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玉璽出土

劉備聽說陳旭待秋季糧草成熟以後,就會出兵相助。雖然他心中仍舊有些疑慮,劉備最終還是決定相信此事。

他聽從了司馬懿的建議,一面開始在黃河南岸佈防。另一方面,卻是將兗州被打下來郡縣裡面的百姓,全都遷徙到了豫州。

雖然強行使得百姓遷徙,對於劉備的名聲有所影響。然而劉備卻也知道,亂世之中人口的重要性。

豫州正是因爲屢次遭受戰禍,大量百姓流入關中,才使得劉備這個豫州牧有些名不副實。假如豫州人口能有一百多萬,劉備也就可以徵召更多的軍隊了。

故此,當初聽到司馬懿的建議之後,哪怕劉備知道如此行事,會對自己名聲有所損害,他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

大量百姓往南遷徙,其餘的很多地方都被司馬懿派人焚燬一空。他現在還記得臨走之前,賈詡對他說的話。

“你此次前去劉豫州麾下的首要目的,就是幫劉備拖住袁軍,而後堅壁清野,盡最大的努力消耗袁軍的士氣、糧草輜重。”

“其次,若是有可能的話,儘量讓劉備做些有損名聲的事情。劉玄德所仰仗者,不過名聲罷了。若是他連這也失去,此人必將一無所有,不足爲慮。”

正是謹記了賈詡的教導,司馬懿才勸說劉備強行遷徙百姓南下。如此一來,既能夠使得劉備名聲上有所污點,也可以堅壁清野消耗袁紹的糧草、輜重。

而且兗州的三郡之地變成一片空城,也就相當於袁紹間接失去了三郡之地。縱然他之後再次攻陷了這些郡縣,所得到的也不過是個空殼子罷了。

司馬懿這條釜底抽薪的計策,不可謂不惡毒。

然而,這場本來只是意外的戰爭,卻與歷史上的官渡之戰,有了極其相似的走向。

劉備聽從了司馬懿的建議,在白馬隔着黃河與袁紹相持。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劉備營寨射箭,使劉備軍心動搖。

隨後,司馬懿讓人打造投石機,大破袁紹弓弩兵,使劉備在黃河南岸得到據守之地。

袁紹無法攻克白馬,只得分兵去攻擊另外一個渡口延津。不想關羽驍勇異常,連敗袁紹手下大將,死死守住了袁軍南下的道路。

饒是如此,袁紹仍舊仗着手下兵多將廣,強攻這兩座城池,想要大軍全面渡過黃河。劉備兵少,在袁紹的強攻之下,守城越來越困難。

這一日,劉備臉色焦急的來到司馬懿身旁,說道:“仲達,我軍本來就兵少,如今分兵把守黃河以南的渡口,在袁軍的猛攻之下,卻是快要堅持不住了。”

司馬懿聞言,不慌不忙的問道:“百姓們遷徙的進度如何了?”

劉備說道:“百姓們已經全都遷徙到了豫州,後面卻該如何是好?”

司馬懿眼中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說道:“放棄整個兗州,死守豫州!”

……

卻說董昭帶着典滿等人,來到了南鄭之後,打聽到了楊松的住處,當即買通門口的守衛,前去給楊松送禮。

楊家乃是漢中的名門望族,楊氏之中有五人都在張魯手下擔任要職。其中楊松在張魯麾下擔任謀士。

楊松雖然也是士人,卻十分貪財,見利忘義,爲人所不齒,董昭此次的目的正是此人。

楊府之中,楊松看着桌子上面的金銀珠寶,以及各種稀罕玩意兒,當即有些愛不釋手,喜不自勝。連帶一旁改名換姓的董昭,也得到了楊松的喜愛。

董昭如今改名董芬,自稱乃是一個大商人,此次前來漢中只是爲了躲避戰禍。他聽聞楊氏在漢中勢力龐大以後,這才獻上金銀珠寶給楊松,希望能夠得到他的庇護。

有董昭送來的這些東西,他自然很容易就取得了楊松的信任。

這一日,董昭又帶了一些貴重的東西前來送給楊松,忽然有人前來報告,說在有百姓在南鄭的南方樹林中挖出了一塊玉璽。

由於這些人都是天師教的信徒,故此挖到玉璽之後根本沒有將其貪墨,反而送到了張魯那裡。張魯得到玉璽之後不敢怠慢,就急忙召集麾下文武前來議事。

楊松聞言亦是心中一驚,就要換好衣服前去張魯那裡議事。

董昭眼珠一轉,急忙上前說道:“先生,此時可正是你博取師君信任,飛黃騰達的最好時機啊。”

張魯乃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教祖張陵之孫。天師教又稱爲五斗米道,故此張魯也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

張魯在漢中一帶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

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又以五斗米道蠱惑人心,分發糧食。故此,無論是境內的百姓還是夷民,都極其擁戴張魯。

張魯麾下的文武,很多都直接稱呼他爲‘師君’。

楊松聽見董昭的話以後,就急忙問道:“此話怎講?”

董昭說道:“先生試想一下,漢中百姓歸心,對於師君極其擁戴。如今正逢亂世,卻又正好於南鄭南部挖掘出了玉璽,這是否預示了什麼?”

楊松雖然是張魯的謀士,胸中卻沒有多少才華,對於董昭如此明顯的暗示,仍舊感到有些不明不白。

好在他還知道不恥下問,當即問道:“預示了什麼?”

董昭在心中暗罵了一聲草包,外面卻是滿臉堆笑的說道:“南鄭之中有個‘南’字,又是在城池南方的樹林中挖出玉璽,這不是預表着師君可以‘南面稱孤’麼?”

好在楊松也知道‘南面稱孤’的典故,當即眼睛一亮,說道:“莫不是讓師君稱帝?”

董昭在心中哀嘆一聲,只得說道:“如今天子尚在,稱帝豈非取死之道?想那袁公路實力如此強勁,稱帝仍舊免不了敗亡,何況師君乎?”

“相反,若是師君仗着百姓歸心,漢中四方天險阻敵,稱王卻是沒有絲毫問題。先生一家都深得師君器重,若師君稱王,先生的地位豈不會跟着水漲船高?”

楊松聞言大喜過望,就迫不及待的前去勸說張魯稱王。

第630章 縱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932章 隕將日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549章 水淹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713章 鄧芝第295章 衝突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279章 水師第47章 黃巾再起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696章 輓歌第284章 旭之志第261章 相爭第551章 凱旋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766章 陰招第395章 困境第276章 名士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97章 入涼州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816章 天子崩第779章 釋放第194章 陷陣營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84章 楊樹下第723章 小霸王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93章 以死脅迫第795章 益州定第437章 離間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75章 出巡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233章 斬將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97章 清河絕唱第842章 孫策退兵致所有書友第481章 春耕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235章 鮑信第65章 譁變第42章 卜己之死第389章 殺貴妃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007章 託孤第733章 破寨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309章 劉備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78章 獻第456章 中伏第287章 厚葬之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188章 依附第112章 騎兵第3章 阿虎之勇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351章 衣帶詔?第291章 戰鼓響第29章 薦文昭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487章 臨江仙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366章 內亂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363章 斬李暹第320章 破公孫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451章 馬玩第188章 依附第92章 離去第272章 少年第151章 兄妹相見
第630章 縱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932章 隕將日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549章 水淹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713章 鄧芝第295章 衝突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279章 水師第47章 黃巾再起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696章 輓歌第284章 旭之志第261章 相爭第551章 凱旋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766章 陰招第395章 困境第276章 名士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97章 入涼州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816章 天子崩第779章 釋放第194章 陷陣營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84章 楊樹下第723章 小霸王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93章 以死脅迫第795章 益州定第437章 離間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75章 出巡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233章 斬將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97章 清河絕唱第842章 孫策退兵致所有書友第481章 春耕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235章 鮑信第65章 譁變第42章 卜己之死第389章 殺貴妃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007章 託孤第733章 破寨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309章 劉備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78章 獻第456章 中伏第287章 厚葬之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188章 依附第112章 騎兵第3章 阿虎之勇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351章 衣帶詔?第291章 戰鼓響第29章 薦文昭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487章 臨江仙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366章 內亂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363章 斬李暹第320章 破公孫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451章 馬玩第188章 依附第92章 離去第272章 少年第151章 兄妹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