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天兵降壺關

審配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也如萬刀剜心,畢竟高覽也是自己的朋友,卻幾乎如同被自己親手害死一樣,但眼下……還是先救張郃要緊。

又是一番精心搶救——不精心的軍醫大概都被主將喀嚓了——張郃終於幽幽轉醒,審配一見張郃醒來,哭着跪倒在地:“是我的錯,是我的錯啊,我還是了高賢弟,俊乂有氣就發在我身上吧。”他和高覽的關係也不錯,眼前的一切並非是做作。

張郃的心中雖然確實有點怨恨審配,但他也知道審配是無心之失,也真的就發不出來這點火氣,只能錘胸痛哭,將一腔煩悶化作利號釋放出來,帳內有不少親兵也和高覽關係不錯,一時間竟哭成一片。

半晌,張郃也發泄的差不多了,才嘶啞着對地上的審配說:“正南,這也不全是你的錯,我也一樣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要怪只能怪曹操老賊。老賊啊,我一定會報此仇!”

張郃雖然滿腔怒火,但卻再也想不出什麼太好的辦法來,只有將一腔怒火發泄在關前,一邊向程玉報喪,一邊每天用石頭弩箭招呼關牆。

消息傳回許昌,程玉也心痛萬分,高覽還是一員十分不錯的武將,更何況跟隨自己的年頭也已經不短,乍聞噩耗之下,也是傷心萬分,但他還不是最高的領導,名義上還是有皇帝在,於是又將這個消息轉發到徐州,並附表爲高覽請封,表章上是追封高覽左將軍忠憫侯,以程玉的身份來說,基本上就算是他對高覽的追封了。

程玉對高覽的哀思也就是寄託了一段時間,倒是並非他有多薄情寡義,而是眼前的形勢有點不容樂觀,三路軍馬中,不只張郃一路遇到了麻煩,除了龐統那邊的消息沒有傳來以外,張遼的中路軍也爲雄關所阻,而且阻擋他的正是當年一戰成名的虎牢關。遙想當年,十八路諸侯聯軍到了虎牢關下依舊是毫無辦法,就算現在的程玉並不比當年十八路人馬加起來的實力差,可是曹操也絲毫不比董卓的實力差啊。

險關啊險關,難道遇到你我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不管虎牢還是壺關都是正當要衝,連繞過去的方法都沒有,要是有一雙翅膀能飛過去就好了,唉——哎,一想到飛的問題,程玉突然想起以前的一個想法來,自己曾經就想過如果有東西能飛起來就可以縱覽敵軍的形勢,那個時候自己想到的是氣球,按理說以現在的技術造個氣球應該是不難吧?要是有氣球的話,就可以讓人飛到城樓上,開關落鎖,這隻奇兵定然可以收到奇效。

程玉爲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興奮不已,踱來踱去想象細節,半晌,他卻頹然的坐在了椅子上。雖然氣球能造的出來,但又怎麼能飛的上去呢,用絹來造,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作出來的絹比漁網都要差,一定會漏氣,就算不露的話,也很容易破裂,要等爲了造氣球專門生產出專業的絹布來,恐怕自己都要抱孫子了吧?用牛皮雖然強度很大,但是重量上又有點不好控制要是想飛起來的話,加上燃料,天啊,氣球恐怕要有一棟樓那麼大,到時候嚇唬人倒是不錯,要是有人不小心射上一箭嗎?撲,就飛到火星去了。

越想越覺得頭痛,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怪程玉,孔明過不了多久就發明了孔明燈,要是當時能造出氣球來的話還能沒有人嘗試嗎?大家不願意想是一個方面,可能技術財力的限制也是一個很巨大的問題,不過以他的條件來說,要是能全力發展幾年,並捨棄幾百個人做先驅者——就是送死,也並非不可能,只是曠日持久一點。

他這邊正在痛苦萬分,恰巧徐庶有軍情要稟報——郭嘉又在“養病”,對於一個人的理念還是不要強求的好。見到程玉頭痛的樣子,以爲他的身體不舒服,連忙關切的問安。

程玉哪裡有病,正好遇到這個可以商量的人,就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徐庶聽過,臉上露出震驚的表情,他從來沒有想過人可以飛這個問題,凝思半晌,覺得程玉的想法大有可爲,對他說:“主公的想法果然神妙,定是上天佑護,纔給您這種啓示的。您想的‘氣球’,果然大有可爲,不過需要時日,並非一朝一夕可成——不過主公,要說飛應該還有一個辦法,當年淮陰侯曾經以飛弋刺探霸王軍情,如果用它的話,雖然飛的不是很高,但大概可以到達城頭,只要數人成功,就可以將大隊人馬送上城頭,兩處關隘指日可破。”

飛弋?程玉回想了一番,終於想起他說的是風箏,果然這個東西的成本低製作也簡單,如果僥倖成功的話,卻是良策。當下奮筆疾書,將風箏的製法轉告兩處軍馬。

張郃正在抓狂報仇無望,如今程玉竟然送來這麼一個好東西,如何不用,當下在軍中拆除帳篷,用以建造風箏,一天下來,竟也造了數百,雖然可以造的更多,但是因爲沒有用武之地,要是幾千風箏一起放的話,哪裡找那麼多人來拉纜繩。當天夜裡,在壺關外的曠野上,冀州軍就開始放風箏的歷程。

要說這些努力爭取飛上藍天的冀州軍,還都是志願者,要知道,就算以現在的技術,滑翔機出點事情還不算什麼,何況在那麼落後的古代,用那麼原始的技術和材料製造了一些沒有經過驗證的東西,這些士兵基本上就是抱着必死的信念站出來的,支撐他們的只有那分熱血和榮耀,當然也有徐州多年來對士兵家屬的優厚福利,誰又能說禮教就一點好處也沒有呢?至少讓眼下這些人知道廉恥,知道家庭吧?

但這些風箏的失敗率也委實高了一點,就算這裡是山谷口風大但說帶起一個人來還是很有難度,更何況這些風箏因爲是用竹木支撐,一個個形狀慘不忍睹,被風一吹當場斷裂者或者被拉斷繩索的佔到了絕大多數,只有寥寥數十的風箏算是勉強飛了起來,也遙遙欲墜,終於又有在半空散架或者斷裂的出現,這些風箏上的士兵就更不如同伴們的運氣好,從空中跌落,雖然他們做的就是從天而降的準備,卻也難免骨斷筋折。

雖然程玉的計劃非常好,但卻還說不上這是一條良策,因爲敵人的戒備畢竟還是十分森嚴,此時的壺關關頭,一片燈火通明關內的守軍從來沒有一刻放鬆過警惕,畢竟眼下的地方太重要了。敵人要想進攻幷州,這裡是唯一的途徑,曹彰已經聽說程玉是三路進兵,恐怕這次的戰鬥不會像以前那樣一觸即走,而會是一場硬仗。

前段時間敵人偷襲太行山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幸虧當初父帥千叮萬囑一定要小心防範,特意還提到了壺關兩側對山的問題,說敵人如果進犯幷州的話,壺關是唯一的通道,不怕敵人硬攻只怕他們會耍花招,一定要小心兩側的高地不要被敵人佔領,果然自己的準備沒有白做,在山上那條隱蔽山道上射殺的竟然是敵軍的副將高覽,如果沒有做過準備的話,恐怕……

經過這一役,曹軍已經基本上算堵住敵人的其他進攻途徑,也只有硬攻一途。前面幾日的進攻,頗有些狗急跳牆的感覺,恐怕這幾天還會有更大的動作。因此曹軍一直都嚴加防範,徐晃甚至就住在關下的帳篷裡,隨時應付任何突發狀況。

關牆上的士兵同樣隨時警惕的看着下面,只要發現一點點異動就會馬上發出訊號,關下面休息的軍隊會在盞茶的功夫趕上來。

但是他們卻略微忽略了一點,所有人都只注意到下面,從沒有人想過有一天敵人會由天上來,那些只有在神仙的故事裡纔會出現。今天他們遇到的敵人雖然不是神仙,倒卻是天上來的。

風箏上的人個個都在緊張的望着城頭,手上捏着的弓箭都已經撰出汗來,近些再近些,沒有人敢浪費這些寶貴的武器,畢竟現在他們身上什麼多餘的東西都沒有,每個人只有綁在身上的一張弓和寥寥數支箭而已,他們就要憑藉這些東西在關頭上掃出一片空地來,如果被自己浪費的話,那麼最後就只有憑一把短刀去硬拼。

因爲這些風箏的重量還是蠻大的,即使藉着東南風也難以飛的很高,不過這對冀州勇士們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情,他們也不必高過關頭很多,不然跳下來的時候就很可能和剛纔的兄弟們有一樣的結局。

眼見關隘越來越進,衆人已經在關頭的火把下隱隱約約看到往來的敵人,他們都是一身黑衣打扮,身後的風箏也都是暗色系,在這黑夜裡,無心人只會把他們當成一片壓向城頭的烏雲,何況就連烏雲都沒有敵人擡頭看過,下面的人更遠一點,暫時也無被發現之虞。

終於風箏上有人先忍不住,右手一鬆,一隻利箭向城頭一個落單的士兵飛去——就算送死的人也要挑些有本事的,這些人都是張郃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各個無論箭法還是勇氣都爲軍中之冠,雖然不能殺人於無形之中,但絕對是能殺人。

被瞄中的倒黴士兵慘叫一聲頹然倒地,這下可驚動了周圍的曹軍,不少人循聲趕來,發現栽倒在關頭的屍體都是大吃一驚,敵人如何無聲無息摸上來的,每個人心頭的充滿了恐懼,不由四下張望去,馬上有人發現了外面低空飄揚的烏雲:“你們看那是什麼?”

話猶未落,這個倒黴鬼的胸口也插上一隻羽箭。在他身邊的兄弟們運氣也好不了多少,既然行藏以露,冀州軍再無遲疑,手中的弓箭當即向自己選定的目標發射出去,一陣箭雨,不少人當場倒下,一時間慘號聲混成一團。

這回壺關的守軍已經可以想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鄰近能聽到聲音的曹軍已經開始喊道:“敵襲!有敵襲!”接着鑼鼓聲喊叫聲響成一團。

可惜能發現敵人究竟在哪裡的,還是隻有原來那些人而已。一聽到城上的聲音,放風箏的冀州軍知道戰鬥已經開始,當即加快了步伐,他們的任務就是將天上的勇士們送上城樓,然後借用這些風箏線爬上城頭,擔任接應部隊。

天上的風箏飛的比剛纔快了一點,上面的人已經不能很舒服的繼續瞄準,不過他們大多已經放過兩輪以上的箭,每個人都已經殺傷過敵人,剩下的只需要儘量的將羽箭施放到人最多的地方,給城頭造成混亂。

不過敵人也終於發現了他們,只是因此卻產生了更大的恐慌:“敵人是由天上來的!”

這話從喊出的一刻起就已經變了味,似乎敵人突然間得到神仙的幫助,或者說現在面對的敵人就是天兵天將,每個不知就裡的曹軍都會產生這種想法,混亂,果然混亂的厲害。

眼見已經是在城牆之上,冀州軍紛紛割斷身上的繩索任由自己就這樣掉下來——剛纔這麼一放繩子,高度已經又有下降,況且每個人做的就是高空降落準備,每個人也都選定了一個目標,都不等落地,空中掉下就是要往這些人身上砸。這麼一來,雖然也略微有點損失,大多數人都是平安落地加上殺傷了敵軍。

落地以後,大家在地上敵人的屍體旁紛紛搶奪到自己平時慣用的武器,兩面分散開做掩護,剩下的幾個人開始將從空中掉下來的繩索系在關隘的垛口上,這都是計劃中的一部分,城下的力士已經也開始了衝擊,而後面暗處躲藏的大隊人馬也終於出發向關口殺來。

第7節 撤退第10節 維谷第8節 復仇第5節 夜襲第8節 恢復第9節 緩衝第5節 戰果第2節 約定第3節 平叛第1節 勝利第6節 兵變第2節 兩難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2節 中伏第8節 復仇第3節 退敵第3節 追殺第2節 妙才第1節 弱點第6節 交涉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2節 異軍突起第5節 求和第10節 擔憂第5節 張燕第1節 單福第4節 誘敵第2節 煉丹原料第7節 堅持第1節 霸王定計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7節 遇襲第3節 平叛第10節 聯姻第3節 脫殼第1節 除患第6節 自焚第3節 二馬第8節 機謀第1節 成就第9節 惺惺第8節 歸降第5節 家常第4節 轉變第8節 倒戈第3節 管亥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7節 任命第7節 老友第3節 十字路口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8節 再會第5節 連陣逞威第2節 海船第3節 分兵第8節 迴心第5節 處罰第5節 名將第8節 誓言第3節 二馬第2節 魏延第2節 擺陣第5節 混亂第2節 得逞第6節 派系第10節 求助第2節 遇險第3節 破陣第2節 降卒第6節 生天第3節 血詔第1節 賣主第5節 醒悟第2節 說第5節 離間第5節 驕兵第5節 重逢第3節 壽辰第9節 山口第6節 反擊第4節 糧草第5節 夜襲第6節 交涉第6章 內應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9節 緩衝第10節 內應第10節 定策第5節 借兵第3節 血詔第3節 身世第3節 血詔第3節 借兵第4節 糜竺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8節 誓言第5節 殉城第10節 棄城
第7節 撤退第10節 維谷第8節 復仇第5節 夜襲第8節 恢復第9節 緩衝第5節 戰果第2節 約定第3節 平叛第1節 勝利第6節 兵變第2節 兩難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2節 中伏第8節 復仇第3節 退敵第3節 追殺第2節 妙才第1節 弱點第6節 交涉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2節 異軍突起第5節 求和第10節 擔憂第5節 張燕第1節 單福第4節 誘敵第2節 煉丹原料第7節 堅持第1節 霸王定計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7節 遇襲第3節 平叛第10節 聯姻第3節 脫殼第1節 除患第6節 自焚第3節 二馬第8節 機謀第1節 成就第9節 惺惺第8節 歸降第5節 家常第4節 轉變第8節 倒戈第3節 管亥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7節 任命第7節 老友第3節 十字路口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8節 再會第5節 連陣逞威第2節 海船第3節 分兵第8節 迴心第5節 處罰第5節 名將第8節 誓言第3節 二馬第2節 魏延第2節 擺陣第5節 混亂第2節 得逞第6節 派系第10節 求助第2節 遇險第3節 破陣第2節 降卒第6節 生天第3節 血詔第1節 賣主第5節 醒悟第2節 說第5節 離間第5節 驕兵第5節 重逢第3節 壽辰第9節 山口第6節 反擊第4節 糧草第5節 夜襲第6節 交涉第6章 內應第4節 各逞心中機第9節 緩衝第10節 內應第10節 定策第5節 借兵第3節 血詔第3節 身世第3節 血詔第3節 借兵第4節 糜竺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8節 誓言第5節 殉城第10節 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