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密謀

軍馬行到襄平附近的時候,纔得到消息,公孫度已經平安跑回到自己老窩來了,不過由於一路上的驚嚇和風霜等原因,他現在已經病倒,雖然要不了命卻也再也爬不起來。他自然知道程玉一定不會這麼輕易放過自己,早就封閉了四門,實在不行的話準備就死耗在這裡,襄平雖然敢不上中原的大城,卻也是遼東第一堅城了。

烏丸人也與徐州軍成功的在襄平城下會師,雖然對於他們來說,趁着這些時間再搶佔一些地盤可能更重要,但在蹋頓的一力堅持與閻柔的勸阻下,他們還是發兵南下與徐州軍會合。

蹋頓能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他現在早已經快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漢人,對程玉也是充滿了感激和崇敬,不過閻柔做爲烏丸的軍師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有一點奇怪了,樓班也特別爲了此事詢問過閻柔,閻柔給他的標準答案是:現在徐州兵馬的實力太大,烏丸人不足以與他抗衡,如果過多的搶佔地盤,容易受到程玉的猜忌,對烏丸以後的發展不利,對於烏丸來說,能得到徐州的支持纔是最重要的,以後要多少地盤都可以從其他各族的那裡奪取。

聽了這樣的解釋,樓班方纔恍然大悟,不過其實閻柔這話裡的水分有多少就不是他能夠感覺出來的了。

這回雖然還是程玉攻城,公孫度防禦,兵力上的對比卻完全掉了過來,公孫度帶去的十萬聯軍現在剩下的也就是一萬,還是隻有自己的遼東軍,其他的小國不是投降了程玉就是早被打散。而程玉卻是帶着七八萬的聯合國軍兵臨城下。

負責城池守衛的是公孫度的弟弟公孫恭和兒子公孫康,他們兩個這回真是完全遵從公孫度的命令,緊閉四門,在城內的積糧吃光之前是絕對不準備出城迎戰了。

公孫度在回到襄平的時候本來要準備治公孫恭的罪,但現在自己手下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只能臭罵公孫恭一頓了事,不過最高指揮權已經轉到了公孫康那裡。

程玉面對這樣的城池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幾次強攻城池都損失慘重,在心中早就否定了這種戰鬥方式。何況現在雖然有數萬的異民族炮灰可用,但大都是騎兵,說起攻城器械根本是一件也沒有,自己遠征塞外,也沒有帶那些笨重的攻城武器,要是全憑士兵硬攻的話,恐怕城還沒有打下來,自己的這點人就要被折騰光了。

幾天下來,程玉的心中煩悶不已,簡直就是老虎咬烏龜,無從下手。現在他只能盼望對方的城池裡面會有什麼變故,不然的話,就只好等自己現製造攻城器械。但就算有了攻城器械,這場戰鬥的損失也必然慘重,而且時間會拖的很久,完全毀掉自己速戰的戰略構想。

他這次出征本就是要憑藉野戰快速消滅敵人的,時間拖久了雖然自己在大本營的各州郡做好了防備曹操的準備,也難免會出現一點什麼紕漏。

還好天遂人願,這襄平城內還真的出現了變故。

原來當日卑寧在陣前打敗以後,落荒逃了下去,已經身在遼東軍的後面,乾脆想繞城而逃,回到襄平去收拾家業妻子,逃走他方。正逃到半路的時候,突然聽到後面馬蹄聲亂,煙塵四起。原以爲公孫度短時間發現不了自己逃走,但現在想來定是公孫度已經發覺,派人追殺,就準備受死。沒有想到雖然這些人都是遼東軍馬,但追上自己以後卻沒有什麼動作只是與自己並馬而走,甚至有人跑到了自己的前面。再看軍裝號坎大多不整,這才知道是遼東軍慘敗,他反而因爲逃的早躲過了一劫。

等他逃回襄平以後,再想要走,卻已經不能,公孫恭雖然沒有見到公孫康的人,但因爲見到敗兵,也知道前線戰敗,因而加強了管制誰也出不去城。

他雖然比較窩囊,但是他的兒子卑衍卻也十分強橫,準備公孫家如果對自己父子有什麼動作的話,就造他的反,到時候自己活不了也不讓他們活的舒服。

結果公孫度回來以後就病倒,根本想不起來還有卑寧這樣一個人,這才讓兩個人的心稍微安定了一點。

又過了一段時間,徐州的兵馬開始圍城,卑衍卻找到了他的父親商量:“父親大人,公孫度這個狗賊根本不把您放在心上,上次讓您上陣明顯是準備讓您送死。如此的小人我們一定要好好報復他一下,如今正好有一個機會,徐州兵已經圍困了襄平城,我手下還有些人馬可用,我們乾脆反了襄平,打開城門放徐州軍進來,既可以出胸中一口惡氣,又可以爲自己搏個功名,您看怎麼樣?”

卑寧雖然覺得兒子的話很有道理,但對自己的實力卻很是懷疑,有些猶疑的問道:“衍兒,你現在也不過是個參將而已,手下又能有多少人馬?我們貿然行動恐怕會很危險吧?”

“唉,爹,以您前日在戰場上不戰而逃的罪過,將來公孫度想起來一定會對付我們,現在這叫先下手爲強。現在襄平城人心浮動,誰又會有心爲公孫度死戰?到時候我們只要四下放火,一喊徐州兵已經進來,恐怕所有的人就跑光了。就算到時候萬一不成,我們奪了城門也可以馬上開門逃走啊。”

卑甯越想越覺得兒子的話有道理,乾脆一狠心拼一回,於是又聯結一些可靠的人,準備造反的事宜。

第9節 受困第7節 低落第5節 突圍第十一節第6節 拜山第5節 破城第五節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5節 異狀第7節 堅持第3節 管亥第9節 約戰第6節 舞劍第3節 神醫第4節 副將第3節 水手第8節 倒戈第3節 備戰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1節 “妥協”第4節 喜憂第5節 重逢第2節 還政第5節 虎將第9節 受困第4節 雙雄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2節 反計第9節 惺惺第9節 意外第8節 誓言第1節 騎戰第八節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5節 處罰第3節 比武(2)第2節 巨星隕落第9節 二喬第2節 會盟第2節 進退第3節 脫險第3節 備戰第7節 抉擇第5節 醒悟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10節 失足第3節 破陣第6節 失地第7節 反目第9節 勸降第2節 約定第2節 進退第1節 軍師第1節 驚變第5節 戰果第1節 驚變第3節 劫營(2)第3節 理念第9節 約戰第1節 準備第8節 說客第8節 嚮導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8節 求賢第10節 借兵(2)第5節 處罰第9節 惺惺第8節 嚮導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2節 背叛第4節 雙雄第3節 平叛第9節 頹唐第5節 家常第7節 任命第十六節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2節 奉獻第9節 避禍第2節 兩難第4節 冒進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10節 求助第3節 分兵第1節 誤中第8節 希望第十七節第8節 威名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4節 探親第1節 敵營第7節 夜談第3節 援助第3節 鬥志第6節 孔融第2節 遇險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3節 詐城第2節 不撓第1節 試探
第9節 受困第7節 低落第5節 突圍第十一節第6節 拜山第5節 破城第五節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5節 異狀第7節 堅持第3節 管亥第9節 約戰第6節 舞劍第3節 神醫第4節 副將第3節 水手第8節 倒戈第3節 備戰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1節 “妥協”第4節 喜憂第5節 重逢第2節 還政第5節 虎將第9節 受困第4節 雙雄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2節 反計第9節 惺惺第9節 意外第8節 誓言第1節 騎戰第八節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5節 處罰第3節 比武(2)第2節 巨星隕落第9節 二喬第2節 會盟第2節 進退第3節 脫險第3節 備戰第7節 抉擇第5節 醒悟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10節 失足第3節 破陣第6節 失地第7節 反目第9節 勸降第2節 約定第2節 進退第1節 軍師第1節 驚變第5節 戰果第1節 驚變第3節 劫營(2)第3節 理念第9節 約戰第1節 準備第8節 說客第8節 嚮導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8節 求賢第10節 借兵(2)第5節 處罰第9節 惺惺第8節 嚮導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2節 背叛第4節 雙雄第3節 平叛第9節 頹唐第5節 家常第7節 任命第十六節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2節 奉獻第9節 避禍第2節 兩難第4節 冒進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10節 求助第3節 分兵第1節 誤中第8節 希望第十七節第8節 威名第4節 深宅喪忠魂第4節 探親第1節 敵營第7節 夜談第3節 援助第3節 鬥志第6節 孔融第2節 遇險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3節 詐城第2節 不撓第1節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