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火燒益州軍

“此言何解?”徐盛還真的有一點不明白。

只聽龐統解釋說:“如果劉備受的傷真的很重的話,現在的益州軍恐怕早就撤回到自己的地盤上去了。但是現在他們還在荊州,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劉備並沒有因爲黃老將軍那一箭受到多大的傷,他現在閉門不出只是在麻痹我軍而已。”

徐盛也不是什麼笨人,一聽到龐統這麼解釋,驚的由席上站起說:“不好,士元兄,我們必須要加強戒備,恐怕劉備會來偷襲。”

龐統哈哈一笑:“文向你先坐下,不用太緊張,我已經命令下面小心戒備了,何況據我看來,這樣也好,敵人反而更容易掉進我們原來挖好的陷阱。”邊說邊解釋:“劉備這個人,能有今天的成就,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向來也常用詭計,如今既然有這樣的機會,如果只是用來偷襲我軍,未免太過於浪費了。我想他也會怕攻堅戰的,當下的形勢,如果我軍以爲他重傷不起的話,那麼還會防範他偷襲荊州嗎?”

徐盛以手撫額:“還是士元兄計高一籌,想必您已經派人告訴他們要多加準備了吧?”龐統微笑不語。

荊州西北的山道中,一隻人馬正穿行於山林之間,爲首的乃是一員蜀中降將霍峻與劉備手下的老班底廖化,不過此時他們卻沒有什麼隔膜,閒聊起劉備的這條計策。霍峻不無欽佩的說:“主公果然謀略過人,任龐統那廝有些本事,卻如何能料得到我軍不退反進,而且是直插他的心腹?這次功勞可是便宜了你我二人。”

廖化爲人還算是謹慎,勸霍峻說:“霍將軍也不要輕敵啊,雖然主公的計策確實妙,我們走的又是偏僻小路,但畢竟現在是在荊州的地面上,面對的是荊州本地的土著,就連那龐統本身也是荊州毫族,很難說路上會不會有敵軍的哨卡。”

霍峻臉上的輕蔑之色一閃而逝:“廖將軍也不用太過擔心,就算敵人在這裡佈置了防線又怎麼樣?難道他能算計到主公會在此時進攻。以我軍現在的實力,小股的敵人根本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麻煩,何況就算有千軍萬馬又能耐你我如何?”

霍峻完全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竟然不記得荊州兵剛剛就奈何了他們一次,廖化本想再勸一勸他,但看到霍峻一臉不耐煩的神色,如果因爲這樣的小事,挑起這位益州舊將與自己之間的矛盾未免有點不美。敵人也不一定會真的就在這裡設立防線,只要自己小心就是。

一路上停停走走也都平安的很,眼看已經走了兩百餘里的路程,算起來走了一半多,霍峻漸漸有些不耐煩,這麼慢的速度,難免失去了奇襲的意義,於是建議軍馬加快行動的速度。廖化想想既然已經都走了這麼多,想來敵軍是沒有防範這裡,也就同意了他的提議。

霍峻一馬當先走在軍馬的前列,他們的行軍速度已經不能像開始那樣四面看看“風景”,於是也就沒有注意到竟然已經走到了死地上。

雖然霍峻沒有太在意,廖化可是一點都沒有放鬆警惕,他有些膽戰心驚的看着周圍的地形越來越險要,要是在這種地方遭到伏擊的話,損失可不會太小,自己帶來的這些人馬也算是這次帶出來的主力啊,如果有了損失,將給整個軍隊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但……他就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錯過了幾次提醒霍峻的機會。

但當他走到荒草叢生的一條山谷時,多少有點待不住了,這裡未免太險要了一點,現在正是春天,路上的荒草又這麼多,如果敵人在這裡火攻的話,恐怕全軍覆沒都有可能,不行,這次不能再這麼冒險了,一定要提醒霍峻小心行事。

想到這裡,他又不敢派手下的人去通知霍峻,怕霍峻有什麼芥蒂,乾脆自己親自前去提醒吧,於是他一邊命令人小心行動,一邊加快了馬速向霍峻追去。

哪知到他還沒有見到霍峻,異變已經發生前面突然濃煙滾滾,接着火光已經升起,只聽前面亂糟糟有人喊:“不好啦,我們被敵軍埋伏了,快跑啊!”

廖化心中一驚,自己的預感竟然真的中了,忙安撫身邊的士兵,然後趕上去看個究竟。

正行之間,迎面霍峻已經焦頭爛額的跑了過來,邊跑邊喊:“廖兄弟,不好,真的有埋伏,快撤。”他身後是不少的蜀軍,一個個衣甲不整,有的身上還插着羽箭。

廖化見他逃了出來,自然也沒有必要再向前,可以想像,如果敵人有埋伏的話,人數應該少不了,現在的士氣基本上都沒有了,還是保存實力要緊,於是和霍峻一同衝了回來。

他這一點倒真猜的不錯,敵人不但不少,就是與他們相比也不遑多讓,原來日前龐統帶出的軍馬基本上就是荊州軍在那裡的全部了,而剩下的人馬,除了守衛城池的,大多都埋伏在這裡。

不過既然是埋伏,自然不會有理由給他留下那麼安全的退路,隨着火光的燃起,旁邊的山頭也是一聲炮響,一隻人馬殺了出來,埋伏在這裡的乃是荊州第一上將文聘,他帶領手下人馬將劉備軍攔腰斬斷。

此時的霍峻倒也是有了點英雄氣概,大約是覺得對不起廖化,向他喊道:“你快帶人撤,由我來抵擋敵軍。”廖化一時頭腦發熱,幾乎要搶先衝上去,但是顯然霍峻此時並非是爲了謙虛,他也真正的縱馬上前,看得廖化感動不已。

但現在廖化只是感動也沒有什麼用,有人做杵臼也要有人做程嬰,自己還是保住這些軍馬要緊,於是咬牙帶領這些殘兵發動了衝擊。

霍峻作爲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就絕對不是廢物,但他現在已經受了傷,身邊又沒有多少人,文聘可是以逸待勞等了多日,在加上一點點實力上的差距,不過是幾個回合,就在士兵的幫助下生擒霍峻。

老霍同志的自我犧牲精神還是起到了他應該有的效果,他這一牽制的功夫,廖化已經衝進了荊州軍的隊伍裡,畢竟他們剛由山上衝下,戰線還略微薄弱一些,益州軍爲了逃命,戰鬥力發揮的也是不錯,才被他殺出包圍。

會合了前面沒有被圍的益州軍,廖化且戰且走,一路上雖然受了不少的傷,但是由於沒有碰到像文聘那樣難纏的人物,也總算是被他逃了出來。等身後的敵人不再追擊以後,廖化看看身邊,不過寥寥數千人而已。縱然是有更多的人沒有和自己會合單獨逃走,這一仗的損失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現在這些人的戰鬥力不足以單獨作戰,廖化只有垂頭喪氣將這些人帶回到劉備的大營中。

劉備這幾天一直都很悠閒,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計策不但爲敵人所算中,甚至可以說就是龐統給他下好的圈套。突然間,有士兵闖了進來:“稟將軍,廖將軍回來了!”

聽到士兵這麼一說,劉備心中隱隱感覺不妙,以那條路來看,沒有理由這麼快就可以攻下荊州的,莫非……他幾乎有些不敢想,忙叫廖化進來。

廖化一進到帳中,“撲通”跪倒:“主公,屬下無能,所率兵馬中了敵人的埋伏,霍峻將軍斷後,爲敵人所擒,生死不知。軍馬折損大半……”

聽到這裡,劉備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憂憤交加,“唉呦”一聲,箭創迸裂摔倒在牀上。

又是經過一番搶救,劉備總算沒有把命搭上,不過狀況卻比剛受傷的時候還要差,再也沒有了精神,整個人都是昏昏沉沉的。益州的將領此時已經萌發了退意,多虧還有比較明智的,阻住了衆人,對外壓下了劉備箭創復發的消息,繼續堅守營寨,專心等諸葛亮率軍來支援。

總算他們識趣龐統雖然也得到了伏擊劉備軍成功的消息,卻不知道劉備因此箭創復發,想來以劉備這樣的老油條來說,再打下去未必能佔得到便宜,況且根據自己的線報來說,諸葛亮也就快到長江邊上,再拖下去,恐有閃失,於是悄悄撤軍。

其實就算他大張旗鼓撤軍,劉備軍現在也沒有追擊的心思,於是龐統一路上毫無阻攔,但他也沒有想到,竟然臨到家門口的時候出了點岔頭。

眼看離荊州已經不遠,卻見遠處一騎飛奔而至,直奔龐統大軍而來,風塵僕僕卻是荊州軍。一見到龐統,已經軟倒在地上,喘息着說:“龐大人……荊州遭敵人偷襲……文將軍回來的時候與敵人大戰一場不支,也撤回城內,伊大人怕城池有失,特命我出城稟報大人。”

龐統一聽大驚,明明劉備軍的偷襲部隊已經爲自己所破,諸葛亮的部隊又還在長江以南,是什麼人來偷襲荊州?其實來得人正是諸葛亮。

原來,諸葛亮一部由武陵出發,本來是想直接北上與劉備會師以後再合力進攻荊州的,哪知到聽到探報說龐統竟然棄荊州而出,去硬撼劉備,他的心中就隱隱覺得不妥,以自己對龐統的印象來說,他應該不會是那種會過分輕視對手的人,那麼現在的情勢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敵人有陰謀在,可以自己現在的距離來看,恐怕就是馬上派人去通知主公也要來不及,諸葛亮心念一轉,乾脆痛下決心,一邊派人提醒劉備小心敵人的詭計,一邊乾脆將計就計,留下一少部分的軍馬虛張旗號繼續向劉備那裡靠攏,自己則帶領主力也潛行匿蹤,直奔荊州而去。

本來他的計劃是無懈可擊,可惜上天不保佑他,就在軍馬即將到達荊州的時候,卻正好碰上文聘剛打了勝仗回來,兩軍都是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好在劉備軍的目的就是偷襲,行軍十分小心,乾脆先下手爲強,率先向荊州軍發起了進攻。

這下突然的打擊讓文聘這樣的大將也有點懵,雖然他很快恢復過來並指揮軍馬反擊,但諸葛亮軍中現在有關羽張任這樣的大將在,幾次衝擊,文聘看實在無法取勝,只有收攏兵馬撤回城內。

隨即,劉備軍開始對荊州城發起了進攻。

文聘的敗兵撤入城內,就算對城內的士氣有一點不好的影響,總算提醒了荊州守軍,諸葛亮這裡雖然是優勢兵力,卻也在短時間之內沒有什麼辦法,他只有一邊攻城,一邊再想轍。

其實也不用他太費心,此時城內已經有人蠢蠢欲動在爲他幫忙了。

夜裡,留守在荊州城的文聘伊籍劉磐都遭到了荊州舊人的拜訪,他們的目的是想勸說這幾個人倒反荊州,迎劉備軍入城。

聽到這樣的建議,幾個人的表現各異,文聘當聽客人說明來意以後,一言不發,面無表情的拂袖而去,只留下不知該怎麼辦的說客。伊籍還算好的,總算和來人說了幾句話:“兄臺所言雖然有道理,我的心中也常思念着劉使君,但我已經變節過一次了,如果做人反來覆去又有什麼顏面繼續苟活於世?我既降了徐公,玄德之情只有來世再敘,不要陷我於不義之地啦。”說完也是送客。還有更不客氣的劉磐,直接指着來人大罵:“你是個什麼東西,荊州是景升留下的,現在他的子嗣家眷還在徐州,如果此時被反,豈不是害了他們?你還說什麼心存故主?我看你的心裡現在只有劉備一個了,給我走,如果再出此言,小心我先殺了你再向大司馬請功去!”

這幾個人都碰了一鼻子灰,只有夾着尾巴做人,他們本身也並非是劉備的奸細,既然幾個荊州能主事的人都不同意造反,他們又能掀起什麼風浪,擔驚受怕了幾天,見幾個人都沒有出賣自己,也就先忍着,等待機會逃走就是。

第7節 奪城第5節 訪賢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10節 敵城第4節 大戰第2節 降卒第2節 反計第2節 外篇第6節 破敵第9節 山口第5節 困敵第8節 慘淡第十四節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3節 統領第1節 霸王定計第8節 復仇第2節 聚賢第6節 俘虜第4節 北顧第3節 統領第5節 收穫第4節 北顧第7節 襲殺第2節 妙才第1節 議和第四節第7節 凱旋第5節 初戰第2節 兩難第10節 求助第2節 談和第6節 義士第1節 平局第6節 拜山順義公第9節 選擇第8節 迴心第7節 抉擇第六節第9節 避禍第2節 肺腑第5節 驕兵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6節 虛兵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9節 說客第7節 起兵第8節 劫殺第3節 備戰第6節 反擊第2節 奉獻第8節 衝陣第9節 意外第1節 試探第9節 勸降第8節 結親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十五節第2節 遇險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2節 撞車第5節 啓示第10節 失足第1節 假假真真第2節 約定第5節 夜襲第1節 使第4節 脫險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6節 虛兵第2節 還政第2節 異軍突起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1節 獻計第1節 平局第5節 訪賢第1節 失城第4節 徐州第7節 任命第5節 家常第10節 說服第8節 悔悟第5節 驕兵第9節 三策第十二節第7節 絕境第七節第1節 驚變第9節 內鬥第8節 結親第5節 陡遇強敵第3節 鬥志第7節 遊擊第3節 退敵第5節 訪賢第2節 還政第8節 嚮導第9章 集結
第7節 奪城第5節 訪賢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10節 敵城第4節 大戰第2節 降卒第2節 反計第2節 外篇第6節 破敵第9節 山口第5節 困敵第8節 慘淡第十四節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3節 統領第1節 霸王定計第8節 復仇第2節 聚賢第6節 俘虜第4節 北顧第3節 統領第5節 收穫第4節 北顧第7節 襲殺第2節 妙才第1節 議和第四節第7節 凱旋第5節 初戰第2節 兩難第10節 求助第2節 談和第6節 義士第1節 平局第6節 拜山順義公第9節 選擇第8節 迴心第7節 抉擇第六節第9節 避禍第2節 肺腑第5節 驕兵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6節 虛兵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9節 說客第7節 起兵第8節 劫殺第3節 備戰第6節 反擊第2節 奉獻第8節 衝陣第9節 意外第1節 試探第9節 勸降第8節 結親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十五節第2節 遇險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2節 撞車第5節 啓示第10節 失足第1節 假假真真第2節 約定第5節 夜襲第1節 使第4節 脫險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6節 虛兵第2節 還政第2節 異軍突起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1節 獻計第1節 平局第5節 訪賢第1節 失城第4節 徐州第7節 任命第5節 家常第10節 說服第8節 悔悟第5節 驕兵第9節 三策第十二節第7節 絕境第七節第1節 驚變第9節 內鬥第8節 結親第5節 陡遇強敵第3節 鬥志第7節 遊擊第3節 退敵第5節 訪賢第2節 還政第8節 嚮導第9章 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