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異軍突起

程玉在中軍早就見到了眼前的不利情況,他雖然受了點傷,但卻執意不肯回到營中去休息,大家也是都拿他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儘量的保護好他,特別是陳宮囑咐手下人一定要看住程玉,千萬不能再讓他離開中軍一步。

見越來越緊張的情勢,程玉皺了皺眉,四下看了幾眼,想命令張燕的後備隊也加入戰場,意外的發現張燕竟然不在戰場傷?難道他也會臨陣脫逃?這個也太兒戲了吧?“有誰看到張平北了?”程玉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陳宮聽到程玉的疑問湊了上來,對他說:“主公,我剛剛請平北將軍帶兵……”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程玉覺得陳宮的想法略微有一絲冒險,有點擔心的問道:“公臺,真的沒有問題嗎?”

陳宮的臉色一肅:“主公,對於文遠將軍,您不是比我要清楚的多嗎?此時打破僵局也就只有靠他了。”

程玉覺得有理,於是一切盡聽陳宮安排。

戰場上現在的形勢還是膠着成一團,張遼帶領的部隊,確實韌性十足,曹軍的生力軍剛剛加入的時候,隨着壓力的增大,徐州軍稍微的退了幾十步,以後卻再也沒有後退過,每個人都是要麼前進,要麼倒下。

曹軍雖然有兵力上的優勢,但這種優勢還不是壓倒性的,也只有徒呼奈何。張遼卻是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發出他最大功用的。他身先士卒卻不莽撞,總是出現在最危機,最需要的地方,鼓舞起一片士兵的勇氣,還能在恰當的時候,指揮整支部隊的行動。

雖然曹軍陣中也混有不少將官,可他們無論綜合實力還是眼光都比張遼要差上一點,因此難以在徐州陣中推進一步。

但他們毫無建樹讓曹操大人又如何能夠接受,就算他穩如泰山,時間一長也難免要動搖,於是曹操命身後僅餘的鼓樂手:“戰鼓加急!”

“再急!”“再急!”

最後乾脆忍不下去,轉身回去,跳下馬來將一個鼓手一把推到一邊,接過鼓錘親自敲起來——不過他的力量還不如這些軍中的鼓手,只不過是聊解他心中的緊張罷了。

曹軍正在衝殺的將士聽到後面鼓聲越來越急,知道主公催促他們奮進,幾員武將各自奮勇向前,指揮手下的軍馬猛攻,可惜在張遼的指揮下,徐州軍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就是不動分毫。

程玉心中的緊張程度絲毫不下於曹操,張燕的行動還需要一陣才能發揮效果,眼下的形勢卻是越來越吃緊,看看身邊還有千把人在,一揮左手,將他們也派上戰場,雖然是杯水車薪,至少可以稍微緩解一下張遼的壓力。

縱然張遼有通天只能,也是會有勞累的一刻,在亂軍中衝殺又與正面衝擊不同,每時每刻身邊都有敵人存在,完全得不到喘息,一陣時間下來,他的身上也盡被汗水溼透,至於他手下的軍兵,就更是個個都到達了極限,只是憑一口血氣在硬撐。

雖然不知道爲什麼後面的支援這麼少,但張遼的心中堅信主公一定會有良策來扭轉戰局,只要自己堅持到那一刻,因此口中不斷的喊着,鼓舞士氣,任憑聲音嘶啞也不惜。

果然,徐州軍的奇兵在最關鍵的時刻趕到戰場。原來,陳宮覺得無論在正面戰場上投入多少兵力,最後都不過是一個消耗的局面,最後只能是兩軍都將主力投入進去,即使勝利也是慘勝。於是他派張燕帶領手下的人悄悄撤出戰場,由外圍繞到曹軍的側後方去夾擊曹軍。

因爲兩翼有典韋許禇這兩支牽制騷擾的部隊在,如果從他們那裡衝過去,難免會曝露戰術意圖,所以陳宮特意命令他要多繞一段距離,就是這樣才用了這麼長時間方趕到。

當張燕出現在曹軍側後方的地平線上時,正是兩軍交鋒的緊要關頭,張燕命令手下人都禁聲,然後分出一小隊奔曹操偷襲,主力人馬直接殺奔曹軍側翼。

曹操現在將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卻沒有想到敵人竟然從側面出現,還好賈詡注意着戰場形勢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觀察周圍的情況,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沒有想到敵軍竟然將後備隊不投入到形勢緊張的戰場上,卻耽誤這麼多時間搞偷襲——其實陳宮對突襲十分情有獨衷。

眼下曹操身邊卻再也沒有人馬來抵擋敵軍,想回營去調集也已經來不及,賈詡能做的也不過就是提醒曹操而已。

曹操突然聽賈詡喊道:“主公,敵人由左面殺來了。”扭頭一看,也嚇了一跳,雖然這隻人馬只有數百人,可現在自己的身邊除了幾十個鼓樂手以外卻是一個兵也沒有,手下的大將也都被派到了戰場上,難道以一己之力對抗不成?

他曹操當然不會是這樣的人,賈詡的話最直接的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情勢危急,主公趕快撤回營中去吧!”

就算賈詡不說,曹操現在也已經下定了這個決心,現在風度之類已經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慌慌張張扔下手中的鼓錘,翻身上馬,轉身就跑。還好此時他還記得賈詡,不忘回頭喊一句:“文和,這裡危險,你也不要逗留,快和我走。”

那幾十鼓樂手也並非是傻子,主帥都逃走了,他們還硬撐什麼,將手中的鼓錘號角一扔,一窩蜂的逃走了。

雖然戰場之上殺聲雷動嘈雜無比,但位於後面的曹軍還是敏銳的感覺到了背後的鼓聲突然消失,有些人就忍不住回頭觀望,這一回頭可了不得,不但發現自己的本陣已經全體逃亡,更有人發現了正從側後方殺向自己的敵軍。

一下子曹軍就亂了套,有人紛紛喊了起來:“不得了拉,敵人從後面殺上來了!”

也許他們的本意是提醒自己的兄弟不要被敵人偷襲,可是這些叫嚷聲卻不幸成爲擾亂軍心的根源。比較靠前的曹軍本沒有發現身後的異動,聽到自己後面這麼亂紛紛的喊起來,都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然後加入擾亂者的行列。所說的波及就是這樣,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入一塊巨石,混亂很快就蔓延到戰場的每一個角落。

混亂中的曹軍戰鬥力自然要大打折扣,反而被張遼軍的一陣衝殺,逼退了不少,這樣異常的表現,馬上引起了程玉等人的注意,他馬上轉過頭來問陳宮:“公臺你看是不是張平北的奇襲發動了?”

陳宮卻也不是能掐會算,但他卻早有安排,向附近一個小丘上望去,上面他已經安排下人,只要張燕那裡一發動,馬上給本隊這裡發信號。果然,山頭已經升起了點點黑煙,於是肯定的回報程玉:“稟主公,正是,我軍是否要發動反擊了?”

既然局勢已經對自己有利,還有什麼猶豫的,程玉馬上點了點頭,陳宮一揮手喊道:“鼓角齊鳴,發動總攻。”

隨着他一聲令下,已經沉寂多時的號角轟然吹響,戰鼓也完全放棄了原有的節拍,變得雜亂起來,但雜亂中卻充斥這殺伐之意。

前軍的張遼,本就不是需要別人提醒的主,早在發現敵軍的陣勢有所鬆動的時候,就一直在組織兵馬反擊,如今聽到背後的號角吹響,戰鼓也在垂足催促自己,雖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根據武將的直覺,他已經知道戰局在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於是在馬上一舉大刀喊道:“兒郎們,敵人已經不行啦,隨我衝啊!”

一聲令下,以他所在的地方爲中心,整個徐州戰線緩緩向前做起了加速度。

縱然曹軍陣中還有想力挽狂瀾的人在,卻已經是獨木難支,兵敗如山倒,已經失去了後方的曹軍又怎麼會在盡全力。在徐州軍的強大壓力下,曹軍士兵如絕堤洪水般一潰而不可擋。戰場形勢完全倒向了徐州軍方面,任誰也無法阻擋。

當張燕帶領的奇襲部隊加入戰團的時候,他們卻赫然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夾擊之勢,因爲曹軍現在的陣型已經完全崩潰,只好加入到追殺的行列之中。

這一陣,終於以曹軍的慘敗而告終,典韋許禇在發現已經勝利無望的時候,也各帶領手下的殘兵退了下去,說起來,現在他們剩餘的也就只能被稱爲殘兵而已,本來他們兩翼的進攻就是起牽制作用,打了這麼久已經損失的差不多,虧在兩人驍勇,才平安逃回營中,但身上已經都或多或少受了一點傷。

至於曹操,他的運氣還是不錯,雖然張燕分出襲擊他的人馬都是騎兵,卻因爲被他發現的早,只能望其背影生嘆。

眼看徐州軍的各路人馬稱勝追擊,很有希望一舉擊潰曹軍大營,但在關鍵時刻,曹軍還是有人挺身而出穩定了局面,這個人卻是敗將韓浩。

原來,韓浩被夏侯敦派人押解到長安的路上,正好遇到曹操趕回的軍馬,本來曹操聽說韓浩竟然爲了個人恩怨而影響到整個的戰局,心中十分生氣,便要處置他,得好友毛玠等人爲他開脫,曹操審問過當日敗兵以後,得知他說得一切都是事實,親自到關押韓浩的帳中向他致歉,然後撫慰他一番,命他跟隨大隊人馬一同回到兗州,因爲他報仇心切,曹操今天也就將他編入前鋒部隊中。

本來在戰場傷,韓浩的表現就十分活躍,組織其麾下人馬對徐州軍造成了很重的打擊,但奈何全軍敗潰,雖然他也是想力挽狂瀾的人之一,卻也沒有什麼辦法,在敗軍的裹挾之下,連陣腳都穩定不下來。

終於到了臨近軍營的時候,韓浩部才被逃跑的軍馬給帥了出來,雖然今天的敗局早以註定,但韓浩卻知道,如果所有的人馬都這麼一窩風的逃回大營去,搞不好連自己的軍營都沖垮了,那時候可就真的一敗塗地了,於是聚攏殘兵,對他們說:“大丈夫當死在戰場之上,豈能中箭背後,如今敵人追的這麼緊,即使逃跑的話,也難逃一死,如果奮力死戰,或許還能平安退回營中,兩相權衡,何不死個轟轟烈烈?”

他手下的人馬,受到他鼓動的很多,又截留了不少其他部分的敗軍,竟在軍營前不遠,又重新集結起一條抵擋徐州軍的防線。

第6節 舞劍第7節 奪城第4節 徐州第5節 張燕第2節 約定第1節 使者第7節 兵禍第1節 驚變第7節 撤退第9節 刺客第7節 平叛第6節 前奏第4節 糧草第5節 收穫第九節第2節 煉丹原料第8節 長子第十四節第10節 路線第8節 衝陣第9節 子龍第1節 “妥協”第10節 棄城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1節 弱點第1節 單福第9節 山口清明第5節 連陣逞威第1節 驚變第4節 危機第2節 降卒第8節 條件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1節 誘敵第5節 對策第二節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7節 分歧第7節 平叛第1節 恍如隔世第1節 勝利第10節 內應第3節 急功近利第6節 北寇第3節 密謀第6節 逃敵第3節 破陣第1節 驚變第7節 絕境第9節 選擇第1節 平局第3節 退敵第8節 劫殺第5節 醒悟第7節 溫侯第4節 徐州第7節 郡守第4節 北伐第6節 玉璽第1節 賣主第6節 鐵騎第10節 叛亂第6章 內應第三節第5節 驕兵第1節 單福第7節 波動第7節 醫聖第6節 交涉第4節 脫險第5節 求和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7節 公子第10節 義父清明第8節 求賢第6節 意外第10節 黃忠第1節 勝利第8節 再會第4節 獻門第五節第3節 神醫第4節 徐州第10節 治療第4節 運氣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4節 大戰第4節 試探第6節 破敵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4節 兩雄交兵第6節 舞劍第10節 求助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4節 脫險第7節 夜談
第6節 舞劍第7節 奪城第4節 徐州第5節 張燕第2節 約定第1節 使者第7節 兵禍第1節 驚變第7節 撤退第9節 刺客第7節 平叛第6節 前奏第4節 糧草第5節 收穫第九節第2節 煉丹原料第8節 長子第十四節第10節 路線第8節 衝陣第9節 子龍第1節 “妥協”第10節 棄城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1節 弱點第1節 單福第9節 山口清明第5節 連陣逞威第1節 驚變第4節 危機第2節 降卒第8節 條件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1節 誘敵第5節 對策第二節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7節 分歧第7節 平叛第1節 恍如隔世第1節 勝利第10節 內應第3節 急功近利第6節 北寇第3節 密謀第6節 逃敵第3節 破陣第1節 驚變第7節 絕境第9節 選擇第1節 平局第3節 退敵第8節 劫殺第5節 醒悟第7節 溫侯第4節 徐州第7節 郡守第4節 北伐第6節 玉璽第1節 賣主第6節 鐵騎第10節 叛亂第6章 內應第三節第5節 驕兵第1節 單福第7節 波動第7節 醫聖第6節 交涉第4節 脫險第5節 求和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7節 公子第10節 義父清明第8節 求賢第6節 意外第10節 黃忠第1節 勝利第8節 再會第4節 獻門第五節第3節 神醫第4節 徐州第10節 治療第4節 運氣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4節 大戰第4節 試探第6節 破敵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4節 兩雄交兵第6節 舞劍第10節 求助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4節 脫險第7節 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