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郡守

這一日大家就狂歡而過,而衆人的焦點自然就是程玉和劉備這兩個功臣了,劉備一下子由觀衆變成了明星,對程玉的感激也是自然的,兩個人的關係又比在北海的時候更進一步。而衆人也對程玉的智機卓絕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盤桓了一日,第二天,程玉先要告辭離去了,陶謙劉備兩方面的人都爲他送行,而田楷來到這裡卻勞而無功,自覺無趣,已經先悄悄的撤兵了。陶謙邀請程玉有空多來徐州看看,他不知道,很快程玉就要回來,但是以另外一種方式。

等到大家都沒有注意的時候,程玉將劉備拉到一邊問:“使君別後不知有何打算?”

劉備已經將程玉當成了知己,對他無奈的說:“唉,這次退曹兵,我一時不慎忘記了田太守,恐怕這次把他得罪了,以後不知該去那裡。”

程玉一聽,自己已經知道會是這樣,其實就算他不得罪田楷,過幾天也會在陶謙的挽留之下留下來,不過這可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結果,自己和孔融待的青州三面環海,要想出來,最好的途徑就是借道徐州,要是和劉備反目,不過是徒然讓人坐收漁利,在他心目中,已經幫劉備安排好了。

只聽他對劉備說:“劉大哥,陶太守再好也是寄人籬下,何況陶老太守春秋以高,徐州又重門閥,我倒有一個方向可以讓大哥考慮。”

“原聞其詳。”

“汝南乃黃巾氾濫之地,久繳而不滅,聞劉使君是討黃巾功臣,賊兵聞之必喪心膽。可向陶大人申明爲國之心,由他向朝廷保奏,我也讓大哥從旁協助,大事可諧,即可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又可爲國除患,豈不是樂事。”

劉備大喜:“聽賢弟之言矛塞頓開,多謝賢弟指點。”興高采烈起來。

然後程玉向衆人告別,大隊人馬逶迤向北海行來。邊行太史慈邊教導程玉的槍法,所以一路上行的不是很快,但程玉天生愛好武術,竟然只是幾天的工夫也能把槍使的有模有樣了。

這一天,終於回到北海,到了城內,先來到孔融的府上。孔融聽說他們回來,來到大廳與他們相見,一見到他們,臉上也帶着笑容,看來最近心情不錯,對他們的氣應該也是消了。

只聽孔融說:“二位賢弟辛苦了,在徐州能爲北海立威,大張我北海的威風。還有二位賢弟可能不知道吧,我將北海大捷,一舉消滅黃巾餘黨的消息上奏給朝廷,朝廷大爲欣慰,升我爲安東將軍,代領青州牧;又加封平亂黨的首功之臣三弟爲東萊太守,二弟爲東萊尉,食俸都是兩千石。恭喜兩位兄弟了。”

兩人一聽,也大感意外,但都忙着恭喜大哥高升。但你說爲什麼孔融沒有保薦兩個人做北海的都尉,卻還是覺得兩個兄弟和自己之間有隔閡,不能完全聽自己的命令,只能遠遠的將他們兩個發配到海邊去了,這樣眼不見心不煩,有需要的時候又能來幫助自己。

三個人雖然越來越不投機,但畢竟已經結義爲兄弟了,這個晚上還是盡歡而散。

第二天,兩個人辭別了孔融,太史慈從城內接了老母,帶着軍馬向東行去,原來的軍馬孔融沒有提,這次程玉也就沒有謙讓,全部拉到了自己的任上,反正名義上孔融不但是自己的大哥,而且是自己的上司,自然沒有辦法和自己說什麼。

一路之上,太史慈一直悶悶不樂,教程玉使槍的進度也一再提高,程玉卻一點也摸不着頭腦,終於臨到東萊城附近,太史慈和程玉攤牌了。

“三弟,我有一句話想和你說。”

“二哥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嗎?儘管告訴小弟,我還能幫你分一點憂愁。”

“我和你……要就此分別了。”

“什麼?”這一下程玉可傻眼了,自己也沒有怎麼得罪這個二哥啊,怎麼說走就要走啊?連忙追問:“二哥,你怎麼了,小弟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你就儘管斥責我啊,怎麼能想到要離開我呢?我在這裡什麼親人也沒有,您就是我的親人啊,您告訴我什麼地方做錯了,我改不就行了嗎?”

太史慈連忙解釋:“三弟,你什麼也沒有做錯,只是……唉,我就和你說了吧,我幫大哥只是因爲他一直資助我的母親,我以爲他是可以扶助的人才,但他雖然是個人才,卻決不是一個適合做大事的。我對他已經失望了,我想到南方去看一看。揚州刺使劉繇幾次寫信給我,想讓我到他那裡去看一看,我也想通了,與其呆在這裡卻兄弟不慕,不如遠走他方。”

第4節 喜憂第4節 登位第6節 北寇第4節 請求第6章 內應第6節 派系第7節 撤退第1節 內應第1節 使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6節 義釋第9節 背城第7節 夜談第9節 鳳雛第3節 說服第6節 拜山第6節 自焚第10節 路線第3節 詐城第2節 治胡第5節 訪賢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2節 約定第1節 敗退第3節 詐城第10節 盟約第8節 希望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5節 破城第10節 施恩第1節 敗退第2節 進退第8節 嚮導第7節 分歧第7節 烏丸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2節 外篇第3節 比武(2)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6節 生天第4節 內亂第10節 棄城第2節 異軍突起第9節 三策第1節 準備第4節 糜竺第5節 處罰第5節 突圍第2節 試練第6節 樓班第1節 獻計第5節 庭戰第7節 烏丸第2節 遇險第8節 請降第6節 俘虜第4節 審訊第1節 內應第7節 平叛第二節第1節 受挫第3節 脫殼第6節 北寇第10節 內訌第8節 救人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10節 黃忠第7節 任命第9節 背城第3節 急功近利第7節 平叛第5節 二劫第4節 請求第6節 意外第5節 瘋狂第2節 外篇第10節 定策第1節 成就第10節 比武第8節 空城第3節 脫險第9節 受困第10節 漁人第3節 血詔第6節 交涉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3節 血詔第8節 衝陣第8節 逆襲第10節 奇兵第3節 十字路口第8節 指路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8節 條件第9節 勸降第10節 雙敗第5節 對策第1節 恍如隔世第6節 交涉
第4節 喜憂第4節 登位第6節 北寇第4節 請求第6章 內應第6節 派系第7節 撤退第1節 內應第1節 使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6節 義釋第9節 背城第7節 夜談第9節 鳳雛第3節 說服第6節 拜山第6節 自焚第10節 路線第3節 詐城第2節 治胡第5節 訪賢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2節 約定第1節 敗退第3節 詐城第10節 盟約第8節 希望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5節 破城第10節 施恩第1節 敗退第2節 進退第8節 嚮導第7節 分歧第7節 烏丸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2節 外篇第3節 比武(2)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6節 生天第4節 內亂第10節 棄城第2節 異軍突起第9節 三策第1節 準備第4節 糜竺第5節 處罰第5節 突圍第2節 試練第6節 樓班第1節 獻計第5節 庭戰第7節 烏丸第2節 遇險第8節 請降第6節 俘虜第4節 審訊第1節 內應第7節 平叛第二節第1節 受挫第3節 脫殼第6節 北寇第10節 內訌第8節 救人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10節 黃忠第7節 任命第9節 背城第3節 急功近利第7節 平叛第5節 二劫第4節 請求第6節 意外第5節 瘋狂第2節 外篇第10節 定策第1節 成就第10節 比武第8節 空城第3節 脫險第9節 受困第10節 漁人第3節 血詔第6節 交涉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3節 血詔第8節 衝陣第8節 逆襲第10節 奇兵第3節 十字路口第8節 指路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8節 條件第9節 勸降第10節 雙敗第5節 對策第1節 恍如隔世第6節 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