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白波軍

但凡頂級謀士,都有着自己的驕傲。

像這類的士大夫,他們雖然希望能夠身居高位,但是很多人,卻是想讓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

特別是像陳宮這樣,一直隱居在家鄉之中,未曾出仕,沒有什麼功績的人。

他更不願意,因爲與陳旭的親戚關係,而得到官職,而後招人閒話。

歷史上就連諸葛亮,他在投奔劉備纔開始,亦是招致關羽、張飛的懷疑與嫉妒。

因爲諸葛亮初出茅廬,年紀輕輕就被劉備視爲心腹,劉備對他的重視,甚至要超過關、張兩人。

直到後來,諸葛亮在博望坡,一把火燒掉了,夏侯惇所率領的數萬大軍,纔得到關、張的認同。

由此可見,初來乍到而身居高位不要緊。但是身居高位,卻是要有着與之相符的功績才行。

陳宮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推遲掉陳旭對他的任命,反而爲陳旭獻上一條計策。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覲見之禮’。

聽到陳宮之言,陳旭尚未來得及說話,田豐就急忙說道:“公臺有何計策,快快道來!”

說實話,若非田豐知道,陳宮乃是智謀過人之輩,不會口出狂言。他必定會認爲,陳宮是在譁衆取寵。

畢竟,十萬精兵,百萬人口,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此強大的力量,至少要攻陷半個州城才能得到。

陳宮微微一笑,走到懸掛地圖的牆壁面前,用手指先後指向三個地方。

陳旭、田豐看到陳宮指的位置,先是有些疑惑,而後恍然大悟。

田豐拍了拍額頭,有些懊惱的說到:“此等妙計,我以前爲何沒有想到?”

陳旭亦是開口說道:“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事實上,田豐、程昱沒有想到這條計策,並不代表他們比不上陳宮。

他們身居要職,幷州境內的事務,他們每日都有些忙不過來。長此以往,自然會忽略其他的事情。

而陳宮就不一樣了,他雖然隱居在家中,但是一直關注着天下大勢。對於天下諸侯的動向,雖然說不上了如指掌,卻也相差不遠。

再加上陳宮打定主意投奔陳旭,自然不會空手而來。

他初來乍到,所獻的第一條計策,關乎着他日後,在幷州軍內的地位。所以,他不得不絞盡腦汁,將自己的這份禮變得大一些。

正是因爲這樣,他才能夠着眼天下,爲陳旭找到一條,發展壯大的道路。

高興過後,陳旭卻是皺着眉頭說道:“叔父的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但是想要實施下來,卻也並不容易。”

陳宮說道:“欲做成此事,又有何難?”

“主公只需借我三人,最遲明年年底,幷州境內的實力,最少能夠增長一半。”

陳旭問道:“哪三個人?”

陳宮答道:“典國輔,劉闢、龔都。”

黃巾起義失敗以後,雖然陳旭身爲張角女婿,是黃巾軍正統。

但是其餘各地,仍舊聚集了大規模的黃巾軍。這些黃巾軍,他們沒有陳旭那樣嚴明的紀律,行爲反而如同盜匪。

各地的黃巾軍,以三路人馬最爲強大。

第一路,乃是青州的黃巾軍。他們以管亥爲渠帥,擁兵百萬,流竄在青州境內,四處劫掠爲生。

他們雖然說是一百萬軍隊,但是精壯之士也只有三十萬左右。

而且這三十多萬精壯,大多都是黃巾軍裹挾的流民,真正的戰鬥力,卻並不強悍。

第二路,乃是兗州境內的泰山軍。他們以張燕爲首領,擁兵三十餘萬,生活在黑山白水之間。

與青州黃巾相同,張燕的手下大多也都是老弱病殘,精壯漢子也只有十幾萬。

說他們是黃巾軍,卻是有些不太合適。因爲早在幾年前,他們就在名義歸順了漢室。

在歷史上,張燕嘯聚百萬人,在太行山附近四處劫掠,號稱黑山軍。

但是這個時代,太行山卻被陳旭佔據了,所以張燕只能帶着手下,來到了被陳旭廢棄掉的泰山山寨。

至於第三路人馬,他們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叫做白波軍。

白波軍的前身也是黃巾軍,他們的總人數是三股勢力中最少的。

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是非常強悍。

白波軍的班底,完全是當初真正的豫州、司隸黃巾軍。當年豫州黃巾軍,被皇甫嵩、朱儁擊敗以後,分散成爲好幾股勢力。

其中劉闢、龔都北上投奔陳旭,他們麾下的人馬,幾乎被朱儁追殺殆盡。

於是乎,豫州其餘的黃巾軍將領,就吸取了他們的前車之鑑,躲藏在山中不敢出來。

漢靈帝死去以後,董卓亂政的時候,這些躲藏在山中的黃巾軍,纔再次出山。

諸侯討董之前,白波軍瞅準時機,挺進到河東。這個時候,他們的隊伍已經達到了十來萬人。

董卓坐鎮洛陽,自然不會看着白波軍,在他的治下耀武揚威。於是乎,董卓就令其女婿牛輔率軍鎮壓。

然而,強大的西涼軍卻是大敗而歸。

董卓還來不及,第二次派兵圍剿白波軍,關東聯軍就組成了討董聯盟。

董卓見聯軍聲勢浩大,又害怕白波軍南下渡河,切斷西涼軍通往關西的去路,就火燒洛陽,遷都長安。

可以說,董卓被迫遷都長安,未嘗沒有白波軍的功勞在裡面。

並且直到現在,董卓手下的大將李傕等人,仍舊在河東郡,繼續與白波軍作戰。

而陳宮的第一個目標,正是盤踞河東郡的白波軍。

河東郡汾水河畔,有一個非常大的山谷,叫做白波谷。白波軍的老巢,就是在這裡。

這支黃巾軍之所以改名爲白波軍,也是受了白波谷的影響。

白波谷地勢廣闊,附近山峰林立,易守難攻。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個非常好的地方。

然而,現在的白波谷內,卻已經吵翻了天。

白波軍的戰鬥力雖然強大,但是那些倖存的老黃巾軍,畢竟太過稀少。而且這麼多年下來,很多黃巾軍已經慢慢老去,不能再上戰場。

就算有些年輕的黃巾軍,也有很多戰死沙場。所以到了現在,白波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大不如以前。

董卓視白波軍爲心腹大患,一直督促李傕等人,迅速剿滅白波軍。

在上次與西涼軍交戰的過程中,白波軍的渠帥郭太戰死,這更加使得白波軍軍心動盪不安。

大寨子內,楊奉、李樂、韓暹(xian)、胡才激烈地爭吵着。

楊奉說道:“西涼軍戰鬥力強大,現在我軍屢戰屢敗,再繼續與西涼軍爲敵,無異於自取滅亡。”

“若是我等現在率兵投降董卓,必定能夠加官進爵。而我等手中緊握兵馬,董卓也不能將我們怎麼樣。”

“有了官職以後,我等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佔據一地,讓手下的兄弟們好好生活。”

韓暹卻是說道:“我等應大賢良師呼召,揭竿而起。卻不想漢室雖然腐朽沒落,但是我等仍舊一敗塗地。”

“大賢良師雖然身死,但是我也決意不會降漢。”

李樂亦是說道:“董卓爲人殘暴,我等投降與他,又豈會落得個好下場?”

胡才更是不屑的說道:“董卓那廝,當初在冀州被大賢良師大敗,差點連他自己都死在那裡。”

“大賢良師不幸病逝,才使得董卓那廝逞威。我等多少兄弟,都死在了西涼軍手中。現在讓我們投降董卓,這怎麼可以?”

楊奉聽到其他三人的話,急忙說道:“若是我等執意與董卓爲敵,恐怕要不了多久,咱們手下的兄弟,就不會剩下多少了。”

“我們雖然表面投降董卓,卻可以聽調不聽宣。只需找他要一個地盤,讓兄弟們安定下來就行了。”

“難倒你們想要讓帳下的兄弟,繼續跟着我們受苦麼?”

李樂、韓暹、胡才三人聞言,臉色有些陰晴不定。

過了半晌,李樂才說道:“不若楊兄你帶着帳下兄弟,前去投降董卓。”

“並且幫我們轉告他,只要他不再派兵圍剿我等,我等日後就不再與他爲敵,如何?”

聽到李樂的話,楊奉、韓暹都有些意動。

若是這樣的話,他們不僅能夠不投降董卓,還可以與他和解。何樂而不爲呢?

況且董卓那邊,他們雖然與白波軍交戰,勝多敗少,但是西涼軍的傷亡也不小。

若是能夠與白波軍和解,董卓那邊想必也會樂見其成。

卻不想,一向不顯山露水的胡才,卻是忽然厲聲說道:“郭太的死,你們難道忘記了麼?手下無數兄弟們的死,你們難道記不住了嗎?”

“縱然我等支撐不下去,也應該北上,投奔大賢良師的女婿陳文昭,而不是董卓。”

聽到‘陳文昭’三個字,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陳旭身爲張角女婿,乃是黃巾軍正統。當初他們卻認爲,陳旭太過年輕,不能帶領黃巾軍生存。

所以,幾人並未前去投奔陳旭。

後來陳旭斬殺皇甫嵩,天下震動。他們心中都很振奮,以爲陳旭會趁勢功打州郡。

那個時候,幾人都決定要北上投奔陳旭。

然而,後來陳旭卻突然消失,帶兵躲在了太行山中。

楊奉等人,以爲陳旭忘記了大賢良師的志向,就絕了投奔陳旭的心思。

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769章 詭異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385章 鴻門宴第373章 王承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229章 交易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491章 心憂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640章 聆聽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477章 反目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338章 弒帝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38章 弒帝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377章 驚變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1008章 去世第478章 韓遂死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272章 少年第89章 必敗論第23章 擊賊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117章 交談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220章 徐晃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884章 決定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224章 襲城第551章 凱旋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21章 諸葛亮第505章 求情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366章 內亂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467章 殺羌令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55章 假借天命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621章 設伏第626章 建言第379章 圖謀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176章 困境第59章 殤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250章 搶功第759章 昏迷第638章 諸葛至第982章 子殺父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326章 誘敵第372章 勸降第759章 先登營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373章 王承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478章 韓遂死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925章 改名第69章 程昱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279章 水師
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769章 詭異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385章 鴻門宴第373章 王承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229章 交易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491章 心憂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640章 聆聽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477章 反目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338章 弒帝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38章 弒帝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377章 驚變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1008章 去世第478章 韓遂死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272章 少年第89章 必敗論第23章 擊賊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117章 交談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220章 徐晃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884章 決定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224章 襲城第551章 凱旋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21章 諸葛亮第505章 求情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366章 內亂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467章 殺羌令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55章 假借天命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621章 設伏第626章 建言第379章 圖謀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176章 困境第59章 殤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250章 搶功第759章 昏迷第638章 諸葛至第982章 子殺父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326章 誘敵第372章 勸降第759章 先登營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373章 王承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478章 韓遂死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925章 改名第69章 程昱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279章 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