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賊兵來犯

訓練了十幾天,這些義兵已經頗具規模,起碼知道令行禁止。

郡國官吏看了陳旭練兵之後,考慮到現在的兵曹掾史對於兵事絲毫不通,爲了郡國兵的戰鬥力,把一千五百郡國兵也都交給陳旭訓練。

這個兵曹掾史不但沒有絲毫不滿,反而喜氣洋洋,爲自己能夠卸下這個包袱而高興,他把郡國兵交給陳旭,到時候就可以找藉口不上戰場了。

想起那個對自己千恩萬謝的兵曹掾史,陳旭都有些哭笑不得。

至於那些郡國兵,都是東郡人,早就聽說過陳旭威名,不但不怨恨陳旭殺掉他們的前任統帥,反而因爲分到陳旭手下而高興。

畢竟,吳豐在衆多郡國兵中,並無多少威望。眼見戰亂將起,只有在一個有本事的人手下,才能夠保住性命,甚至建功立業。

這一日,陳旭正在校場訓練兵卒,突然有人傳他到郡守府。

他來到郡守府內,見到郡中官吏交頭接耳,個個面有懼色。

向衆人施禮畢,陳旭行禮畢,出聲詢問:“不知郡守大人相招,所爲何事?。”

橋瑁見到陳旭,臉色稍好,才說出了他的擔憂。

原來,今年四月,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騎都尉曹操率兵四萬,進剿潁川郡黃巾。

不成想,波才所率黃巾軍悍不畏死,官兵難以抵擋。

波才先是大敗右中郎將朱儁部,而後又將皇甫嵩圍困於長社,若是皇甫嵩兵敗,波才必定揮軍北上,與張角合兵一處。

張角位處冀州,波才位處豫州,要與之會合,必將經過兗州。

如今卜己正在東郡,若是波才與卜己合兵一處,憑東郡數千兵卒,根本無法擋住賊軍鋒芒。

知道衆人的擔心以後,陳旭亦是大驚失色。

後世記憶中關於黃巾軍的描述,全都說他們是烏合之衆,不堪一擊。

皇甫嵩、朱儁率兵平亂,可以說是摧枯拉朽,如今怎會被波才大敗?

國相似乎覺得橋瑁敘述得不夠詳細,繼續補充:“黃巾賊寇兇猛無比,佐軍司馬孫堅,有萬夫莫當之勇,居然被黃巾賊人射傷,幾乎殞命。”

都尉亦是顫聲說道:“汝南太守趙謙被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盡皆被廣陽黃巾軍殺死。賊兵勢大,官軍節節敗退,這可如何是好?”

“怎麼可能?黃巾軍不是不堪一擊麼?爲何官兵會屢戰屢敗?”陳旭思前想後,都不知道爲何會如此。

他的思維其實是受到演義的影響,才認爲黃巾軍不堪一擊。

真實歷史上的黃巾軍,他們有信仰、有熱情,在毫無活路情況之下,奮起反抗,可以說是人人悍不畏死。

曹操日後收編了青州的黃巾軍,他們個個桀驁不馴、勇猛善戰,爲曹操南征北戰,所向披靡。

黃巾軍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

黃巾起義初期,黃巾軍大破各路官兵,若不是黃巾之中缺乏將帥之才,大漢帝國不見得能夠如此輕易平定黃巾之亂。

波才雖說連敗朱儁、皇甫嵩,奈何他不知兵法,先讓被圍困的皇甫嵩趁機逃脫。

後來又依草結營,被官兵用火攻之,然後皇甫嵩、朱儁、曹操三路兵馬合一,大破波才,黃巾軍這纔有了起義以來的第一個敗仗。

直到八月份張角病死,黃巾軍的精神信仰倒塌,黃巾軍纔開始徹底潰敗。

第一次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就此拉下帷幕。

陳旭對於演義的瞭解,遠遠多於真正歷史,上面的一切他自然不會知道。

雖然聽到官兵四處潰敗,但是陳旭還是記住橋玄曾經告訴他的話:爲將者,當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環顧四周,見郡中官吏都面露怯色,陳旭突然哈哈大笑,其他官吏見此都有些愕然。

橋宇臉色微動,當即非常配合地問道:“文昭何故大笑?”

陳旭讚許地看了橋宇一眼,侃侃而談:“夫黃巾者,謀劃已久,官兵倉促應戰,初時戰敗亦在所難免。”

“然皇甫嵩將軍、朱儁將軍,皆是世之名將,其麾下將士,亦是大漢精銳,又豈會屢戰屢敗?是故某斷言:旬日之內,戰局必定有所改變。”

陳旭相信,歷史上皇甫嵩、朱儁大破黃巾,必定不會有假。

縱然現在的形勢對於官兵不利,歷史大勢絕不會改變。

衆多官吏聞言,仍舊面露疑色,陳旭爲安衆人之心,只得繼續說道:“縱然皇甫將軍、朱儁將軍戰敗,某料定波才亦不會揮兵北上。”

官吏聞言,這次臉色稍緩,連忙詢問:“爲何?”

他們現在聽聞波才之名,甚是懼怕。

就連皇甫嵩、朱儁這樣的名將,帶着幾萬大漢精銳士卒,都奈何不得波才,更不用說是這些郡國官吏了。

在他們心中,只要波纔不來東郡,只是卜己一人,雖說擁兵萬餘,卻也不會懼怕。

所以聽聞陳旭之言,才趕緊詢問。

衆人的心思,陳旭如何不懂?

只得耐心解釋:“先不說潁川距離冀州甚遠,要與張角合兵一處,恐非易事。波才若是果真大破官兵,潁川距離洛陽不遠,其必定攜大勝之威,進犯神都。”

有幾個官吏聞言,失聲叫道:“啊!如此陛下危矣!”

陳旭在心中暗罵一聲白癡,看到大多數官吏的臉色,才覺得郡中官吏,也不見得全部都是一些無能之輩。

只見都尉搖頭說道:“洛陽有虎牢關作爲屏障,波才區區數萬兵馬,短期之內絕無可能破城。時間一久,各路勤王兵馬過來,波才必敗。我若是他,絕不會進犯洛陽。”

陳旭見都尉頗有見解,不由心中暗贊,說道:“都尉大人所言非虛。然黃巾軍謀逆計劃已被泄露,如今大漢國力雖然衰弱,也非區區黃巾可以抵擋,待四處州郡招募義兵,進軍殺賊,則黃巾賊寇必敗無疑。”

шωш⊙ Tтka n⊙ C〇

“爲今之計,黃巾軍只有孤注一擲,打破洛陽,才能取得勝利。波才並非庸才,不會看不到這點,所以即使他知道虎牢關具有天險,難以攻破,亦會破釜沉舟地前去攻打。”

“況且,我等以上所言全是猜測。以某觀之,皇甫嵩將軍、朱儁將軍,必定能夠轉敗爲勝,大破波才。豫州黃巾,不足爲慮!”

郡中官吏,聞言盡皆點頭稱是。

橋瑁這時放下心來,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緩緩說道:“我等未免想得太多?以漢軍之精銳,皇甫嵩將軍、朱儁將軍之謀略,縱然一時失利,又有何大礙?”

郡中官吏亦是紛紛出言附和:“郡守大人所言甚是。”

陳旭雖然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暗暗嘀咕:“廢話,朱儁、皇甫嵩肯定不會敗的,我說這麼多還不是爲了讓你們安心?”

如今招募義兵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想起庫房中的糧草越來越少,橋瑁擔憂地說道:“我雖不太精通兵法,卻也知: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秤一石,當吾二十石。”

“而今卜己不斷攻破本郡豪強富戶,不知獲得多少錢糧,賊人糧草必定不缺。反觀我軍,府庫存糧不足,若不早圖,恐有大禍啊!”

“孫子云:故兵貴速,不貴久。文昭已練兵半月有餘,不知可否率兵擊敗卜己?”

橋瑁引用的兩句話,都是出自《孫子兵法》的作戰篇。

這一篇大意就是:但凡打仗,由於運輸糧草,沿途要消耗掉很多,若是不斷從本國徵發、運輸,要不了多久國家就會支撐不住。

所以會用兵的將領,要學會取食於敵,以戰養戰。

吃掉敵人的一石糧食,就相當於給自己省了二十石;除此之外,還要學會速戰速決,不能跟敵人打消耗戰,否則只能兩敗俱傷。

沉默半晌,陳旭正色說道:“郡守大人之言固然不錯,然孫子亦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他繼續說道:“如今敵軍數倍於我,我等堅守尚且不及,若貿然出戰,必爲敵軍所擒。”

他引用的話,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可能會有所誤解。

在前世,陳旭看過《易中天品三國》,其中講到袁曹相爭,郭圖所言:‘十圍五攻,敵則能戰’。

郭圖的話其實就是引用《孫子兵法》,但是易中天對這句話的解釋卻是‘十倍於敵就包圍’。

經過橋玄教導以後,陳旭才知道,這其實是個錯誤的說法。

十則圍之,‘圍’的意思不是包圍,而是圍而殲之的意思。

若是兵力十倍於敵,卻不進攻,反而將敵人圍起來,大軍相持日久,國家必定無法擔負。

所以說,包圍這個說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大錯特錯。

比較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用兵之道,就是要用絕對的實力戰勝敵方,哪怕人數是敵軍的兩倍,也要想方法分散他們的實力,給己方創造絕對的優勢。

當己方實力與敵人對等,甚至少於敵人時,就要想方法保存實力。

郡國官吏雖說很多人不懂兵事,卻也知道陳旭的意思,他雖然說得委婉,也是駁掉了橋瑁了提議。

聽到陳旭如此反駁他,橋瑁臉色不太好看,但他畢竟久居上位,肚量、修養亦是不凡,深吸幾口氣問道:“若是敵軍來攻,當如何應對?”

陳旭不假思索地答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等有城牆爲屏障,待消耗掉敵軍銳氣,再尋機破敵。”

橋瑁不依,繼續追問:“郡中糧草所剩不多,卜己若是久久不來攻城,卻是如何?”

“波才大破官兵,立下大功。卜己得知消息必定不甘寂寞,我料定不出幾日,卜己必定來犯。”

……

郡守府廷議過去以後,陳旭在回去的路上,還在思量皇甫嵩、朱儁被黃巾軍大敗之事,突然聽到橋宇在後面叫他。

橋宇身體素質不錯,跑步過來也是臉不紅,氣不喘:“文昭,我雖不通兵法,卻也知久守必失。況且我素知你爲人,縱然波才兵力數倍於我,你也不會被動守城,爲何今日在郡守府如此說話?”

陳旭注視着橋宇,嘆息一聲,輕輕說道:“夫戰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暫且不論,若拋棄城牆優勢,攻擊賊人,無異於自毀地利;義兵雖訓練半月,卻不堪大用,守城保命尚且有餘,主動出擊必然心怯。”

“反觀敵軍,自黃巾反叛以來,不知奔襲多少路程,攻下多少豪強鄔堡,士氣正盛,佔盡地利、人和,若與之交戰,我軍必敗。如今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再尋機破敵,方爲上策。”

橋宇思量半晌,再無疑惑。

兩人相攜前去校場,忽然有郡國兵匆匆趕來,跪在陳旭面前恐懼地說道:“將軍,據探馬來報,卜己率領一萬五千人,進犯濮陽。”

陳旭、橋宇聞言,駭然變色。

第628章 有鬼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867章 美人殤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49章 奪權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24章 國輔第789章 屠城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329章 虐呂布第316章 赴長安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84章 決定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161章 斬赤龍第638章 諸葛至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109章 報仇第688章 追擊第804章 爭鋒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535章 仲達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759章 昏迷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25章 名利第1001章 怒火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591章 王延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763章 綠洲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73章 暴走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547章 渡河第765章 對峙第31章 練兵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172章 放風箏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82章 李儒三策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378章 殺眭固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551章 凱旋第70章 報仇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75章 輕視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611章 三問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29章 虐呂布第176章 困境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289章 疑惑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626章 建言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80章 謀兵權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4章 劫營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823章 下馬威第468章 沙盜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948章 蘆葦蕩第216章 內亂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85章 家事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659章 誣陷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800章 繼承第53章 王延中箭
第628章 有鬼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867章 美人殤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49章 奪權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24章 國輔第789章 屠城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329章 虐呂布第316章 赴長安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84章 決定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161章 斬赤龍第638章 諸葛至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109章 報仇第688章 追擊第804章 爭鋒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535章 仲達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759章 昏迷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25章 名利第1001章 怒火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591章 王延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763章 綠洲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73章 暴走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547章 渡河第765章 對峙第31章 練兵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172章 放風箏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82章 李儒三策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378章 殺眭固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551章 凱旋第70章 報仇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75章 輕視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611章 三問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29章 虐呂布第176章 困境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289章 疑惑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626章 建言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80章 謀兵權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4章 劫營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823章 下馬威第468章 沙盜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948章 蘆葦蕩第216章 內亂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85章 家事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659章 誣陷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800章 繼承第53章 王延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