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劉備下荊州

話說,孫乾自知使命重大,一路上少有歇息,馬不停蹄,至荊州襄陽,入見劉表。

劉表素聞孫乾忠義之名,想到劉備被曹操一路追殺,如同喪家之犬,遂以爲這孫乾是趕來投靠自己,心下大喜,急急喚其來見。

孫乾入內,畢恭畢敬,先施一禮,禮畢,劉表率先開口問道:“我聽聞孫先生,從事於劉玄德麾下,今日何故至此?”

孫乾目視劉表,凝聲答道:“我主劉使君乃是仁義無雙的真英雄,雖兵微將寡,但使君麾下關羽,張飛,趙雲三將,皆有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之武勇,堪比數萬精兵,我主以匡扶漢室,重整社稷爲己任,雖時運不濟,連遭奸賊謀害,幸上蒼保佑,使君皆能化險爲夷!”

“明公與使君,同爲漢室宗親,今使君新敗,謀士勸使君前往江東投奔孫權,使君斷然拒絕道:荊州劉將軍,吾兄也,豈可背親而向疏!吾兄當世英豪,禮賢下士,仁德兼備,士人歸之如水往東流,既爲同宗,當往投之。因此使君派乾先來拜見,望明公收留。”

劉表一聽,頓時大喜,原以爲只得孫乾一人,未想到卻能得到劉備的整個勢力,孫乾口中三將,皆是名震天下的名將,荊州若能得之,足以力抗天下諸侯,得以安身自保。

於是開懷大笑道:“哈哈哈…玄德,吾弟也,吾與他同爲漢室宗親,自是一家人,往日常聞其仁義之名,卻未能得見,公祐,快快引吾去見!”

劉表話畢,立即起身,迫不及待,就欲領兵去迎接劉備。

這時藏在內室的蔡瑁,卻是忽然走出,高聲勸諫道:“主公不可,劉備先從公孫瓚,後事陶謙,近投袁紹,皆在其有難之時背棄,足可見其爲人,不顧忠義。今主公若收納劉備,一者,主公恐步先前三人後塵,再者,曹操深恨劉備,欲要除之而後快,主公無故收納劉備,曹操必怒而興兵伐荊州,未免生靈塗炭,不如斬孫乾首級,獻於曹操,曹操必厚待主公!!”

孫乾聞言臉色一變,望那人正是在荊州手握重權,可謂是除劉表之下,第一權臣,蔡瑁。

蔡瑁,字德珪,襄陽蔡州人,荊州名門望族以蔡氏最爲鼎盛,蔡瑁乃是蔡諷之子,其姑母乃是先朝太尉張溫之妻,長姐嫁於荊州名士黃承彥,二姐嫁於劉表。

當年,劉表匹馬入荊州上任,恰逢江南宗賊勢大,是蔡瑁聯合荊州各世家爲劉表除之,並費盡心力協助劉表平定荊州。

劉表投桃報李,讓蔡瑁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郡的太守之職,如今蔡瑁爲劉表的軍師,蔡氏一族勢力更是遍佈荊州,有時劉表欲施行新政,還需蔡瑁出面協調,才能完成。

想到來時,劉備殷切的眼神,孫乾氣勢一振,毫不退縮,怒聲道:“乾非懼死之人,身微言輕,死不足惜!可嘆劉使君忠心爲國,卻遭人嫉恨,投靠無門!”

“公孫瓚,袁紹皆乃豺狼,亂臣賊子!使君不願同流合污,自當離去,至於陶公,使君忠心相待,徐州之地乃陶公臨終託付,未能守住基業,使君亦是十分痛心!”

“今聞劉將軍乃是漢室之胄,故千里來投,未料蔡軍師如此獻讒而妒賢,荊州之主乃是劉將軍,收之不收全憑劉將軍之意,何須蔡軍師妄加定論!!”

“你!!!”

蔡瑁顯然沒有料到,這孫乾言辭如此犀利,竟暗示荊州主次不分。

劉表聽後,臉色頓時陰沉起來,蔡瑁剛想反駁就被劉表打斷:“閉嘴!!劉玄德,乃吾之族弟,今落難來投,吾豈有不收之理,吾主意已定,你無需多言!!”

蔡瑁含怨而出,自此恨上劉備一系的人,劉表先對孫乾一番安撫,然後命孫乾報之劉備,他自己則親自出城三十里迎接。

孫乾幸不辱命,來見劉備,劉備聽聞,孫乾果然說服劉表收留,且劉表更是親率荊州文武出城迎接,當即大喜過望。

雙方會面,劉備甚是謙卑,執禮甚恭,劉表見此,以爲劉備乃是真心來投,亦相待甚厚,劉備引關羽,張飛,趙雲,陳到,廖化等大將拜見劉表,各將一一執禮拜見,劉表見這數員將領,個個威風凜凜,威武不凡,心中越加高興,遂接劉備等人同入荊州,分撥宅院居住。

劉表待其如弟,一日問及劉備出身,劉備當即言道其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

儘管當日獻帝已於許昌驗明,劉表還是取出族譜查看了一番,結果確如劉備所言,按世譜排,劉備乃是獻帝之叔,也就是劉表的族弟,兩人相視一笑,從此劉表稱劉備爲弟。

劉備入荊州,如魚得水,一改多年困窘,落魄之態,不管行到何處,皆受人禮待,當然除了荊州蔡氏一系,因蔡瑁對其不喜,蔡氏大小官吏,都不給劉備半分好臉色。

劉備自知蔡氏一族勢大,也不敢得罪,反而以德抱怨,凡遇蔡氏一系皆禮遇三分,對此,關羽,張飛雖多有抱怨,不過都被劉備好言勸住,關羽,張飛對劉備唯命是從,只好把滿腔怨恨往肚子裡吞。

劉備的謙和有禮,他的以德報怨,他的禮賢下士都看在一人眼中,這人本來聞聽劉備仁義之名,對其頗有好感,在觀察了劉備數月時間後,這人終於認定劉備就是他心中一直渴求的明主。

這人是誰呢?他就是伊籍,伊機伯。

伊籍,兗州山陽郡人,年少時依附於同鄉劉表,現在爲劉表府上的幕僚,其實只是個掌管文書的小小書佐。

伊籍此人才思敏捷,爲人機智,很有辯才,歷史上伊籍替蜀漢出使東吳,因其言辭犀利,善於應變,而令孫權備感折服,其後,伊籍隨劉備入蜀,與諸葛亮,李嚴等人共同編纂蜀科,爲蜀國的人才選拔系統的構造和法律體系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

雖然才華滿腹,雖然辯才無雙,可惜劉表不識英才,只任命他一個書佐閒職,這讓伊籍心中很是苦悶。

劉備的到來,讓伊籍眼睛一亮,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劉備便是伊籍這隻良禽想要棲息的大樹,同時他也相信,劉備會是慧眼識英才的伯樂。

本來,伊籍在認定劉備是心中的明主之後,想登門拜訪,來個毛遂自薦,可又擔心會被劉備看輕,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偶遇!

如往常一樣,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拜訪了荊州名士之後,就來到城內的酒樓飲酒。

上了酒樓後,劉,關,張三兄弟找了個靠窗的位置,讓店家上了幾份襄陽美食,然後便暢飲起來。

飲至半酣,大門方向響起了一陣腳步聲,卻是又有人進來用餐。

劉備三兄弟也沒怎麼注意,他們只顧着消滅案桌上的膳食,以及一罈罈的水酒。

突然,劉備耳邊響起了一個溫厚的聲音:“請問兄臺,可否讓在下坐在這裡一起用膳?”

劉備擡起頭,卻是眼前一亮,只見他旁邊站着一個白衣男子,這男子容貌俊偉,身形修長,全身上下散發着一股濃濃的,賢士風采,而這人的一雙眼睛,特別的明亮有神!

劉備看了一眼這個男人後,擡頭掃視了一眼大廳,卻發現,不知何時,大廳內已經爆滿,只剩下他這裡還有一個座位。

劉備一邊做了個請的手勢,一邊說道:“請坐!”然後繼續和關羽,張飛喝酒,不再理會眼前這人。

儘管劉備渴慕人才,但他也知道,這天下容貌好,氣質高的人多不勝數,並非每一個都是人才。

這時這個青衣男子主動問道:“見足下面相英武,氣勢不凡,不知在何處高就,又是出自哪裡?”

劉備不由擡起頭,見這位仁兄眼中閃着希望交朋友的豪爽,不由一愣,眼前這位仁兄似乎是有些自來熟啊!

“咳!倒是忘記自我介紹了,在下乃是山陽伊籍,現爲劉州牧的幕僚。”伊籍說的有些羞愧,但臉上卻很是從容。

聽這青衣男子介紹說,他是劉表的幕僚,劉備頓時兩眼放光,這年頭幕僚基本上就是謀士,而謀士又是人才的代稱。

只見劉備笑着抱拳道:“在下涿郡劉備,字玄德。”

“你,你是仁義無雙的劉玄德,劉皇叔?!”伊籍故作震驚道。

聽伊籍誇讚他仁義無雙,劉備臉色微紅,答道:“世人謬讚,在下正是劉玄德。”

伊籍又望了張飛,關羽一眼,問道:“想必這兩位就是皇叔的結義兄弟,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關雲長將軍和張翼德將軍吧?!”

關羽,張飛一抱拳,幾乎同時答道:“正是在下!”

伊籍回了一禮,笑道:“難怪今日門前樹上,喜鵲歡唱,原來是預示伊某可遇賢士,猛將,哈哈…此等喜事當浮一大白!”

說完,便招來不遠處的店家,讓其再上一副碗筷和一罈好酒。

伊籍倒滿一大碗酒,敬向劉關張三兄弟,三人見伊籍豪爽,於是也各自倒上一大碗,然後一飲而盡。

有了好的開始,四人便暢談起來,談話過程中,伊籍發現劉備這人雄心勃勃,心志堅定,而關羽,張飛又對其忠心耿耿,言聽計從,他覺得只要時機一到,劉備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而劉關張也被伊籍卓越的口才,非凡的見識所傾倒,劉備對伊籍瞭解的越多,越深,他對伊籍也就越是看重和喜愛,到了後面,劉備甚至在言語中,不覺流露出對伊籍**裸的招攬之意。

最後,伊籍雖然沒有直接認主,但卻暗示他對劉備已有投靠之意,並提醒劉備小心蔡瑁給他穿小鞋。

劉備心下“感動”,眼中泛着淚光,點了點頭,然後與伊籍依依惜別。

荊州是劉備的福地!伊籍的主公靠攏,只是劉備時來運轉,鹹魚翻身的開始!

第621章 陸遜論勢第590章 東吳之殤(上)第460章 關興、張苞第360章 壯士斷臂之計第170章 遲來的婚事第130章 疑兵之計第642章 朱桓施計第11章 佳人情深第644章 城內混戰第80章 曹操吃肉,呂布喝湯第712章 攻寨慘戰第252章 再遇伏兵第609章 損傷慘重第64章 八門金鎖陣第339章 龐德戰嚴顏第569章 設下圈套第263章 下長安第616章 力挽狂瀾第593章 追殺孫權第564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一)第347章 劉備的心術第66章 暗夜救人第7章 因戰封神(二)第807章 劫掠風潮第794章 回許昌第160章 下邳城之危第805章 搶劫報國第428章 諸葛慧眼第353章 毒士識破臥龍之計第214章 荊州之變(二)第311章 馬成反目第618章 以身爲餌第504章 龐德三千騎踏蜀營第489章 小將成長第214章 荊州之變(二)第74章 左右逢源的呂布第318章 算計開始第783章 羣策羣力第449章 一負一勝第265章 曹操除隱憂(二)第594章 追與被追第429章 蜀國隱憂第631章 夏侯淵惡鬥張飛第700章 哀兵之勢第700章 哀兵之勢第534章 曹操攪局第463章 約戰之鬥陣(上)第167章 形勢陡轉第722章 諸葛料敵先機第570章 火燒曹軍第595章 豪傑周泰殞命七百五十六章 曹孫最後一戰二第297章 呂布將騎之能第11章 佳人情深第267章 議稱王第393章 夜襲破敵第752章 文丑戰張飛(上)第707章 諸葛恪的誘惑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653章 吳郡大戰開幕第257章 驕兵之計第90章 孫黃初戰第792章 矛盾深化第128章 遼東兵退第712章 攻寨慘戰第590章 東吳之殤(上)第66章 暗夜救人第337章 困敵孤城第566章 張遼算計虎癡第427章 馬超的小心思第95章 曹呂默契第49章 陳登獻計,袁曹相爭第236章 曹呂‘會盟’(二)第244章 生擒鍾繇第292章 呂布得民望第312章 自相殘殺第192章 蔡氏的耳邊風第623章 老將雄風第10章 半個英雄第95章 曹呂默契第775章 論勢第750章 忠臣?賊子?第367章 南征北戰,雙管齊下第463章 約戰之鬥陣(上)第653章 吳郡大戰開幕第410章 張繡VS魏延第14章 揚州之行第786章 潼關戰事第577章 東吳俊傑施計第564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一)第639章 兇悍黃鬚兒第550章 口舌爭鋒第280章 馬超欲用謀第671章 步步緊逼,反客爲主第281章 激戰第289章 忠名千古傳第808章 民心盡喪第612章 蜀國殘衆至交州第14章 揚州之行第611章 吳軍安然離城
第621章 陸遜論勢第590章 東吳之殤(上)第460章 關興、張苞第360章 壯士斷臂之計第170章 遲來的婚事第130章 疑兵之計第642章 朱桓施計第11章 佳人情深第644章 城內混戰第80章 曹操吃肉,呂布喝湯第712章 攻寨慘戰第252章 再遇伏兵第609章 損傷慘重第64章 八門金鎖陣第339章 龐德戰嚴顏第569章 設下圈套第263章 下長安第616章 力挽狂瀾第593章 追殺孫權第564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一)第347章 劉備的心術第66章 暗夜救人第7章 因戰封神(二)第807章 劫掠風潮第794章 回許昌第160章 下邳城之危第805章 搶劫報國第428章 諸葛慧眼第353章 毒士識破臥龍之計第214章 荊州之變(二)第311章 馬成反目第618章 以身爲餌第504章 龐德三千騎踏蜀營第489章 小將成長第214章 荊州之變(二)第74章 左右逢源的呂布第318章 算計開始第783章 羣策羣力第449章 一負一勝第265章 曹操除隱憂(二)第594章 追與被追第429章 蜀國隱憂第631章 夏侯淵惡鬥張飛第700章 哀兵之勢第700章 哀兵之勢第534章 曹操攪局第463章 約戰之鬥陣(上)第167章 形勢陡轉第722章 諸葛料敵先機第570章 火燒曹軍第595章 豪傑周泰殞命七百五十六章 曹孫最後一戰二第297章 呂布將騎之能第11章 佳人情深第267章 議稱王第393章 夜襲破敵第752章 文丑戰張飛(上)第707章 諸葛恪的誘惑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653章 吳郡大戰開幕第257章 驕兵之計第90章 孫黃初戰第792章 矛盾深化第128章 遼東兵退第712章 攻寨慘戰第590章 東吳之殤(上)第66章 暗夜救人第337章 困敵孤城第566章 張遼算計虎癡第427章 馬超的小心思第95章 曹呂默契第49章 陳登獻計,袁曹相爭第236章 曹呂‘會盟’(二)第244章 生擒鍾繇第292章 呂布得民望第312章 自相殘殺第192章 蔡氏的耳邊風第623章 老將雄風第10章 半個英雄第95章 曹呂默契第775章 論勢第750章 忠臣?賊子?第367章 南征北戰,雙管齊下第463章 約戰之鬥陣(上)第653章 吳郡大戰開幕第410章 張繡VS魏延第14章 揚州之行第786章 潼關戰事第577章 東吳俊傑施計第564章 張遼威震藏風谷(一)第639章 兇悍黃鬚兒第550章 口舌爭鋒第280章 馬超欲用謀第671章 步步緊逼,反客爲主第281章 激戰第289章 忠名千古傳第808章 民心盡喪第612章 蜀國殘衆至交州第14章 揚州之行第611章 吳軍安然離城