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前奏

就在夏侯淵受困山谷的時候,程玉早已派出兵馬去賺冀州,他將夏侯淵騙出來的時候就抱着很明確的目的,只要能將夏侯淵拖在外面一天,對付城內的敵人就要容易許多,到時候,大可以像孔明那樣等在城頭,對着回來的敵軍喊:夏侯將軍,我已經等候多時了.

不過他對形式的估計有一點太樂觀了,夏侯淵中了自己的計策,並不是他鹵莽的原因,只是這個計策的中間環節比較多,沒有想到而已,對敵人可能乘機攻城,夏侯淵卻早有防範。

當身着曹軍號坎化裝成敗兵的徐州軍兵,出現在城下叫城的時候,城上絲毫不爲所動:請讓夏侯將軍出來,如果不見到他本人,城門是無論如何不能開的.

這些軍兵還想靠近一點,卻聽城上高喊:不要再靠近,不然我們開弓放箭了.一支警告的弓箭已經插在了他們的面前.

士兵無奈只得撤回去稟告程玉,程玉也是大感鬱悶——我猜到了這個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局,難道要硬攻嗎?又能否在夏侯淵回來之前拿下城池?

陳宮聽了,也是皺了皺眉頭,他也沒有想到夏侯淵出門之前已經做了周密的準備,既然是自己出的主意,就要好好的把他完善,於是他想了想說:“主公,您看我們是否可以這樣……”

程玉一聽,確是好計,大有可能一舉成功。突然身邊的徐庶說:“公臺之計,果然大妙,我看我們不妨再給敵軍多添一點麻煩。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聽完徐庶的話,陳宮大爲感激,自己剛纔的主意尚有一定漏洞,不過是臨時想出來的,如今加上徐庶這幾步,已經完美無缺,恐怕能不中計的人天下也屈指可數。

既然計策以定,程玉需要的就是馬上施行,他開始分派手下衆將,又在自己軍中找了一個最像夏侯淵的軍兵出來,再一次出現在城下,這一切都要快,趕在真夏侯淵回來以前完成才能奏功。

當看到又有“敗軍”出現在城下的時候,城上的守軍馬上作好了戰鬥準備,剛剛有敵軍詐過城,這次不要又是吧?待對面的人靠近了一點,城上又喊出了臺詞:“不要再靠近了,再靠近我們就要開弓放箭了,讓你們的將軍出來說話。”

城下軍兵也喊:“你們的腦子有病啊,我們可是剛與夏侯將軍一起出去的,如果夏侯將軍到了城下見城門不開,小心他治你們的罪。”

“夏侯將軍出城前就已經下過命令,不見到本人絕不能開門,你還是將夏侯將軍請出來吧,不然小心我放箭了。”

下面的人“無奈”,只得去後面將“夏侯淵”請了出來,夜色昏暗之下也看不清面目,馬上的“夏侯淵”與身後的親兵都距離城門越來越近,突然他卻一揮手,身後的人馬已經衝了上來,——果然是敵軍襲城,差一點被打的措手不及,城牆上的曹軍忙開弓放箭,敵軍見奪城無望,這才退了下去。

與此同時,夏侯淵已經趁着夜色由山坳裡轉了出來,正在回城的路上,這次他可一點怠慢也不敢有,如果再中了敵人的埋伏,自己的兵馬還哪裡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只得廣撒觸角,防患於未然。

果然有探馬回報,敵軍已經封鎖了最近的西門。就讓程玉先得意一回吧,夏侯淵安慰自己,然後命令手下的兵馬取道南門。

等夏侯淵到了城下,還沒有靠近城池,先被自己人亂箭射了一陣,原來城上以爲又是敵人襲城,非要見夏侯淵本人不可。夏侯淵雖然氣炸肝肺,但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自己前去叫門,他卻哪裡知道城上的軍兵正在商議如何對付他。

夜色已經深了,遠遠的又如何能看清情況,夏侯淵剛剛靠近城池,突然城樓上萬箭齊發,虧的夜色黑,軍兵的箭法又不好,讓他手忙腳亂的撥大了一陣才全身而退。

這下他以爲是中了徐州軍的埋伏,生氣的指揮兵馬就要攻城,城上也開始攻擊,讓他折損了不少人馬,終於才發現是誤會。

城門還沒有打開,突然三面喊殺聲又起,原來趁着曹軍內訌,徐州軍已經摸近了敵人,如今兩面剛一罷手,他們又殺了出來。

曹軍這一日又行軍又作戰,還吃了一肚子氣,哪裡還有什麼心思作戰,夏侯淵只得忍氣吞聲,將軍馬撤回城池以後緊閉城門。

徐州軍見敵人已經跑回城去,也退兵回寨。曹軍累了一天,這纔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機會,除了守城的部分,紛紛回去休息。

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10節 內訌第8節 倒戈第3節 備戰第2節 降卒第7節 公子第3節 備戰第1節 擁立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6節 交涉第7節 夜談第七節第1節 擁立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4節 獻門第九節第5節 重逢第10節 棄城第5節 瘋狂第7節 溫侯第十一節第8節 機謀第十八節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十一節第8節 閻柔第七節第6章 內應第5節 狂歡第5節 名將第1節 使者第四節第10節 聯姻第9節 挑戰第2節 亂戰第十五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十七節第4節 糧草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4節 副將第3節 反擊第3節 詐城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2節 外篇第4節 喜憂第9節 約戰第6節 義釋第10節 奇兵第7節 撤退第8節 希望第5節 名將第10節 虎癡第4節 轉變第8節 陰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4節 獻門第2節 背叛第5節 二劫第3節 借兵第4節 喜憂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9節 攻防第2節 回顧第7節 劫營第5節 啓示第6節 兵變第4節 脫險第7節 抉擇第8節 求助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十節第4節 試探第5節 借兵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十七節第8節 希望第1節 軍師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9節 內鬥第5節 混亂第7節 兵禍第6節 玉璽第十五節第8節 請降第8節 倒戈第6節 破敵第5節 突圍第5節 求和第九節第4節 大戰第2節 亂戰第1節 勝利第7節 堅持第5節 瘋狂第6節 義士第1節 賣主
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10節 內訌第8節 倒戈第3節 備戰第2節 降卒第7節 公子第3節 備戰第1節 擁立第3節 新帝賜九錫第6節 交涉第7節 夜談第七節第1節 擁立第2節 奇計襲洛陽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1節 天兵降壺關第4節 獻門第九節第5節 重逢第10節 棄城第5節 瘋狂第7節 溫侯第十一節第8節 機謀第十八節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十一節第8節 閻柔第七節第6章 內應第5節 狂歡第5節 名將第1節 使者第四節第10節 聯姻第9節 挑戰第2節 亂戰第十五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十七節第4節 糧草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4節 副將第3節 反擊第3節 詐城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2節 外篇第4節 喜憂第9節 約戰第6節 義釋第10節 奇兵第7節 撤退第8節 希望第5節 名將第10節 虎癡第4節 轉變第8節 陰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4節 獻門第2節 背叛第5節 二劫第3節 借兵第4節 喜憂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9節 攻防第2節 回顧第7節 劫營第5節 啓示第6節 兵變第4節 脫險第7節 抉擇第8節 求助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十節第4節 試探第5節 借兵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十七節第8節 希望第1節 軍師第4節 背箭破敵陣第9節 內鬥第5節 混亂第7節 兵禍第6節 玉璽第十五節第8節 請降第8節 倒戈第6節 破敵第5節 突圍第5節 求和第九節第4節 大戰第2節 亂戰第1節 勝利第7節 堅持第5節 瘋狂第6節 義士第1節 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