懲製作得變通一下了。”諸葛亮說道。“那怎麼辦,不能有功不賞吧。大將軍姜維總督天下兵馬沒有什麼過錯,不能拿馬岱將軍替換姜維大將軍吧;驃騎大將軍魏延此戰也有大功總不能讓他挪出位子給馬岱吧。”我抱怨道。

“這是想法於理於情都不合適,難道陛下真的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嗎?”諸葛亮問道。我笑着對諸葛亮說道:“朕是有些想法,但是真說出來漢中王肯定會反對!”諸葛亮捏着鬍鬚說道:“陛下該不會想封王吧?”“昔日先帝手中有五虎將,關羽叔叔和張飛叔叔是先帝的結拜兄弟情同手足。現在朕已經封關羽叔叔與張飛叔叔的兩人的後裔爲王,而趙雲老將軍也有長阪坡救主的功勞被封王了,馬超將軍一脈自馬超將軍去世之後一直萎靡不振,沒想到馬岱將軍現在立此大功朕決定封馬岱將軍爲陳倉王,昔日先帝麾下五虎除黃老將軍一脈香火斷絕其餘四虎朕全要封爲王,爲了拱衛帝族朕決定選一位未來統一大戰中,建立功勳卓越的將軍爲王湊成五虎王族拱衛朕的帝族。”我對諸葛亮說道。“難道陛下不怕新封的王族羽翼豐滿之後會奪陛下的江山嗎?”諸葛亮擔憂的說道。

“怕什麼,朕早就想好了制衡五虎王族的措施了。在朕的計劃裡面朕要建立一個區別於陳羣的九品中正制的官僚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是皇帝以下設立八大王族與十三大公族。公族王族並立地位相當,除五虎王族之外從帝族之內選出兩位皇族之人封爲王與漢中王的諸葛家一併成爲八大王族,十三大公族從有功的將軍與大臣中挑選。公族擁有三百里封地,只需按照規定交足朝賦之後封地內一切事務完全自治。公族領地人口不得超八十萬,公族的族長爲大公爵允許公族擁有的私軍但不能超過一萬。王族領地爲五百里,人口不能超過一百二十萬人,領地私軍不得超過一萬五千人。每三年朝廷派遣巡察使巡查各王族、公族領地清查各領地人口,超過上限着舉族前往離領地千里之外的地方定居。在服從國家的法律的前提下各領主可以制定跟國家統一法律不衝突的法律,巡察使的另一個責任是欽察冤獄,凡獄中罪犯巡察使認爲罪不至死可前往邊境戍邊。公族王族的子弟都有權繼承大公爵、王位,王族、公族的除世子之外其他子弟加冠禮結束之後必須分家,分家的子弟從直系長輩處獲得一成家族產業之後自立門戶而且還要向朝廷繳納所獲財產一成的繼承稅。各大王族、公族出世子之外其餘子弟兩代之內不得入朝爲官。”我對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想了一會消化吸收我的話之後問道:“陛下,王族、公族擁有私兵一旦他們連接起來足以威脅皇族的統治。”“王族、公族所封的領地最多隻有兩到三家連到一起,而且他們的封地大部分都會在邊境一帶,王族與公族的地盤相互交錯中間又有朕的大軍監視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更何況真決定公族與王族每五年進行一次大比,王族與公族排名最後的兩個家族將會被其他家族取代。失敗的王族將舉族發配邊疆而公族將被剝奪封號與領地成爲一般的貴族。”我解釋道。諸葛亮還想發問,我按住諸葛亮的肩膀說道:“先別說這些不着邊際的話,現在三國還未統一談這些還有些早了。”

“老臣失禮,既然這還是一個計劃那就慢慢完善吧。陛下對於北匈奴單于王庭南移有何看法。”諸葛亮問道。“山雨欲來風滿樓,擺明了就是趁着我們涼州的軍隊支援西域都護府想進入我們蜀國境內打打秋風。”我說道。

“僅此而已,恐怕陛下猜錯了。”諸葛亮拿出一封諜報說道:“這是南匈奴內部傳來的最新消息,魏國皇帝曹睿已經下令南匈奴五部聯合北匈奴襲擾我國雍涼一帶,並許諾匈奴內部誰能打進長安曹睿便他做統一後匈奴族匈奴王。而且曹睿將大量的兵器送給南匈奴各部幫助他們攻打蜀國。”

“呵!好傢伙,我們時刻期待着魏國與公孫淵分出勝負,然後趁機漁翁得利。沒想到曹睿也不是省油的燈,居然找了匈奴做外援。看來只要我們找出曹睿跟匈奴勾結的確切證據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攻擊魏國呢?”我說道。

鄧艾結結巴巴的說道:“證據不一定要是真的。我們說他背叛漢族勾結異族入侵中原,吳國一定非常樂意跟我們一起聯手攻打魏國的,到那時魏國在三方的夾擊下還能多久呢?”

“即使曹魏真的這麼做,老臣不認爲現在是跟曹魏開戰的最好時機。曹魏的行爲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但是面臨公孫淵這個勾結外族的強敵入侵曹魏上下可謂是衆志成城,我們攻入曹魏魏國的百姓是不會響應我們的。更重要的是現在攻打曹魏滅掉了曹魏之後我們成了最強的國家,那麼其餘三方會聯手攻擊我們。我們跟曹魏血戰之後還有多少實力跟其他國家周旋都久了。”諸葛亮說道。

賀昭見我們的談話越扯越遠,便出言說道:“陛下,現在的重點還是放在匈奴上面吧,不管是南匈奴還是北匈奴他們的,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可是隨時都能徵召作戰的,萬一打起來我怕涼州軍團不是對手。”

“涼州擁有十萬人的涼州軍團,還有孟獲與念山的十萬大軍,再加上地方的守備部隊。二十幾萬的軍隊就阻擋不了匈奴人的攻擊嗎?我不信匈奴人有那個智慧。”鄧艾迴答說。“攻擊永遠是最好的防守,陛下要不趁着涼州大軍雲集的時候,主動發起進攻先給匈奴人一點顏色瞧瞧!”賀剛建議道。我和諸葛亮沉思一會覺得賀昭的主意不錯便飛鴿傳書給欽差李嚴讓他節制涼州兵馬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南北匈奴發起一到兩次進攻試探匈奴人的主要意圖。

李嚴接到長安最新的飛鴿傳書上面指示:節制涼州兵馬伺機對匈奴發起攻擊。李嚴站在玉門關的城樓上感受從沙漠內部陣陣狂風自言自語道:長安那邊到底在想什麼?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個時候居然選擇跟匈奴開戰。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穩想打贏外部的戰爭千難萬難啊。北匈奴新任大單于冒頓玲站在玉門關外的喀爾力克山上俯視關內錦繡河山,感受身受傳來的陣陣烈風感慨道:“起風了,勇士的鮮血在烈風中綻放也許會更加鮮烈。一將功成萬骨枯又有不少勇士將會在這場戰爭死去,爲什麼一定要有戰爭!”冒頓玲唱起了匈奴族憂傷戰歌,歌聲淒涼優美隨着烈風傳向更遠的關內。

第十三章 伐魏—1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我也穿越了?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劇情公告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我也穿越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四章 北伐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
第十三章 伐魏—1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我也穿越了?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劇情公告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我也穿越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四章 北伐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