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聯軍窘境

?“周瑜從黃河逆流而上,攻破我軍營寨,張遼將軍戰死,鄧艾小將軍失蹤。”

“隨後,周瑜率領關羽、太史慈、張郃奇襲箕關,郝昭將軍早有準備,保住城池不失。”

“然而,隨後沮授帶領聯軍精銳,正面強攻箕關東門,周瑜率領軍隊強攻箕關西門。”

“郝昭將軍死戰數日,城破突圍而去。”

關中文武知道了最新戰報以後,臉色各異,許多人甚至面露恐懼之色。

張遼戰死,箕關被破,兩件都是石破天驚的大事,讓衆人驚駭莫名。

閻行率先開口:“郝昭將軍既然有了防備,爲何還會被攻破箕關?”

趙雲知道閻行久居涼州,對於箕關不太瞭解,當即答道:“箕關乃是關中東邊門戶,防禦東邊敵軍自然佔據地理優勢。”

“然而,想要防禦西邊敵軍,就會力有未逮。”

龐德也是一臉急色,道:“箕關若破,聯軍就可以從箕關殺入河東郡,而後長驅直入奔向長安。”

“這個時候,我等縱然繼續固守函谷關,也失去了意義。”

由於箕關失守這件大事的發生,張遼戰死的消息,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畢竟,張遼相比起趙雲等人,還是有些名聲不足。

更何況,張遼一直領兵在外,並未待在權力中心,很多後來投奔陳旭的將領,對於張遼並不熟悉。

龐德話音剛落,屋內衆人便開始議論紛紛,就連幾個謀士都是眉頭緊皺。

這場議事持續了很久,可是衆人都沒有商議出應對之策,陳旭聽得心煩意亂,最終宣佈散會,而後將賈詡等人留了下來。

幾人在屋內密議了什麼事情,被人不得而知。

如今局勢,對於關中軍而言非常不利。

失去了箕關這個關中東部屏障,陳旭除了退守長安以外,就只能正面與聯軍交鋒了。

只不過,依照雙方現在的實力對比,貿然與聯軍決戰,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

須知,這兩年以來,聯軍兵力並沒有減少,而且曹操、孫權、袁譚還一直在境內徵兵。

時至今日,聯軍縱然在攻城的過程中,損失了不少兵馬,總兵力仍舊超過五十萬,聲勢極其浩大。

迫於無奈,陳旭終於在第二日傳達了命令,讓士卒們放棄函谷關,全線撤退。

與此同時,駐守武關的張繡也得到命令,陳旭讓他捨棄武關,直接領兵返回長安。

因爲陳旭知道,自己棄守函谷關以後,整個弘農郡,以及大半個京兆尹就會迅速淪陷,武關那個時候,就會成爲一座孤城。

孤城難守,這個道理陳旭非常明白,這纔會讓張繡棄關而走。

如此一來,還可以將所有兵力集結在長安,共同抵禦聯軍的進攻。

轉眼之間,又過去了幾個月時間,關中再次進入了冬季,陳旭已經率領大軍退到了長安。

在長安城內,郝昭向陳旭請罪,陳旭卻是沒有責罰郝昭,反而勉勵了他幾句。

陳旭撤離函谷關以後,聯軍果真勢如劈竹,兵分數路先後將弘農郡、河東郡、左馮翊,以及大半個京兆尹攻下。

至此,整個關中已經只剩下了右扶風,以及長安附近的一些城池沒有淪陷。

一時間,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朝中些許仍舊忠於漢室的官吏,卻是振奮異常。

秦王府邸之內,關中諸將齊聚一堂。

陳旭面沉如水,喝道:“我們如今退到了長安,已經退無可退,必須在此地與聯軍決一死戰!”

關中諸將之中,很多人當即躍躍欲試,卻有一些人面露憂色。

田豐好似看出了衆人心中的憂慮,當即安慰道:“諸位也無需太過擔心,聯軍出兵日久,後勤壓力越來越大。”

“特別是現在,聯軍持續往西推進,補給線越來越長。”

“再加上風陵渡、平陰兩條河段行船不易,聯軍對於黃河並不熟悉,又是逆水行舟,根本沒有辦法繼續水運糧草。”

“繼續拖延下去,聯軍必定後勤乏力,崩潰只是早晚的事情。”

事實上,陳旭等人之所以制定戰略,且戰且退,其中一個目的正是拉長聯軍的補給線。

黃河之中,有兩條河段難以行船。

東吳水軍想要克服這個困難,利用水運運輸糧草,還需要花費幾年時間。

時至今日,雙方交戰已經有兩年半了,依照聯軍龐大的兵力,已經消耗了許多錢糧。

如果陳旭能夠守住長安,失去了水運便利的聯軍,崩潰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須知,僅僅是提供五十多萬大軍,陸路所需運輸糧草的民夫,就是以百萬計。

不僅僅是參戰的聯軍士卒,在瘋狂消耗着糧草,那些民夫也要消耗大量糧草。

而且諸侯的大肆徵兵,以及大肆徵發徭役,對於境內生產力的破壞,也非常巨大。

此消彼長之下,聯軍若是不能儘早攻破長安,早晚都只能潰敗。

田豐將其中關鍵,詳細給衆人講訴了一遍,關中諸將這才心中稍安,慌亂的情緒也被緩緩平復。

隨後,程昱亦是說道:“不僅如此,別看聯軍現在勢大,可是內部矛盾也越來越激烈。”

“當聯軍內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是我們大破聯軍之時。”

諸將對於這些點,也是深有體會。

在戰場之上,明顯可以看出,有些諸侯麾下的軍隊拼盡全力,有些諸侯麾下的士卒卻不怎麼賣力。

還有就是,諸侯麾下士卒經常搶奪戰利品,爲此爆發過很多次衝突。

雖然後來都被諸葛亮平息了下來,不安的種子卻已經被埋下了,早晚都會生根發芽。

在場的關中諸將,很多可能沒有太大才華,卻也是沙場宿將,知道內部矛盾,比強大的敵人更加可怕。

眼看諸將士氣慢慢提升起來,陳旭卻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這兩年多來,幷州牧、益州牧分別在幷州、益州各自徵兵十萬,已經開始向冀州、荊州發起進攻。”

說到這裡,陳旭環顧衆人,面含笑意:“如此一來,冀州、荊州必定人心惶惶,袁譚、劉備又豈會不撤兵?”

諸將聞言,更是士氣大振。

陳旭麾下人口,雖然要比聯軍加起來少上一些,卻也不會少太多。

聯軍能夠聚集五十萬大軍,還各自在境內留下了數萬大軍駐守,陳旭如果傾盡全力,徵召的軍隊又豈會比他們少?

只不過,如果陳旭不顧一切徵召軍隊,幷州、益州的生產,就會因此遭到破壞。

故此,陳旭早早就給陳宮、陳政兩人下達了命令,讓他們各自徵召十萬軍隊用以軍屯。

如此一來,這些士卒既可以屯田生產糧食,又能夠在農閒時分接受訓練,可謂是一舉兩得。

一開始,陳旭之所以沒有讓這些軍隊參戰,是因爲這些人乃新兵,根本不適合上戰場。

最爲重要的原因,卻是時機未到。

那個時候發動,最多也只是破壞諸侯聯軍,攻打關中的計劃而已,並不能大破聯軍。

甚至於,這種舉動不見得能夠使得聯軍崩潰。

畢竟,那個時候聯軍結盟沒有多久,氣勢正盛,冀州對於陳宮、荊州對於陳政的警惕心也很強。

而且兩州士卒徵召沒有多久,戰鬥力十分低下,貿然將他們帶入戰場,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

最爲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爲那個時候,陳旭有信心能夠憑藉二十萬軍隊,擋住聯軍的進攻,這才一直沒有發動。

時至今日,卻此一時彼一時也。

諸侯有着強大的野望,想要一舉攻下關中,陳旭又何嘗沒有,一戰消滅聯軍主力的野心?

只要能夠大破聯軍主力,諸侯再也不足爲懼,統一天下更是指日可待。

爲了這個野心,陳旭願意賭上一把。

霸陵,位於長安東部,距離長安只有百餘里路程。

諸葛亮以及曹操等人,率領大軍屯兵於此,卻並沒有繼續西進,前去攻打長安。

蓋因如今正值寒冬,士卒們久戰疲憊,不能繼續強攻城池。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幾個月以來,聯軍迅猛推進,攻城略地勢不可擋,兵力太過分散。

甚至就連那些被聯軍拿下的城池,也不見得十分穩固。

出於種種考慮,諸葛亮當即下達命令,在霸陵城內開始休整,準備來年開春以後,再去攻打長安。

這一日,諸葛亮與諸侯議事完畢之後,袁譚當即說道:“戰爭持續兩年多時間,冀州向關中運輸了許多糧草,已經有些後繼乏力。”

“如果還不能儘快攻破長安,恐怕冀州已經無力繼續支援糧草了。”

這並非袁譚在推脫,而是情況的確如此。

雖說冀州富庶,可是自袁紹以來,冀州就沒有什麼出色的內政人才。

而且袁紹屢次與陳旭交戰,消耗錢糧無數,也被陳旭坑了幾次,根本沒有討到什麼好處。

袁譚繼承冀州基業以後,雖然有心發展內政,奈何袁尚叛亂,導致冀州戰火紛飛。

陳旭當初劫掠兗州的舉動,更加使得袁譚雪上加霜,國力嚴重下降。

戰事完畢以後,袁譚還沒來得及發展內政,就不得不再次徵召大軍,響應諸葛亮號召,與諸侯會盟攻打關中。

故此,冀州境內此時糧草缺乏,無力供給聯軍繼續作戰,卻也是在情理之中。

諸葛亮聞言,卻是心中一沉。

他雖然明白袁譚有些苦衷,卻也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稍有不慎都會讓聯軍土崩瓦解。

畢竟,糧草乃是重中之重,聯軍如果缺乏糧草,頃刻之間就會潰敗。

雖說其餘諸侯,也能夠繼續供給聯軍糧草,然而古人云:不患寡,唯患不均。

如果幾大諸侯都繼續供給糧草,大家也不會些什麼,可一旦有一方無力供給糧草,其餘幾位諸侯難免會心有芥蒂。

諸葛亮思量半晌,正要說話之際,就聽見了曹操的聲音。

“其實不僅是冀州,徐州存糧也沒有了多少。”

曹操臉上,也帶着一絲憂慮之色,繼續說道:“若大軍還在洛陽以東,能夠水運運輸糧草還沒有什麼。”

“可是,過了洛陽以後,黃河之上幾乎都不能運輸糧草,而且如今乃是冬季,哪怕洛陽以東的黃河,也不能行船。”

“如此一來,每次運輸糧草所消耗的錢糧,就會翻上好幾倍,對於後勤的壓力十分巨大。”

“特別是有些地段,道路行駛非常不易,而且還經常下雨,運輸糧草更加困難。”

“而且我等現在,繼續往西邊推進很長一段路程,這更是加大了運輸糧草的難度。”

曹操也並不是在推辭,雖說徐州有荀彧這個王佐之才,將境內打理得井井有條。

只不過,相比起其餘諸侯,別看曹操地盤不小,境內人口卻並不佔據優勢。

須知,黃巾起義的時候,青州就是重災區,許多百姓死於戰火之中。

到了後來,管亥更是帶領百萬黃巾軍,前去幷州投奔陳旭,這更加使得青州人口凋零。

徐州雖然乃是富庶的地域,只不過曹操當初攻打徐州的時候,屠殺了太多百姓,使得徐州元氣大傷。

後來曹操佔據徐州以後,更是有很多百姓畏懼曹操兇名,從徐州逃走。

故此,哪怕後來這麼多年以來,荀彧努力發展內政,增加境內人口基數,底子仍舊顯得有些薄弱。

曹操的話,使得袁譚產生了共鳴,當即狠狠點了點頭。

繼而,他有些抱怨的說道:“徐州還好一些,冀州、幽州距離關中更遠,又沒有水路可以運糧,耗費在途中的糧草更多。”

“故此,並非我等不願提供糧草,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孫權見狀,亦是說道:“東吳雖然存糧頗多,可是距離關中最爲遙遠,縱然有水路運糧,卻也耗費甚大。”

“再這麼繼續下去,東吳早晚也會支撐不住。”

正如孫權所說那般,東吳乃是距離關中最遠的一個諸侯,別看有船隻幫忙運輸糧草,卻也要先將糧草運到淮河才行。

隨後,還要用船隻攜帶糧草,而後從淮河進入其他河流,全境都是逆流而上,行船非常不易。

諸葛亮聽到這裡,心中卻是一沉,只不過卻沒有表露出來。

幾大諸侯之中,也只有劉備始終不發一語。

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496章 家宴第481章 春耕第309章 劉備第746章 離別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190章 回寨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405章 軒轅關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44章 嫁禍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894章 決戰日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475章 逃脫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288章 欲殺人第771章 捉鄧賢第271章 唐姬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67章 人頭滾滾第779章 下戰書第263章 心憂第117章 交談第208章 絕路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928章 拜將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405章 軒轅關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719章 心憂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102章 馬驚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219章 白波軍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73章 暴走第180章 劫營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366章 內亂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976章 曲有誤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61章 斬赤龍第32章 賊兵來犯第35章 燒糧第46章 再議黃巾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265章 驚變第221章 試探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194章 陷陣營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31章 練兵第71章 勸說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370章 詐城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226章 百態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906章 再設計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60章 欲殺文昭第759章 昏迷第305章 謀劃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40章 出戰第206章 擒張遼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823章 下馬威第144章 鬥將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452章 楊定之謀
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496章 家宴第481章 春耕第309章 劉備第746章 離別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190章 回寨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405章 軒轅關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44章 嫁禍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894章 決戰日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475章 逃脫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288章 欲殺人第771章 捉鄧賢第271章 唐姬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67章 人頭滾滾第779章 下戰書第263章 心憂第117章 交談第208章 絕路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928章 拜將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405章 軒轅關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719章 心憂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102章 馬驚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219章 白波軍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73章 暴走第180章 劫營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366章 內亂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976章 曲有誤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61章 斬赤龍第32章 賊兵來犯第35章 燒糧第46章 再議黃巾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265章 驚變第221章 試探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194章 陷陣營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31章 練兵第71章 勸說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370章 詐城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226章 百態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906章 再設計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60章 欲殺文昭第759章 昏迷第305章 謀劃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40章 出戰第206章 擒張遼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823章 下馬威第144章 鬥將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452章 楊定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